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在马鞍山市文化部门工作,因市里要创办一家工艺厂,领导考虑我对南京有人脉关系,即派我到南京拟请当代书法大师林散之题写厂名。当接到此重任後,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南京拜访了散之老人。
林散之先生住在南京中央路117号。推开黑漆大门,不大的庭院十分清静,迎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古朴而宁静,玄武湖面送来的清新空气,沁人肺腑。走进林老寓处,使我大吃一惊,客厅内早已高朋满座,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候主人。林家人告诉我,林老正在睡觉,我看看手表,已经十点多钟了。这时候使我想起,临行前我的同事──林老同乡、和县乌江人士张云先生对我説过:林先生多年养成习惯,黎明即起床,写字打拳,早饭後再睡,名为回炉觉。林先生长寿与他睡眠充足也有关系。我们坐了个把钟头,看老人未起身,便告辞了,那些客人也各自离去。下午三点钟,我们又去散翁寓处,老人午饭後又高卧西房。一位从东北来的先生告诉我,他为请林老题写额联已经等了一个星期了。我心想,就是林先生起身握管,也一时不会为我写字,不知道我要等到哪一天。
我接连几天,一天两趟,趟趟都是如此。直到第四天上午十点钟左右,老人起身了。他双手拄着拐棍,从内间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只见他头上戴着黑毛线编织的睡帽,穿一身黑色棉已潱?澞_上还扎着带子。我仔细地端详着,这才发现他红光满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比较突出的是那一寸多长雪白的寿眉。老人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望去活象一尊罗汉。这时,家人递上来访者的名单,林先生一面缓缓地接过来,一面用眼扫视着来访者,然後仔细地看着。不一会儿,散翁手指名单,要见家乡来的人。八十八岁高龄的林老,在他的书房接待了我。书房十分简朴:靠墙两张沙发,居中一张特大写字台,文房四宝,伴于一角。墙上一幅速写,画着林老挽袖写字的情态。「一股牛劲」的题字,正道出林老成名的真谛。他因两耳失聪,前几年与人交谈,自己动口,别人用笔,如今上了年纪,説话也不清楚了。老人把我唤到眼前,用铅笔写道:“你是和县长江对岸马鞍山来的”?我点了点头,并给题签的内容纸条捧上给林老,他点头允诺,便要家人磨墨,自己在笔筒内选择毛笔,选好後放入水盂内。
不多功夫,老先生已将签条题好。“马鞍山市工艺厂”七个两公分见方的字,那汉碑左右挑波的用笔和横平竖直的隶法结构,使楷隶行草浑为一既老辣又秀美,而上款和下款更是精妙无比,叫人看了爱不释手。此刻,老人用手示意家人从内间取出装印章的景泰蓝合,亲自选了三方印章交给我,指定位置命我钤印。盖在引首是一方“长寿”闲章,落款处盖有两方印章:第一方“江上老人”盖好後,将要钤盖的“半残”印章,位置移动了三次,才点头允诺我盖上,这一刻功夫,我虽未出大力气,可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时值中午,我向老人告别,林先生在一张纸上写道:“我曾十数次到马鞍山采石矶”。我説:“欢迎林大师常到家乡看看。”林老如此厚待于我,使在场外地的客人羡慕不已,他们中有的要观赏签条,有的径直走到我的面前问这问那。此时林老已到里间用饭,他的客厅一时成了采访接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