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声波的头像

李声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2
分享

又闻桂花香

文/李声波

中秋过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里的桂花开始盛开,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给人以无限遐思。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野生桂花因其丛生于岩岭间故名为岩桂或山桂;其木纹理如犀而得名木犀,又因其花香馥郁远溢故又称为九里香。古人以“茸金繁蕊”来形容桂花,别作“金栗”。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就是因桂木成林而得名。

然而,桂花这样一种土著名花,在我国古代骚人墨客心目中,其故土似并非在我国,也不是地球,而是在月球上。对此,唐·宋之问说得很明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意思是桂花在月宫上飘零,其香味远飘到天外的地球了。南宋的杨万里说得更清楚,桂花“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原来桂花是从月球上移植过来的,那香也带点广寒宫的味道。苏轼也认为:“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蟾窟即月宫,玉堂本指神仙居住的宫殿,泛指月宫。持此种说法的人还有很多:“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唐·毛文锡;“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唐·皮日休;“微云澹澹碧天空,丛桂香生细细风。百顷西湖一明月,此身已在广寒宫”,明·沈之琰……

 细想,诗人们如此热衷于把桂花“种”到月宫上去,并非兴之所至,异想天开,深层原因是民间有丰沃的适合桂树生长的月宫土壤。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吴刚伐桂”的故事,说忠厚孝顺的吴刚为救患瘟疫的老母和乡亲,偷上月宫摘桂花,结果挨玉帝罚,伐斫怎么斫也斫不倒的月宫桂树;故事接着演绎,就是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了。还有个传说也跟吴刚有关,说吴刚下凡,为天下民众广布桂子,心地善良者得了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人间才有了桂花与用桂花酿制的香甜的桂花酒。

与上述两个传说更接近现实的是“云中落桂子”或“天降灵实”之说。《唐书·五行志》载:唐垂拱四年三月,浙江台州连续十日天降桂子。《南部新书》也载:“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夜往往子坠,寺僧也曾拾得。”又据说,宋仁宗天圣丁卯年中秋,夜无云缕,月明分外,陡起阵风,天降“雹子”,屋瓦作响,原来天落月桂子,繁如雨,大如豆,圆如珠。呈月白、黑、黄等色,李时珍还为此专门作过考察。

李时珍“考察”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不过用今天的目光看,“天落桂子”之说当属讹传。桂树分两种,一种无实,一种有实,只是常见的多为无实桂,有实桂罕见。桂花本身小如碎屑,实亦大不到哪去,上面说得明白,“繁如雨,大如豆,圆如珠”,如此琐小的桂子偶尔散布在繁密的枝丫间,让人难以分辨察觉是真的。古人误把桂子来自天外月宫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说真的,本人倒是有幸见到过结子的桂树,果真像一枚枚沾在枝叶间的雨珠儿,一点不错。

 抛开民间丰富的想像力和诗人的诗意发挥不说,桂花似乎真是种从天外飞来的花,头天你可能还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转夜就满天皆香了。一早醒来,睡眼惺忪间,房间里已被某种令人愉悦的气息所充盈,若有若无;启开窗户,一股浓浓的甜香迎面袭来,终于醒悟:沉寂一年的桂花开了,空气中有丝丝缕缕的香在飘逸、漫卷、流淌,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

 闭门上路,仿佛就在几天前,还特意留意过每天上班路旁的几树桂花,钻到浓郁的树冠下细瞧,还是那丛丛郁郁寂寂的绿,不见花苞花蕾,一丝印迹没有,几乎要让人怀疑那些树是不是桂、开不开花。一夜间,它们都绽放了,在一片清鲜葱翠里,闪烁着一树树的银、一树树的金、一树树的彤,散发着阵阵馥郁清新宜人的甜甜的清香;那花,那香,仿佛让那些平日里朴素的树,也一夜间变得妩媚、自信、从容起来;仿佛天气与普通人的日子也一改夏的燥热与沉闷,为之明亮、爽朗、高敞起来;而人之大脑、思维似乎也为之一振,变得敏捷、轻松、清晰起来。

又闻桂花香:闻到桂香,见着桂花,就算跟秋打了个照面;秋天,总是以这样一种令人惊喜方式,与我们见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