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师傅是划墨线的,徒弟、自己或别人则按墨线,锯,砍,刨,凿。墨线有大墨、小墨之分:“大墨”专指做房屋建筑之类,“小墨”专指做家具之类。庙兴村这一方,肖生禄可能大墨第一,小墨兼之。
肖生禄曾是岑河镇建筑队,后精减下放,回到了庙兴6队。他的杰作,是庙兴村轧花厂的“八木架”,即“人字木”。 别处其它所有“八木架” 都是直的,而且要选最好最直最粗的,可当时庙兴没有啊。
面对一株七弯八犟的参天大树,实用主义者炊事员可能会说,这可以劈出好些柴来呀;唯美主义者可能会说,千万别糟蹋了,这可是美到了极致啊,你看那天然的造型艺术,婀娜多姿的腰肢;自然主义者可能会说,你们都别乱动啊,我马上登记造册,纳入保护对象,作为生态标本……
荆楚民谚说“站着的婆娘,睡着的树”:婆娘站着才美,树睡下来才见形。荀子“劝学”所说“木直中绳”, 即直得合乎“线”的标准;那个力就在“线” 上。树无论怎么七弯八犟,只要有一面是直的,就有用。后来有师傅解释说,真正的力不在底下横梁上,而在上面两根“人”字木上;底下横梁只起拉力作用。哦……
最开始,庙兴白手起家,没有餐厅。轧花厂开阔高大,就在那里临时摆桌子,招待八方来宾贵客。很多人看看头顶的“八木架” ,居然不敢进去。进去的人总仰头盯着“八木架” 看,总担心它时时刻刻都会塌下来。
只有省电二处的人不怕,还十分欣赏并且赞美:“天下第一!我们的足迹踏遍荆楚大地,万水千山,像这样既大胆,又符合力学的建筑设计,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幸运。庙兴人真了不起!”旁边一个戴眼镜的接着赞美: “这是实用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完美结合。”
所以,本文标题没有限制语:庙兴村?岑河镇?沙市郊区?都不止。省电二处,湖北省电力二处的人,农村,城市,省内外,见多识广。
再者,传统美学,是中规中矩,多以规矩为美,以对衬为美。叶圣陶“苏州园林”为何格外美?因为她规矩美,对衬美,还特别注重了“自然美”------自然而然的美,也就是天然的美。
上面所说的,肖生禄什么都不知道,纯粹农民,根本没读什么书;只知道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为难,要凑合;可更要勇气,更要智慧。胆小的人绝对不敢做;无智的人做了,塌下来,安全事故赔不起。
他当然知道,力,在八木架、人字木中间和两头的3个点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实践中,他居然无形中运用了力学、几何学,注意到了压力、拉力、承受力。
创造,他因材施用,物尽其用,发挥到了极致。
1970年代,庙兴村,大大小小有13家企业,每年向村里交“提留”,作贡献。木工组是其中之一,就是木匠师傅肖生禄,徒弟张长江两人。
村里投资,装了电锯。真有点吓人,全是粗大树木,树兜,张牙舞爪的,最难对付;还有棺材板子,里面还有锈铁钉,最坏锯齿。
生禄爷,跟我父亲同辈。身材高大,系个粗布护衣,用双手用胸脯推着粗大树木往前进,像斗士,更像勇士。那锯木声比杀猪还尖叫刺耳;自制水箱细管给锯片降温的水雾,锯末,木屑,全喷在他脸上,身上。我曾说,扳麦捆子,是农民特级累活,但那没有危险性,这有。
有一回,不知什么问题,可能是木头疙瘩太难锯,往回一怼,怼在他胸口上,当场就没命了……
本文为庙兴村史而撰,曾在“中国乡村”发表。生禄爷,您是庙兴功臣、荆楚工匠,堪称社会主义建设英雄。
侄儿炎方深怀敬意,向您默哀,为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