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汉哀帝元寿二年,高昌侯的董武受到王莽迫害,不得不携妻儿逃出长安。一路上, 十二岁的董永照顾着常年有病的母亲,不得不四处乞讨度日。可是,没过几日,董母因忍受不了风寒,死在了长安城外的破庙里。因出逃匆忙,身上并无分钱,没有办法,董永只得迁回城里,押上了自己的金锁,为母亲换来一口棺材,又不忍将母亲葬在荒野,只得用棺材铺施舍的破旧鹿车推着灵柩一路逃亡。一路上,父子受尽千般苦,终回到青州的家里,把董母暂时葬在青州城外的土岗上,董父的意思,这青州城也不是长期落脚之处,老家千乘才是常住之所,毕竟千乘是封国之地,虽然封地国除没毕竟还有些人情,能容父子,等有机会,把董母之灵柩迁回老家才算安稳,落叶归根吗,这是说了多少年的事,从一代高昌侯董忠起,就有这个打算,无奈拖到家破才成行,还是这惨景儿,还有这青州的家,毕竟与官家太近,并不安全。在董武看来,王莽权倾朝野,收买勾结一批逆臣有作乱之势,朝廷大厦将倾,他虽身为高昌侯,却无缚鸡之力,又被王莽陷害,也只能出逃才免受株连。
董武预料没错,公元8年,王莽逼迫汉孺子婴禅让,自称皇帝,建立新朝,并下旨废天下王侯为庶民……
于是,长安城里旧朝王公大臣纷纷出逃,隐名埋姓,藏身人间,以免遭迫害。身在青州的董武听闻,只得带着董永逃回老家隐身,以免遭祸……
二
千乘,大约公元前两万年,海水退去之后,形成了这块土地。公元前575年,原蒲姑国旧地,后为齐国属地,北临黄河,南至泰山,隔泰山与鲁国接壤。千乘之名,始于春秋时期,以齐桓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延续至汉。即为退海之地,必然土地贫瘠,董家封地在千乘,也不过得七十九户,还被王莽国除,董永和董父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话说董永和父亲董武离开青州,沿路乞讨,一个多月后,终回老家千乘董家村。虽说沿途都是荒碱地,但董家村旁的汉家河,却滋润了两岸土地。汉家河,这条海水退去以后遗留下来的地挖处,北接黄河,向南曲折迂回到海,数次黄河泛滥,洪水大都顺汉家河流向大海。历史上的汉家河主槽宽300丈,波光粼粼,浅滩千丈,芦苇重生,水鸟翔集,鹤鸣声声,风光绝佳,还有香火旺盛的龙华寺矗立在汉河边上,河两岸的人们,晨钟起,暮钟归,男耕女织,倒也安逸。虽说朝廷不稳、世道不平,毕竟偏僻,未波及这里。
董家的封地人家,平日里收租都是老管家,董永和董武并不十分熟悉,又是初来,董家村人随听老辈人念叨过,有这么个董家村族人在朝廷为官,官至王侯,谁都没见,见身着华衣却也破烂不堪的一老一少来村认族,问得详情,和族谱记载出入不大,就收留供给些饭食。但那时家家贫穷,并帮不了他们多少,时日长了,董永和父亲就借住在异性人家村西汉河旁的破窑里,租种人家三亩薄地过活,大多还是靠佣耕赚些食物糊口。一代王侯,平日养尊处优里,靠人伺候,过着安逸的生活,穷困潦倒至此,也够难为的了。终究,董武受不了路途风寒和劳累农活,很快病倒了,董永承担起照顾父亲,佣耕养家的重担。是的,董永是个孝顺的孩子,四五岁上就知道帮大人做些事,七八岁上为娘亲熬药,时时病榻前问候着,十多岁上已能帮助父亲做些事情,被当时的光禄大夫刘向赞美,并向朝廷上书,受到朝廷旌表,在刘向奉诏校勘诸子百家时,专门编写了《孝子传》一书,以“董永事父”的孝行编进《孝子传》中,并在长安广为流传。如今,避祸到老家的董永悉心照顾老父亲的孝行也在周围村广为传颂着,无论董永走到哪里,身后都有赞叹声,特别是董永忠厚老实的性格,符合当时农人心目中的孝子形象,又加上他的身份特殊,都说别看人家生在官宦家,却比农人家孩子更懂得孝顺。
