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端午节前在汉口新华哥家聚会,20多人,我讲家乡荆州杨场庙兴的“拉豆角(guo)子”,他们说没吃过,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第二天早晨到武昌姨妹家,我陪她去涂家岭鲜活市场,一眼就看到了续豌巴果。很便宜,1.3元1斤。我买了5斤。
回家水龙头一冲,什么东西都不放,赶快清水煮。水开五分钟后,满屋弥漫着续豌巴果的清香。熟了,用筲箕盛起来沥水,不摘,不掰,拿着把儿,放进口里横着拉。拉豆角子----哼,好吃!扑克桌麻将桌都停了,围拢来尝鲜。
小王哥在亲朋小圈内被号称为美食家,闭着眼,点着头,品味,回味:这,完全回到了知青年代,吃到了当年的知青味。当年是偷农民的,吃生的,现在好像么家都变了味,唯独这样东西却仍是原汁原味……我们几苕哦,只知道掰成米,加油,加盐,加韭菜,炒……唉,现在吃多了,吃腻了,轻易说不出么好处,这拉豆角子确实好吃!清香,清甜,纯真,原始!纯天然!嫩而不漾,软而不巴,甜而不腻,喝酒几好哦。我马上开一家“武汉拉豆角子第一馆”!
茶几上,4块1斤的西瓜,8块1斤的芒果,10块1斤的帝王蕉,还有精制的绿豆糕点等等,统统躺在旁边翻白眼。
这“拉豆角子”小时候在家乡也很难吃到。那时嫩吃是浪费,是犯罪,只有生产队旱田改水田要趁早耕地,才有机会尝一回。现在庙兴人、杨场人、全球人都早懂了抢鲜好价钱,摘嫩的上巿。荆州人爱美,爱嫩,爱自然,跟着布谷鸟把嫩豌豆叫“豌豆巴果”,把嫩圆豆叫“续豌巴果”。
鲁迅在绍兴平桥村看“社戏”偷剥的豌豆,可惜没有荆州“巴果”这个美名。可以生吃的,我们才昵称它“巴果”,像鲁迅动用了船上的柴火油盐,那已经比较老了,可以升级为豌豆角子了。
非常可惜, “续豌巴果”从上市到下市仅20多天吧。皮青则可;太嫩没米,仅两片夹子;而皮一泛黄就嫌老了。稍不留神,美味就飘然过季了,就有腥味了;那就只有等它成熟了,再做很多别的美味了。
生吃叫“续豌巴果”,熟吃叫“拉豆角子”;“拉豆”是吃的方式,“角子”是事物的形状本质;都很亲切。
有一回,我买8斤,煮好后分给媳妇、姑娘和隔壁左右。次年悄然过季,竟不知道,后悔莫及。又有一回,接孙子偶然碰到了,欣喜若狂,买。老婆说发短信请苏菱、柳红霞等几位街上的小妹妹们来尝鲜,只有王默答应晚上散步过来尝尝。
又非常可惜,城里人只知道黄豆荚剪两头,水煮,加五香、八角、桂皮等很多佐料;根本不知道无盐、无油、无糖,纯天然的“拉豆角子”。待你看到本文后,若有心,爱生活,又爱家乡,就能赶上吃几回。现在上菜市场,有从外地运来的,大袋大袋的,请选嫩青的。
越娇养,越稀罕。古代运输不便,但要满足杨贵妃,只得换马飞奔,日夜兼程,于是杜牧“过华清宫”叹曰:“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今年现在还早。如果万一没碰到,待到明年,5月中下旬,布谷鸟欢叫“豌豆巴果”,那是在催农人快快“栽秧割麦”。
城里人不管农时,也高雅,更讲生活质量,听到“豌豆巴果”,就可以吻到它的小妹“续豌巴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