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炎方的头像

肖炎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9
分享

宗炳在江陵画黄桃

宗炳日夜比照画黄桃

宗炳,公元375年----443年,东晋末年,南朝画家。家居我们湖北江陵。士族。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他都不去。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作有《明佛论》。他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可谓终老山林了。由于他经历过无数美丽的山川景物,发掘出山水美的真谛,因而画山水时,能够“以形媚道”,畅其神韵。著有《画山水序》,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论述了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比意大利画家勃吕奈莱斯克创立远近法约早一千年。他还主张“神畅”之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因此,现代美术高考、硕考,差不多都要考到他。

他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因老病,才回江陵三湖,离咱家20多里。他感叹地说:“年老多病,天下的名山恐怕不能都游遍了。该沉淀一下情绪,平心入静,躺在家里游吧。”于是将他游历过的名山大川都绘画在墙壁上,整日坐卧,面向墙壁观看。可见他游山玩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他画了这么多山水,还应该为家乡画一画呀!于是家乡的水乡风光,桃红柳绿,翠竹环抱,也展现墙壁之上。因为“寿桃”,又因为向往生命,于是夜以继日,掌灯作画,特别突出了桃的硕大布局。天下桃只有两种:白桃、红桃,白里泛红,跟人脸一样。

可能是他老眼昏花,还是什么,明明涂白色,怎么是黄色呢?白天看白色,晚上看又是黄色呢?他当然知道灯光和阳光的各自作用。灯光是朦胧的。月朦胧,雾朦胧。很多伟大的构想,往往是在朦胧中诞生的。他思想的翅膀便在朦胧中飞翔。他想,有白桃红桃,怎么就没有黄桃呢?怎么才会有黄桃呢?这莫不是菩萨在暗示我么?游了这么多奇山奇水奇天下,我的家乡怎么就没有一棵奇特的黄桃树呢?

爱乡心切,思奇心切,病情日益加重了。

神笔马良活黄桃

“神笔马良”被官兵追赶,便游走到了现在的荆门市。此地后人因他而叫马良镇,继续帮助穷苦人打抱不平出怨气。

暂住之后,得知师傅宗炳已回归家乡,在江陵县三湖老病,赶紧来到三湖探望师傅。原来,宗炳画山水画,也沿途传艺。其中神笔马良没成为神笔之前,也得到过宗炳的指点。

马良见师傅老病,跪在床前询问,得知师傅心病,要为家乡创造一点奇特。于是,马良当即调配颜料,在师傅的黄桃上轻轻几点,那黄桃便真黄了,树活了,青枝绿叶,挂满了黄桃,压弯了枝头。师傅喜上眉梢,老病减轻了一半,又开始谈画,作画,画得三湖美如画。

宗炳两个哥哥已经去世。从此,他一边从事农业生产,抚养侄儿;一边继续对自然美的探寻和对家乡美的描绘,便成了他生命的强大推动力,成了他造就自己生命光辉的新起点。 

知青礼物贵黄桃

1950年代,1960年代,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支援边疆。三湖农场是荒湖区,是国家开发的,几乎全是知青。他们听从党的召唤和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有一批怀着雄心壮志和满腔热血,到了三湖农场。

其中有乖巧粘人的,慢慢知道哪一户有一棵宝贝疙瘩黄桃树,就想千方,设百计,套近乎,自己尝尝这稀世珍宝,不枉为人。还有的用大城市的稀罕物来换几个,再赶车船或包裹寄回去,孝敬父母老大人。

八月,是黄桃成熟时节。你看武汉一家收到娃儿包裹,那时没有快递,辗转已经好几天了。黄桃----哼,好吃!关键是市面上毛得卖的。扑克麻将都停了,都抢着围拢来尝鲜。

小王哥被亲朋号称为武汉美食家,闭着眼,点着头,品味,回味:这,完全回到了知青年代,吃到了当年的知青味。当年是偷农民的毛桃子,吃生的。现在么家都变了味。又吃多了,吃腻了,轻易说不出么好处。唯独黄桃这东西,从来毛吃过。确实好吃!清香,清甜,纯真,原始!纯天然!嫩而不漾,软而不巴,甜而不腻,喝点小酒几好哟。我马上开一家“武汉百步亭黄桃第一馆”!每桌仅供每人一片。这可能是贵族水果贵族馆。这黄桃可是稀罕物。王母娘娘的仙桃寿桃,也是一般的红桃,还从没看见过这黄桃哩,这才是真正的仙桃哩。

