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正选的头像

王正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09
分享

黄河,我的老邻居

我儿时的记忆里

村东头总有隐约的吼声

那就是你,黄河

在我村头经过时的脚步声

你的脾气很古怪

好的时候

给我们送鱼送河柴让我们高兴

恶的时候

把上游人家的牛羊猪人变成尸体

凶巴巴的抛向远方让我们伤情

那一年

玉皇大帝勒令你

幻化成造福人间的宝镜

只是习惯了万年野性的你

常常还是桀骜不驯

令人不能惬意安生

......

记忆里一直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斜阳西下,远山如黛,天水一色,碧波荡漾,闪烁着点点碎光的黄河水面上,一叶小舟载着几位船客,船家摆动着双桨,在粼粼倒影的相随下,缓缓向大河对岸飘摇着。大河一岸是市景,一岸是田园。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画面。那时,出门远行也是依靠一步一步的丈量。当我步行几十里从三门峡市里赶到河岸边时,已经没有了摆渡的大帆船了。望着宽阔的河面,但见一个小点渐渐飘近河岸:是一只能容纳几个人的打渔船前来摆渡晚归的绝路人。

望着深不可测的河面,感觉如此飘摇的小舟,大有随时都会潜入河底的可能。不过,凭着侥幸心态,我们这些晚归的同路人,在船家的承诺下,提心吊胆的上了摇摇晃晃的小船。

在落日余晖的衬映下,小船渐渐远离了河岸。小船显然是超载了。坐在船上的人根本不敢乱动,稍微动一下,船的重心就失衡了。河的水面几乎就和船沿并齐了。我的手放在船帮上四个手指就可以顺势伸进水里哗哗的搅水。

到了越来越看不清底的河中心,晃动的小船四周都是无边无沿淼淼水域。那种感觉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无助的惊心。

上苍保佑,千万不敢起了风浪!倘若起了风浪,我们就“鱼翔浅底”了。

坐船的个个心怀不安。划船的似乎心里有挣得的几元小钱垫底,稳稳的摆动着船桨,不苟言笑的脸上看不到多少危机。

不过,危险归危险,在我的意境里,却觉的此景若是一幅水墨画,那还不知道看着有多惬意。但,这样的画面只能是在划船的和坐船的共存侥幸信念火化的碰撞下,在大自然不起风浪的配合下,才能有的作品。

看来,要感觉到一叶小舟荡漾在河中的美,只能是生花妙笔下的作品。在现实里,一颗心会悬在嗓子眼里,绝不是惬意美好的感受!

1974年4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沉,气温咋暖还寒。天不明,我就在太阳渡口上了船,船却因河风大出不了水湾。过河的人很多。船老大不想放弃这趟生意,一直想等到风小点出航。其实,在河岸边感觉那河风也是比微微的风大一点的风,从河岸看河中心,宽阔的河面被风吹得也是微微的粼粼波浪,看不出有多大的危险,似乎还有碧波荡漾的诗意。这个时候,我们生产队一个种菜的老头从菜园来到船上阻挡我们过河,因他的儿子也过河。他大声说,这船是要翻的。俗话说,住窑洞的忌讳在窑里说窑塌,行船的忌讳在船上说船翻。这船老大听有人说船要翻,气的脸发白身发抖,禁不住大骂起来。大喊,不过啦!不过啦!可是过河的人想过河,大家都等了两个多钟头了。船老大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最后思考用小船摆渡试试。于是,我们一部分人先一步坐上小船出发了。船还没有出大水湾的时候,发现在河岸上看见不大的水浪其实是大的怕人。船在水上就像树叶一样,再说详细些,就像荡秋千一样,船头猛然跌进浪谷里,紧接着又从浪谷里窜出来冒的老高老高,船头坐着一位中年男人,随着船头的猛起猛落,升高,落下,落下,升高,看得我头都晕。我身旁的一位女子惊恐的用双手紧紧抓住我的胳膊,却不去抓他男人的胳膊,可能她知道她男人不会游泳。我心里也十分惊恐,只是表面还能沉得住气。我在心里告诉她:我也是一只秤锤!此时的船老大看到风浪越来越大,根本就出不了河湾。是啊,河湾里风浪都这么厉害,河湾之外的风浪把船吞没了就会成定局。慌乱之中,船老大赶快掉转船头往回回,没成想,这船一横,就被风刮得失控了,船一下子横着刮的退回到浅水区半边搁浅了,半边搁浅的船立马就歪斜了,船一歪斜,那哗啦啦的水浪一下子就恶狠狠的从我头顶浇了下来。此时,只见岸上的一位船老大举着船篙,不顾水深水冷,跳进水里直奔我们而来,他用船篙把船抵的离开了搁浅的地方,船转危为安了。看来,他知道出现这种情形,接下来就会把满船的人扣到黄河里。那天,大家是不敢给黄河较劲了,都不过河了。后来,我再在黄河边感觉到那种风的时候,我就会指着河中心那粼粼碧浪告诉别人说,那里的水浪其实大得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形容一个人需要某人帮忙,却不给某人说,而是等着某人主动去给他帮忙,某人常会说,哪有背着篙撵船的。此从经历了那天船快翻在水里那件事后,再有人说“哪有背着篙撵船的”的话时,我会说,我见过有人背着篙撵船。接着我就讲那次渡河遇险的经历。