董永是够孝顺的,父亲病了,日夜伺候病榻前,都不敢解衣睡觉,天热了为父亲打扇,天冷了为父亲暖衣,下地干活,怕父亲一个人在家沉闷,就用鹿车推着父亲下地,把父亲安置在地头的树荫下,自己在田里劳作,始终不让父亲离开自己的视线,对于父亲耕作上的指点,不管对不对,他都认真听着,含笑点头应着,那份恭敬,深入民心,回眸相视,让历史铭记,山东省嘉祥县武瞿山武氏墓群石刻画像中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说明,董永的孝在民间流传甚广。董永去三十里外的麻大湖打工,一早去,深夜归,不管天多晚,天气如何,哪怕是疾风骤雨,白雪飘飘,他都要回家,从不在雇主家留宿,就是为了放心不下家中的老父。
三
在汉朝,整个社会都崇尚孝,孝子是最受人尊重的,哪怕家境再穷,也会有人爱,也有大户人家闺秀深爱。麻大湖畔傅员外家的千金名叫七姐,又呼玉枝的,就爱上了在她家打工的董永,从甚悯之到生死相随,打破了封建等级的桎梏。原来,每年里,秋收冬藏后,董永就去麻大湖打工,以维持老父亲的药资和生计,毕竟,一年收的粮食扣除租子,还有各种杂税,剩下的并不够父子俩嚼用的,只有打工补贴,勉强过活。麻大湖位于千乘县的西南,因为地势洼,常年有水,水也不深,长满芦苇,麻大湖的芦苇粗如成人小指,高两丈,夏来郁郁葱葱,密不透风,冬来满湖金黄,一望无际。麻大湖的一半芦苇是傅家庄大户人家傅员外家的,打工的大部分在他家,他家有长工几十人,收割芦苇时才顾些短工,经村里人介绍,董永就在傅家打工,傅家小姐足不下绣楼,和董永邂逅是在结算工钱时,身边丫鬟指点给小姐看,“那个瘦高个单薄身儿就是从皇都来的董永,人家可是生在王侯家,如今废为庶民,并未像其他纨绔子弟宁愿乞讨,也不愿农活。听管家说,农活样样行,是个把式,又是个忠厚老实的,老爷都喜欢呢,听管家说,老爷叮嘱,董永在必顾……”丫鬟一番话,七姐被说动了,倚在栏杆,说是看周围风景,目光却始终没离开董永。董永,她早听说过,被他的孝感动着,如今看翩翩少年,和其他农人气质自然不同,心爱之。平日不下绣楼,自董永来打工,绣楼上自然心绪不宁,借口赏景,去麻大湖边不时游玩,只为一睹董永。七姐心事自然瞒不过贴身丫鬟,知晓小姐心事,就从中撮合,传言送信啥的。几次三番,无奈董永并不为所动,有言不回,信物不要,仍旧无所事般,这可急坏了七姐傅玉枝,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很快就病倒了。傅员外知晓后,犯了忧郁,董永他是了解的,前朝的高昌侯家子弟,要不是更朝换代,真要提这门亲事,还门不当户不对,如今进入新朝,落难的王侯不如贫民,怎能和自家门当户对,传出去,恐被人耻笑。因此,明知女儿心思,却也并不同意,还一度让管家辞退了董永,掐灭七姐情思……
四
