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风明月的头像

清风明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6
分享

永远的老赵

永远的老赵

文/王珏玮

这个春节是我一生里最特别的一个春节,窝在家里不出门,唯一的节目是老夫老妻一边看电视,一边关注各地疫情特别是本地温州的防控情况。每每看到那些奋战一线、不畏凶险的医卫人员、军人、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时,都心生敬意,为他们所感动,看到基层百姓和小区人员严防死守、人人动员的防控格局,更增强了这次疫情阻击战必胜的信心。上午找了一个抗日电视剧《大嫂大嫂》,刚刚看了几集,便收到教管班同学燕姐的微信:“老赵今天上午走了,真伤心!”看到信息,刹那间,便如电流击中了我,头脑空白一片。老婆见我神色大变,询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呜咽着告诉她,老赵去世了。

老赵是我在教育学院的老支书、老同学。1987年,全省在教育学院第一次设教育管理系,培养教育管理专门人才,要求报考的人必须是教育系统的校长或其他中层管理人员。9月,我们都通过考试成为首届教管本科班的学员,一个班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学制两年。那年我24岁,老赵35岁。恰巧的是,我们一起分配在206寝室。

老赵五官端正俊朗,为人朴实热情,说话轻声细语,形象和蔼可亲,头一眼就很有眼缘,就像邻家大哥,值得信任,所以一见如故。那个时候,老赵是班级党支部书记,我是班级的文艺委员,工作的关系,常常谈心聊天,还引导鼓励我入党。老赵年龄大,已经成婚生子。绍兴就在杭州隔壁,他便常常在周末回家看望家人。每次回校都会带回来一些豆腐乳、回香豆、绍兴老酒之类的特产,与我们寝室同学一起分享。当时开学不久就进行了一次既辛苦紧张又快乐活泼的军训,当时他颇具大哥风范,忙里忙外,顾前顾后,把整个班级同学凝聚在一起,也得到了大家的信赖。

同一个寝室,还有来自台州的四位同学单君、潘君、阿林君和姜君,金华兰溪的王君,丽水遂昌的马君,一共8人。我们情投意合,情同手足,互帮互助,很快就成为一个亲密无间的集体,大家无拘无束,常常会在夜学归来的时候,谈天说地,家事国事,情事学事,天马横空,无所不谈。

入学不久,便迎来了我们在杭州的第一个中秋节,寝室同学商议中秋夜就在西湖过。那个夜晚,我们提上一台日本产的录放机,带上小吃零食,老赵还专门准备了绍兴老酒,来到了西湖,围坐在苏堤的一块草地上。那一夜的月亮特别皎洁,西湖波澜不惊,波光月色,桂花飘香。大家敞开心扉,边吃边饮,且歌且吟,一直到了酒醉酣畅,兄弟感怀,情到深处,大家一边继续喝着老酒,一边开心戏谑着:苟富贵,毋相忘!一番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一向沉稳的老赵也禁不住地笑声不断。那年的中秋夜,一直定格在记忆的深处,成为一杯人生美好的甘露,我常常会端来细细品味。

一个学期,整个教管班同学就亲如兄弟姐妹,朝夕相处的融洽,勤奋好学的班风,团结协作的超强凝聚力,再加上一批优秀的任课老师和热心班主任,使我们教管班成为整个教育学院的明星班。1988年全校元旦文艺汇演,我编排的小组唱《故乡》还获得了一等奖。毕竟是工作之后的带薪脱岗进修,我也尝到了比当年大学时光不一样的快乐和美好,更加热爱这个集体。可惜好景不长,那年冬天,上海杭州肝炎疫情爆发,我的同桌也提早休学回家。常住温润之州的我,也适应不了杭州的严寒,放寒假的时候,我在武林门坐上大客车,在灰尘漫舞的沙石公路上走了十个多小时后抵达了温州市区,在老南站边上的小客栈住了一夜后便感不适,次日坐了四个小时的车后回来老家,便生了一场大病。

到了1988年春开学时节,老赵得知我还在养病,无法去杭州就学,便开始与我的班主任邱老师一起给我写信,一边询问我的病情一边不断地安慰我,一边为我复学跟班就读的事情到学院有关处室奔波咨询。到了初夏,虽然身体已经康复,但由于学院的规定,我只好选择去学校办理休学手续。那个春夏之交,虽然杭州西湖依旧风景如画,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的心情却坏到极点。老赵见我消沉,便约了团支书星燕和同寝室的几位同学,一起陪我游西湖散心。记得我们走在孤山的时候,我特地选择了那个大大石刻“孤”字为背景,拍下了一个落寞的我。老赵一边走着,一边不断轻声细语地开导我。

