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沾云的头像

王沾云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406/12
分享

走进兴义一位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

《民国兴义县志》记载:“黎峨八景为笔山耸翠、天榜连云、桥横三亩、灵源三尺、花水绕城、鱼跃清泉、雨洒芭蕉、腾龙戏珠。《兴义府志》未载黎峨八景,无从考其自出。清光绪邑人廪生刘以诚所题仅七。”

——题记

咸丰《兴义府志》记载:“今郡人多称兴义县为黎峨。道光中,兴义知县廖大闻撰《兴义杂诗》一卷,即名《黎峨杂咏》。”道光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839年至1841年),广西桂林举人廖大闻担任兴义县知县,撰写《黎峨杂咏》组诗,翔实描述了兴义的地理沿革、历史事件、山川城乡、饮食习俗、风土人情等。其中,诗末几句是这样写的:“三年边俸道如何,轮指冬春两度过。琴筑争鸣犹响水,烟云设色仰黎峨。五文苗锦新花样,一曲芦笙古调歌。马别桥头待言别,能言偏让绿鹦哥。”廖大闻在诗中自注,“黎峨”是兴义县城主山,位于城西。至此,“黎峨”一词成为“兴义”的别称。《民国兴义县志》记载:“县城所在山脉,自车榔大山绵亘不绝成德乌梁子,突起大黑山,距枫塘约八里,巍巍耸立,为县城山脉主峰。”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被誉为“一代通才”、享誉中国文坛画苑的姚华受聘出任笔山书院山长,他撰写的诗作《竹枝辞》有这样的句子:“黔道艰难过蜀道,巴人僰仆亦相怜。黎峨风土谁曾识?浪语传呼小四川。昨夜东风醉流霞,一宿山城卖酒家。叠数青钱呼小妹,当门垂首坐雕花。”姚华在诗中自注,兴义县城主山名黑山,黎谓黑,峨谓山,所以县名黎峨。

清光绪年间,兴义廪生刘以诚撰写的《黎峨风景》组诗,对兴义县的笔山耸翠、天榜连云、桥横三亩、灵源三尺、花水绕城、鱼跃清泉、雨洒芭蕉、腾龙戏珠等八个经典景观进行了概括提炼,时人广为传诵。《黎峨风景》组诗,原稿共八首,《民国兴义县志》收录七首,其中“腾龙戏珠”原诗遗失,只存标题。该县志记载:“刘智明,字以诚,县城人,移住马岭。入文庠,食廪饩。少时受业于同治廪生蒋金奎门下,蒋嗜诗词小品,尤瓣香随园,以诚亦如之。主讲于高等小学有年。撰《刘以诚诗稿》一卷,写邑中风景之什居多,咏黎峨八景七首,见《名胜志》。”本来,刘以诚作为县里为数不多的廪生,在当时的秀才队伍中就是佼佼者。因为这组《黎峨风景》诗作,刘以诚在兴义秀才队伍中更是声名大振。

《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记载:在明清时期,读书人参加“县考”“府考”“院考”三级连考通过后取得“生员”(俗称“秀才”)资格,生员在三年一次的岁考中,成绩不合格的取消生员资格,成绩合格的生员为附生,成绩优等的生员为增生,增生参加科考成绩获第一名的升为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

廪生又称廪膳生,即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生员。廪生名额有限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明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生资格,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贡生,则是廪生中的优秀分子,具有担任七品及以下品级官衔的资格。贡生的选拔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等方式。岁贡,由地方定期将优秀的资深廪生推荐给国子监,府学一岁一人、州学三岁两贡、县学两岁一贡,名额非常稀缺。恩贡,逢国家重大庆典时,由皇帝恩赐的贡生,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拔贡,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从府、州、县推选的生员中进行考选(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各省学政对选拔出来的文行兼优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拔贡经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优贡,是各省学政在每三年任期满的时候,组织各府、州、县推荐优秀生员进行一次考试,从中选拔品学兼优者推荐参加朝考的对象,名额有限,大省六人、中省四人、小省二人,考试成绩一等者授知县、二等者授教职、三等者授训导。副贡,各省乡试(乡试是各省选拔举人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即逢子、卯、午、酉年份的秋季举行,又称“秋闱”)于正榜之外取副榜若干名,升入太学,准作贡生,与拔贡同,谓之副贡。

贡生和举人、进士均被视为科举考试的正途出身。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兴义府知府张锳清曾这样勉励读书人:“吾人读书,岂仅为科名?科名者,事业之阶梯耳。余愿郡士连翩掇高第,居清要,为栋梁材。”《兴义府志》记载:“兴义府学制,教授一,训导一,廪、增生各三十。岁试,额进文武生各十有二;科试,额进文生十有二;岁贡生,每岁一人;拔贡生,十二年一人。”“兴义县学制,训导一,廪、增生各二十。岁试,额进文武生员各八;科试,额进文生八。岁贡生,二岁一人,拔贡生,十二年一人。”由此可见,无论是兴义府,还是兴义县,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有限,竞争激烈。但凡读书的秀才,都渴望能够有朝一日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别说是高中举人和进士,就是能够在选拔贡生的考试中榜上有名,也是莫大的欢欣。作为廪生,刘以诚有机会被选拔为贡生,也有机会考中举人甚至考中进士,而实现这些梦想,唯有笃志勤学、刻苦读书。

廪生刘以诚撰写《黎峨风景》组诗声名大振后,被兴义城东景家屯乡绅王起元聘请为儿子王伯群和王文华的启蒙老师。聘请的具体时间不可详考,但可以从兴义笔山书院第四次建校的情况及王伯群、王文华兄弟的出生年月与求学履历进行大致推算。《民国兴义县志》记载:“王伯群童子时受教于蒋晋候、刘以诚两先生,课以《易书》《学庸》《论孟》诸书。”王伯群,生于1885年,1905年在兴义笔山书院毕业后,由兴义县以公费选派日本留学。王文华,生于1889年,1906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兄弟俩就读笔山书院期间,先后师从姚华、熊范舆、徐天叙。光绪十六年(1890年),第四座笔山书院落成投用,1899年西南硕儒雷廷珍出任笔山书院山长后推行新学,县境各地孩子纷纷入学就读。姚华是雷廷珍的学生,1902年受聘出任笔山书院山长。徐天叙也是雷廷珍的学生,于1904年执掌笔山书院,是最后一任山长。他们都是新学的倡导者。综上分析,结合古代有钱人家一般在三至六岁开始对孩子进行启蒙的惯例,可推断刘以诚被王家聘用为私塾老师的时间应当在1888年至1902年期间,时间长达十多年。

刘以诚受聘担任王伯群、王文华兄弟的启蒙老师后,一边勤学苦练,一边教书育人,用自己的才学和人品赢得王氏兄弟及家人的尊重,即使日后他们成为政府要员地位显贵,也依然对刘以诚老师尊重有加。有一则坊间传说可以印证这个说法。废除科举考试以后,刘以诚的廪生身份不再发挥作用而失去政府的专项补助,加上没有一技之长,生计越来越艰难。有朋友对他说,你是王伯群、王文华俩兄弟的启蒙老师,如今他们在省城当大官,为何不去找他们帮忙谋一份差事?于是,刘以诚便前往省城贵阳,找到王氏府邸,递上“蒙师刘以诚求见”的字条。王伯群一看字条,见是启蒙老师的笔迹,马上穿戴整齐,来到大门迎接刘以诚。知晓刘以诚生计困难,特意安排他到与兴义相隔不远的盘县襄理文案。几年过后,王伯群的母亲刘显屏过寿,刘以诚撰写寿联祝贺:“青莲守节携抚二子称雄全省领兵百万,翠柏明志辛苦一生名满兴义享寿千年”。无论是书法还是内容,都受到在场文人墨客的高度称赞。王伯群大为感动,立即安排家人将寿联悬挂中堂,把刘以诚扶到寿星身边,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诚虔当面拜谢。从这则坊间传说,可以看出王伯群、王文华兄弟俩对刘以诚的尊重与爱戴。学生对启蒙老师的尊重与爱戴,源于老师的才学与人品。试想,一个不会笃学敦行、立己达人,不会教育学生立德做人,一心只想得到银子的私塾先生,能够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尊重吗?

晚清秀才刘以诚的人生抱负和人格魅力,都蕴藏在他所撰写的诗作里。《黎峨风景》组诗,以物言志,借景抒情,理正情深,读后深受启发。这组诗具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用诗的语言描绘众人知晓但都不可言状的风景,让人读后心向往之、欲速观之。二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用诗的表达灵活地把历史文化、人文典故等融入作品,让人读后深受启发、增长见识。三是具有强劲的正向力量。用诗的意象把诗人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生抱负、人格魅力,变成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事象,让人读后振奋昂扬、豁达自信。品读《黎峨风景》组诗,我仿佛走进了刘以诚这位兴义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正一边品茶一边跟这位才学渊博、抱负远大、人品高尚的先贤交谈,从中感悟到了拼搏奋斗的信念、做人为官的道理、读书作文的方法、立身处世的态度——

在《笔山耸翠》一诗里,刘以诚的话叩击心灵:要想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登科让人生出彩,必须练就手握椽笔的本领,能写惊世瑰丽文章。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跋涉,即使到了拄着竹杖的年纪才攀登到顶峰,也不枉一生的奋斗,也是人生的荣耀。无论是修身治学,还是入仕做官,即便达到“携筇临绝顶”的境界,具有“众山一览”的豪情,也一定要保持“俯森罗”的谦卑与谨慎。敬畏世间万物,时刻能够俯身倾耳以请,才会犹如笔山耸翠,获得民众世代敬仰。

在《天榜连云》一诗里,刘以诚的话振奋人心:皇天后土,无论何时都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天道酬勤,奋力读书勤学苦练一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人生梦想。自古以来,但凡成功人士,都是先天聪慧加上后天不懈努力的结果。只要德才出类拔萃,在朝廷颁布的招贤纳士榜文里,一定会出现你的名字,京都印制在牒牍里的治国理政方略,一定会有你提出的建议。到那时候,就会有人快马加鞭,将你功成名就的喜讯,快速在天南地北传播。

在《桥横三亩》一诗里,刘以诚的话充满力量:人的出生环境是天定的,绝地逢生却是人为的。天生环境恶劣,敢于战天斗地终能改变。人的资质禀赋是天生的,勤能补拙是后天的。天生资质不好,通过后天努力依然可以获得成功。立志科举考功名,是读书人入仕报国的正途。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跋涉,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也不管你的资质禀赋如何,只要善于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参加科举考试就有可能实现金榜题名。考功名犹如种庄稼,即使仅有位于峭壁之上的三亩薄田瘠地,也要用好纵横水通、绿绕平畴的优势,抢抓“逢春时涨三篙雨”的天时,用“破浪长乘万里风”的豪情来耕种,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

在《灵源三尺》一诗里,刘以诚的话启迪睿智:读书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读书作文,都需要激发灵感、抓住灵感。每个人的灵源深处,都有一股潜在的灵感。灵感涌来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景,有的状若波涛澎湃卷起千寻浪一样惊心动魄,有的形如潮汐涌动数尺浪头更迭推波助澜一样蔚为壮观,有的犹如龙潭水涨水落留下的淡淡印痕一样静默无声,有的井底泉涌发出的咕噜咕噜之声一样清浊可辨。夜阑人静,疏星几点,灵感犹如星光闪动,从灵源深处汩汩流淌而出。此时此刻,记忆超强,读书过目不忘,文思如涌,作文如有神助,抓住灵感读书作文,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花水绕城》一诗里,刘以诚的话令人欣喜:晴空万里的日子,放眼花水绕城的这幅天然画卷,一切都因为相互帮衬而变得和谐美妙。因为有春的著色,锦团花簇变得更加缤纷绚丽;因为有雨的添声,泉水溪流变得更加蜿蜒缠绵;因为有河水的映照,城外众多的山峦变得更加娇媚动人;因为有小船的点缀,城里的这弯河流变得更加诗意盎然;因为有雨后初晴的阳光从东门桥畔照射过来,整个城郭都闪烁着喜气洋洋的波光。花水绕城展现的和谐,是万物之间相互帮衬的结果。人生得意,不忘帮衬别人;人生惨淡,才会得到别人帮衬。

