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进了东方红中学,很多人可怜我,搭救我。
荆楚谚语:“只有一礼,无二礼。”邓寿玉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友好我。
两袋水泥
肖俊文、张桂霞、张荆甫他们3个单身汉,3家,刚刚搬进好房,我才终于沾光,第六次搬到他们腾出的宿舍1楼。范伟老师说,“进别人家里换拖鞋,进肖炎方家里却要换雨鞋”;因为旁边是邻街餐馆,渗进来臭水,需要最最基本整修。
那时,东中正在大规模新建,改造住宿条件。到处是工地,到处是工程人员。我只需要粗沙水泥,适当把地面搞一下。我那时真穷啊,搞事总是小气,精打细算,能扣就扣,能减就减。差不多结束时,师傅说还差一点点。我说,勉勉强强,尽量糊拢吧。
那师傅和学校施工队是一起的,可能跟他们说了;邓寿玉是后勤主任,总管,师傅当即拖了两袋水泥来。我的小气和吝啬,一下子被击得波澜起伏,波光粼粼----学校温暖呐,东中人真好啊!
只有最最基层办事的,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手中和心里。那时,我看邓寿玉就是党的好干部,是党的化身。因为龙书记、张校长,他们并不知道我这小兵达子肖炎方还差两装水泥呀?
后来有人说:“一人一座城”“一人一单位”,千真万确。常常因为某一个人,而恨,而爱;或者喜欢留恋这座城、这单位。所以,现在的口号更直接,更鲜明: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形象。
三碗面钱
我终身贫穷。从农村进城那几年,尤显窘迫。平时荷包里根本没钱,办什么事,需要多少,才拿多少,从不多余;直去直来,从不逗留。
起初过早,都在家里炒剩饭,清晨八早,吞得嗝嗝神;后来才舍得上街吃素面条。最便宜的,2元1碗,手里就拿2元。出校门,向左。
可,可,碰到邓寿玉,他给我买了。我没钱客套啊?我只带了1碗面的钱呐?我把这记在心里。
第二天,带了2碗的钱,做了充分准备。可,可,他和老婆吴玉岱一起来了,共3碗了;可我只有2碗的钱呐?急迫无门呐。人穷志短,但面子还是要,而且特要面子;越穷越要面子,甚至是荆楚民谚:“踮着脚充长子。”于是说,我去买。我跟老板小声说,面钱,稍等一会儿,我马上来给你。
大步回家拿了钱,去给。老板说,他们已经给了。我气死啊。我不是说,等一会儿来给么?你答应了的,怎么不讲信用呢?老板若无其事,说,2碗面钱么,值个什么?他们给,我就收咧。
他哪里知道,他伤了我的面子,更伤了我的自尊心呐。
从那以后,再不去他那家吃面。细节见人品,小事看人心。邓寿玉却并没因那2碗面钱,就看扁了我,看穿了我;而且从来不提,照样友好。
帮我借钱
有一天,有人喊我有事。我到邓寿玉的后勤组办公室一看,坐着我侄姑娘,叔伯姊妹段志友的姑娘,说是要借500块钱。
我的天呐,我穷啊,可我极富同情心,极有顾及心,竭尽全力照护好几乎所有亲朋。看这姑娘,挺个大肚子,一定有难处,不然,不会那么远,从李埠乡镇几十里摸到东方红中学来找我。
然而,可以回家去拿2碗面钱,我到哪里去拿这500块呢?家里从无大钱。即使有,也都是老婆当家,拿这500块借给侄姑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想都别想。但想想段志友、王官福两夫妇对我的好,我奶奶一个人背着大女儿到岑河住院,找他们借5块钱……
邓寿玉和我同乡前辈领导张长运同学,和段志友、王官福两夫妇都同学。于是,我开口找邓寿玉借,他也没有;他说,陈洁(出纳员),方便哈。我当众向出纳会计写下借条。
妒忌强者,同情弱者,是社会普遍心态。我那时太可怜,后勤组个个都对我很好:李先明、段会计、蔡菊香、张松、张文华、陈洁等。
长年走路
这故事,本已写在《徐朝平副市长和我们走路》,虽然都是锻炼,但故事主体不同,价值意义就不一样:讲徐朝平侧重是亲民,讲邓寿玉侧重是友爱。