3块1斤的黄宝石西瓜,6块1斤的芒果,10块1斤的帝王蕉,还有精制的绿豆糕点等等,统统躺在旁边翻白眼。

当年,全国各地,绝大部分知青都返城了,招工的,读书的。但三湖农场的知青却绝大部分都留下来了,因为他们早些,都已结婚生子,都已成家立业。这是全国各地馈赠给三湖的一批人才,一库知识,一笔巨大财富,更是一种楚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以启山林的垦荒精神。

现在的三湖,已被农业部确定为省部共建的百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点、百家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全国农垦50家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之一、湖北省森林城镇等。渔光互补光伏年发电量1.2亿度。三湖黄桃和黄桃罐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荆碧福”再生稻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楚娃牌富硒红米荣获“中国名优硒产品”等等。

知青夫妇育黄桃

中国农村一直“以粮为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备战备荒为人民”。三湖知青到来以后,马上就是“宁要,不要”,接着是“围湖造田”填饱肚子。直到改革开放,才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知青们才从一排排的集体宿舍中搬出来。

有一对上海夫妇承包一片荒湖,最开始搭个小窝棚,两年后修了个小瓦房,逐渐扩大,房前屋后,栽花种树。这是两个有心人,知道黄桃树,于是走村串户,到处去谋。还不能大张旗鼓,大声疾呼,只能七歪八拐不露马脚地暗暗去打探。终于谋到一颗种子,几年后开花结果,却觉得太小。于是写信给外地同学,从北方寄来大白桃。再种起来,嫁接,黄桃大了,他们高兴得跳起来,然后相互约定:谁也不许声张!又跟孩子下了死命令: 谁也不准摘桃子吃!

大人出门干活去了,剩俩孩子在家,看书了,玩了,疯了,眼睛总盯着桃子。太阳金晃晃地照着湖水,照着桃树,那桃子也金晃晃的了。那个年代,他们只见过也只吃过本地的红苕、甘蔗、毛桃子,根本不知道“水果”这个词。看见那么大几个桃子悬挂在眼前,一天天变黄,他们兄妹俩天天看着吞口水。

有一天,哥哥把高凳子放在最大最光的桃子下面,站上凳子,拉着树枝,直接用口去咬。妹妹跳起来汪:下来!下来!我也要咬!哥哥说,我咬一半,给你留一半。妹妹再上去,那牙像梳子,像篦子,咬,啃,舔,把另一半收拾得干干净净……

中午,父母高高地卷着裤腿,从湖田回来,第一是数桃子,疑问,哎,怎么少了一个?数几遍之后,吼道,谁偷吃了桃子?口里吼着,手里已经捞起了棍子,要打儿子。姑娘忙说,爸,您说“不准摘桃子吃”,我们又没摘,您看。爸再一细看,那桃核果然还长在树枝上。爸爸只有摇头苦笑,骂道,狗东西们,比你们爸妈还聪明,还狡猾。

爸爸坐下,拉拢来两个孩子,说,人生要有点创造,有点贡献,才不枉在人世走一遭。

在宗炳画桃,马良活桃的基础上,上海知青夫妇为三湖培育出了真正的现代黄桃。想象+反复实践+奉献=成功。

江陵后人掘黄桃

周末,跟着周光旭,随柳红霞、叶俊、曹哥等荆州日报副刊乡村行,去三湖采风。大家热情洋溢。三湖书记朱少波,出身教师,文化功底深厚,沉思忧虑。他眼里闪着历史文化的光芒,循循善诱而有激情,深入浅出而有哲理。你听。

桃树寿命短,一般放任生长大量结果7一8年就衰老干枯。最好的寿命也就20年左右。第2-3年进入结果期,第4-5年进入盛果期,持续10年左右。晚年开始流出桃胶,医补人类,流尽最后一滴心血,完全彻底地奉献给人类。它不像松柏、银杏、香樟等长寿,所以要不断更新换代,要人工栽培延续。

亲朋好友宴黄桃

周末,三湖老同学说是请黄桃宴。稀奇,去!

眺望着现代农业科技模式虾稻田,奔驰在远近少有的香樟大道上----快跑哦,到三湖吃黄桃去哟。如果买几箱回来,放在通风阴凉处再过几天,其味更佳,那就软绵绵的,甜腻腻的哩。

黄桃宴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样:糖蜜黄桃、黄桃锅包肉、黄桃拔丝、黄桃罐头、黄桃饼、黄桃片、黄桃酒等。我们举杯,祝贺他生在福地宝地!他举杯,感谢祖先荫庇!感谢前人创造!感谢政府把这做大,做强,做成了地标性产品!我们举杯叹曰:

前人创造+后辈继续完善发展=品牌特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