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少年时代正逢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处处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梦想。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生活简单而纯真,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幸福与满足的微笑。那时的我如同初升的太阳,满怀活力与希望。岁月流转,如今已过五十的我,每当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日子,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
一、那盏煤油灯
那盏煤油灯,照亮了无数个夜晚,也照亮了我少年时代的求学之路。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都是在自家附近的村办小学、中学完成学业,我也不例外。
记得那时候,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小学也有晚自习,但条件与现在大不相同。那时学校没有电灯,学生上晚自习主要依靠自带的煤油灯照明。晚自习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不像现在学生手头总有做不完的资料。当时学生手头就那么两本书:语文与数学。上晚自习时,煤油灯一点,书本摊开在课桌上,那时的所谓课桌,不过是泥巴砌成的台子。一个自习下来,学生们脸上都沾满了煤油的气味,脸庞灰扑扑、油腻腻的,仿佛现在的“黑老包脸”。
尽管环境艰苦,我们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因此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当夜幕降临,煤油灯的光芒洒在书本上,我们便投入到知识的海洋,探寻着未来的希望。
老师和父母教导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迈向更广阔的世界。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煤油灯下的我们,为了能够走出农村,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煤油灯下的学习时光,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温馨。那时候,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遇到难题,大家一起探讨,争论不休。每当有人解决问题,总会引起一片欢呼。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至今仍让我怀念。
时光荏苒,如今煤油灯已成为那个时代的记忆。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电气化时代,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那个时代的求学经历,却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财富。回首过去,煤油灯下的求学之路,仿佛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淌着我们的梦幻。那些日子,虽然艰苦,但它教会了我们珍惜,教会了我们坚持,更教会了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艰辛。
二、小河捕鱼
在我的小学生活中,夏季总是最令人期待的。尤其是五一节过后,学校会安排午休时间,下午的上课时间也相应推迟。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充满好奇心和活力的孩子们来说,午休并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
我们村子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承载了我们无数的欢乐时光。夏初时节,河水并不深,直到盛夏才会涨水。因此我们这些小伙伴们会在吃过午饭后,告诉家长我们要去上学,实际上却是另有打算。我们会带着铁锹、水盆和扫帚等劳动工具,这些工具通常是下午学校大扫除时所需的,但我们却将它们用在了小河捕鱼上。
我们在小河中寻找鱼儿较多的地方,然后用铁锹将泥土堆起来,截断河流,形成一个小型的水库。接着我们用盆子将水一点一点地舀干,直到露出河底的鱼儿。这个过程既考验耐心,也考验技巧。有时候水量较大,不容易一次性舀干,我们就会舀去一部分水,然后用手搅动河水,让水变得浑浊。这样一来,鱼儿就会被迫浮出水面,我们就可以趁机用网子捞,或者直接用手抓捕。
捕鱼的过程充满了欢笑和惊喜。每当有人捕到一条鱼,周围就会响起一片欢呼声。我们会互相比较谁捕到的鱼更大,更多,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带来的水盆中。这些鱼儿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收获,更是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的象征。
在河水中嬉戏,感受清凉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合作和分享。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捕到一条大鱼而欢呼雀跃;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鱼儿从手中溜走而感到遗憾。但无论如何,这些经历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乐趣。
小河捕鱼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也教会了我们许多生活的道理。它让我们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随着夏季的结束,我们的小河捕鱼活动也会告一段落。但那些在河岸边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的笑声,都成为了我们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即使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回到这条小河边,那些美好的回忆依然会如同河水一样,悠悠流淌在我们的心中。
三、炒焦豆
我的小学是在村小上的,学校就坐落在我们村子里。那时,小学高年级开始上晚自习,照明用的是煤油灯。俗话说“十个学生九个猴”,一点不假。晚自习时,我们趁老师不注意,就偷偷地从家里带来大黄豆,放进香脂铁盒里,然后用小铁棍支起架子,将铁盒放在煤油灯上炒焦豆。这些豆子经过炒制,变成了我们香喷喷的美食。有时在白天课余时间或放学后,我们也会聚在一起炒焦豆,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回想起来,炒焦豆的过程虽不复杂,却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们先点燃油灯,用小铁棍支起架子,将铁盒固定在煤油灯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豆子。趁老师不注意,迅速将铁盒放在煤油灯上烘烤。不久,就能听到豆子在铁盒中蹦跳的声音,那是豆子在热力作用下逐渐变熟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里弥漫起一股诱人的香味。那香味仿佛有魔力,能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等到老师发现时,香喷喷的焦豆已经进了我们的肚子。每次品尝这份自制的美食,我们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那个味道,那个场景,成为了我们小学生活最美好的回忆。在教室里炒焦豆,我们不仅享受了美食,更培养了同学间的友谊。我们一起分享,一起品尝,一起感受那份快乐,这份快乐源自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些曾在教室里一起炒焦豆的同伴们,如今已长大成人。然而,当我们偶尔聚在一起回忆那段美好时光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更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
四、烤红薯
烧红薯是秋冬季节限定的美味,承载着我小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在我们北方的农村,每当秋冬季节,孩子们便可以在地里挖到新鲜的红薯,这意味着可以开始享受烧红薯的乐趣了。
烧红薯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不少技巧。首先,挖洞是关键的第一步。孩子们需要拿着刀子在坑坡上挖出一个洞,洞的位置要顺着风向,这样才能确保通风良好,让红薯能够均匀受热。如果挖的洞不通风,红薯就只能干烤,而无法烤熟。接下来的第二步是拾干柴,柴火的湿度会直接影响到火的燃烧。如果柴火太湿,火就点不着;如果柴火太干,火势又太大,容易烧焦红薯。因此,选择湿度适中的火候才能恰到好处,红薯也能烤得外焦里嫩。第三步是找红薯,红薯的形状和大小也会影响到烤制的效果。一般来说,形状细长的红薯比较适合烤制,因为它们容易均匀受热。如果红薯太胖,即我们所说的大肚红薯,就不容易烤熟;而太细的红薯又容易烤焦。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最关键的烧红薯了。烧红薯需要有技术的人来完成,因为火候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红薯的口感。火太大,红薯容易烤焦;火太小,红薯又烤不熟。因此,火候的控制需要恰到好处。最后一步是捂焖,这一步是整个烤制过程中最需要技术的环节。捂焖的时间需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红薯的口感达到最佳。捂焖得当的红薯,外皮焦香,内里软糯,口感极佳。
与现在烤箱里烤制的红薯相比,野外烧的红薯更具风味。这种味道,是现代烤箱无法复制的。每每想起那种独特的口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烧红薯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人们回忆起那个简单而快乐的时光,那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找回那份纯真的快乐。而烧红薯正是这种情感的载体,它让人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宁静和安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个纯真的少年时代已经离我远去,但那份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