我是黄河岸边长大的。黄河是我的老邻居。“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其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下,1957年4月在黄河大峡谷的神门、鬼门、人门之处开始修建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大坝。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

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6月库区蓄水时,黄河便在三门峡大坝上游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从三门峡大坝至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间,碧波粼粼,一望无际,似天池银河。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

从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贺敬之诗曰: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之气吞山河的抒情,见证了中华儿女驯服黄河的沧桑岁月。如今,三门峡库区水域早已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往昔的木帆船也很少见到。巨大的油轮鸣笛在宽阔的水面上。2017年,山西平陆茅津渡出现了旅游码头,由山西隆琪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水上旅游旗舰队成了这一代水域的新亮点。5月31日,笔者乘上龙琪公司提供的游艇,从茅津龙琪旅游码头启程奔向了浩淼的水域。在奔驰的游艇上,绝不像当年乘坐“水墨画”里的小船,一动不敢动,而是在飞奔的速度下可坐可站可游走,何况还穿着靓丽的救生衣,安全感是杠杠的。看着两岸美丽的风光和船尾散开的白花花水浪,大家纷纷用手机拍照。而我还回想着当年惊险的“水墨画”和险遭翻船的经历。我对身旁的锦慧说,当年我坐的小船水位距船沿只有几寸距离。她吓得“啊”了一声。此时,突然有人大喊:水鸟!水鸟!大家循声望去,在天水一色的地方,几只水鸟从水面上轻盈盈掠过向远处飞去。真像是海鸥,感觉就像在大海里一样。遥望河的北岸是黛峰突兀,桥梁飘过峁岭;远观河的南岸层林墨染,倒映在幽幽水中;游艇的正前方还看不见碧绿的尽头。其美景马良神笔难描绘,李白感慨生的早。拍景的一群红绿姑娘笑声朗朗,前俯后仰。

“好美啊!黄河!”有人不由得大声赞叹。

是啊!好美啊!为了这一个“美”字,黄河儿女做了多少努力和牺牲!人门、神门、鬼门之下游没有了水患,上游成了美景湖泊。遗憾的是每年的6月至10月,大坝开始泄洪放水,这美丽的湖泊便又成了“一碗水半碗泥”的汹涌激流。笔者想,有一天,这个湖泊若不因防汛泄洪,而能常年存在,水中一定会盛产无尽的黄河大鲤鱼,其时,黄河会成为鱼米之乡,我们这些黄河人家的感觉会更美更精彩!

黄河,我的老邻居,我期待着你常年保持清澈碧透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会向世界宣布:“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胜东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