董永就是在那时离开麻大湖的,因为有傅员外传话,小户人家谁敢不听,谁也不敢顾董永干活。其实,董父病日益加重,董永也没心思再去打工,天天伺候在病榻前,借钱给父亲抓药,他借遍了整个村子,到了最后,不是村里人不帮他,都穷,实在没钱啊。董永就去汉家河边自挖草药,熬好亲尝后,再给父亲喝,伺候了一个冬又一个春,病才有所好转,想吃饭了,说馋鱼,董永没钱买,对父亲说是去集市上卖,其实是去汉家河抓鱼,汉家河的鱼多,可水也深,抓鱼并不容易,费了半天劲儿,只抓到两条中指长的小鲫鱼,就坐在河边犯愁,也是饿了,随手抓起一根蒲苇根,洗净了,放在嘴里嚼,蒲苇根的清香吸引了他,细看,洁白的蒲苇根掐成段儿,很像两条鲫鱼,他顿时高兴起来,挖了很多蒲苇根回家去,说是抓了很多鱼,老父亲的眼神不好,一定能蒙混过关,吃饭时,他把两条鱼喂给了父亲吃,自己吃着蒲苇根,虽说难以下咽,心里却高兴。等他第二次去河边抓鱼时,却见傅小姐和丫鬟等在河边,丫鬟手里提了两条尺八长的鲤鱼,等他看见主仆二人,已经躲不开了,只得过去施礼相见,丫鬟是满脸怒气,走过去指责他为何不去麻大湖打工了,不去了也不告别,害得她家小姐大病了一场,她还要指责,被七姐制止了,忙闪在一边伺候着,又到不远处放哨,让自己小姐和董永相见,两人就在汉家河畔的大槐树下说话,这棵大槐树高大粗壮,树冠如盖,天正午,毒日下,树荫下容三十人纳凉,并不见拥挤,日里挥汗如雨,树下凉风习习,只是天尚早,日未出,人少见。两女子一早为他赶来,三十多里路呀,董永怎能不为之感动,答应了傅小姐的神情,俩人私定终身。天边一抹红时,见有人迹,才匆匆分别,两条鲤鱼递到他手里,又留下钱,匆匆告别。董永很想知道二人是如何来的,正想喊着,回家去鹿车送小姐一程,但见不远处,芦苇旁出现一顶小轿,眼看七姐上轿离去才放心。
董永把两条鲤鱼提回家,收拾干净,炖了一锅,董父吃得很香,病也日渐好转,欢喜的董永了不得,很想把和傅家小姐私定终身的事说给父亲听,又怕父亲劳神,只得忍住,想着父亲再好好时相告,再说,还未收到信儿,临别时,七姐告诉他,回去把这事儿告知父母,一切妥当,让丫鬟捎信让他去提亲,送给他的这些私房钱一是董父的药资,二是提亲的礼钱。董永就想着,等丫鬟送信来再告诉父亲不迟。父亲病渐好,董永下地干活,正是春末夏初,一场雨后,玉米该下种了。每次下地时,董永都是用鹿车载着父亲,以便随时伺候。很多人为他的孝感动,都夸他,谁见了驻足问候,董永总是停下回礼,这是大事儿。看着董永被村里人爱戴,董父也很高兴,觉得很荣耀。可这样的好日子并未长久,董父再生恶疾,一病不起,董永手里的钱都花光了也没挽救回父亲的命。父亲病危时,老泪纵横对董永说着,说有董永这么个孝顺儿子,他知足了,唯一的心愿就是没看着他成人、娶妻生子,还有就是觉得这个家欠他的,小小年纪就跟着他一路逃亡避难,这十几年啊,天风里来雨里去,照顾着他这个累赘,于心不忍啊,盼着王师驱逐王贼,恢复朝廷,还你个清白身,恢复咱家的爵位,使你成家立业,延续香火,报效朝廷……话未完,泪纵横,一阵剧烈的咳嗽后,再没醒来,董永大哭,他本想告诉父亲自己的私定终身,求父亲原谅,谁知还未曾开口,老夫一走,怎不使他心痛。众邻家闻声聚来,都来相劝,又和董永说节哀顺变,丧事为重。是啊,如何发送老父亲,这才是最重要的,可就这两间草屋,囤里粮食早空,又身无分文,如何发送老父,他泪眼看着众邻,深施一礼,祈求邻家看着老父亲,他去讨钱办丧事……
五