在《鱼跃清泉》一诗里,刘以诚的话淡然洒脱:人怕孤独,即使置身绝胜美景,也会心生寂寞。独处的时候,要能够静下心来自寻其乐。伫立桥头,静静地观赏水中鱼儿游弋,乐趣无穷。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可以优雅地在水里往来穿梭破浪,可以闲适地悬浮在水里撮嘴朝天喷吐水珠,可以恬静地依偎在水里的萍藻丛中随波漂荡,悠哉乐哉地把每一个平淡的日子过得妙趣横生。人生如鱼,需要珍惜可以让自己畅游的河流,无论是顺流而跃,还是溯流而游,都要把每一个穿梭游弋的动作,做得精彩纷呈,变成难忘记忆。人生如鱼,只要坚持不懈地奋力冲浪,就有机会跃过龙门化身为龙,凭借卓越的才华进入朝廷做官,成为人中翘楚,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在《雨洒芭蕉》一诗里,刘以诚的话豁达自信:人在深山涧谷底,万物看你皆躬身俯首。仰望苍穹,九霄云汉也只不过是一道狭窄的缝隙。站在谷底的芭蕉树下,目光所及,千寻峭壁,清流飞泻,瀑影横拖,声响似雷,珠玉飞落,波涛带雨,星光闪烁,堪称仙境。置身仙境,人在看风景,人也是风景,人景相融,仙是景中人,人是景中仙。如此这般,身处底谷又何妨?换一个视角,多一分感悟。身处社会底层,只要勤奋苦读、严格训练,也可以立身杰出人物队伍行列。地处穷乡僻壤,只要重教兴文、热衷读书,也可以成为世人钦慕向往之地。

读罢《黎峨风景》组诗,诗中意象意境,不停地在脑中浮现,让人不忍释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笔代表着学问、权力、人生、成就等。如果一个地方有笔架山,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必然人才荟萃、文化兴盛。在兴义老城城南,就有一座笔架山。《兴义府志》记载:“笔架山在县城南里许,三峰连耸,中峰高立,左右二峰略低,形同笔架。山前有田,隆然高起,有水常盈,相传以为砚池。”“笔架山麓,潭深数丈,深不可测,水清而甘,祷雨多应。泉流溢出,资以灌田。”正是因为如此,兴义城南的笔架山,成了令不少市民心向往之的地方,都希望凭借笔架山的文脉灵气,让自己才华横溢文思如涌写出锦秀文章金榜题。

面对挺拔巍峨的笔架山,刘以诚欣然吟诗一首——

奇峰挺拔势巍峨,独据城南秀毓多。

雨后岚光千堞荡,晴余黛色五霄拖。

好从天外挥椽笔,已兆人间及第科。

倘使携筇临绝顶,众山一览俯森罗。

在这首题为《笔山耸翠》的诗作里,刘以诚通过描绘笔架山的瑰丽景色,抒写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矗立在城南的笔架山,奇峰挺拔,山势巍峨。这个山水秀美之地,为兴义孕育了不少簪缨云集之族、才智杰出之人。一场小雨过后,笔架山的丫口上,云蒸霞蔚,雾气缥缈,在阳光下散射出虚幻般的光泽。夕阳的余晖,把天边的云霞染成青黑色。云霞一条接一条,像有人从天边横拖过来一样,把天空铺设得错落有致。这神奇瑰丽的情景,犹如一位才华横溢的才俊,正手握如椽大笔在天地人间书写锦秀文章,气势恢宏、雄伟壮观。这预示着,在兴义这片土地上,又将会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登科及第,成为人中龙凤、个中翘楚。如果,我有幸榜上有名,即使到了携筇前行的年纪,也不枉一生的奋力拼搏、刻苦追求。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的治学修身、功名富贵,都达到“携筇临绝顶”的境界,在“众山一览”时,也绝不会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始终以敬畏之心、谦卑之态对世间万物俯身倾耳以请。

《笔山耸翠》这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秀美景观,表达了坚定信念,表现了高贵品格。诗中的“秀毓多”“五霄拖”“挥椽笔”“及第科”四个意象,蕴藏着兴义地灵人杰的内在逻辑联系。“秀毓多”是“及第科”的量变结果,“及第科”是“秀毓多”的动态表现。“五霄拖”是“挥椽笔”动态具象,“挥椽笔”是“五霄拖”的现实基础。“五霄拖”和“挥椽笔”是实现“及第科”和“秀毓多”的根本保证。没有“挥椽笔”的本领,写不出“五霄拖”的文章,无论过去如何“秀毓多”,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实现“及第科”。只有一代又一代“挥椽笔”的优秀人才实现了“及第科”的目标,积淀了越来越多的“五霄拖”文章,这个地方才有可能出现“秀毓多”的结果。“秀毓多”是实现“及第科”的良好外在环境,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从小就会树立“及第科”的理想。“及第科”是“挥椽笔”和“五霄拖”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就会刻苦训练“挥椽笔”的才能、书写“五霄拖”文章的才华。“秀毓多”“五霄拖”“挥椽笔”“及第科”的良性互动,成就了兴义的地灵人杰。这,是学风的延续,更是文脉的赓续。

“奇峰挺拔势巍峨,独据城南秀毓多”描绘了笔架山的秀美景观,用山川秀美之地必有出类拔萃之人的经验判断,激发兴义人的内在自信。“奇峰”是指山峰奇特,奇峰突起。“挺拔”是指直立而高耸,强劲有力。“奇峰挺拔”是指山形奇特,直立高耸,强劲有力。“势”的本义是指力量惯性趋向,引申为自然界或物体的形貌。“巍峨”是指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势巍峨”是指山势高大雄伟。“奇峰挺拔势巍峨”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笔架山的山形突起奇特,直立高耸,山势高大雄伟,强劲有力。“独”本义是指单独、独自,引申为独特、特别等。“据”本意是指手靠着、靠着,也指占有、占据,引申为依靠、凭借。“独据”是指独自凭借。“城南”是指城的南边。“秀”是指秀丽的地方,或才智杰出的人。“毓”是指生育,养育。“秀毓”是指山川秀美之地孕育簪缨云集之族、才智杰出之人。“独据城南秀毓多”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独自凭借城南这个山川秀美之地孕育簪缨云集之族、才智杰出之人。这两句诗,强调兴义地灵人杰,才智杰出的人才众多,簪缨家族云集,增强了读书人的自信之心。

“雨后岚光千堞荡,晴余黛色五霄拖”描绘了笔架山阴晴交替时的瑰丽奇观,用自然现象的神奇变化,比喻优秀人才写就的锦绣文章。“雨后”是指下雨以后。“岚光”是指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堞”是指城墙上形如齿状的矮墙。“千堞”是指齿状的矮墙很多,形容山丫口一个连一个。“荡”本义是指洗涤,引申为摇动、摆动等。“千堞荡”是指笔架山上云雾飘绕。比喻文章富有灵气、文采飞扬。“雨后岚光千堞荡”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一场小雨过后,笔架山的丫口上,云蒸霞蔚,雾气缥缈,在阳光下散射出虚幻般的光泽。“晴”本义是指夜里雨止云散,天上出现星星,泛指雨雪停止、无云或少云的天气,白天有太阳,夜里有星星、月亮。“余”本义是指我,也特指农历四月,引申为后、闲暇、不尽、无穷、饱足、剩下、多余的、残留的、遗留的等。“晴余”是指天气晴朗,天空残留的云很少,或指农历四月晴天很多。“黛”本义是指青黑色的颜料,用来指美女、女子眉毛、描绘眉毛,引申为青黑色。“色”本义是指脸色,引申为天色、颜色、风景、景观等。“黛色”是指青黑色的颜色,也指美女描绘眉毛的过程是一道别致的景观。“晴余黛色”是指天气晴朗,残留在天空的云丝,犹如女人青黑色的眉毛一样漂亮。“五”本义是指纵横交错,引申为相类、五行、第五等。“霄”是指雨霓,即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引申为高空稀薄游动的云、天空、云际等。“拖”本意是指曳引,即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五霄拖”是指纵横交错的弧形彩带在空中轻柔飘逸。“晴余黛色五霄拖”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天气晴朗,残留在天空的几缕云丝,犹如女人精心描绘的眉毛一样精美漂亮,又像纵横交错的弧形彩带一样轻柔飘逸。比喻文章结构精美、气韵飘逸。这两句诗,强调兴义的读书人文采飞扬,文章精美漂亮,勉励读书人要自强不息。

“好从天外挥椽笔,已兆人间及第科”用联想的方式,把自然现象写成了人文事象,体现了诗人的高远目标,阐明了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好”本义是指美好、良好,引申为达到完美、完善的程度,表示完成、圆满的意思,也表示爱好、喜爱、友爱、和睦等意思。“从”本义是指随行、跟随,引申为起于、经过、途径,顺从、依从、听从,取法、参与其事、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等意思。“好从”是指完美地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天外”是指天边之外、高远之处、极远之地、意想不到之处。“好从天外”是指完美的办法起于天边之外高远之处。“挥”本义是指抛洒、甩出,引申为指派、命令、弹奏、指挥、舞动、摇摆、挥毫书写等。常用来形容读书人挥毫书写时的状态。“椽笔”是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笔出众,刚健有力,气势宏伟。“挥椽笔”是指有才华的人挥毫书写人文笔出众的文章。“好从天外挥椽笔”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有才华的人会时常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完美地从高远之处取法,潇洒地写下了文笔出众、刚健有力、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文章。“已”本义是指停止,引申为已经、完结、后来、随后等。“兆”本义是指兆纹,引申为预兆、兆头,即事物发生前显露的征候或迹象,也指预先显示、预示。“已兆”是指已经预兆、已经预示。“人间”是指人类社会、世俗社会,在诗中特指兴义这个地方。“及”本义是追赶上、抓住,引申为到达、等到。“第”本义是指次第、次序,引申为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达官贵人的住宅等。“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专指殿试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科”本义是指品类、等级,引申为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科目等。“及第科”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已兆人间及第科”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这种迹象已经预示,兴义这个地方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一定有人能够金榜题名登科及第考中进士前三名。这两句诗,强调兴义人才辈出,有人登科及第指日可待,鼓舞了读书人的士气。

“倘使携筇临绝顶,众山一览俯森罗”从表象到实质,展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价值追求和人格追求,扬溢着强烈的正向力量。“倘使”是指假如、如果。“携”本义是指提着,引申为携带、携扶、携手、拿着、牵挽、挽扶等。“筇”是指一种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的竹,引申为手杖,也时常把手杖称为筇。“携筇”是指拿着手杖、拄着手杖,表象是指人拄着手杖行走,实质是指人的气质儒雅神态威严,也指人的年纪比较大,到了拄着手杖行走的年纪。“临”的本义是指俯视,即从上往下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引申为来到、到达、面对、当着、靠近、接近、监视、监临、统治、治理等。“绝顶”是指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也指山的最高峰、事物的最高境界。“临绝顶”是指攀登到了山的最高峰,或指站在山的最高峰俯视,或指人的品行修为与功成名就达到了最高程度的境界,或指人参加科举考试已经登科及第。“倘使携筇临绝顶”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假如到了拄着手杖行走的年纪,才在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也可以理解为,如果人的品行修为与功成名就达到了气质儒雅神态威严的最高境界。“众”本义是指许多人,引申为许多、集中、广泛、普遍、一般、普通等。“众山”是指许多的山峰、普通的山峰,众多集聚在一起的普通山峰等。“一”本义是指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引申为整体的、全部的、整个的、所有的等。“览”是指观看、观赏、观察等。“一览”是指举目纵观、放眼观看,或指观看全部、观察所有等。“众山一览”是指观察所有集聚在一起的普通山峰,或指举目纵观众多集聚在一起的普通山峰。“俯”本义是指低头,引申为弯腰屈身、从上往下看、从高处往下看等。“森”本义是指树木丛生繁密,引申为众多、众盛、高耸、峙立、阴沉、幽暗等。“罗”本义是指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引申为分布、排列、广布、散布、收罗、招集、收集、搜集、招致、网罗等。“森罗”是指山上的树木繁蔚杂陈,或山上繁密的植物,比喻人的修为、成就、声望、地位、权势等比较普通,也用来比喻那些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无名、社会地位比较低、家庭财富不够多的人等。“众山一览俯森罗”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观察所有集聚在一起的普通山峰,以及山上繁密的植物,都仿佛正在朝着我站立的方向弯腰屈身低头致敬。世间万物皆向我低头,体现人在才名高显后的超脱气度,形容人在实现登科及第后的踌躇满志。也可以理解为,举目纵观,众多集聚在一起的普通山峰,以及山上繁密的植物,都值得令人尊重,于是,我真诚地向前迈出一步,弯腰屈身低头致敬。我向世间万物低头,用人向前弯腰屈身低头的动作,比喻人在功成名就后的谦虚、谦逊、谦卑品格。综而述之,“携筇临绝顶”体现了诗人立志科举功名的坚定意志,体现了诗人对治学修身、功名富贵的目标追求。“众山一览”体现了诗人功成名就、才名高显后的人生状态。“俯森罗”体现了诗人面对世间万物始终俯身倾耳以请的谦逊品格。

天榜,在科举考试中,特指由皇帝亲自钦定颁布的录取名单,是最高级别的录取公告。名字能够出现在天榜里,是所有读书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对穷乡僻壤来说,天榜很难出现。视山若天榜,寄托了人们期盼本地能够出现天榜的愿望。这是对本地读书人的鞭策与鼓励,也是把对天榜的拜膜具象化。在兴义老城北面,就有一座“天榜山”。《兴义府志》记载:“天榜山在县城北二里,高百丈,石壁森然,状若悬榜,常有云气,阴晴皆见。”正因为如此,兴义古代文人,常用“天榜连云”来称赞此处胜景,表达科举功名的志向。“天榜”本来就令人敬仰,“天榜连云”更是令人心向往之。