杭州归来的那一段时光,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邱老师、老赵、星燕和班里其他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却一直惦记着我,常常会给我写信。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没有BB机,更没有手机和网络,唯一沟通联系的渠道是书信。他们来信一边告诉我学校和班级同学们的最新动态,一边不断地鼓励我安慰我。他们的书信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驱散了孤独和忧伤,温暖了我的心灵。过了一年,我得知即便复学也已经无法与首届教管班同学一起学习,只能参加下一届的教管班就读,我无法忍受与原来这批同学分开学习的情景。再加上机缘巧合,我有机会参加考试调到广播电视局工作,便就这样阴差阳错,放弃了复读,离开了教育系统。没有读完教管班,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虽然离开教育学院,但是我和老赵以及老师同学们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这份情缘一直延续到今天。2001年,我和单位的一班同事去老赵所在的城市开会,便打电话给老赵,当时已经是身居市局局长的他,一听到我的声音便叫出我名字,我对他说经过此地,向老同学问个好,他在电话里说,现在开会,晚上一起聚聚,我说晚上会议都已经安排聚餐了,不必麻烦。但是他执意要请我们一班人吃饭聚聚。事后才知道,他推掉了另外一个聚会来陪我。那天晚上,他还特地送我一大缸精装绍兴花雕酒。回家后一直珍藏着,从区府西小区的我在温州第一个新居,再搬到东小区,再到马鞍池公园边上的一座大厦,这缸酒一直跟随我几经迁居,见证了我的生活变迁,我也常常闻到缥缈的酒香。到了马鞍池公园新居的某一天,我决定打开它品尝,可打开后才知道,由于时间太久,再加上几经搬动后盖子松动,酒缸里酒已经所剩无几了。然而多少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老赵,我就会闻到那清醇的酒香,挥之不去。老赵就如一坛甘醇飘香的酒,让人挂念和陶醉。

教管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忘记我,每每召开同学会,都会提前邀请我。三十年了,我们教管班的同学情谊,并没有因为分开而中断,相反与日俱增。每每出差或旅游到一个地方,只要联系到当地的教管班同学,总会受到热情款待,让人倍感亲切。而教管班的同学也都成为各地的业务骨干,相继走上各种领导岗位,为当地发展发光发热。三十年来先后一共召开了10次同学会,几乎在全省所有的地区都轮流召开过,老赵总会次次不落下,做好相应的组织工作。我也参加过在台州、舟山、长兴、兰溪、千岛湖、杭州召开的6次同学会。一直到了2019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我们回到了现在已经改名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母校,居然没有发现老赵的身影,才得知老赵病了。同学会后,我又一次联系老赵,告诉几个同学想去看看他,老赵在电话里依旧婉言谢绝我,说病情好转时再相聚。想不到,这一次竟成永别了。

今天上午接到燕姐信息后,我马上与在绍兴的另一个同学朝阳联系,一边听着他说起老赵患病的来龙去脉和丧事安排情况,一边止不住地泪流满面。朝阳说,老赵工作过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单位很多,人缘很好,他不想麻烦别人探望,所以他一直隐瞒着病情。他,不想打扰别人。

原来2017年的千岛湖同学会后,老赵在第二年的正月被查出患有重症,便开始了入院治疗,两年来,或许是不想麻烦我们,也或许是不想让我们看到那长期化疗以后憔悴消瘦的形容,老赵一直瞒着病情,直到他缺席今年杭州的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会,我们才得知他的病讯。

三年前的千岛湖,看到这些鬓发斑白的同学们,大家又回忆起那个西湖那个苏堤中秋夜。光阴似箭,人生苦短。我们特地建了一个206寝室群。大家相约,除了正常的同学会之外,以后我们寝室同学,每年携带家人相聚一次,首次聚会的召集,就被兰溪的王君抢走了。2018年的秋天,王君如约向各位同学发出了邀请帖,但是令我奇怪的是,一向积极参加聚会老大哥老赵,竟一反常态,没有响应。再加上其他个别同学事有冲突,那年秋天的同学会就被搁置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老赵正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只是不肯告诉我们罢了。想到从此我们寝室的聚会,就成为永远的缺憾,成为没有老赵的聚会,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得知老赵的噩耗后,我在微信寝室群里告诉了大家,同学情深,大家伤心感怀,悲痛不已。无奈当前疫情严峻,各地为了遏制病毒蔓延,不得不采取严格防控措施,我们无法前往绍兴吊唁,同学们提议,先由我执笔共同发一短信给老赵夫人,待疫情过后、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去绍兴。短信写道:嫂子,惊悉老赵不幸于今天早晨去世,噩耗传来,我们无不悲痛万分。老赵是我们的老书记、老同学、好兄弟。杭州同窗,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他的为人,他的才干,深得同学赞佩;他的音容,他的笑貌,至今历历在目。天妒英才,斯人离去,生离死别,怎不令我们伤心悲痛?我们都想来绍兴送老赵最后一程,无奈疫情肆虐,处处设卡,无法成行,让人遗憾!我们相约,待疫情过后,再来绍兴看望嫂子,追思老赵。人去不能复生,还请嫂子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愿好人老赵一路走好,在天堂安好。

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与残月。何况这一次,是生死离别啊。老赵,我们爱你,安息吧。

(摄影:王珏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