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炎方的头像

肖炎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7
分享

沙市方言“赳哥”

沙市曾为地级市,后成为荆州市一个区。老沙市人,市郊,直至公安,松滋等地,都把“哥”读成“锅”,在该说“好”时不说“好”,而说“赳哥”或“丁哥”。

周末晚,和朋友走在沙市中山公园,神清气爽。迎面走来陈维,几日不见,都分外欣喜。她青年歌唱家,后来在全国政协会议,唱过专场。她说话声音像铜铃:喂,肖老师,这衣服穿得蛮“赳哥”咧。

是么?我再审视自已,就这黑色T恤,胸前卷起两条白色的波浪,短袖上镶了两圈白色的波浪,破破色而已,再简朴不过了。

“‘赳哥’是什么意思?”朋友问。我记得,这话还是30多年前在沙市郊区的乡下老家听说过,或许还是沙市知青刘玲玲、隗新她们带下去的。

朋友猜想说,就是这衣服穿得挺合身?陈维又张口像铜铃,马上更正,补充:不光这。

我知道,这“赳哥”,还有很鲜艳,很清爽,很精神,很昂扬,很棒,很帅……我略带夸张地时髦一声“哇——塞”;暗想,一词“纠哥”,含意竟如此丰富。

一日,语文组几位同仁在司法局小巷内小聚。我和谭蜀娥先到,伫立门前等人,恰逢一辆婚车从巷口缓缓驶来。我们的谈兴和视线被婚车吸去了,由远及近;我们让到边上,目光亲抚礼送它过去。青年姑娘谭蜀娥赞道:这婚车打扮得“蛮赳哥”哩!谭蜀娥是我们东方红中学的美才女,获教学比武一等奖,后来成为学校教科室主任,语文王牌。

她这里不说普通话,而说方言,可见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上面“赳哥”形容人,这里的“赳哥”形容物,相当于小巧、精致、标致、别致、雅致、漂亮、时髦、新潮、洋派、有味、大气、阔气等等。

又一日,几位朋友在一起天南海北地侃,侃到高潮,度成华笑着敲案击节曰:说得“蛮赳哥”!他是湖北省特级教师,这种场合,他不说普通话,而说方言,亦可见其非凡的表现力。说语言“赳哥”,相当于合适、得体、委婉、新鲜、精彩、含意深刻、一语双关、意在言外、恰到好处等等。

以上几例归纳可见,“赳哥”比较固定的意思是“行”“好”“棒”之类,表肯定性或赞赏性,作形容词。因此,前面一般都可加表程度的方言副词“蛮”——蛮赳哥;同时也可加否定副词“不”——不赳哥;“蛮”和“不”还可同时出现——不蛮赳哥。

“赳哥”语境的灵活性。现代汉语中,“好”可用在百事百处。我们东方红中学有同事曾研究,“搞”字有36种用法。我曾在上海“语文学习”发文“可以的朦胧美”——汉语言丰姿绰约可见一斑。这里所谈沙市方言“赳哥”语境的灵活性,随语境的变化而意义变化,极有生命力。

“赳哥”的个性化色彩。现在都兴谈“个性”,极力坚持张扬个性,报刊上还有“个性化写作”专栏。什么是个性化写作?思想主张、构思技巧、语言风格等等不同于一般。6O年代出了个山西作家群,其语言风格就是质朴,就是“土”,被号称为“山药蛋”派。一个常人,或一个伟人,在大众场合敢于讲土话,讲方言,这就是个性化人物。

“赳哥”的地方色彩。鲁迅笔下的“小毡帽”,一看就知道是江浙一带。四川出了陈毅、邓小平等一批伟人,川话成了时髦语言,人人都知“要得”。也许荆州太小,倘若荆州出了鲁迅、陈毅们,或现代又出了三岑、三袁、居正,那“赳哥”知者岂止荆州人?言者岂不以“赳哥”为荣?

“赳哥”的亲昵味。上海有“沙市街”“荆州街”,在上海听到“赳哥”“丁哥”,我们就遇到了乡亲。在美西方听到汉语,我们就遇到了同胞。我国除土家族等没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外,其他都有。现在,全中国说普通话,全球说英语,我真有点杞人忧天,担心自已的乡音。你看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落叶归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方言乡音可是人之根本呐。

沙市是个比较“怪”的地方。岑河古镇在其东北,埠河古镇在其西南,而且长江之南,我把它号称为“两河文明”,口音居然一模一样。中间沙市却“弯管子”,独弯其音。一听口音,就知道是沙市人。

所以我曾发“乡音还能活多久”,被人民网精荐置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