面对氤氲翕忽的天榜山,刘以诚欣然吟诗一首——

天将一幅画图开,榜挂云边不染埃。

姓字高标酬素愿,文章焕发试鸿才。

丹霄直步基平地,碧汉相依接五台。

山势钟灵称太古,凭谁走马报春魁。

在这首题为《天榜连云》的诗作里,刘以诚通过丰富的联想,抒写了自己对待读书作文、对待科举功名的看法——

面对石壁森然的高山,我仿佛看到,朝廷正在徐徐展开写满殿试后的“三甲”名录。出现在这幅悬挂于天边云飘雾绕、不染尘埃、洁净无比的天榜里的名字,都是全国各地经过大浪淘沙选拔出来的精英人物。读书人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由皇帝钦定御批的天榜里,素愿若如愿,那将是何等的荣耀啊。要实现这个愿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能够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要练就卓越非凡的才能。从山间田野起步,在科举考试中一路高歌猛进,自己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天榜里,觐见皇帝,立身朝廷,放眼天下,在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兰台秘书监、宪台御史台施展抱负,人生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境界,那是何等的辉煌啊。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笃信,奇山秀水之地,必出才华出类拔萃之人,兴义既然已有天榜山,必然会有天榜出现。我们坚信,在殿试上夺取“春魁”成为状元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把名现天榜、功成名就的喜讯,迅速传遍天南地北的四乡八里,让更多的读书人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天榜连云》这首诗通过“不染埃”“试鸿才”“接五台”“报春魁”四个意象,把事关科举功名成败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强调德才出类拔萃的人,最终都会得到朝廷的重用。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只要才能卓越,一定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朝廷一定会让你拥有用武之地,一定会让你拥有施展抱负的舞台。出生的环境,对你的成长有一定影响,但成才入仕报效国家的正道,是凭真才实学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

“天将一幅画图开,榜挂云边不染埃”描写了殿试的庄严神圣、公平公正、令人仰止、心向往之。“天”本义是指人的头顶,又表示人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引申为天空、太空、天帝、君王等。“将”本义是指统率、带领士兵的人,引申为扶持、扶助,携带、带领,奉行、秉承,就要、将要,传达、表达,拿、取、把、用等意思。“天将”是指天空把、君王传达、君王携带、君王拿等。“幅”本义是指布的宽度,泛指事物的宽度,又用作量词,用于布帛、图画等。“一幅”是指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的数量。“画”本义是指用笔描绘图形,即绘画、描绘,引申为划分、划分界限,谋划、策划、筹划,截止、停止等。“图”本义是指古代在皮、绢等材料上标画城邦乡邑及边界的示意资料,引申为思虑、谋求、谋划,图谋、谋取,文件、书籍,版图、地图等。“画图”是指描绘各种图形、图像、画像等,引申为优美的景色、谋划工作的文件等。“开”本义是指开门,引申为打开、开启,开放、舒放,发动、操纵、举行,书写、填写、开列,开始、开端等意思。“天将一幅画图开”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天空把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打开。也可以理解为,君王拿出一份写有参加科举考试录取人员名单的文件。比喻指科举考试的殿试开始揭晓,朝廷正在宣布由皇帝钦定的进士名次。“榜”是指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张贴在公共场所的通告,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揭示录取名单的公告等。“挂”是指借助绳索、钩子、钉绳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如悬挂、挂图等。“云”本义是指云彩,比喻很高。“云边”是指云彩的边缘。“榜挂云边”是指揭示科举考试录取名单的公告悬挂在云彩的边缘。比喻天榜高不可攀,能够名现天榜,都不是平凡之人。“染”本义是指使布帛等物着色,引申为污染、沾染,熏染、影响,传染、感染,渲染、挥染等。“埃”本义是指尘土、灰尘,比喻像灰尘一样平凡卑微的人。“不染埃”既是指洁净得不染尘埃,也指科举考试很公平公正,还指与尘埃般的平凡、尘埃般的卑微毫无沾染,比喻能够进入天榜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事实也正是如此,能够参加殿试选拔的人,都是德才出类拔萃的人,能够在殿试中名列三甲的人,都是人中翘楚。“榜挂云边不染埃”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科举考试录取名单的公告悬挂在云彩的边缘,洁净得不染半点尘埃。比喻凡是出现在天榜里的名字,都是才华横溢的非凡之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靠艰辛拼搏获得的,绝对不存在半点徇私舞弊的龌龊行为。

“姓字高标酬素愿,文章焕发试鸿才”阐释了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名现天榜名列三甲之首的标准和要求,既表明了奋斗目标,又指明实现目标方法路径。“姓字”是指姓氏和名字,泛指姓名。“高标”是指高枝、高树,泛指高耸特立之物,用来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造诣高深、风范清高脱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等多种意思。“姓字高标”是指被世人交口称赞为造诣高深、风范清高脱俗、出类拔萃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姓名在科举考试的殿试录取人员的公告里名列三甲之首。“酬”本义是指劝酒、酬酢,引申为酬劳、酬答、酬谢、酬金、酬偿、报酬、应酬、酬对、酬和、酬唱等。“素愿”是指平生最大的愿望、向来的愿望。比喻希望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名现天榜名列三甲之首。“姓字高标酬素愿”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提起我的名字,世人都交口称赞我是一位造诣高深、风范清高脱俗、出类拔萃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我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名字,能够在科举考试的殿试录取人员的公告里名列三甲之首。“文章”本义是指有纹样的表面,后指文字所描绘出来的事物图样,需要大脑“解码”才能完整呈现的间接的事物形象,也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引申为文辞、文采,后来泛指著作。“焕发”是指光彩四射。“文章焕发”是指文章具有文采斐然、见解独到、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等特点。“试”本义是指任用、使用、运用,引申为考查、考试、检验、试验、尝试、试探、探看、探索等多种意思,在古代也常用来特指科举考试。“鸿才”是指大才、卓越的才能、才能卓越的人等。“试鸿才”具有多种意思:或指考查才能卓越的人,或指任用才能卓越的人,或指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都是大才,或指卓越的才能是在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中形成的等。“文章焕发试鸿才”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撰写文采斐然、见解独到、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的文章,是选拔任用才能卓越的人必须考查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能够写出文采斐然、见解独到、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文章,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都堪称大才,他们卓越的才能,都是在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中形成的。这两句诗说明,“试”是成就“文章焕发”和成为“鸿才”方法和措施,而“文章焕发”和“鸿才”,又是实现“姓字高标酬素愿”的根本保障,是成为名现天榜的人中龙凤的根本条件。无论是要达到“高标”,也无论是要让“文章焕发”,还是要成为真正的“鸿才”,都需要经过不断的“试”才能实现,都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才能成功。

“丹霄直步基平地,碧汉相依接五台”进一步描述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优秀人才,最终都得到朝廷的重用,都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现经邦济世的抱负。“丹霄”本义是指绚丽的天空,引申为帝王居处,朝廷,京都等。“直步”是指平步,即脚尖必须指向身体正前方的行走方式,或向正前方前进,比喻沿着正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也比喻刚正不阿、老成练达、谨慎稳重。“丹霄直步”是指进入朝廷做官后刚正不阿。也可以理解为,朝廷上那些刚正不阿、老成练达、谨慎稳重的官员。“基”是指根本的、起头的,开始等。“平”是指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两相比较没有高低先后不相上下。“地”是指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地球表面的土壤等。“平地”是指平坦的土地,平稳地、稳当地等,比喻山间田野。“基平地”是指从平坦的土地上开始,或从山间田野开始起步。“丹霄直步基平地”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朝廷上那些刚正不阿、老成练达、谨慎稳重的官员,都是从山间田野开始起步。也可以理解为,身居山间田野的读书人,只要沿着正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终有一天会凭借科举考试步入京都,得到朝廷重用,最终成为一个刚正不阿、老成练达、谨慎稳重的官员。“碧汉”是指碧天和银河,泛指天空,比喻优秀人才犹如银河里的群星一样闪烁着光芒。“相依”是指彼此倚赖,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碧汉相依”是指碧天和银河相互依存,只有碧天如洗,才能看到银河的群星闪烁,反之亦然。比喻优秀的人才与朝廷相互依存,优秀人才只有进入朝廷以后,才华和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优秀人才要依靠朝廷提供的舞台来施展才华,朝廷要凭借有才华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繁荣发展。“接”本义指交接,会合,引申为接待、靠近、接触、连接、连起来、连续、继承等。“五台”是指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兰台秘书监、宪台御史台,都是朝廷的重要部门。《永乐大典》记载:“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台,门下省曰东台,中书省曰西台,秘书监曰兰台,御史台曰宪台,故有五台之号。”“接五台”是指优秀人才成为朝廷重臣,也指优秀人才的能力和抱负通过朝廷的重要机构来展现,还指通过殿试选拔的优秀人才,将基层的经验变成中央的决策。“碧汉相依接五台”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优秀的人才与朝廷相互依存,优秀人才要通过朝廷的重要机构来施展能力和抱负,朝廷要凭借有才华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繁荣发展。这两句诗说明,朝廷重视从基层挺拔官员,所有的底层读书人,都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入朝做官,从基层选拔的官员,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愿望,能够很好地将基层的经验变成朝廷机构的决策,让朝廷的政令更好地惠泽民间大众。

“山势钟灵称太古,凭谁走马报春魁”用反问的方式阐明读书人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上高中状元的根本原因。“山势”是指山的形势或气势。“钟灵”是指灵秀之气汇聚,比喻优秀人才聚集。“山势钟灵”是指山脉汇聚了无尽的灵秀之气,比喻山川秀美的地方才智杰出的人都很多。“称”本义是指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引申为述说、声称,称赞、赞扬,叫做、称呼、号称,举起、举荐,符合、相当等。“太古”是指远古,即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的时代。“称太古”是指从盘古开天地的时代开始就述说。“山势钟灵称太古”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古话说得很好,山川秀美的地方,必有出类拔萃之人。“凭”本义是指倚靠,引申为依靠、依赖,根据、依据、听凭等。“谁”是指什么人、任何人、无论什么人等。“凭谁”是指依靠什么人。“走马”是指骑马疾走、驰逐,比喻速度非常快。“报”本义是指制服、判决罪人,引申为报告、告诉、传达、通知、报答、报复、报应等,也特指古代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如邸报、京报。“魁”是指天上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引申为首领、领头的意思,又引申为第一、第一名。“春魁”是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上高中状元,是名列“天榜”第一名。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由皇帝钦定御批;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二甲名额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名额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殿试揭晓,皇帝升殿,宣布名次。明朝科举考试的殿试,最初定在三月初一,后来定在三月十五。从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开始,殿试定于每年四月二十一日举行。“报春魁”是指报告考上状元的消息,也指抄发皇帝谕旨确定状元的抄本。“凭谁走马报春魁”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要依靠什么人?才能快速获得抄发皇帝谕旨确定状元的抄本?这两句诗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山势钟灵”之地,必出能登天榜的“春魁”龙凤,但人的出生环境,并不是决定能否荣登天榜成为“春魁”的根本原因,能够登“天榜”、夺“春魁”,不是凭借别人帮助,而是依靠自己的才华、才学、才能。这两句诗,与前文的“姓字高标酬素愿,文章焕发试鸿才”遥相响应,用“文章焕发试鸿才”回应了“凭谁走马报春魁”的反问,得出“文章焕发试鸿才”是实现“走马报春魁”的根本原因这个结论。

桥是克服河流峡谷阻碍的通道。在古人的诗作里,常把桥比作对事业理想抱负的追求。从这种意义上理解,科举考试也算是一种人生之桥。不少穷乡僻壤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登科及第得到朝廷重用,实现了人生出彩的理想。《兴义府志》记载:“天生桥即汉之桥山,在县南十五里。奇石如飞云,为邑之胜景。”《兴义史话》记载:“‘桥横三亩’在城西南下五屯坝佑普戛山,坝佑河经两山之间伏流而过,其上自然成桥,桥面有耕地三亩,故名。出水处潭深水碧,藤萝垂挂,景色清幽。”在读书人的眼里,这座天生桥,也是表达科举功名志向的好地方。

