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照先的头像

魏照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4
分享

秋虫声声

虫鸣,乡村很盛,于夏,于秋。

夏日夜晚,室内热而闷,人们喜欢户外纳凉,摇动蒲扇,获取凉意。这时,能耳闻夜幕下身旁不远处有虫鸣响起,宛若蛙声,却是声音小些,不过倒也清晰。漆黑中,不知什么虫儿在兴奋,经验丰富的老人说,那是蝼蛄。我们偶遇过这昆虫,是在白天,鼓腮利牙,长躯短翅,爬起来倒是麻利,不知它竟能歌唱。老人又说,它嘴里不会发声,是磨翅膀。我们马上意识到,它是弹琴高手。

秋日野外,最声音好听的是蝈蝈,乡人称它叫咬儿。名之“叫咬儿”,能叫是它的特点,其它秋虫难能与比,那个“咬”字缘何而来?我们小孩子观察推测,觉得大概因其个头大,嘴巴奇特,咬牙切齿很凶相,咬噬东西非同寻常,于是“叫”“咬”二字合而其名了。

一提叫咬儿,男孩子们尤其亢奋,女孩儿也打起精神,大家都喜欢那叫声,弹琴般的美妙。小时候,秋天到来,孩子们疯跑地享受野外的乐趣。可以摘野果,能够捕蚂蚱,运气好的话,在茂密草丛中可以逮到叫咬儿。那不是普通的昆虫,蝗虫样子,个头硕大,常在远坡深谷中,一般趴在荆棘丛高枝上。找他应该容易,远远就闻听得它特别清脆响亮的叫声,及至近前,听觉灵敏的它早警觉地停下叫声。绿叶间的叫咬儿浑身绿色,绝妙的保护色混乱了我们的视觉,一时难以发现。但又不敢打草惊动,倘若它跳下枝条隐匿草中,找到它已经几无可能。眼尖的好手,能屏息凝视,蹑手蹑脚,近前发现叫咬儿,右手梅花状,拇指食指张口成钳,先徐徐,后迅雷不及掩耳,眼疾手快,一下捏住叫咬儿的脖颈,一举抓获。此后,一片野外少了一个琴师,一份歌韵,那位非凡同伴的家里石榴树上添了一个高粱篾编的精巧笼子,笼子里外环绕了美妙的声音,很吸引我们常来树下聚集谛听。

近些年,莫名的原因,野外蚂蚱都少见了,蝈蝈之类就更加鲜闻难见。

入秋,谛听虫鸣,只能在秋夜。

秋天,渐渐凉爽,纳凉不再迫切,但傍晚时分,闲下无事,干完农活吃毕晚饭的人们,还是习惯地街头路边坐坐,相聚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胡侃。不是滔滔不绝,话题缺苗断垄时候,彼此无话,稍稍安静了,一旁草丛里的秋虫鸣叫声清晰起来。那是蟋蟀,大家都清楚。也就此时,没有热门话题了,大家愿意持续地静静听一会儿蟋蟀的声音。那声音,很脆,也翠,很清,也轻,极符合蟋蟀的小巧玲珑。我们微醉地谛听,想象那身材短小的小精灵在认真地做它们的事。它们不辞劳累地振翅摩擦,制造属于它们的声音,营造它们喜欢的氛围。像人类的语言,它的鸣叫声一定也内容丰富,或是呼叫,或是应答,也可能询问和交流,肯定有情爱在其中。它们有它们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闭目谛听,安静遐思,秋虫的生活也精彩。

白天里,偶然也遇见几只蟋蟀被惊扰,从草丛里跳动奔逃,很轻捷,很惶恐。我们是不会轻易伤害它们的,它无害我们,且弱势,令人油然而生怜悯之心,驻足,注视着,由它而去。到了夜晚,听闻到蟋蟀清脆响亮的声音时,不免想到,这交响的声音里振翅鸣叫的,有没有被放生的那一只或几只蟋蟀?虫鸣声有无对我们手脚留情的感戴诚谢?联系这,秋虫鸣叫,更具美好,更有情感内容。

一样的大自然,不同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或许有着相近的情感世界。谛听秋虫,心灵共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