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娟的散文《让爱有迹可循》,我的眼睛湿了。
一群可怜的孩子,是若干城乡留守儿童渴望亲情呵护的现实生活写照。
一群可爱的孩子,是若干易地扶贫搬迁孩子为改变命运而好学奋进的缩影。
驻村女干部刘娟走进这群孩子,用母亲的柔情,温暖孩子们的心。跟着刘娟充满温情的叙述,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与刘娟的涓涓柔情,化成了眼角的泪水,模糊了我阅读的视线。
“看到每一个本该纯真发光的孩子却因多年的失爱而怯懦暗淡的眼神,我总是忍不住和她们聊几句,用尽自己的温柔和善良,哪怕只是一丝丝的温暖,哪怕只是带来一瞬间的光芒,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刘娟的真切心声,更是刘娟的朴实情怀。
这,是怜悯情怀的文学表达,更是涓涓母爱的自然流露。
在散文《让爱有迹可循》里,刘娟叙述了四个家庭的留守孩子的故事。四个家庭,四种类型,同一种状况:渴望亲情呵护!
第一户人家呈现的,是晶晶、恋恋(化名)两姐妹和两个上初中的姐姐,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
“妈妈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再嫁了,与家里基本不再联系了。养育四姐妹和赡养奶奶的重担,落在了爸爸一个人肩上,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爸爸常年在外省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家和四姐妹短暂团聚,平时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情感联络,仅仅靠着有限的电话。”
这样的家庭,哪一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亲情呵护?于是,驻村女干部刘娟,用责任与道义,温润了渴望母爱的晶晶、恋恋两姐妹的心灵:陪伴她们做作业、给她们送礼物、跟她们打球、与她们拉家常谈心……
“走访结束时我主动要求抱抱她们作为我们的分别仪式,拥抱时小晶晶无处安放的小手让我一阵心疼,也许她早已经忘记了拥抱的感觉,也许仅仅这一瞬间就唤起了曾经熟悉的温暖……”这个特写镜头式的场景,这种令人心酸的感觉,触动灵魂,令人刻骨铭心!
第二户人家呈现的,是小佳(化名)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虽说晶晶和恋恋的遭遇很可怜,但至少还有父亲在苦苦支撑家庭的存在。相比之小,小佳是的命运,就要凄凉得多——
“奶奶告诉我,小佳的父亲在她2岁时就去世了,随后妈妈也改嫁了,留下5岁的姐姐和小佳,两姐妹跟着奶奶相依为命,在父母离开的十几年里,姐妹俩依偎着唯一的奶奶,度过了童年的懵懂,迎来了青春的孤单。家庭的创伤和缺爱让两姐妹变得性格内敛,不喜多言。现在姐姐在贵阳读高职,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家里只有小佳和奶奶相依相伴。”
虽然如此,但小佳很奋进,一直努力地通过读书学得一技之长、一技之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说:“我喜欢美容,还有美甲,我想学一点技术。”于是,今年15岁的小佳,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安龙的中职学校读书。入学不久,学校根据她和同学们所选的专业,安排老师带队到江苏省的美容店当学徒学习美容技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月能够领取1000元的学徒工资。第一次出远门,小佳感到很害怕。“我一个人在一家店里,每天要工作到很晚回宿舍,很害怕……”
“奶奶,我现在一个人在店里上班,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我害怕,我想回家……”
就这样,小佳回到了奶奶的身边。每天与奶奶一起,在社区附近的菌棚里摘食用菌,努力挣点生活费。
尽管生活很困苦,但小佳对人生充满乐观的心态。刘娟这样叙述与小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第一次见面时就发现小佳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孩子,就算和我们聊天也是轻言轻语的。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阳光正好洒在她清瘦的脸庞上,衬托出精致小巧的脸颊微微泛红,顺滑及腰的长发也被阳光照的丝丝分明,这种平和而宁静的画面突然一瞬间让人很感动,以至于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
面对这样一个漂亮的女孩,刘娟柔情涓涓的母爱,顿时流淌出来——
“兴义遍地的美容店和美甲店,稍微花一点时间去各个店里问问,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店让小佳学到一技之长。”