话说董永走出家门,四处望着,去哪里淘换钱呢?村里人家都借遍了,再也不好张口,他感到了绝望,虽说在老家,也是举目无亲。他一时想到了傅小姐,他深信,只要去,傅小姐一定帮他。可是,还没提亲怎好上门借债,何况,人家给的提亲的钱已成了父亲的药资,心里更觉愧疚。不由主的来到汉家河,他又大哭一场,看着有赶集的货郎走过,才知今儿是集市,心里忽然有了主意,自己还有啥,只能卖自己了,他在老槐树下坐了一会儿,日出炊烟尽,他走上集市,央求代笔的先生给写了个卖身契,上书“卖身葬父”四个大字,下面几行小字,“董永自卖,得钱五百,以葬老父,三年孝满,三年为奴,以偿债资。”董永泪眼汪汪地说,先生摇头哀叹着写,写好后递给董永道,“不愧为孝子,真乃千古一孝啊,传中刘中垒所记董孝子孝事该改为‘卖身葬父’才妥”。董永来到集市街口,把卖身契平铺在地上,跪下来自卖……
傅员外骑着小毛驴来赶集,街东转了街西转,终于在街南寻到了女儿梦中自卖之人,正是董永,不免心里惊奇,女儿梦的真准,真有自卖之人,要不是女儿苦求他来,这荒唐事儿,他是说啥也不信的,看来,女儿和他真有些情缘,可董永都到了自卖的地步,怎能和他结为亲家,这是违反纲常的,成世人笑柄。他站在那儿看了会儿,看着一群人围着董永指指点点,悄声说着,谁也眼泪吧嗒,唉声叹气,为他的孝感动,为他的穷怜悯,可农民苦呀,家家吃不饱穿不暖,忍饥挨饿的,又是个大春上,哪里有钱资助他,唉,这苦命的人儿,只有老天垂怜了。要是没有董永和女儿的荒唐事儿,傅员外说不定会帮他些,可是,背着自己和女儿私定终身,虽说不是董永得错,但对他心里也有些怨气,就想走开,牵着毛驴走出丈外,又停下来,唉,都是冤孽,为了女儿,还是资助他些吧,否则心里不忍。于是又走回来,拴好毛驴,挤进人群。董永一眼认出了傅员外,忙磕头施礼,傅员外叹息一声,从褡裢里掏出一布袋放在卖身契上,幽幽的说,“这是五百钱,快回家办父亲的丧事吧。”董永眼泪汪汪的看着他,给他磕了三个响头,收起钱,把卖身契递给傅员外哽咽着说,“傅老爷,您天大的恩惠,董永受领了,三年孝满后,董永一定上门为奴,报答老爷的天恩。”傅员外收起卖身契放怀里,“好、好、好,快回家办丧事吧,”说完,骑上毛驴走了。董永送傅员外离开,赶紧去了棺材铺,起了灵柩、寿衣、纸钱匆匆往家里赶……
六
三年孝期完,按照约定,董永要去傅家为奴了,临走前的夜里,他去村里人家告别,一大早的,全村人把他送到村外,村长拉着他的手说:“三年后就回来,全村人等着你。”董永点点头,冲着众乡邻深施一礼,恋恋不舍的离开村子去偿债了。出了村,他先到汉家河畔和老槐树作别。不知怎的,昨晚上,他是梦到这棵老槐树的,老槐树好像和他说有人等他,一大早起来,他还记得的清清的,是谁等他呢?远看着老槐树,村大的树干旁并无一人,心里就苦笑,终归梦儿,他这个穷汉,自身为奴,谁会等他呢。到了树下,看着郁郁葱葱的老槐,他深施一礼,心里默念着,“老槐啊老槐,今日一别,三载再见,不能再提您老提水解渴了,还望保重啊。”忽的,他觉得老槐动了一下,好像是听懂了他的话,他浑身一颤,细看,并无风,老槐还是那样沉默着,他摇摇头,叹息一声,就要离开上路,忽听一声“董郎”,声音婉转中带着颤音,那是女子的羞涩之声。董永忙回头看,就看树后闪出一女子,竟是七姐,一身村姑打扮,看她一眼,满脸绯红。“七姐?”董永惊奇地叫了声。“董郎,”声随人到,已来到董永身边,深深道了个万福。董永忙还礼,“见过小姐。”七姐没有了刚才那样羞涩,“董郎不必多礼,今儿是你为奴之日,奴家特来接你。”“使不得、使不得,董永是奴身,怎敢烦劳小姐,况这路途遥远,万一出啥变故,董永可有罪了。