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沾云的头像

王沾云

鲁迅文学院学员

文学评论
202411/25
分享

悲悯情怀彰显的奋进力量

读罢驻村女干部刘娟的散文《仲夏之夜听星语》,我看到一股强烈的奋进力量,正从作者的悲悯情怀中迸发出来,把一个困难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陈夏夏儿子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后来还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她仍然还住在小区里,但找了一份相对轻松点的工作,已经不用每天辛苦工作12小时了,虽然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可以有时间好好做顿晚饭,饭后在小区悠闲的散散步,每天可以在不慌不忙的充实中过着平凡的日子。”

这个梦,是驻村女干部刘娟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的现实寄托,也是她对主人翁陈夏夏的美好祝福。

34岁的陈夏夏是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往的女人。她高职毕业后到广东打工,结识了可以托付一生的爱人刘仁顶——

“爱情的甜蜜弥补了生活的艰难。两人回到贵州结婚后也算幸福美满,次年就生了可爱的儿子。”“在人生中遇到爱情,在爱情里延续生命,足以让平淡的生活酿出岁月的醇香。夫妻二人一起努力的奋斗着美好生活,有家有爱的这里成了陈夏夏在异地他乡最温暖的港湾。”作为一个异乡女人,陈夏夏对这样的美好生活很是满足——

“跋山涉水,远赴他乡安家立业,在爱情里有了自己的家,有了生命的延续,也许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归属。”

可是,陈夏夏的这段美好生活时,并没有持续到人生的最后——

“晴天霹雳来自2018年的初夏,陈夏夏丈夫检查出直肠癌,经过了三年的治疗、恢复、复发折腾后还是离开了。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塌,对这个曾经有着美好未来的家庭是灭顶的灾难。儿子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讲话了,沉默寡言的上学放学,公婆也无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搬回老家居住,陈夏夏的世界突然变得异常安静,就像一首美妙乐章正要进入演绎高潮时戛然而止的无助和落寞,异乡的孤独感前所未有的笼罩着她,在那个连呼吸都觉疼痛艰难的日子,每一天都在煎熬,每一刻都怕坍塌,而那个熟悉的呼唤声总在无边的黑夜中声声入耳……”

陈夏夏的家庭遭遇,令人同情和怜悯。走进陈夏夏母子的日常生活,走进陈夏夏母子的情感世界,驻村干部刘娟的悲悯情怀,变成了一种充满奋进力量的欣喜表达。

第一次走进陈夏夏的家,刘娟这样讲述自己的见闻——

“从聊天中了解到,自从丈夫去世后,公婆也搬回老家,现在是一个人带孩子住在天菇社区,平时在附近的工厂做流水线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不忙时也到附近打零工,最近几个月工厂订单大,每天早上7:30上班,到晚上7:30下班,中午有20分钟吃午饭。儿子也比较乖巧懂事,在春潭二小读四年级,自己独自上学和放学,下午放学回家会先煮好米饭,边写作业边等着妈妈回家炒菜后一起吃晚饭。”

之前,在社区办公室查阅包保户的情况时,陈夏夏的家庭信息情况,引起了驻村女干部刘娟的注意:“从台账信息上看,陈夏夏家共5人搬迁到我们社区,前几年因死亡减少一人,目前是4人,其中有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儿童,4人已经获得城市低保补助。”

通过实际走访和深入交谈,纸上的信息变成了情感的涌动——

“可能因为同是外乡人的缘故,陈夏夏的情况再一次在我心里激起了波澜……”

刘娟的悲悯情怀,变成了一种牵动人心的深情叙述。第二次走进陈夏夏家庭的所见所闻,让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坚强妇女形象,从刘娟的深情叙述中跃然纸上——

“眼前的陈夏夏,个子不太高,黑黑瘦瘦的中年妇女,穿着土灰色的类似工作装的外套,也许是因为骑电动车回家的原因,头发也有些凌乱,更衬托出满脸的疲惫,给我第一感觉是个柔弱的女子。”

在陈夏夏柔弱的外表后面,蕴藏着无比的坚强——

“山行路远更独行!只有背上成长的行囊,才能走过艰辛的路。现在 陈夏夏已经走出雾霾,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的中梁,每天早出晚归在工厂上班将近12小时,每小时11元可以收入130元左右,每天还会在上班之前完成社区的公岗卫生打扫工作,休息日除了陪伴儿子外也偶尔到附近超市打打零工,可以多获得一份收入。儿子也能感受到妈妈的辛苦,变得体贴懂事,每天自主上学,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也很让人欣慰。”

这种坚强,是一种遭遇不幸之后的奋进力量持续迸发的结果——

“墙上贴着学校发的小奖状和五好家庭的小牌匾却很醒目。”

在散文《仲夏之夜听星语》里,刘娟流露出来的悲悯情怀,犹如山涧里流淌的清泉一样清澈和婉转。

文章的开篇,刘娟用一个电影般的镜头开始自己的叙述——

“夜色笼罩的安龙县春潭街道天菇社区格外静谧。踏着夜色,我顺着昏暗的路灯,前往陈夏夏家开始第二次走访。”

不从第一次走访开始叙述,而从第二次走访开始叙述,一开篇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要走访陈夏夏?第一走访陈夏夏的时候是什么情况?第二次走访陈夏夏会出现什么情景?

带着这些悬念,跟着刘娟的叙述往下看,我们逐步认识了陈夏夏这个人,也逐步了解到驻村女干部刘娟为什么要走访社区妇女陈夏夏。一个社区妇女的情感世界,一个驻村女干部的情感世界,在两次走访情景的切割与重组的构建中,融进一个故事,升华成一种悲悯情怀,迸发出一股奋进力量。

从文学的表达角度看,悲悯情怀是作者对受难主人翁发自内心的真诚理解、同情、关爱和尊重。文学表达需要悲悯情怀,在悲悯情怀下,人们可以给予受难者应有的同情、怜悯、帮助,使人从中感到温暖、得到鼓舞,增强战胜苦难的信心。立身处世更需要常怀悲悯之情,当一个人怀有悲悯之情时,就会更加关注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在道德行为上更倾向于做出善良、正义的举动,从而减少对自身利益的过度关注,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摆脱自私、狭隘等不良情感的束缚,思考生命的意义、价值以等深刻问题,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娟的散文《仲夏之夜听星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学表达上的悲悯情怀,还看到了一个心怀悲悯之情的驻村干部的思想与格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