心愿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刘娟的涓涓母爱,变成了无奈。
“兴义大部分的美容店并不招学徒工,只招聘经验丰富的美容师,少数美甲店招学徒的条件之一也是要16周岁以上,并且还不管吃住,住宿、吃饭等现实问题对于15岁的小佳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信心满满以为能帮助小佳的我,一下子变得垂头丧气了,原来很多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也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有心无力的沮丧。”
尽管如此,但刘娟的举动,也让小佳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这份心情,是无价的。
第三户人家呈现的,是小米(化名)与爸爸一起生活的情景。
刘娟从社区妇联主席的口中得知,小米受到一些类似猥亵的伤害。母爱的怜悯情怀,让刘娟决心细心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增强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走进小米的家,刘娟了解到,家里目前是她和初中的姐姐同爸爸一起生活,妈妈已经外出几个月,没有任何联系了。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米,感觉到学习比较吃力,朋友也不太多,在学校是属于文静一类的孩子。
于是,刘娟围绕家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小米进行交流,慢慢地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努力的试图用她熟悉的事情来拉近和她的距离,总是亲切的拉着她的手不停的问各种问题,也许感受到了我们的善意,小米慢慢的不再是点头和摇头了,有时候还会被逗得忍不住扑哧一笑,也慢慢放松了警惕,向我们简单讲了一些学校里的事情。”
“有人欺负你就和阿姨讲,你不要怕,我是认得你们学校老师的,我可以去学校教育他们……”
“如果学校外面有人欺负你,也不要怕,我和警察叔叔也是朋友,我也可以帮你教训他们……”
母亲般的似水柔情,温润了孩子的心。
“小米也从开始的胆怯和疑惑,慢慢放松了警惕,到最后也愿意给我一个临别的拥抱,我们也约定好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在送别的最后我回头看到了被她小心隐藏起来的信任和期待。”
第四户人家呈现的,是远鑫(化名)身患疾病但勤奋苦读和照料两个妹妹的情景。
15岁的远鑫,因为身体原因被迫在家里上网课跟进学业。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已离家多年。除了自己的学习外,她还承担起两个妹妹的饮食起居,早早就承担起“长姐如母”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15岁的远鑫,刘娟这样慨叹——
“这个坚强而勇敢的女孩,除了让我对她身体健康的担心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她的懂事和成熟。”
更令人钦佩的,是远鑫的奋发上进的精神——
“远鑫应该算是一个很懂事且有才华的女孩,除了自己在家上网课的时间外,还喜欢看书,自学指画(用手指在软件上画画)和写小说在网上售卖,虽然赚的钱并不多,但是在爸爸打工工资低经济紧张时,补贴自己的生活零用钱应个急还是不错的。”
感动之后,就是行动。刘娟的涓涓母爱,变成了对远鑫的关心与呵护。像母亲对待子女一样,关心远鑫的生理和身体,关心远鑫的学习与兴趣,共同探讨学习与阅读,相方设法到图书馆给远鑫借来她想读的书籍……
最令人感动的是,刘娟还让正在读高三的女儿,来与读初三的远鑫互动——
“……想到再过半年,你就要参加中考,我就要参加高考,这个冬天对我们来说都意义非凡。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首诗是写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情谊,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各自的战场上拼搏。我托妈妈把我的衣服带给你,只是帮你抵御寒冷,亦是为了将我的祝福传达于你。请相信我们可以的!”
刘娟是一名驻村女干部,更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她用涓涓母爱,温润渴望亲情呵护的留守孩子。她对孩子们说——
“属于你的不只有生活的苦和难,还可以有逆风翻盘的勇气和决心。不要惧怕命运的转轮,也许一次次自我救赎,将惊喜收获永不退缩的力量,然后自强不息,解锁内心的无限潜力。”
“愿我的每一次的微笑,拥抱,以及放在心上的小小帮助都能化作爱的暖流,就像一缕月光,从古老而来,点亮你们的此时此刻。”
读这样的文字,令人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