面对鬼斧神工的天生桥,刘以诚挥笔赋诗一首——

斯桥生就本天工,数亩纵横一水通。

绿绕平畴刚泛鸭,晴遮峭壁又垂虹。

逢春时涨三篙雨,破浪长乘万里风。

过客何劳再题柱,秋成独喜兆年丰。

在这首题为《桥横三亩》的诗作里,诗人通过描写天生桥奇特的景观,表达了对参与科举选拔考试能够榜上有名充满信心——

初春时节,我来到犹如鬼斧神工般造就的天生桥。眼前的景致,犹如一幅水墨交融的山水画卷。桥面上,几块农田波光荡漾,纵横交错的田埂上,嫩绿的青草生机盎然。几只鸭子,正在水田里游弋嬉戏。桥洞下,一沟溪水曲折激湍。河水很深,水势很急,波涛汹涌的情景,让我仿佛看到,一只竹筏正在载着我的梦想,借着山谷里的风势冲开波浪,一路颠簸驶向梦想的港岸。作为一个前来观赏天生桥的游客,我没有必要再在桥柱题写自己追求科举功名、入仕为官的志向。眼前的情景已经预示,只要始终保持心静平和的心态,切实用好天遂人意的时运,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时,一定能够金榜题名,实现从乡野秀才变成朝廷命官的华丽转身。

《桥横三亩》这首诗强调,人的出生环境是天定的,人的资质禀赋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影响其发展的短板。跋涉在追逐梦想的人生路上,必然会面临峭壁悬崖的阻挡,但只要能够恰到好处地抢抓机遇、运用机遇,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人间的奇景,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要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必须练就文思如涌、文采如涛的才华,具有远大的志向、高远的目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抓住天遂人意、要雨得雨、要风得风的美好时运,才能够像河中的小船一样在波涛汹涌的河水里破浪前行,最终到达理想的港岸停泊。追求科举功名、入仕为官的志向,不必反复向世人昭示,只要始终保持心静平和的心态,切实用好天遂人意的时运,就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从乡野秀才变成朝廷命官,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斯桥生就本天工,数亩纵横一水通”描写了天生桥自然天成的独特性。“斯”是指示代词,表示此、这样、这个、这里。“斯桥”是指这座桥。“生就”是指生来就有,天生。“斯桥生就”是指这是一座天生桥,这是一座生来就有、不是人工建造的桥。比喻人的禀赋是天生的。“本”本义是指树根,草木的茎、干,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引申为主体、原来、本来、原始等意义。“天工”是指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没有人为加工的痕迹。“本天工”是指桥的主体都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半点人为加工的痕迹。比喻人所具有的独特天赋是天然形成的。“斯桥生就本天工”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这是一座天生桥,桥的主体都是天然形成的,没有半点人为加工的痕迹。也可以理解为,这座天生桥,本来就是天生的,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犹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比喻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禀赋,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素质、天赋。“数”本义是指查点、统计、计算、数目、数量、计数,引申为几个、若干,气数、命运,顺序、次序、等级,策略、权术,道理、方法,技艺、技巧,法则、规律,枚举、列举,比较起来最突出等。“亩”本义是指中国地积单位,引申为田埂,泛指农田、田地。“数亩”是指几根田埂、几块田地,也指田埂和地块排列得比较有规律,还指桥上的那几块田地特别引人注目。比喻读书人撰写的文章形式美观。“纵横”是指横和竖互相交错,引申为奔放自如、雄健奔放、奔驰无阻等。比喻读书人写文章奔放自如、笔意纵横。“数亩纵横”是指桥上的那几块田地,阡陌纵横交错,排列得比较有规律,特别引人注目。“一水”本义是指人体的肾脏、眼睛,在古诗中多用来指一条河流、一沟溪水等。“通”本义是指没有堵塞,可以通过,引申为了解、精通,通行、通用,疏通、开通,传递、传达,整个、全部, 总共、共同,通透、透彻,也特指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一水通”是指一沟溪水从天生桥下流淌而过,也指一眼就看清全部、了解清楚。“数亩纵横一水通”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桥上的那几块田地,阡陌纵横交错,排列得比较有规律,特别引人注目。一沟溪水,从天生桥下流淌而过。入眼所见,犹如一幅笔法精美的山水画。这两句诗用“桥”“田”“水”三种意象,构建了一种事物客观存在的辩证视野。桥是天生如此,桥上的农田也是天生如此。桥下有溪水流淌,但桥上农田却无法用来灌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绿绕平畴刚泛鸭,晴遮峭壁又垂虹”描写了天生桥春天美景的静谧与安宁。“绿绕”是指绿色环绕,表明时令已经进入春天。“平畴”是指平坦的田地。“绿绕平畴”是指一场春雨过后,农田里的明亮积水与田埂上的葱茏绿色,形成强烈的色差对比,于是就有了浓郁的绿色环绕着平坦的农田的视觉感应。一个“绕”字,让静态的田地与绿色变得富有动感,充满生机和力量。比喻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的殿试,给人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力量。“刚”是指恰好、恰巧,引申为事物正好达到某种程度。“泛鸭”是指鸭子在水田里游弋嬉戏。“刚泛鸭”是指农田里的积水,深浅恰巧达到可以让鸭子游弋的程度。一个“泛”字,写出了鸭子游弋时的欢乐情景。比喻读书人正在欢快地读书。“绿绕平畴刚泛鸭”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一场春雨过后,绿色葱茏的田埂环绕着平坦的农田,几只鸭子欢快地在水田里游弋嬉戏。“晴”本义是指雨止无云、天气晴朗,引申为晴朗无云的天气,比喻美好的事物和向往。“遮”本义是指阻挡、拦阻,遮蔽、遮挡、遮拦,引申为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晴遮”是指太阳的光线被东西遮挡了,比喻失去了美好的事物。“峭壁”是指陡峭的山崖。“晴遮峭壁”是指阳光被陡峭的山崖遮蔽了。比喻人生路上受到的困难和挫折。“垂虹”是指像垂虹桥一样的彩虹。“又垂虹”是指阳光折射后形成一道像垂虹桥一样的彩虹。比喻美丽的景物、美妙的奇景消而复现。一个“又”字,形象地展现了天生桥、垂虹桥“两桥”横跨山谷连通两岸峭壁的奇观,也巧妙地把人在受到一个挫折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成功的喜悦传神地勾勒出来。“晴遮峭壁又垂虹”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阳光被陡峭的山崖遮蔽了,但阳光折射后在山间的桥上形成了一道像垂虹桥一样的彩虹。这两句诗用“绿绕平畴”“刚泛鸭”“晴遮峭壁”“又垂虹”四个场景,构成了一幅人间奇景素描,形象地呈现了一种面对困难重重的客观实际,却能够始终保持心静平和心态的人生修为。

“逢春时涨三篙雨,破浪长乘万里风”描写天生桥河水滚滚滔滔、波涛汹涌的情景。“逢”的本义是指遇到、迎合,比喻壮大、茂盛。“春”本义是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春阳抚照,万木滋荣,后用来指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形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逢春”是指春天来了,也指生机蓬勃的春天,还指古代在立春之日举行的牵牛扶犁、祈求丰收等迎春活动,因为科举考试的殿试在春季举行,所以常用“逢春”比喻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的选拔进士的殿试。“时”是指时候,规定的时间,时俗等。“涨”是指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逢春时涨”是指春天来了,小河涨水了。也指在立春那天举行迎春活动的时候,天空喜降春雨,小河里的水涨高了。还指在朝廷举行科举考试选拔进士的殿试开考那天,天空喜降春雨,小河里的水涨了。“三”本义是指数目的名称,是二和四之间的整数,二加一为三,泛指多数,引申为君、父、师,天、地、人,三星等。“篙”是指撑船的竿子,泛指用竹竿或杉木等做成的撑船的杆具。比喻有助于人生度过关键时期实现理想梦想的载体。“三篙雨”是指雨水已经增加了三根竹竿子的深度,形容河水很深、水势湍急。比喻具有文思如涌、文采如涛的才华。“逢春时涨三篙雨”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在立春那天举行迎春活动的时候,天空喜降春雨,小河里的水增加了三根竹竿子的深度。也可以理解为,春天来了,天空喜降春雨,小河里的水增加了三根竹竿子的深度。还可以理解为,在朝廷举行科举考试选拔进士的殿试开考那天,天空喜降春雨,仿佛得到了君、父、师和天、地、人的共同庇佑,让人顿时文思如涌、文采如涛。“破浪”是指船冲开波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畏险阻,奋勇向前。“长乘 ”是指船只凭借风势能够前进。“破浪长乘”是指船只凭借风势冲开波浪不断前进。比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时答题书写的情景。“万里风”指风势来得很远,风向也去得很远。比喻人的目光高远、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破浪长乘万里风”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船只凭借风势冲开波浪,朝着遥远的地方不断前进。这两句诗用“逢春时涨”“三篙雨”“破浪长乘”“万里风”四种意象,构建了一种天遂人意、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顺风顺水的美好时运,刻画了一种在朝廷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的紧缺人才群像,他们具有“逢春时涨三篙雨”的才华、修为,具有“破浪长乘万里风”的魄力、定力,善于运用涨得恰到好处的水势、连绵不断的风势来助力自己。

“过客何劳再题柱,秋成独喜兆年丰”写了诗人对参与科举选拔考试能够榜上有名充满信心。“过客”是指过路的人,也指专门前来观赏天生桥的游客。“何劳”是指何须烦劳,用不着。“过客何劳”是指何须烦劳前来观赏天生桥的游客。“再”本义是指两次、第二次,用作数词,引申为重复、继续、然后、另外、重新、更加等。“题柱”源自汉代的司马相如在成都升仙桥题词“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的典故,意思是不像贵官那样乘驷马高车而归绝不还乡,比喻立志求取功名。“再题柱”重新立志求取功名。“过客何劳再题柱”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何须烦劳前来观赏天生桥的游客重新立志求取功名。“秋成”是指秋季的收成,也指秋季成熟的庄稼,比喻科举考试在秋季举行的选拔举人的乡试。“独”本义是指单独,引申为独特、特别,犹如、类似等。“喜”本义是指快乐、高兴,引申为喜爱、爱好,吉庆快乐之事、令人快乐的事、值得庆贺的事。“独喜”是指人生中最值得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也指特别高兴、特别令人快乐的事。“秋成独喜”是指秋季里成熟的庄稼,扬溢着独特的喜庆。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最值得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在秋季举行的选拔举人的乡试中榜上有名。“兆”是指预兆、预示。“年丰”是指年成丰收。“兆年丰”是指预示着今年一定是丰收之年。比喻在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中,一定能够金榜题名。“秋成独喜兆年丰”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秋季里成熟的庄稼,已经扬溢着独特的喜庆,这预示今年一定是丰收之年。这两句诗借用“题柱”的典故,表达“秋成独喜兆年丰”的愿望一定能够变成现实的内心喜悦。

《兴义府志》记载:“冒沙井在新城东半里许石窟中,源泉混混,不分涸溢,异常清冽,石底积沙无数,不啻一天然滤水池,供居民饮用,可称黎峨第一泉。”冒沙井被府志称赞为“第一泉”,包含着水质最好、水量最大、饮用的人口最多等诸多信息。因此,对生活在兴义老城的居民来说,冒沙井不仅是生活用水之源,也是纯洁美好之源,还是精神力量之源,更是灵感和文思之源。也正因为如此,冒沙井被当地人视为“灵源”。灵源是对水源的美称,也指人的心灵。从“人的心灵”这个释义看,在读书人的眼里,冒沙井就是灵感和文思之源。所有的读书人,都希望自己的灵感和文思,能够像冒沙井的泉水一样喷涌出来,汩汩不止地流淌。

站在被视为“灵源”的冒沙井边,刘以诚不禁吟诗一首——

岂独山秀水多灵,别有甘泉自可铭。

浪级千寻翻地白,潮来三尺涌天青。

涨消迹向潭头认,清浊歌从岸外停。

若遇夜阑人静候,波澄几点映疏星。

在这首题为《灵源三尺》的诗里,诗人通过描写冒沙井井水汩汩涌淌的情景,联想到人在读书作文时灵感闪现文思如涌的状态,说明只要认真把握、运用灵感文思涌现的规律,就会在读书时才思敏捷,在作文时下笔如神——

兴义这个地方,山美峰秀,溪水灵动,地灵人杰。特别是老城区的冒沙井,因为泉水洁净甘甜,被城里的人们争相饮用。面对这口被世人永远铭记的老井,我不禁想到,这汩汩涌淌的井水,不正是人的灵感闪现文思如涌的状态吗?人在读书作文的时候,不管自己的天赋禀性如何,只要善于抓住灵感文思涌现的时刻,就能笔下生花写出锦绣文章。人的灵感文思涌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的犹如惊涛骇浪一样惊心动魄,有的犹如潮汐涨落一样蔚为壮观,有的犹如井水时涨时消一样留下淡淡印痕,有的犹如井底涌泉一样旋律优美,有的犹如在深夜偶得名师点拨一样顿时豁然大悟,有的犹如疏星倒映在井里一样星光闪烁。只要善于把握好、运用好、发挥好灵感文思涌现的规律,就会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成为数不多的下凡文曲星。

