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叶知秋,一字知性。一滴秋露,能否读出满天的朝霞?我的阿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敬丝先生的丙申秋日,被得丘的一枚悟道的枫叶,染红。
不要说风清露白,金色姗姗来迟。宣纸上初秋的晨曦,早在秋高气爽的鱼肚似的乳白色中,溢出春申墨客古朴的金石气韵。心仪的儒雅中装,已经关不住醇澈的明心见性。虽器宇轩昂,囿于禀性低调,潇洒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故腼腆一写进天高云淡,这些勃发的铁画银钩,恍若神龙见首难见尾,但诗意盎然,神思飘逸,回味无穷。
伫立凝视,物与神游,灵光划空。秋天的味道,谁与共品?不要说纵横捭阖,极目王羲之、怀素等龙飞凤舞的背影,连绵的宋明清的墨山碑林,在上下求索的胸中逶迤,起伏。酷爱和磨砺,在氤氲的字里行间踟蹰;在温婉的浓淡枯湿里徜徉:李北海的奇伟惆怅,枯笔葳蕤;颜鲁公的苍劲多姿,阴阳相济;杨少师的横风斜雨,松云断烟······。几多惊涛骇浪,穿过巍峨的灵山,叩问《爨龙颜碑》中的方整,如何演奏圆转?磅礴,如何推敲凝涩?
哪一笔,饱蘸着沧桑的悠悠岁月,横竖了风风雨雨?哪一划,凹凸了追求的酸甜苦辣,撇捺过浩然长啸?
二
秋夜听雨,乱云辗转难眠,遥闻空谷回声。阿舅小小插队浦江,青衣皮黄,踏着京胡上的一段流水,可以倒映出我泰山在饱读经书中,轻轻一抖长衫上的皱纹,便遗留一片绕梁的钢琴神韵。
捻须创意,俯仰千山万水,思接电闪雷鸣。阿舅追忆岳父横贯中西的遐思雄辩,在累获大奖的海派盆景的咫尺里;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飞白中,唯见一颗孜孜不倦的文心,雕龙。
秋天,驾驶着自己的年轮,收割正在成熟的芬芳。收割每日长出新意的虫鸣,皓月,桂香,秋菊。收割千山鸟飞绝的踪迹;还有被李白叹息的孤独月光,照亮过的故乡的地上霜······
老家漕河泾,早弄丢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石头老街。落户50余年的浦江,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唯不知这些被阿舅称为“味外之味”的笔划,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里,还要在宣纸上“躬行”到何时?
在不温不火中浸染;在大疑大悟里砥砺;在力与势的凝聚、翱翔中冶炼。莫非“天人合一”、“阴阳交变”、“五行生克”的中国哲学,也常常照亮书法的意境天空,写字真比登蜀道还难?!
也许,那些划破魏晋沉沉黑夜的风骨和闪电;那些藏在《爨龙颜碑》里,纵横千古的虬枝古藤,就是敬丝先生苦苦追溯的中国书法中大智若愚的“拙”;就是其“悠然见南山”时采摘与撷掇的,充满童趣的活蹦乱跳的“新意”。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也许,一切均在无言中,是书法的大美!噫吁戏,秋天的味道,中国书法的味道,焉能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