徐朝平、邓寿玉、张松、高为民,我们一伴,每晚走外环路、内环路。有一天走内环路后,方兴未艾,竟然又接着走到沙市塔桥路,看“名师一条街”,看每杆路灯下高为民的光辉形象:大幅彩照+简介。又继续走到大赛巷,吃牛肉面,宵夜……
情趣。意趣。意气风发。
人品极好
可能后勤联络,工作需要,还是人缘特好,邓寿玉忠厚、诚实、可信,荆楚叫天本地厚,和一些官员都长期友好往来:市教育局科长、中国银行科长、市物价局长、市府副秘书长等。我还为欧阳局长儿子免费讲过作文,可能是我对老邓唯一的回报,也是对东中无形的贡献吧。
邓寿玉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吃菜,只喝点稀饭,就举碗筷,讲礼节,离席,说你们慢慢吃。
可是,他太有天福,胖,心广体胖。和他见面,在一起,就是问好,问相关朋友好,全是温暖,关怀;从没有半句闲话,更没有半句负能量。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懂得变通,快乐;仁义的人喜爱山,心境平和,长寿。邓寿玉是典型的仁义智慧完美合一的化身。
旅游相遇
我终身坏毛病很多。旅游可能是好行为。有一回随神州旅行社,忘了具体线路,居然碰到了邓寿玉。我有点惊喜,出乎意料;专门去和他同座位,相约以后再同行。
终身不贪
班上办文学社刊《行舟》。下课,我出教室,有个学生腼腼腆腆赶上来,递给我信封,是500元赞助。我拍拍她肩,叫她拿回去,并说非常感谢她妈妈。
学校印文学社刊,印刷厂老板腊月给我封红包1000元,我赶到印刷厂,塞进他办公室门缝,强退给他。
我写了一篇评论,黄总编说,酒厂老板要从四川给我寄一箱好酒来,要我写个准确地址。我说家里有好多酒,下辈子也喝不完了。
小网站、公众号,要给打赏,和我分成,我说心领了,小助你们,祝你更加兴旺发达。
作文歌颂一个兵哥“在党50年”,他在旅游群里公开发个大红包,点名说谢给我,我公开说不要;并说歌颂正能量,是我的天职。
有个同乡同事老朋友,求我帮他孙子读名校东方红中学,送一条烟、两瓶酒,放在我家里。我回家看见,马上坐“的士”几十元,赶到老南门外,退给他。
我曾在全国各地发表过多篇系列作文指导,出版过专著“在作文中长大”,多次在中文核心期刊批评省、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连续十几年在本市主流媒体评论中考作文命题等。讲作文,三回,每回半小时,便可使之终身受用。有学生读省重点高中,大学,仍用我初中教的方法作文;大学毕业当老师,仍用我初中教的方法教学生。寒假,我回家乡,陈江平书记帮我在大礼堂给学生讲作文……
----但,我从不办班、补课、赚钱。
后来继续进步到拒教师腐败,尽量不贪吃喝。本市有个大局长星期六请班上老师,从下午4点到7点,专门等我3小时。校长、班主任、同事,帮说电话不断,我仍不到场。他说我太不给面子了,后来竟然不惹我了。
我写村史,纯奉献,不要钱。
别人请客吃饭,要用小车接送,我坚决不要,坚持坐公交车,说很方便。
尽量不欠
有人说,人生只欠父母;我说,还欠家乡、亲朋,还欠祖国、人民。
我一闲下来,就回忆,就梳理:我还欠谁呀?我还该谢谁呀?该谢不谢,该还不还,都是欠。
邓寿玉三碗面钱,直欠到今年古稀70。庙兴村老乡张长运“候鸟”从上海归来,我请客。他,和邓寿玉夫妇都同学。我准备就在那一桌,起立,还人情债,当面感谢,敬酒,讲三碗面故事,扬人间美德。
可惜,他邓寿玉没来,说是要安置孙子。他言语短,估计来了,也还是那一句话: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感谢邓寿玉当年垂顾我!也感谢邓寿玉那天没赴宴,没有成全我,成为我终身继续的挂念。
"孔子家语·颜回":“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邓寿玉用行动说话,君子。我应在舌头上加些行动,跳出“小人”范畴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