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前,回老家打扫屋子,在书屋里捣腾一些老物件时,不经意间,发现我七十年代结婚时我收到的"对子”。顿觉眼前一亮,心潮澎湃,时光急速倒转,思绪一下子被拽回到七十年代的时光中去……
那年代,由于生活条件差,遇到谁家娶媳妇,关系不错的,就合伙送上价值一块多钱的”对子",以表示庆贺。每幅"对子”一般5、6个人,每人5.6分钱,俩个挑头的人在本村代销点买副”对子",写上姓名,有俩个挑头的人给主家送去,会受到主家的热情款待。
"对子”两边是对联,中间是一幅中堂画。中堂画有”红太阳”毛主席巨幅画像;祖国山河一片红”,”公社是棵常青藤"、李铁梅的"光輝照儿永向前”等画面。对联有:”东风浩荡氣象新;红日东升山河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结婚时要斗私批修,洞房中抓阶级斗争”;”女爱男才男爱女,花添锦绣锦添花“;”好事成双成喜事,钟情爱一爱情钟”。有的对联虽词不达意,但是都带着喜庆味儿。
依稀的记得,1972年农历5月15日晚上,我刚刚吃过晚饭,后邻的存福哥来我”朝,东边金城明天结婚,咱买副”对子"给送去”。存福哥说。我说:”我手里没有一块两角钱啊。”存福哥说:”我带的钱也不够,咱到代销点,别人一凑就够了。"我们来到代销点,发现来买"对子”人还真不少,我们找了4个人,凑了一块二角钱,买了一副”对子",写完送"对子”人的姓名后,和其他那仨伙送"对子”的6个人去金城家。一进家门,主家就派人接着,”欢迎、欢迎赶紧里面请"。主家人客气的把我们迎进家门。5月天己暖和,加之送"对子”的人多,主家只能在院中支上長板,長板两边放上小板凳,小板凳不够用,只能自己找几块砖座下,等人们落座后,开始上菜,先上”四干"就是点心一类的食品,后上"四鲜”,如水煮花生米
、猪杂水、黄瓜丝等,最后炒上几个热菜,随后主家把酒上来,一般农户喝8角钱一斤的散酒,条件好的喝一块多钱的原瓶‘衡水烧酒"。酒菜上齐后,主家客气的说"感谢大伙来捧场,酒菜不好,大家喝个心情吧,兄弟爷们尽情的喝,喜酒没醉,大伙多喝点。”这时大伙端起小碗痛饮起来。送”对子"的長辈不时的崔大伙:"抓紧喝,主家明天好多事哩。”在征得大家的同意后,長辈站起来说:”我们先道个早喜,我们该撤了。"主家回应道:"同喜,同喜,不忙,慢慢的喝吧。"在欢声笑语中,主家把送"对子”的人们送走。把院子收拾干净后,主家一家人全力以赴,有的提着提灯,有的搬着板凳,开始在屋里挂”对子",人缘好的能收IO多副"对子‘’,把三间屋的墙上挂的满满的,虽然各种画面不一,但煞是喜人。
过红事,主家收”对子"的多少,是一家在在村里人缘好坏的象征。送亲的娘家人进门先看收多少幅"对子”,有的农户收的”对子"少,怕人耻笑,自已花钱,偷偷去外村代销点买上几幅,装装门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农民住上大瓦房或楼房,屋内地板砖,墙上白防瓷,室内挂上几幅字画,典雅大方。把原来结婚挂"对子”的习惯省略,省得墙上揳的光是钉子。提起结婚送”对子",现在的年轻人不知是怎么回事,那年代,凡是送了“对子”的人们,结婚那天不再去随礼了,就是亲戚朋友们随礼,也是一两块钱,不像如今,结婚随份子那么令人苦不堪言。当"对子”逐渐淡出家庭的生活舞台时,它却以老物件工艺品的形式重新进入到人的视野,毕竟,那是人们曾有的,共同的美好的记忆。我留恋那些老物件,但更加留恋那时勤俭办婚事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