不知小姐何时到了这儿?”就在这时,丫鬟从树后闪了出来,“我和小姐三更就走,刚到这儿还不曾喘息半口,姑爷您就来了”,丫鬟笑嘻嘻地说。董永忙说,“可别乱称,董永小人,有辱小姐名声。”“啥小人大人的,难道你忘了和我家小姐的誓约,今儿您孝也满了,该和我家小姐成亲了,”丫鬟只管说着,声如银铃摇,整个汉家河都能听到她的声音。惊得董永额头冒汗,不时拭着,战战兢兢不知如何是好。“怎么,难道你反悔了不成?”丫鬟怒目圆睁。“不、不是,董永怎能忘了誓约,只是董永一个穷汉,又为奴身,蜗居草房,租种薄地,怎可使小姐受苦,心里实在不忍,还请小姐原谅。”“董郎,奴家不看重这些,吃糠咽菜住草房,奴家心甘,望董郎不要推脱。”“听见了吗,我家小姐看中的是你这个人,要是看重财务的话,多少管家权贵、大户人家来提亲,早出嫁了,还等得了你。”“多谢小姐垂爱,只是孤身一人,无父母之命,更无媒妁之言,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七姐听他这么说,满脸的惊喜,和他亲近了许多,她看看丫鬟,自不能为媒,又看看老槐,有了主意,“董郎,不如让这千年老槐为你我之媒吧。”“让这老槐?”董永吃惊的看着她。七姐点点头。“它可是哑巴木头啊,怎会开口说话?”丫鬟眼珠一转有了主意,“你们只管拜堂,我在老槐树后替它开口。”“这、这……”董永还要说啥,丫鬟打断了他,“这什么呀,快快和我家小姐拜堂吧,”说着,早已拿出准备好的新衣替董永换上,两人就在老槐树下拜堂成亲……
七
董永和七姐一起回到了麻大湖畔的傅家,早有管家把董永和七姐老槐树下成亲的事告诉了傅员外,可把傅员外气坏了,见两人进来施礼见过,故意不认得董永和自己的女儿,坐在高堂上,乜斜着眼问了句,“你可是董永?”董永忙应着,“回岳父大人的话,正是小人。”“别、别、别!谁是你岳父呀,按照契约,你是为奴来了,那这位女子又是谁?”傅员外故意问,看都不看自己女儿一眼。还没等董永开口,七姐忙回道,“回傅老爷的话,小女子乃董永新婚的妻子。”把个傅员外气的浑身发抖“你、你、你!你也是大家闺秀,三纲五常总懂吧,天天给你念叨呢,竟做出这荒唐之事,让为父如何出门,简直不孝,大不小,好、好、好!为父干脆没你这个女儿,按契约,一人为奴,今来二人,妇人何能?”“能织,”七姐说道。“好、好,是能织,十日内,为我织缣百疋偿债,如不能,你留永离,从不相见。”董永一听,忙请罪,傅员外不再理他,只是看着女儿,一脸冷笑,他希望女儿知难而退。谁知七姐并未屈服,一口答应,“十日内百疋绢,完工后放女儿和董郎离。”气得傅员外大声应着,吩咐管家领董永到织房,摔袖而去。见老爷走了,管家就劝,“大小姐,做出这荒唐事儿,看把老爷气得,你服个软也好,还有你董永,都是你挑唆的我家小姐,亏了你的孝子之名。”管家还要牢骚,被七姐制止叱他无礼。“那好吧,小姐,按老爷吩咐的,你们随我来吧,”说着,头前带路,一脸的奸笑,这个馊主意可是他给老爷出的,受到老爷赏识,心里很是受用。当然,他也不敢怠慢小姐,毕竟这是主子,再说,老爷还是喜欢董永的,只是这荒唐事儿才生气,说不定哪天转过弯来都成了主子,他可不敢得罪。