《灵源三尺》这首诗强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要注重普遍现象、一般规律,也要重视特殊现象、个别案例,善于发现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必然中存在的偶然,更好地通过偶然发生的问题找出具有必然性的普遍道理和一般规律,更好地运用必然性的普遍道理和一般规律解决偶然发生的问题。读书作文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好、运用好、发挥好灵感文思涌现的规律,始终让自己的灵感文思随时保持一种激昂亢奋的状态。探寻灵感和文思的规律,切实激发灵感和文思,要从思想深处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情况来入手,在深刻的认知中发现和掌握规律,在诗意的场景中用透亮的心胸映照犹如星光闪动的灵感文思,才会在科举考试中时时刻刻都才思敏捷、下笔如神。

“岂独山秀水多灵,别有甘泉自可铭”在反问中肯定了冒沙井值得史志记载,值得世人铭记,借事说理,指出读书作文需要掌握并运用好灵感和文思涌现的规律。“岂独”本义是指难道只是、何止、岂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超出某个范围,不仅仅是这些。“山秀”是指形容山峰美好、秀丽,比喻人的天赋禀性非同一般。“水多灵”是指水很灵动、很有灵性、特别艳丽动人,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犹如山间溪流一样清澈、婉转、柔美,写出的文章很秀美。“岂独山秀水多灵”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难道只是秀美的山才流淌灵动的水?“山秀水多灵”比喻天赋禀性非同寻常的人,一般都会萌生瑰丽绚烂的灵感和文思,他们写出的文章都很有灵魂、很有文采。“别有”是指另外还有,用肯定的语句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还存在。“甘泉”是指甜美的泉水,也指美好的水泉。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像泉水一样汩汩流淌永不停息。“自可”是指本来可以,自然可以。“铭”是指在金石等器物上刻铸文字,引申为印象极深、永记不忘。“别有甘泉自可铭”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还有一些甜美的泉水也可以被世人永远铭记。“甘泉自可铭”比喻一些资质平凡、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在灵感闪现文思如涌之时,也能写出文采飞扬、思想深邃的经典文章,让世人争相阅读,永远留存。这两句诗,先用反问的语气切入,再用肯定的语句回应,指出那些被人们记住的灵动溪水,不是仅仅流淌在秀美的山峰之中,还有一些位于其他地方的水泉,因为泉水洁净甘甜被人们争相饮用,被世人永远铭记。位于兴义老城的冒沙井,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例子。这两句诗,充满了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辩证观点,“山秀水多灵”是普遍现象、一般规律,“甘泉自可铭”是特殊现象、个别案例。借事说理,指出人在读书作文的时候,不管自己的天赋禀性如何,只要善于抓住灵感和文思涌现的时刻,就能笔下生花写出锦绣文章。

“浪级千寻翻地白,潮来三尺涌天青”用波涛澎湃、潮汐涌动的情景,比喻人在灵感闪现文思如涌时的亢奋状态。“浪级”是指海浪强度级别,按有效波高可将海浪强度分为无浪、微浪、小浪、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浪、狂涛、怒涛等十个级别,其中狂涛的波高在九米至十四米之间,怒涛的波高大于十四米。“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一寻在古代约等于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二米七左右。“浪级千寻”形容波涛澎湃、波浪滔天、惊涛骇浪。比喻人的灵感文思来势汹涌,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翻”是指翻转、翻腾、反转、倾倒,变动位置等。“白”本义是指白颜色,比喻一无所有,没有什么东西。“地白”是指地面一片雪白,也指地上没有什么东西。“翻地白”是指海边所有东西都被席卷一空,只剩下一片雪白的沙滩。比喻人在灵感文思涌现时心境专心致志、心性专一、心无杂念。“浪级千寻翻地白”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经过滔天波浪的翻腾、倾倒,海边所有东西都被席卷一空,只剩下一片雪白的沙滩。“潮”本义指海水的涨落,海水因为受到日月引力的影响,会定时上涨与回落,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三尺”本义是指长度单位,古代也指剑与法律,有时还代指人自身,引申为法则、准绳、规律等。“潮来三尺”是指海水涨潮的时候,能够掀起数尺高的浪头,而且一浪接一浪,情景蔚为壮观,也指海水的潮起潮落具有固定的规律。比喻人的灵感文思涌现具有规律性,可以运用好这些规律,让灵感文思涌现犹如海水的潮起潮落一样蔚为壮观。“涌”本义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为像水一样涌现。“天青”指深黑而微红的颜色,也指天色清朗、万里无云、一碧如洗。“涌天青”指海水涨潮的时候,天空就会变得天色清朗、万里无云、一碧如洗。比喻人在灵感文思涌现时,心胸就会变得像万里无云的天空一样纯洁无瑕、洁净通透、清朗空灵。“潮来三尺涌天青”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海水涨潮的时候,一浪接一浪掀起数尺高的浪头,天空变得一碧如洗。这两句诗用“浪级”与“潮来”这两个意象,把抽象的灵感与文思形象化、具象化,灵感与文思犹如潮水一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用“地白”与“天青”这两个意象,把灵感文思涌现时内在的心境与思绪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外界景物,心境犹如雪白的沙滩没有杂质一样心性专一,心胸犹如一碧如洗的天空一样洁净通透。通过营造文学场景激活联想思维,在“浪级千寻”“翻地白”“潮来三尺”“涌天青”这四个场景里,有具体事物、有详实数据、有形象动作、有对应方位、有鲜明色彩,画面壮观,动感鲜活,视听感应冲击力强,容易激活联想思维,让人通过瑰丽的想象,在脑海中重现灵感文思涌现时犹如惊涛骇浪一样惊心动魄、犹如潮汐涨落一样蔚为壮观的情景。

“涨消迹向潭头认,清浊歌从岸外停”用井水时涨时消留下的淡淡印痕和井水涌淌时发出的美妙声音,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闪现,有规律可循,也需要营造一定的场景。“涨”是指水量增加、水面增高。“消”是指消除、消失,减少、减削等。“涨消”是指井水的水量增加、水面增高或水量减少、水面下降。比喻人的灵感闪现、文思如涌时,犹如井水上涨,水量瞬间增加,水面倏然增高,人的灵感消失,文思退潮时,仿佛井水消落,水量刹那减少、水面须臾下降。“迹”本义是脚印,引申为物体遗留下的印痕,追寻踪迹等。“向”是指方向、方位。“迹向”是指印痕的方向,印痕可辨识方向,说明还没有完全消失,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无论是闪现还是消退,都会在人的脑海中留下印记。“涨消迹向”是指要判断水井的水是涨了或是消了,要看井水留下印痕的方向。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就像井里的水一样会时涨时消,有规律可循。“潭”是指深水池,也指深、深邃。“头”是指脑袋,即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部分,引申为物体顶端或末梢,也指事情的起点或终点。“潭头”是指水井顶部和底部,引申为人的思想深处、灵魂深处,比喻灵感和文思的源头在人的思想深处。“认”是指分辨、识别。“潭头认”的意思就是,通过水井顶部和底部的水痕来辨认、识别。“涨消迹向潭头认”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从水井顶部和底部的水痕方向,可以辨认井水是涨了或是消了。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有时就像井水时涨时消留下的淡淡痕印,隐隐约约可以辨识。“清浊”是指清水与浊水,清气与浊气,清音与浊音,清声与浊声。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存在优劣、高下之别。“歌”本义指配乐能唱的文辞或按一定旋律演唱歌曲,泛指歌唱,引申为颂扬、赞美、奏乐、写诗、作曲等。“从”本义是指随行,相随,跟随,顺从,依从,引申为采取某种处理方式或态度、原则等。“歌从”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原则、旋律等演唱歌曲。比喻人的灵感和文思闪现与消退,都有一定的规律。“清浊歌从”是指从井里涌出来的水,有时是清水,有时是浊水,无论是清水,还是浊水,都是清音与浊音、清声与浊水相混而鸣,汩汩涌淌的声音,就像是一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岸”本义指水边高地,在诗中代指井口。“外”指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停”指止住,中止不动,引申为暂时不继续前进。“岸外停”是指井水流出井口以后,曾经动听的声响,就渐渐变得微弱,最后消失在溪流的尽头。“清浊歌从岸外停”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井水从井底涌淌时的声音,犹如旋律优美的歌曲,但流出井口以后,美妙的声音就消失了。

“若遇夜阑人静候,波澄几点映疏星”用夜深人静星光闪烁的意境,指出灵感频闪、文思如涌是出类拔萃的关键因素。“若”是指如果,假如,也指人称代词“你”。“遇”是指相逢,会面,碰到。“若遇”是指假如你碰到。“夜阑”是指夜残,夜深,夜将尽时。“若遇夜阑”的意思就是,假如你在夜将尽时碰到。“人”的本义是指人类,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引申为某种人,某些人,人才,杰出人物等。“静候”是指安静地﹑耐心地等候。“人静候”的意思就是,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成为才华横溢的人,需要用足够的耐心来静心等候。“若遇夜阑人静候”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假如在某个夜将尽时灵感频闪、文思如涌,你用足够的耐心静心等候了多时的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一定会梦想成真。比喻只有灵感频闪、文思如涌,才会成为才华横溢的人,才会成为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人。“波澄”是指水波清澈透明。“几点”是指从二到九的不确定数目。“映”是指因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星”本义是指夜晚天空中有光亮的小星体,引申为在某一领域有特别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疏星”是指星星很少,很稀疏,也指距离很远的星星,比喻像文曲星下凡一样灵感频闪现、文思如涌的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很少。“映疏星”是指几颗稀稀疏疏的星星,倒映在清澈的水里。比喻具有特殊才能的人被显现出来、映照出来,那些仿佛文曲星下凡一样灵感频闪现、文思如涌的人才,倍受世人敬仰。“波澄几点映疏星”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深夜里,井水闪动着清澈透明的星光,几颗稀稀疏疏的星星,在波光闪闪的水井里飘荡。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河与城的相遇,是城市繁华和自然秘境的融合。城市的河流,寄存着城市的岁月故事,流淌着城市的韵味气象。一条花桥河,沉淀着兴义城的历史文化,蕴藏着兴义城的人文情怀,承载着兴义人的心灵眷恋,安放着兴义人的美好生活。《兴义府志》记载:“护城河,一名花桥河,因桥以名河也。”《民国兴义县志》记载:“花桥河源出兴义城西之破古寨,经木贾大寨东流,纳黄鳝井诸泉流,绕城西南,田畴纵横。河之西为县城,河之东为新城黄草坝,通行桥有八座。”花桥河畔,或在晨曦初露时,或在月上柳梢时,便有城中雅儒,或惬意漫步,或吟诗作赋,或抚琴吹箫,把一座兴义老城,点缀得诗意纷飞,点染得热闹繁华。

登上兴义城的楼头,刘以诚不禁赋诗一首——

天然图画拟江城,放眼楼头万里清。

花作锦团春著色,泉拖玉带雨添声。

落看水泛千嶂丽,济得川流一棹横。

更喜波光遥绕郭,东门桥畔日初晴。

在这首题为《花水绕城》的诗作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清晨雨后初晴的花桥河美景,表达了世间万物,只有相互帮衬,才能构建美妙和谐的画卷的思想观点——

环绕兴义城潺潺流淌的花桥河,把城郭变成了一幅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奇山秀水画卷。登上城郭的楼头极目远望,广阔的天地间呈现出一派清澄透彻、清雅悠远的景象。城里的街道两旁,那些用花草树木制作而成的球形景观,春风一吹就仿佛被人涂上了颜色,一夜之间变得色彩缤纷、鲜艳华丽,让人赏心悦目。城外的山间沟壑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宛若有人拉着一条玉带在逶迤前行,溪水流淌的叮咚声,伴和春雨淅淅沥沥的滴溚声,变得像有人正在倾情地弹奏音乐、吟诵诗词一样美妙。花桥河里,绵延峻峭的山峰倒映在漫溢的河水里,犹如一幅彩墨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河边的渡口,横漂着一只等待行人乘坐的小船。城墙脚下,绕城流淌的护城河,水波荡漾,光影迷离。东门桥畔,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天宇晴朗无云,苍穹一碧如洗。

《花水绕城》这首诗呈现的是一种相互帮衬的和谐与美妙:因为有花水河的帮衬,兴义城才会成为“天然图画”,因为有“楼头的帮衬,“放眼”的结果才会变得“万里清”。因为有“春著色”的帮衬,才会有“花作锦团”的色彩缤纷、鲜艳华丽,因为有“雨添声”帮衬,才会有“泉拖玉带”的生动意象、美妙意境。因为有“水泛”的帮衬,才会有“千嶂丽”的美丽画卷,因为有“川流”的帮衬,才会有“一棹横”的恬静诗意。因为有“波光”的帮衬,才会有“遥绕郭”的灵动曼妙,因为有“东门”的帮衬,才会有“日初晴”带来的美好前景。世间万物的存在,都只有相互帮衬、相互映衬,才能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景象。

