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齐
新年越来越近了,我便想起儿时过年的情景。
那时,生活清苦,好在母亲勤快手巧,总能做出各种可口的饭菜。我每次放学回来都能准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白菜炖土豆,大葱蘸大酱、玉米面大饼子、臭面卷……虽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什么特色,我却吃得好香。一根麻花能分好几次才能吃完,家里没菜的时候,小米饭拌大酱,我也能吃上一碗。我最爱吃妈妈做的玉米面大饼子。锅里炖白菜土豆,锅帮贴玉米面大饼子。吃一口玉米面大饼子,喝一口土豆白菜汤,地道的农家柴火饭,那味道美极了!
我最爱吃的美食还有烧土豆。冬天我们围在砖炉子旁央求爸爸烧土豆。爸爸从窖里挑出几个像样的土豆来,然后扔进炉膛里熏烤。待到土豆要烤熟时,爸爸用炉钩子把土豆从炉膛里扒拉出来,弹掉炉灰,从中间掰开,焦黄的土豆,丝丝缕缕的香味儿一下子扑入鼻腔,那是土豆特有的味道,那是东北黑土地特有的味道!自从我家搬到县城,住进楼房后,我就再也没有品尝过这种让我魂牵梦绕的老味道了。
因为当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父母还得攒钱供我们上学。所以平日家里是从不买面粉、大米的,能吃上一顿饺子、白米饭对小孩子来说简直是极其奢侈的事情,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得到。
所以,我们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
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水果糖、冻梨、年画、鞭炮、红灯笼、衣服……妈妈总会在集市上买回家一张大大的年画,一个小胖姑娘或一个小胖小子抱着一条大鲤鱼,脸上挂满了笑容。年前,妈妈还要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主食备得足足的,期盼明年的日子红红火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于此。腊八过后,家里就开始准备年货了。生活条件好不好家家户户都争取杀上一口猪。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肉蘸蒜泥,香极了!
大年除夕,妈妈围着锅台团团转,烀肉、炖鸡、炖鱼、蒸馒头、炸大果子……大锅里做出来的饭菜真香,整个房间里都飘满了香味。小孩子们急得团团转,就想早点儿吃上年夜饭。现在生活在小县城里,也能吃到大果子、油炸糕,但每次都没有找到我所想要的那种老味道。我想,那是无法找到的,现在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慢慢地回忆。
过年穿新衣服、吃饺子、吃白米饭,有时还能吃上几块糖、几个冻梨和妈妈亲手炸的大果子等,偶尔还能收点儿压岁钱,浓浓的年味。小时候的过年才叫过年。大年除夕十二点前,屯子里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那一副副春联都是找屯子里有名的书法爱好者亲手写的。红纸黑字,墨迹飘香,那是年的味道。除夕那天早上,我们早早地从炕上爬起来,帮父亲贴春联,我慢慢地把春联放在屋地上,拿起小棍开始往春联的背面抹浆糊。不到半个小时,对联就贴完了。红底黑字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院子里马上有了年的色彩。如今,人们很少写春联了,一进腊月,满大街都是卖春联的,各种各样的春联应有尽有,省事又方便。但我总感觉那些春联没有沁人心脾的墨香,缺少了一些文化的味道。贴完对联后我就嚷嚷妈妈要穿新衣服,那可是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呀!除夕下午两点左右全家就吃完饭了。有时,大年除夕晚上天空还会飘起雪花,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地上,在白雪的映衬下,红红的春联像一团火焰在院子里燃烧起来。年三十晚上的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晚宴。满满一大桌子,有小鸡炖蘑菇、杀猪菜、炖鲤鱼、新烀的猪手、红烧肉等,浓浓的年味,浓浓的情!所有的心愿都寄托在那一大桌子饭菜里。
年夜饭过后,我和小伙伴提着自制的小灯笼出去疯跑,我们小心翼翼地提着灯笼,生怕蜡烛被风吹灭,走东家串西家,嬉笑声响彻整个夜空,直至蜡烛快要燃尽了,我们才肯回家睡觉。过年的心情真的好愉快。如今过年,却一点儿也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再也没有挨家串门的那种热闹气氛了,再也找不回来那个年代所经历的往事了。
大年除夕晚上,妈妈分给我们每人几元压岁钱。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去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也会给点儿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
儿时日子紧巴,生活就像苦瓜,但现在回忆起来,苦中也蕴含着淡淡的清香和甜蜜,我怀念那些快乐幸福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