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志青的头像

温志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9/04
分享

中元节杂谈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是祭祖的日子。

父亲一早出门,买了一只鸭子回来。吃过早饭,他就开始宰鸭,给鸭去毛。等鸭子剃毛干净,母亲就把鸭子放在锅里煮,同时还煮上两块猪肉。等鸭子和猪肉煮熟,母亲用篮子装好,配上一碗米饭、一双筷子、几对蜡烛和檀香、一壶米酒、几包纸钱冥币,交给父亲。父亲接过这些东西之后,就开始到爷爷、奶奶的坟前和家族祠堂去进行祭祀。从宰鸭到祭祀,这一忙基本就是一个上午。

从懂事起,我就感觉中元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不一样。因为每到这个节日,父亲就会特意买鸭子回来祭祖。我记得小时候问过父亲:“为什么要用鸭而不是用鸡来进行祭祀?”父亲跟我说:“那是因为鸭子水陆空都不怕,既走得轻快、会游泳,还会飞。祭拜祖宗时,烧的纸钱、衣物,用鸭做使者来传递这些东西最合适,不会丢。”我当时感觉很有道理,鸡不会游泳,要是让鸡做使者,要过河怎么办?到现在,我依然感觉我父亲说的挺有道理。

当然,之所以中元节要吃鸭,也有很多说法。民间迷信说法,“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中元节鬼门大开,鬼魂多出来活动,阴气重,当你要避开鬼魂时,要吃阳气重的东西,而鸭子是属阳的,所以吃鸭压一压。而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之所以要吃鸭子,是因为中元节正值鸭子当季,正好用来祭祀。在农村种稻谷之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的时候,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不管这么说,中元节吃鸭已经约定俗成了。就连我小侄子都知道七月半要吃鸭。

其实,在这一天,吃鸭是次要,祭祖才是最主要的。从古至今,每当中元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准备纸钱、冥币、元宝、衣物及用纸黏糊的各种东西。在七月十四或十五晚上,大家会把这些东西烧掉,用来祭祀祖先。不过随着时代的迁移,如今中元节祭祖跟古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古人祭祖的时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而如今,随着城镇化发展,祭祖已经开始越来越简单化,在城市里已经不予许随便烧纸了,中元节已不再被人重视了。就算在乡村,中元节的氛围也淡了不少,也只是吃鸭、烧纸、祭拜而已了。

在我看来,中元节应该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受到重视。中元节的意义不仅告诉我们各种禁忌,或者人们内心对鬼神的畏惧,而且还警示我们,要懂得祭祀祖先,懂得孝道传承。

“孝”这个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就是老少两代的天伦关系。这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有多伟大,都要懂得孝道,懂得认祖归宗。做人,更要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时,人们到祖先坟前或祠堂牌位面前上香,供奉祭品这是对祖先的孝;赡养父母,照顾老人,时常回家看看,到父母跟前驱寒问暖,这是对父母的孝。因为祖先已逝,不得已而为之;然父母还在,应及时行孝。孝敬父母,就一定要从父母生前开始,而不是等到死后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否则,你将后悔莫及。

还有,孝道要传承。为人父母者,要多教导孩子孝的概念和培养行孝的意识。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下一代树立行孝的榜样。父母身体力行地行使孝道,子女们就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仿效父母的孝道。当你心中有自己的父母,你的子女心中也自然会有你。逢年过节,带孩子一起回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团聚,给长辈行礼;像清明节、中元节、除夕时,带孩子一起祭祖;平常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多打打电话问候长辈。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要让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孝敬长辈。不管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想到父母。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世时,我父母就经常会带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去他们身前问候;逢年过节,父母还会把外公外婆接来家里过节。等爷爷奶奶过世后,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节、中元节、除夕,父母又会带着我们提着祭品去爷爷奶奶坟前和祠堂进行祭祀。每年大年初一,父母更是带着我们去祠堂祖先灵位前磕头。小时候不懂,只是跟着做,现在我懂了,父母就是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传承和培养我们的孝道。如今,父母已年过花甲,闲居在家养老。现在每逢佳节,已经出嫁的姐姐,会经常接父母去她们家过节了。而在外工作的我和弟弟,有空时则会带着孩子,尽量抽空回家看看;逢年过节时,由我们带着孩子去给祖先祭祀了。可以说,我们都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行孝。我想,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应该会懂得我们的良苦用心,会知道怎么行孝吧。2020年9月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