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每半年在南方任“招孙办主任”。我一个人在家,有段时间,长期吃面馆,后来才改在家里煮面条。
哎,“百年老字号面馆”,怎么样?根据流行“少吃荤,多吃素;少吃酱油,多吃醋”,我说,不要味精,不要酱油,不要辣汁,不要油,只要清汤;我自己再加醋、香菜、大蒜泥;末尾补一句:请多舀点清汤,再加点汤汁。她说,这,你郎不说,我也要给;这,就是“沙市早堂面”灵魂。
美的灵魂
我睁大眼睛看她,掌勺师傅,竟然能够随口说灵魂。老板?媳妇?至少应该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旁人赞赏说,开玩笑呃,秦敏,中专毕业哩。虽然热雾笼住了她,又戴口罩,几分朦胧,仍可见她清秀,笑微微,却掌勺有力,做事麻利。
抓面条,放捞箕,耸烫水,提起,在空中用力一挽,甩出水分。像舞蹈,像乐团指挥,像划出一个下弦弧;不,是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彩虹暗示,马上就要或风卷残云,或悠哉游哉,进去我的肠胃,丰富我的天地,造化我的美丽。她的创造高潮即将结束,而我的享受高潮即将来临。那个爽啊,可以感觉自己喉结在蠕动,口水在吞咽……
质量灵魂
名字说是清汤,其实是猪头、大骨头,熬出里面的骨髓,钙质;还有长湖各种各样野生小毛鱼,一小布袋,煮出鱼味,煮浓,甚至煮化,仅剩几根骨刺渣。这,就是“沙市早堂面”灵魂。有人说,吃面条,就吃点油水,“早堂面”的油水灵魂就在清汤里。
服务灵魂
她,听我说“素面”,不但没有冷遇我,而照样热情应声“好呃”,还跟我谈灵魂,是面条的灵魂,也是她“百年老字号”经营的灵魂。
像我这么勇敢吃“素面”的,已经极少了。有的面馆,一听说“素面”,招呼声就低了,眼光就冷了,就蔑视了,因为赚头全在“荤面”,而“素面”只是保本。有食客听说“素面”,再瞥瞥我短袖、短裤、沙滩鞋,也就冷了,就蔑视了,瞬间自觉要比我高出好多好多等级了,油然自豪地荡起二郎腿。
数量灵魂
什么抵抗力,免疫力?生命力量的源泉首先来自于食物。我食欲特好,食量大,有人说是心情好;吃“素面”,喝清汤,也喝得精光,真正“光盘”。少有人喝汤的,要装高雅,装秀气,面也不吃完,怕长胖,更怕掉味,失体面。但少有人知道,早堂面的灵魂在清汤,而不在什么猪肉牛肉“码子”。
见我喝得一干二净,她问,你郎还加汤吗?她面生意都是以碗数计算的,她保了质量,还要保数量。先去的,汤浓些,后来不够,不可能再煮第二锅了,只有加水,汤就稀释些了,质量当然就差些了。可她仍还主动热情给我“素面”加浓汤。
语言灵魂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却是交际的灵魂。她说“灵魂”,比“精华”好,“精华”多用于纯物质的;而“灵魂”就更多用于人了,虽然灵魂也泛用为比喻为事物的关键核心所在。
面馆媳妇掌勺师傅说灵魂,一词可见中国公民普遍素质和对文化文明的追求。
民间底层也见家国灵魂
哎哎,这“泡椒鸭汤面“,生意怎这好,怎么排这长这长的队?排到我时,情不自禁地夸他两句:生意太好了,发财呀。面对夸奖,掌勺师傅一边用力甩水,一边随口应道:一般一般,世界第一,中国第三。
天呐,多大的面馆呐。咋听起来,是笑话,是押韵趣话;稍微一想,就大有文章了,大有学问了。多么谦逊,幽默,风趣:“世界第一”是夸张手法;“燕山雪花大如席”“巴掌大的牢房”等夸张,都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中国第三”,是给自己排位。两者关联起来,哦,事物优劣好坏价值标准是辩证的;在沙漠里,黄金就不如水珍贵了。同时可见,中国民间有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中国人民的要求,辨别力,鉴赏力,追求力,特别是小康以后,开始了选择和挑剔。
中国人民早过了饥不择食的年代,早过了苕吃填饱肚皮的年代,除了“早堂面”味,“泡椒鸭汤面”味,她俩掌勺还多了些文化味,灵魂味。
掌勺师傅随口一应,就甩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水分,剩下民族家国的干货,道出了世界级的幽默:
“沙市早堂面”有灵魂。
一般,一般,世界第一,中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