“天然图画拟江城,放眼楼头万里清”描写了兴义城的天然秀美和清雅气象。“天然”是指自然赋予的,与生俱来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自然存在的;事物不加修饰的本色,就是天然的,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事物,只经稍微的、少量的加工,可以理解为天然的;也指诗文书画等的自然风致和情趣。“图画”是指用线条或色彩绘出的形象,也指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常用来比喻壮丽河山、奇山秀水。“天然图画”是指与生俱来的壮丽河山画卷,或自然形成的奇山秀水。比喻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禀赋。“拟”本义是指揣度、猜测,引申为初定、打算、类似、效仿、起草等。“江城”是指临江的城市、城郭,也指江河在本地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的城市。比喻人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优势。“拟江城”是指类似临江的城郭。“天然图画拟江城”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兴义这座临江城郭,犹如一幅与生俱来的壮丽河山画卷。把兴义比作江城,说明花桥河在当地城市文化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放眼”是指极目远望,也指放开视野,有时也用来表示张开眼睛。“楼头”是指楼上。“放眼楼头”是指站在城郭的楼上极目远望。“万里”是指天地广阔、距离遥远,虚指距离很远、范围很广,不是确切的距离、范围表述。“清”是指清澄透彻,引申为清雅、清静、清雅悠远等。“万里清”是指目光所及之处,都呈现出一派清澄透彻、清雅悠远的气象。“放眼楼头万里清”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站在城郭的楼上极目远望,目光所及之处,广阔天地间呈现出一派清澄透彻、清雅悠远的景象。比喻读书人经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练和提升以后,眼界、胸怀变得开阔、高远,气质、品质变得雅悠远。这两句诗,描绘了兴义城山环水绕的壮丽画卷,用大气高端的画面、开阔高远的视野,彰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开阔的眼界、清澄的思想、清雅的审美。

“花作锦团春著色,泉拖玉带雨添声”描写兴义城春天的美丽景色和雨天的诗情画意。“花”是指草木花的总称,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形容色彩缤纷、繁华。“作”本义是指人起身,引申为创制、制作、起始、兴起、充当、当作、培育、造就、生出、长出、写作、创作等。“花作”是指用花草树木来制作。比喻普通人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品质。“锦”是指带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艳、华丽。“团”指结成球形的东西,引申为聚集、联合、集合。“锦团”是指聚成一团的花草树木色彩缤纷、鲜艳华丽。比喻人一旦功成名就会光彩夺目。“花作锦团”是指用花草树木制作而成的一个个色彩缤纷、鲜艳华丽的球形景观。比喻普通人通过教育培养成为得到世人赞赏的优秀人才。“春”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引申为春季,即一年四季的第一季,泛指一年,形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古代也用来比喻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的殿试。“著”本义是指明显、显著、突出,引申为显露、显现、显扬,作品、写作、撰述、画图,标举、标示、标出等。“著色”是指绘画涂颜色、涂上颜色。“春著色”是指春风吹拂,就像有人在绘画涂色。比喻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是普通人出人头地的正途。“花作锦团春著色”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春风吹拂,就像有人在绘画涂色,兴义城里那些用花草树木制作而成的球形景观,一个个变得色彩缤纷、鲜艳华丽,让人赏心悦目。比喻普通人要想出人头地成为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人才,只有通过勤奋读书提升自己、煅练自己,通过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泉”本义是指泉水,从地下涌出的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水。比喻人获得知识、涵养品性、积淀智慧的源头。“拖”本义是指曳引、牵引,引申为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比喻人获得知识和智慧的过程。“泉拖”是指泉水在沟壑中流水淌的样子。比喻读书人在赶考路上奔走的情景。“玉带”是指古时官员腰间所佩的玉饰带子。把流淌的泉水比作玉带,比喻人的学识和智慧非常珍贵、宝贵。“雨”是指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形容密集地从天而降。雨能滋润万物生长,上天赐予的雨露,比喻普通人读书求学和参加科举考试,是国家为了让更多普通人成为国家栋梁而提供的普惠政策和机遇。“添”是指增添、增加。“声”是指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引申为音乐、诗歌,吟咏、乐歌,声威、声势等。“雨添声”是指天上下雨,为地上的溪流增添了水量和声势,也指在淅淅沥沥的细雨声中,泉水流淌的声音变得像有人在弹奏音乐、低吟诗词一样美妙。“泉拖玉带雨添声”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声中,流淌在山间沟壑中的泉水,宛若有人拉着一条玉带在逶迤前行,溪水流淌的声音,变得像有人正在倾情地弹奏音乐、吟诵诗词一样美妙。比喻人通过读书学习能够获得宝贵的学识与智慧,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能够实现出人头地、人生出彩。这两句诗,通过“春著色”和“雨添声”的帮衬,花草和溪水变得更加漂亮美丽,说明人要变得出类拔萃,成为优秀人才,需要勤奋读书提升自己,需要抢抓机遇成就自己,充满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哲理。

“落看水泛千嶂丽,济得川流一棹横”描写花桥河涨水时的美丽画面与行人渡河的诗意场景。“落”本义是指叶落、花落,引申为停留、留下等,有时也用来表示居处、篱笆、停留的地方等。“看”本义是指用手搭在眼睛上部向前方眺望,表示以视线接触人或事物,引申为看见、观看,细看、观察,观赏、欣赏等。“落看”是指伫立在河边的篱笆旁观赏。比喻读书作文要找到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切口。“水”在诗中的意思是指河流,即花桥河。“泛”本义是指漂浮,引申为向上冒出、漫溢、大水漫流等。“水泛”是指河水漫溢的时候。比喻激情昂扬的时刻,也比喻国家实施的好政策。“落看水泛”是指伫立在河边的篱笆旁观赏河水漫溢的情景。比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时,既要善于抢抓机遇运用机遇,又要有明晰的发展定位,还要有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嶂”是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千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很多,也指山峰峻峭而绵延,形容山峦众多。“丽”是指结伴而行,美丽、漂亮。“千嶂丽”是指绵延峻峭的山峰倒映在河水里,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比喻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辛攀登后,一定能够取得美好结果。“落看水泛千嶂丽”整句诗的意思就是,伫立在河边的篱笆旁观赏河水漫溢的情景,倒映在河水里的绵延峻峭山峰,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比喻要想获得美好的结果,必须明晰适当的发展定位,必须善于抢抓机遇运用机遇,必须找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济”是指过河,渡过水流,引申为渡口、过河的地方。“得”本义是指得到、获得,引申为找到、看到、适合等。“济得”是指找到一个适合过河的地方。比喻人生路上面临选择的时候要有正确的判断。“川流”是指河水流动,也指河流,形容层见叠出,盛行不衰。比喻人生路上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困难。“济得川流”是指在河边找到一个适合过河的地方。比喻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必须找准适合的突破口。“棹”本义是指长的船桨,泛指船桨,也用来指代船只。“一棹”是指一桨,借指一舟。“横”本义是指门框下部的横木,指跟地面平行的、使物体成横向等,引申为横渡、横越等。“一棹横”的意思是用一只小船横渡河流,或是一只小船横漂在河面上。比喻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措施不在于多而在于管用。“济得川流一棹横”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在河边找到一个过河的渡口,划一只小船横渡河流。也可以理解为,来到渡口,看到河面上正横漂着一只小船。比喻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发展定位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对形势的判断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结果也不一样。这两句诗,通过“落看水泛”“济得川流”两个场景,呈现“千嶂丽”“一棹横”两种审美感受,说明人在追求人生出彩的过程,方法论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站位决定眼光,视角决定格局,境界决定品质。

“更喜波光遥绕郭,东门桥畔日初晴”描写护城河流水潺潺、波光闪烁和东门桥畔太阳初升、天碧如洗的情景。“更”是指更改、改变,引申为轮换、交替、更换,连续、接续、重新等,虚化为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喜”本义是指欢喜、快乐,喜爱、爱好等,引申为令人高兴的、值得庆贺的事,某种动植物习惯于或适合于某种环境条件,或某种事物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等。“更喜”是指更加令人高兴、值得庆贺的事。“波光”是指水波反射出来的光,或水波反映的光影。“遥”是指遥望、遥想、遥远、遥相呼应、遥遥相对等。“绕”是指缠绕、围绕、环绕、围着转动等。“郭”是指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泛指城市,引申为物体周围的边或框。“遥绕郭”是指环绕兴义城而流淌的花桥河,源头和终点相隔甚远。“更喜波光遥绕郭”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环绕兴义城的花桥河,源头和终点相隔甚远。河水一路流淌发出的潺潺声响,水波一路荡漾反射出来的迷离光影,水声和波光的叠加融合,把一条护城河装点得更加令人喜欢。“东门”是指东边的城门,在古代指士大夫游宦京城时出入取道的城门,比喻入仕为官的道路。“畔”本意是指田地的界限,引申为旁边、附近。“桥畔”是指桥的旁边。“东门桥畔”是指兴义城东边城门的桥边。“日”是指太阳,引申为白天,白昼。“初”本义是指起始、开端,引申为刚刚。“日初”是指太阳刚刚升起,即天刚亮,白天开始。“晴”本义是指雨止无云,天气晴朗,引申为晴朗无云的天气。“日初晴”是指太阳升起的时候,天宇晴朗无云,苍穹一碧如洗。“东门桥畔日初晴”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在兴义城东边城门的桥边,一轮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天宇晴朗无云,苍穹一碧如洗。比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是实现金榜题名入仕为官光明之路。

《兴义县志》记载:“在花桥河的谢家桥下,有一块巨石横卧河心,河水从石上飘然而下,银珠飞溅,雨雾迷濛。蹿滩鱼群争相逆水而上,在银珠里奔游跳跃,故称‘鱼跃清泉’,民间有‘鱼跃龙门’的传说。”站在谢家桥上,不但可以观赏“鱼跃清泉”的特别景观,还可以面对一河流水诉说心中夙愿。因为,古代读书人都具有浓郁的“鱼跃龙门”情结。“鱼跃龙门”又称“鲤鱼跳龙门”,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传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象征着勇气和毅力、繁荣和昌盛、幸福和美满等,鲤鱼跃过龙门,就能化身为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喻人具有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勠力拼搏、砥砺奋进、敢想敢干、敢于筑梦的精神,也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还比喻在科举考试中成功实现金榜题名。但凡读书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鱼跃龙门”的人生蜕变。于是,花水河上的谢家桥,便成了读书人寄托“鱼跃龙门”夙愿的最佳选择。

站在谢家桥上,倚栏静赏河里的游鱼逆水跳跃,刘以诚不禁吟诗一首——

绝胜城南第一桥,天公特著此灵潮。

风梭锦浪分还合,鱼喷珠花起复消。

春水荡时依藻在,秋波澄后逐苹漂。

游鳞细数凭栏赏,深浅谁知妙趣饶。

在这首题为《鱼跃清泉》的诗作中,诗人通过描写鱼儿在水中穿梭破浪、喷吞水花的欢快情景和静浮地在水藻和浮萍下面的悠闲情景,表达自己希望在科举考试中能够实现“鱼跃龙门”金榜题名入仕为官的美好愿望——

位于兴义城南门外花桥河上的谢家桥,是一处独一无二的奇特景观。这里的奇特在于,上天特意在此创建了一个神奇美妙的鱼群定期逆水跳跃现象。我曾经站立在谢家桥上,静静地倚栏观赏河里的游鱼逆水跳跃。一条又一条逆水而行的鱼儿,像梭子一样在河里快速穿行,河水被快速分开后又快速合拢,形成了一道又一道漂亮的水波。这些冲浪的鱼儿,有几条倏地一下,就蹿过了横卧河中的巨石,跃入上游的水潭。鱼儿在新的水潭里,优雅地游弋戏水,从鱼嘴里急遽涌射而出的水柱,在散落时形成的形状,犹如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这些珠花时有时无、时大时小、时升时降,变化多端,清新纯洁,美丽高雅。河水荡漾时,鱼儿紧紧地挨着水藻一起晃动;河水清澈时,鱼儿跟随浮萍静静地浮在水面。鱼儿与水藻浮萍两情依依的情景,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眼前的情景,让我感慨万千: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犹如“鲤鱼跃龙门”,过程很艰辛、成功率也很低。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勤奋苦读、刻苦训练,有了丰富的知识、学识、见识,就会像鲤鱼跃过龙门一样,终究有一天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入仕为官,得到朝廷赏识,实现人生出彩。其中的道理,很多人明白,但其中的艰辛,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知晓。

《鱼跃清泉》这首诗强调,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实现梦想的最重要的道路选择。定期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是朝廷特意为底层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人生梦想而创建的一项特别制度。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前,每一次考前冲刺的勤奋努力,都是一次精彩的回忆。一旦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美好的事物就会接踵而来,甚至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都被视为字字珠玑。参加科举考试的重大意义,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理解领悟,只有通过勤奋读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学识、见识,才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其乐无穷的美妙情趣。

