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风明月的头像

清风明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9
分享

南湖的荷花

图文/王珏玮

端午过后,南湖的荷花便进入了盛花期,荷塘月色公园的荷塘里,荷叶田田,荷花亭亭,风吹莲动,水波荡漾,蜻立荷尖,鱼翔浅底,好一幅秀美图画!

温州南湖,泛指今瓯海南白象一带区域。境内塘河纵横,一片泽国风光,由于古时位于温州城南之外,故称南湖。与此相对应的,今瓯海新桥一带的塘河水域又称西湖。

温州自古水乡,塘河密布温瑞平原。江南多荷花,有水的地方,便常常有荷花。宋代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九《瑞安府》载“《郡志》:自百里坊至平阳屿一百里皆荷花”。荷花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温州百姓对荷花情有独钟,“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800多年前的一个温州大儒叶适,就这样描写温州古城内外的水乡风光。这位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择温州城西的会昌湖面水而居,当时密密麻麻的塘河,满眼荷花,从城西的西湖到城东南的南塘河,再沿当时的交通大动脉温瑞塘河,到梧田经南湖、仙岩、塘下,一直抵达瑞安城。百里塘河,百里荷花,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南湖,处在温瑞塘河的重要位置,在当时水路交通发达的背景下,既避开了古城的嘈杂喧嚣,独得一份清幽秀美之境;又与古城遥遥相望,往来方便快捷。南湖,便成了文人隐士、富商巨贾的青睐之地。当年南湖塘河同样遍植荷花,荷色水韵,轻舟短棹,蝉鸣柳树,微风斜来,游鱼可数,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夏秋景色,游人皆醉。宋太平兴国间,永嘉大孝子仰忻写了一首以南湖为题的诗,诗曰:

酒旗翻野鱼,

渔棹弄秋光。

百里荷花境,

曾图入帝乡。

诗中描绘了一幅百里塘河荷花延绵不绝壮美景象,轻舟驶过波光粼粼的河面,南湖一带酒旗猎猎,野鱼成群的初秋美景,犹如来到了皇宫的花园,让人陶醉不已。

到了南宋,全国诗坛上永嘉四灵名动一时,这四名温州诗人分别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由于四人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彼此又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在南宋独成一派,字号中都带有“灵”字,遂称永嘉四灵。永嘉四灵经常聚会南湖,寻访隐士,吟诗作对。徐玑更是对南湖的美景与隐士念念不忘,他在《夏日南湖访隐士》一诗中写道:

烦暑何能避,

孤舟访隐人。

水乡菱藕熟,

晴野稻苗新。

为学师前辈,

谈空悟宿身。

镜湖三百顷,

不似此湖滨。

而作为南宋诗坛“永嘉四灵”中的另外一位诗人翁卷,则满怀欢喜地用诗,记录了”永嘉四灵”在夏日里一起同游南湖的美好情景:

相远亦相亲,

吟中得几人。

扁舟当夏日,

胜赏共闲身。

山雨曾添碧,

湖风不动尘。

晚来渔唱起,

处处藕花新。

诗中可以品出一个雨后清风徐来、荷花争先绽放的塘河美景,描绘了四位意气风发、志趣相投的同乡诗人,共游塘河共享良辰美景的美好时光。

到了明朝,一个曾经在永乐年间参加过《永乐大典》修编的瑞安人虞原璩,写诗记录了夏天雨后泛舟南湖的景象:

南湖雨余新水急,

棹压荷花衣欲湿。

壶觞且尽宾主交,

枕簟又向山林入。

冠盖济济岌云峨,

词华灿灿联珠集。

鱼吹柳浪碧波凉,

酒吸荷筒香露浥。

人生会合良独离,

壮不欢娱老将及。

归来醉卧看青山,

白鸥飞上船头立。

在他的诗中,“棹压荷花”、“酒吸荷筒”的灵动里,我们依旧看到百里荷塘尤其是南湖的美丽风光。

曾经何时,温瑞塘河的百里荷花不复存在,从前碧波荡漾、荷香百里的秀丽塘河成为臭气熏天、藏污纳垢的脏河死河。“五水共治”行动,让塘河重新焕发了生机。南湖的塘河边,还建起了荷塘月色公园,公园三面临河,与万象城隔河相望,虽然公园占地不大,但颇具东方园林的诗情画意。在公园的布局上,注入了温州历史上有关联的文化元素,错落有致地构筑了灵运阁、弘一亭、韦庸治水雕壁、候园、河上古戏台、状元牌坊等亭台楼阁及牌坊、照壁、古洞门、河埠头等仿古建筑,串联起温州的历史名人,充分展示了温州独有的塘河文化。如今公园及周边的河面上,也逐步恢复了荷花的种植。到了夏秋时节,南湖边成为市民赏荷品花的好去处。

南湖,古往今来,始终有一份荷花情结。盛世正逢时,塘河的整治和建设,正开启新的篇章。相信未来的塘河,百里荷韵,不再是传说中的故事,而塘河之美,将凤凰涅槃,会更上层楼,带给我们更多更美的视觉盛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