董永和七姐来到织房,屋里就一架空机,别无它物,七姐吩咐管家取线来。管家道,“老爷只吩咐领你们到织房来,没说给线,小的做不得主。”董永道,“无线如何织绢?这、这……”七姐截住了他的话头,吩咐管家道,“你去吧。”管家应了声,屁颠屁颠的走了,他还以为小姐回心转意了呢,忙去报告。是呀别说无线,就是有线十日内也织不出百疋缣来,分明就是难为人,不可能的事。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这可愁坏了董永,而七姐就像没事人儿一般,有空呢就在织房里坐在空机上忙活一番,做做样子,大部分时间是和董永在母亲那边说话儿,七姐母亲虽觉得此事也荒唐,但女儿愿意,看女儿和董永在一起相敬如宾,幸福美满,就不是劝傅员外,不要再难为女儿了。其实呢,傅员外气也消了大半,只是觉得好奇,女儿不来赔礼,看她十日内如何交出百疋缣,就故作生气,不听劝,暗中吩咐管家盯紧董永和七姐,看他们做些什么。其实,管家也挺纳闷的,每日里,看自家小姐在空机上忙活一番,并不见半点儿绢,就觉得好笑,看俩人出去,还偷偷去空机上摸摸,确实没啥绢,就如实告知老爷,一直到了第十日晚上,明天一早就交绢了,确信董永交不出,也放松了对他们的监视。谁知,一大早,大堂上放着百疋绢,董永和七姐就等在大堂上,这可把管家惊着了,又不敢相信,向前摸摸,又数了好几遍,确实是百疋绢,一疋不少,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我的天呢,就是天上的七仙女用金梭织,十日也织不出百疋绢来!”赶紧去回禀老爷,傅员外都未梳洗,披着衣服跑来看,惊得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确信不可能,可百疋绢就在眼前放着,赶忙让管家去自家库房查,自家库房里绢一疋不少,这又是哪来的,傅员外盯着女儿,七姐并不答父亲的话,只说百疋绢交来了,今儿我就和董郎回家去。傅员外有身份的人,自然不能食言,瘫坐在椅子上,好半天回不过神来,只能送女儿和董永出门。远见董永和女儿走远,傅员外喊来丫鬟细问,丫鬟不敢隐瞒,跪下来如实相告,原来,自从七姐和董永私定终身,七姐就在自己绣房里按了织机,每天织布到深夜,就为了替董永偿债赎身,三年里,正好织了百疋绢。傅员外一听,叹息一声,“天意,天意啊。”管家问要不要把小姐追回来,傅员外瞪了他一眼,叱喝道,“都是你的馊主意,本来他们还在老夫身边的,下去,柴房里思过去!”管家腿肚子发软,要不是家丁扶着,早跪下了……
八
董永和七姐回到了董家庄,受到了村里人的热烈欢迎,都说七姐七仙女下凡,嫁给了孝子董永,也是董永孝感动天,才娶上了天仙般的妻子。董永和七姐恩恩爱爱,他们先去祭祖,又到汉河旁拜谢了老槐树,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把草房收拾出来,董永和七姐住了进去。当然,刚开始的日子很难,缺吃的,少烧得,又不好去娘家借,七姐当了自己的首饰,买了张机按在草房里,每日里织布,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大家闺秀能干这样的粗活,还这样能干,鸡鸣而起,日落而息,都很佩服她,看她织的布又好,都来请教,跟她学,很快的,户户防线,家家织布,卖了布补贴家用,生活都改善了许多。董永呢,刚回来还是佣耕,继而租种别人家的地,有空闲了还在自家房前屋后开荒种园,又把汉家河的水挖沟引到草屋旁的洼处,为了方便七姐缫丝,还在洼处挖了口井,他还用这口井里的水浇园,园里收得瓜果吃不了就分给众乡亲。