“绝胜城南第一桥,天公特著此灵潮”阐释了谢家桥被世人称赞为“城南第一桥”的原因。“绝胜”是指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最佳,最佳之处。“城南”是指兴义城南门外。“第一”是指排在最前的、最好的、最棒的、首要的、最重要的。“第一桥”是指谢家桥是兴义护城河上排在最前的一座桥,既指桥外在的位置、规模、气势等,也指桥内在的工艺技术、文化内涵等。“绝胜城南第一桥”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在兴义城南门外,有一处独一无二的景观,那就是花桥河上的谢家桥。这句诗用“绝胜”“第一”叠加起来描写谢家桥,突出强调谢家桥是独一无二的景观。“天公”是指天,也指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特”本义是指体形庞大的公牛,引申为雄性兽类的泛称,又引申出特立、杰出、单独,特别、特地、特意等义。“特著”是指特别制作、特意创建。“此”是指这个、这些、这里,此处、此地等。“灵”是指灵气、美好、神奇、有灵性者等。“潮”是指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灵潮”是指神奇的鱼群定期逆水跳跃现象。“此灵潮”是指这个神奇美妙的鱼群定期逆水跳跃现象。“天公特著此灵潮”整句诗的意思就是,自然界的主宰者,特意在此处创建了这个神奇美妙的鱼群定期逆水跳跃现象。

“风梭锦浪分还合,鱼喷珠花起复消”描写游鱼在跃龙门前冲浪前行的情景和跃过龙门后在新的水潭里优雅戏水的情景。“风”是指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梭”是指织布时往返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也指形状像梭子的东西,比如鱼的形状有点像梭子,比喻像梭子一样不断地快速穿行。“风梭”是指鱼像梭子一样在水里快速频繁穿行。“锦”是指美好的事物。“浪”是指波浪,引申为像波浪起伏的事物。“锦浪”是指美丽、漂亮的水波或波浪。“风梭锦浪”是指鱼像梭子一样在水里快速穿行,划起了漂亮的水波。“分”是指分别、分开、分割,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连在一起的事物离开。“还”本义是指返回,引申为使事物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合”本义是指闭合、合拢,即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方向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引申为合作、合力、联合、结合、联络、聚合、合并、符合等。“分还合”是指河水被快速分开后又快速合拢的现象不断地反复出现。“风梭锦浪分还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像梭子一样的鱼儿,一条接一条在河里快速穿行,河水被快速分开后又快速合拢,形成了一道又一道漂亮的水波。“鱼”在诗是指“鱼跃龙门”中的鲤鱼。比喻那些有坚定信念、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喷”本义是指斥责,引申为怒叱、喷吐、吐出等,也用来指泉水自地下涌出,或用来指液体急遽涌射而出。“鱼喷”是指水从鱼嘴里急遽涌射而出。“珠花”是指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代表清新、纯洁、高雅、优雅等。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鱼喷珠花”是指从鱼嘴里急遽涌射而出的水柱散落时的形状,就像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一样美丽高雅。“起”本义是指由躺而坐、由坐而立,引申为由下向上升、由小往大涨。“复”本义是指返回、回来,引申为恢复、还原、重复、繁复、中断再开始等。“消”本义是指消失、溶解、散失,申为消遣、排遣、打发、享受、消息等义。“起复消”是指东西时有时无、时大时小、时升时降。“鱼喷珠花起复消”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鱼儿优雅地喷吐,急遽涌射而出的水柱散落的时候,犹如用珠穿缀而成的花状头饰,这些珠花时有时无、时大时小、时升时降,变化多端,清新纯洁,美丽高雅。

“春水荡时依藻在,秋波澄后逐苹漂”描写跃过龙门的鱼儿在河水里幸福地生活的情景。“春水”是指春天的河水,也指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的殿试是读书人实现人生出彩的珍贵机遇。“荡”是指摇动、摆动。“时”是指时候。“春水荡时”是指春风吹拂河水荡漾的时候。比喻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的殿试给读书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和美好的前景。“依”本义是指依靠,引申为傍着、紧挨着、依恋不舍等。“藻”本义是指藻类植物,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引申为美好、修养,也指华丽的文采、文辞,还指古代帝王皇冠上系玉的五彩丝绳和官员衣服上所绣的水藻图纹。“在”本义是指所在之地、存活着、生存、存在、居于等,表示人或事物处于某个位置。“依藻在”是指紧挨着水藻生存,也指依靠帝王或朝廷重臣而存在。比喻在朝廷做官,也比喻读书人凭借卓越的才华进入朝廷做官。“春水荡时依藻在”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春风吹拂,河水荡漾,鱼儿紧紧地挨着水中的水藻一起晃动。比喻读书人凭借卓越的才华,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殿试登科及第,风风光光进入朝廷做官。“秋波”是指秋天的水波,即秋风吹起的涟漪清澈漾动。比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在秋季举行的乡试时喜悦心情。“澄”本义是指水静而清,有清澈、透明、宁静、澄清等意思。“后”的本义有两种:一种本义是指生育、养育,引申为君主、帝王及其正妻;另一种本义是指走在后面、落在后头,引申为时间或位置在后。“澄后”是指宁静以后,也指君主、帝王清正严明。“秋波澄后”是指秋天的水波清澈透亮。比喻科举考试公开、公正、公平,程序和纪律都很清正严明。“逐”本义是指追赶,引申为竞赛、比赛,竞争、争先,追求、求取,奔走、奔驰,跟随、依次等意思。“苹”本义是指浮萍,即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带根全草入药,主治麻疹、水肿等症,也指青蒿,可治疗疟疾等病。由此衍生,“苹”象征健康、幸福、希望、勇气等。“漂”本义是指漂浮,即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引申为摇动、摇荡,迅速、快疾等。“逐苹漂”是指跟随浮萍静静地浮在水面,也指迅速追求幸福。“秋波澄后逐苹漂”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秋风轻拂,涟漪清澈漾动,鱼儿跟随浮萍静静地浮在水面。比喻读书人在参加科举考试在秋季举行的乡试以后,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游鳞细数凭栏赏,深浅谁知妙趣饶”描写诗人倚栏观赏游鱼跃龙门的情景和感悟河水深处蕴藏的丰富惊情趣。“游鳞”是指游鱼,也特指龙。比喻跃过龙门的鲤鱼化成了龙。“细数”是指仔细计数、认真点数。“游鳞细数”是指仔细地点数有多少条游鱼跃过了龙门。“凭”本义是指倚靠,引申为依靠、依赖、根据、依据、证据、凭据等。“栏”是指栏杆、木栏、石栏等遮拦的东西。“凭栏”是指倚靠着栏杆。“赏”本义是指偿还、赔偿,引申为褒扬、赞赏,玩赏、欣赏等。“凭栏赏”是指倚靠着栏杆静静地欣赏。比喻人们在围观科举考试公布的录取名单。“游鳞细数凭栏赏”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静静地倚靠着栏杆欣赏游鱼在水里嬉戏,仔细地点数有多少条鲤鱼成功跃过了龙门。比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一旦榜上有名,就像跃过龙门的鲤鱼能够化龙腾飞,顷刻之间就成为人中翘楚。“深浅”本义是指水的深浅程度,泛指深度,引申指事物的强弱、轻重、大小、多少等。比喻读书获取知识、学识、见识的程度。“谁知”是指岂知、没想到、哪里晓得。“妙趣”是指美妙的情趣、精微的旨趣。“饶”是指富足、丰富、增添、宽恕。“妙趣饶”是指美妙的情趣很丰富。比喻通过读书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学识、见识。“深浅谁知妙趣饶”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根本没有想到,河水深处竟然蕴藏着丰富的精微旨趣。也可以理解为,根本没有想到啊,那些在河水深处嬉戏的游鱼,竟然会给我增添其乐无穷的美妙情趣。

瀑布雄伟壮观、气势宏大、连绵不断,象征人心胸开阔,具有远大抱负、坚韧精神和旺盛生命力,对前途充满自信,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芭蕉不蔓不枝,扶疏潇洒,具有清雅高洁的意蕴,寄托德智并进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象征赤子之心和超拔人格。“雨洒芭蕉”作为古诗词常用的文学意象,体现的是一种宁静的诗意人生,展现的是一种旷达超然的心境。《兴义史话》记载:“天星桥两山对峙,壁立千仞,由城北流去的花桥河水,至此在峭壁间飞流直下,悬崖下面有芭蕉林,形成了一处雨洒芭蕉的瀑布奇观。”用“雨洒芭蕉”的意象来承载瀑布的壮美,以旷达超然之心来审视人生的追求和奋斗,展现的是一种高远的眼界、胸怀,展现的是一种豪迈的气魄、气势,展现的是一种坚定的志向、志气。

站立深山涧谷之中仰望,从天而降的壮美瀑布,在刘以诚的心中变成了一首气象雄浑的七言律诗——

千寻峭壁势崔巍,顶上清渠一道开。

瀑影横拖疑挂练,泉声响达似闻雷。

九天珠玉随风落,万壑波涛带雨来。

翻讶银河下霄汉,如斯佳境胜蓬莱。

在这首题为《雨洒芭蕉》的诗作里,诗人通过描写瀑布从高山悬崖上倾泻下来的壮观情景,比喻朝廷推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公开公正公平,身居社会底层的读书人,都能够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声名显赫、身居高位的杰出人物,表达了自己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的决心信心——

站在深山涧谷之中,抬头仰望,入眼所见都是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此时,正有一股清澈的流水,从悬崖的最顶端倾泻而下,形成一道美丽壮观的瀑布。这道瀑布,犹如一块从峭壁上垂挂下来洁白熟绢,那些由光影交织形成的图案,正在忽左忽右地轻微飘动。瀑布发出的声音,音调很高、音量很大、音质很清晰,声响超过打雷的巨响。瀑布溅起的水珠,就像从天空最高处的散落下来的珠宝,自然而然地跟随风的流向而飘落。瀑布倾泻进入深山涧谷里,形成一浪接一浪奔涌翻卷的巨大波浪,碰撞在岩石上溅起无数飞溅的水珠,由远而近升腾的雨雾,弥漫在犹如绸带一样蜿蜒的山谷里。这时,我的眼前闪烁着无数的星光。我很诧异,那些银河的星星,为何要降落到这个深山涧谷里。原来,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宛若仙境,美得让天上的神仙都乐意前往。

《雨洒芭蕉》这首诗强调,身处社会底层,抬头仰望星空,人生出路,犹如攀登悬崖峭壁。科举考试是朝廷为底层读书人实现人生梦想、让人生出彩而开辟的一条公平、公正、公开的道路。每一个身份、地位低下的人,要想出乎别人意料地出现在杰出人物的队伍里,只有参加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跋涉,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描绘自己人生、历练自己的人生、奋斗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得到施展,让自己声名显扬起来。要想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必须终身持之以恒勤奋苦读,锲而不舍进行写作训练,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才会进入灵感频闪、文思如涌的美好境界,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立身杰出人物队伍行列,无论修身治学,还是入仕为官,都像天上下凡的星宿一样卓尔不凡。

“千寻峭壁势崔巍,顶上清渠一道开”描写瀑布从气势雄伟的高山顶端倾泻而下的情景,在面与点的连接组合中,用山势的雄伟衬托瀑布的壮美。“峭壁”是指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千寻峭壁”是指陡峭的山崖非常高。“崔巍”是指高大雄伟,也指高峻的山。“势崔巍”是指山的形貌高大雄伟。“千寻峭壁势崔巍”整句诗的意思就是,高䇯入云的陡峭山崖,把山的气势衬托得更加高大雄伟。比喻身处底层的人,奋斗前行的路很艰险。“顶”是指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等级和质量高的等,也指上天、天帝,君主、皇帝,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等。“顶上”是指顶头、高处,也指山巅。“清”的本义是指水清澈,引申为高洁、清静、清楚、廉洁、清除、使清醒等。“渠”本义是指水停积处,也指人工开凿的水道,也指作战时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挖的沟,用作动词时指开凿沟渠。“清渠”是指流水清澈的水道,比喻人的灵感文思很清澈灵动,还比喻人在头脑清醒时能够更好地拓展思路。“顶上清渠”是指山巅上流水清澈的水道,比喻人头脑里的灵感文思犹如清澈的水一样在流淌,还比喻皇帝为读书人开辟的科举考试很清正透明、公正廉洁。“一道”是指数量,用于水流、光线等时犹言一条,用于景物时犹言一片,也指一条道路、一种途径或方法、一种德行等。“开”本义是指开门,泛指打开,引申为开掘、开辟、开通,开创、开拓、扩展,创立、建立、设立,开端、开始,开放、开阔,启发、开导等。“一道开”是指开掘了一条(水沟)。“顶上清渠一道开”的意思就是,清澈的流水,从开辟在山巅上的那条水道倾泻而下。比喻科举考试是底层读书实现入仕为官让人生出彩的一条公正、公开、公开的道路。

“瀑影横拖疑挂练,泉声响达似闻雷”描写瀑布外形的轻柔洁白和声音的变幻无穷,用形与声的有机交融,展现了瀑布的壮美。“瀑影”是指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形成的水帘和光影交织的景象。“横”在诗中是指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也指纵横杂乱。“拖”在诗中作动词用,是指延宕,即事物缓慢移动或行动,有时表面上看还觉得事物处于停留状态。“横拖”是指无论是从左往右看,还是从右往左看,眼前的景物都似乎处于停止不动的状态。“瀑影横拖”是指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形成的水帘,无论是从左往右看,还是从右往左看,都似乎处于停止不动的状态。“疑”是指猜度、估计,类似、好像等。“挂”的本义是指区别、区分,引申为悬挂、下垂,钩住、拴住。“练”本义是指把生丝煮熟,也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美洁白,泛指洁白的熟绢,引申为精熟、熟练、老练、干练、历练,练习、训练、操演等。“挂练”是指悬挂洁白的熟绢。“疑挂练”是指峭壁上好像悬挂着一块洁白的熟绢。“瀑影横拖疑挂练”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形成的水帘,就像是从峭壁上垂挂下来的一块洁白熟绢,无论是从左往右看,还是从右往左看,都似乎处于停止不动的状态,慢慢细看,那些光影交织形成的纵横杂乱图案,又似乎在轻微飘动。比喻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时候,要沉得住气,不能张扬,善于把澎湃的激情掩藏在平静的外表下面。“泉声”是指从泉水喷出的地方传出来的声音,在诗中特指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发出的声音。“响”本义是指声音、回声,引申为清晰地发出声音、声音高、声音大、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等。“达”本义是指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引申为到达、通晓、明白、豁达、显贵、表达、送达、引进、通行等意。“响达”是指发出的声音,也指音调很高、音量很大、音质很清晰。“泉声响达”是指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很高、音量很大、音质很清晰。“似”是指像、相像,似乎、好像,胜过、超过等。“闻”是指听到、听见,引申为知道、听说,传达、达到,闻名、名声等。“雷”本义是指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泛指巨大声响,引申为打雷,表示宏大如雷的声音,代表着权威、力量、正义和勇气。“似闻雷”是指听到的声响超过打雷的声音。“泉声响达似闻雷”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很高、音量很大、音质很清晰,超过打雷的巨响。比喻人一旦功成名就,就会声名远扬,提起他的姓名,就会让人觉得如雷贯耳。

“九天珠玉随风落,万壑波涛带雨来”描写瀑布撞击岩石飞溅的水珠与在山谷深沟卷起波涛的情景,用细小与巨大的物景组合,展现了瀑布的壮美。“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也称作“九重天”“九霄”。比喻身居高位,或水平很高,或德才出众。“珠玉”是指珍珠和玉,泛指珠宝,用来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或丰姿俊秀的人或俊杰英才。“九天珠玉”是指来自天空最高处的珠宝,也指从天而降的仙女或天降英才,比喻诗文的文采和意境达到了最高水平,或者说,上乘的文章和诗词都是天生自有的,正如宋代诗人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风”本义是指空气流动,引申为风俗、风气,作风、文风,教育、感化等。“随”是指跟着、顺从、任凭、顺便、就着等。“随风”是指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比喻人顺应成长、发展规律接受教育。“落”是指得到。“随风落”是指自然而然地跟随风的流向而飘落。比喻人顺应成长、发展规律,在读书学习中受到教育、得到感化。“九天珠玉随风落”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瀑布从高处往下跌落时撞击岩石溅起的水珠,就像从天空最高处的散落下来的珠宝,自然而然地跟随风的流向而飘落。比喻德才出众的俊杰英才,都是因为得到良好的教育、经过严格训练后才会脱颖而出。“壑”是指山谷深沟。“万壑”是指峰峦、山谷极多,形容连绵的高山涧谷。“波涛”是指大波浪,比喻心中起伏不定的思潮或充满艰险的氛围。“万壑波涛”是指在蜿蜒连绵的高山涧谷中奔涌翻卷的大波浪。“带”本义是指衣带,引申为呈带状的地域、各种像带子一样的东西,还引申为引导、率领,佩带、携带,带动、显出等。“来”本义是指小麦,引申为由彼至此、由远到近、归顺、回来、返回等意思。“带雨来”是指犹如绸带一样蜿蜒的山谷里,雨雾由远而近升腾起来。“万壑波涛带雨来”整句诗的意思就是,在蜿蜒连绵的高山涧谷里,巨大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奔涌翻卷,碰撞在岩石上溅起无数的水珠,犹如天降迷蒙细雨,由远而近升腾起来的雨雾,迅速弥漫在犹如绸带一样蜿蜒的山谷里,让人觉得身处仙境一般。比喻偏远偏僻的地方,更需要形成了崇尚重教兴文、勤奋苦读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受到熏陶。

“翻讶银河下霄汉,如斯佳境胜蓬莱”用“银河下霄汉”“佳境胜蓬莱”的美好意境,展现瀑布倾泻而下形成的犹如仙境一般的优美风景。“翻”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等。“讶”本义是指边说边笑地迎接客人,引申为迎接、诧异、惊奇、惊讶、责怪等义。“翻讶”是指在诧异中迎接意想不到的人。“银河”是指天空联亘如带的星群,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由大量恒星构成,古代称为天汉、天河、河汉、银汉、星河、星汉、云汉等。比喻一个地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众多。“下”本义是指位置处于低处,引申为由高处到低处、降下、落下,比喻身份、地位低下。“霄汉”是指云霄和天河,也指天空极高处,比喻位于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还比喻高位、高居显要的地位。“下霄汉”是指从天空极高处降下来。比喻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都是天上下凡的星宿,也比喻身份、地位低下的人通过科举考试,能够成为高居显要地位的杰出人物。“翻讶银河下霄汉”整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很诧异,像我这样一个身份、地位低下的人,竟然有幸在这里迎接从天而降的星宿。比喻一个身份、地位低下的人,出乎别人意料地出现在杰出人物的队伍里,成为高居显要地位的下凡星宿。“如斯”是指如此、像这样。“佳境”是指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也指美好的境界或美好的意境。比喻读书作文已经进入灵感频闪、文思如涌的美好境界,也比喻修身治学和入仕为官达到了星宿下凡一般的程度。“如斯佳境”是指像这样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或如此美好的境界。“胜”本义是指胜任,即能担当起来、承担得起,引申为超过、胜过,胜地、胜景、胜境等。“蓬莱”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山,泛指仙境。“胜蓬莱”是指超过仙境,或堪称仙境,或优美得像仙境一样。比喻人的生活环境就像仙境、气质状态宛若仙人。“如斯佳境胜蓬莱”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此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堪称仙境。比喻人读书作文的状态一旦进入灵感频闪、文思如涌的美好境界,无论身处何地,都会觉得犹如仙境般美好,无论修身治学,还是入仕为官,都会宛若星宿下凡一样卓尔不凡。这两句诗,说明人一旦进入灵感频闪、文思如涌的美好境界,就会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立身杰出人物队伍行列,无论修身治学,还是入仕为官,都会宛若天上下凡的星宿一样卓尔不凡。

走进刘以诚这位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了一种执着。在《黎峨风景》组诗里,每一首诗都抒发了刘以诚对科举考试的执着。在《笔山耸翠》里他说,自己对“人间及第科”的追求,哪怕是“携筇临绝顶”,也不怨不悔。在《天榜连云》里他说,自己设想实现“姓字高标酬素愿”的目标,是“走马报春魁”。在《桥横三亩》里他说,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有“逢春时涨三篙雨,破浪长乘万里风。过客何劳再题柱,秋成独喜兆年丰”的时运。在《灵源三尺》里他说,但愿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若遇夜阑人静候,波澄几点映疏星”的卓越。在《花水绕城》里他说,希望自己的奋斗人生有“花作锦团春著色”“东门桥畔日初晴”美好情景。在《鱼跃清泉》里他说,但愿自己能够像鱼一样跃达龙门后“风梭锦浪分还合,鱼喷珠花起复消。春水荡时依藻在,秋波澄后逐苹漂。”在《雨洒芭蕉》他说,但愿自己在追求梦想时有“顶上清渠一道开”的好运,达到“泉声响达似闻雷”的境界,获得“九天珠玉随风落”的成就,实现“翻讶银河下霄汉,如斯佳境胜蓬莱”的目标。这种执着,是每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不歇内生动力。

走进刘以诚这位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了一种信念。在《黎峨风景》组诗里,刘以诚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指出科举考试是让底层读书人改变命运、实现入仕为官、让人生出彩的一条公正、公开、公开的道路。在《雨洒芭蕉》里,他指出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千寻峭壁势崔巍,顶上清渠一道开”,身处社会底层,人生出路犹如攀登悬崖峭壁,科举考试是朝廷为底层读书人实现人生梦想、让人生出彩而开辟的一条公平、公正、公开的道路。在《天榜连云》里,他指出科举考试是“天将一幅画图开,榜挂云边不染埃”,强调科举考试很公平公正,绝对不存在半点徇私舞弊的龌龊行为,出现在天榜里的名字,都是才华横溢的非凡之人。他还指出,参加科举考试能够实现“丹霄直步基平地,碧汉相依接五台”的人生价值。在《花水绕城》里,他指出参加科举考试能够让自己的人生犹如“花作锦团春著色,泉拖玉带雨添声”一样好上加好。在《花水绕城》里,他指出参加科举考试就会收获“落看水泛千嶂丽,济得川流一棹横”的美好,是实现“东门桥畔日初晴”正道。这些理念,是刘以诚对科举考试执着追求的思想根源。

走进刘以诚这位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了一种理论。在《黎峨风景》组诗里,刘以诚通过客观分析和实践总结,提炼了一套加科举考试夺取胜利获得成功的方法路径。在《笔山耸翠》里,他指出实现“人间及第科”的根本保障,是练就“好从天外挥椽笔”的本领,写就“岚光千堞荡”“黛色五霄拖”文章。在《天榜连云》里,他指出实现“走马报春魁”根本原因,是因为有“榜挂云边不染埃”的政治环境,有“姓字高标酬素愿”的理想追求,有“文章焕发试鸿才”的卓越才能和勤学苦练。在《桥横三亩》里,他指出培养“过客何劳再题柱”的自信,要善于抢抓“绿绕平畴刚泛鸭,晴遮峭壁又垂虹。逢春时涨三篙雨,破浪长乘万里风”带来的机遇。在《灵源三尺》里,他指出要成为“波澄几点映疏星”卓越不凡,必须善于认真把握、运用灵感文思涌现的规律,让“浪级千寻翻地白,潮来三尺涌天青。涨消迹向潭头认,清浊歌从岸外停”融入日常。在《花水绕城》里,他指出要享受“东门桥畔日初晴”的喜悦,必须有“放眼楼头万里清”的胸襟和眼界。在《鱼跃清泉》里,他指出要享有“春水荡时依藻在,秋波澄后逐苹漂”般的荣华富贵,必须经过“风梭锦浪分还合,鱼喷珠花起复消”的竭力冲刺和精心训练。在《雨洒芭蕉》里,他指出要达到“泉声响达似闻雷”的境界、“银河下霄汉”的高贵,必须先经过“九天珠玉随风落,万壑波涛带雨来般”的严格训练与长久熏陶。这些读书作文的理论,是刘以诚在参加科举考试实战中的经验总结和思考感悟,对参加竞争选拔考试的人永远具有启发性。

走进刘以诚这位晚清秀才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了一种格局。在《黎峨风景》组诗里,刘以诚以景寄情,表达了自己对修身治学、入仕为官的看法,体现了一位读书人具有的强烈家国情怀。在《笔山耸翠》里,他展现了一种“倘使携筇临绝顶,众山一览俯森罗”的大品格:即使已经功成名就、才名高显,但在面对世间万物时,要始终保持俯身倾耳以请的谦逊。在《天榜连云》里,他展现了一种“丹霄直步基平地,碧汉相依接五台”的大志向:沿着正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凭借科举考试步入京都,得到朝廷重用,争当一名刚正不阿的官员。在《灵源三尺》里,他展现了一种“浪级千寻翻地白,潮来三尺涌天青”的大气魄:灵感文思涌现犹如惊涛骇浪一样惊心动魄,犹如潮汐涨落一样蔚为壮观。在《花水绕城》里,他展现了一种“天然图画拟江城,放眼楼头万里清”的大胸襟:登高望远,目光所及,广阔天地,清澄透彻,清雅悠远。在《鱼跃清泉》里,他展现了一种“游鳞细数凭栏赏,深浅谁知妙趣饶”的大道理:仔细观察鲤鱼跃龙门的得失成败,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在《雨洒芭蕉》里,他展现一种“翻讶银河下霄汉,如斯佳境胜蓬莱”的大气势:每一个身份、地位低下的人,都有可能立身杰出人物队伍行列,成为高居显要地位的下凡星宿。这些表现,是刘以诚展现在后人面前的一种大格局,是他留给历史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刘以诚的《黎峨风景》组诗,收获的不仅是感受山水风光的赏心悦目,还有文学艺术的审美启示,更有思想灵魂的触动。

以一个读者的诚虔,向刘以诚先贤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