很快的,全村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都用这口井里的水缫丝,天旱的年份,洼处的水干了,井里的水也枯了,全村人都来把洼处挖得更深更大,慢慢地就成了湾,湾里有水,井里不干,他们又把井淘深,还自烧砖砌了井壁,又寻来青石做了井沿,这口井就成了全村人的井,平日里都是董永打扫维护着,村里人称“董家井”井旁的湾称为“董家湾”。几年后,董永和七姐辛劳付出,还清了所有的债,有了自家的地,还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出生时,一只仙鹤在草房上空盘旋鸣叫,等孩子降生身后向东飞去,董永和七姐感觉到惊奇就给孩子起名叫“鹤东”,第二个孩子降生时,又有鹤在草屋上空盘旋鸣叫,孩子降生后往西飞去,他们就给孩子起名叫“鹤西”。本来,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人都羡慕着。特别是剿灭了叛贼王莽,故国恢复后,董永也恢复了王侯的身份,虽说没恢复封地,傅员外也上门了,因为他觉得门当户对了,自然和董永家走动起来。可好景不长,七姐由于常年劳累,积劳成疾,病倒了,董永花光了所有的家资,甚至卖了所有的地给七姐看病,也没能挽回七姐的生命,出殡那天,董永和两个孩子哭得死去活来,全村人都来为七姐送行,连老天都被感动,卷起汉河芦花为七姐送行,满天的芦花啊,如飘落的雪花,落满了人身,白了一地。村里人都说,七姐没死,她是天上的七仙女,受老天派遣,来替董永偿债的,本来,偿债完后,她可以早日回去的,谁知她爱慕董永,留在人间,犯了天规,受了天谴……
村里人越是这样说,董永心里越难过,每天,他都在井边垂泪,慢慢地,井水变咸了,再也不能饮用。董永心里更难过,他和两个孩子又在湾的南边掘了口井,井挖好后,他亲自把甘甜的水送到每家每户,算是向乡亲们赔罪,乡亲们被感动的,这哪里是你的错呀,你和七姐为村里做了多少好事呀,七姐教会了全村人纺织,你给全村人送来了甘甜的水,全村人感激你们还来不及呢,何错之有!井挖好了,没过多久,董永也去了,村里人都说,董永去找七姐了,那一晚上,七姐就在半空中接着董永呢,他们都身穿霞帔,脚蹬云靴,去仙界了,享受着美好生活……
董永和七姐的两个孩子,一直生活在村里,也都是远近出了名的孝子,被世人称颂。后来,村里人集资建祠来纪念董永和七姐。官家听说后,上报朝廷,朝廷下旨,全国各地可建祠纪念,以弘扬孝道。于是,在全国各地有董公祠和仙女祠,人们为董永和七姐塑身纪念,并把他们神话,供奉香火,传颂着美好的爱情故事……
悠悠岁月,两千年后的今天,在董永故里博兴,董永和七仙女美丽传说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老人和孩子,问谁,都能说出一段孝子佳话。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和七仙女美丽爱情故事已经深深烙进了故里人的记忆里。天上人间,新时代的中国梦使人间正变成天堂,人们不但有丰裕的物质生活,还都追求着美好的爱情生活,不知董永和七仙女看到这一切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