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声波的头像

李声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7
分享

天人合一的和谐

漫步在鼓浪屿的大街小巷是一种莫名的幸福,看到那花园式小洋房,人有时会恍惚:是不是到了欧洲哪个不知名小镇?青石板的小路,狭窄的巷道,泛出黑的砖墙,爬满墙头的藤,还有破败的庭院,无不透出古朴幽静的气息。鼓浪屿宁静安详,写意而不张扬,是个适合发呆的地方,适合怀旧,适合冥想。这座“海上花园”,岗峦起伏,碧波荡来荡去,白云飘来飘往。在绿树中静坐,会文思泉涌,如果远处能传来若隐若现的钢琴曲,恐怕还能在音乐中想象、编撰出一个美丽的故事来。

鼓浪屿的码头像张开的三角钢琴,一踏上鼓浪屿,“音乐之岛”的气息迎面扑来。满街是浓密的榕树,高大的枝干上无数的虬髯根须从半空中垂吊下来,在秋风中轻轻拂动,发出温和的声响。路旁的宣传牌告示着这里正在举行诗歌节,蛊惑得同行的两位诗人心里痒痒的,恨不能也一头扎进琅琅诗诵中。

导游带我们到海天堂。海天堂四角缠枝起翘,重檐尖亭的宫殿式楼顶,端庄稳重。其中42号楼为南音的演艺中心。我们到时恰逢南音开演。导游说:“如果听不懂,或者不想听,你们可以不去,也可以中途退场。”南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保存最最完整的乐种之一,有“御前清曲”的美誉。能有聆听这“硅璋古乐,典雅之音,华夏正声,国中之宝”的机会,能错过吗?

年轻女子一袭蓝色旗袍,年长男子则白衣黑裤,四人持南琶奚弦洞箫二胡,演绎着温婉之曲。细细辨听这雅乐中竟有昆腔曲调,情韵优美深沉,第一次听南音我便沉浸其中。南音演唱我虽听不清方言,但凄怨的曲调韵律还是让我懂了其中的叙说。结束时,导游惊讶我们居然听了始终。我们说,艺术总有知音。音乐本无国界,更不分地域。

在菽庄花园,我们听到了鼓浪屿另一种动人的音乐之声。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就在这里。100多台不同时期的钢琴,来自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德国柏林、美国波士顿等地,许多钢琴经历两次大战,如今仍能在这里与拍岸涛声相伴,我深深感觉到音乐不朽的生命力。博物馆的讲解员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优秀生,参观临近结束,讲解员为我们即兴演奏的一曲肖邦,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了琴岛的乐声。清脆的琴声,从老式建筑里,透过茂密的树叶飘荡着,述说着浪漫故事。凭依菽庄花园后墙而建的钢琴长廊,十多间琴室由高向低,蜿蜒错落。虽封闭,但从通透的玻璃幕墙和圆窗可以看到里面所有景物。长廊最后一间是“许斐平琴室”。“不管看到外国怎么好的景色,都觉得最美的还是鼓浪屿。”许斐平的话深深地镌刻在长廊的外墙上,也刻在到过鼓浪屿的每一个游子心上。

鼓浪屿唯一的汽车是消防车,自行车也只供邮递员使用。我们在岛上步行,时而上坡下坡,时而驻足稍停。纵横交错的街道、恬静的小巷、幽雅的老屋、清柔的阳光、清悠的琴声,没有车马喧哗,没有熙来攘往,拥有的尽是钟灵毓秀。置身这生长音乐生长诗歌的岛屿,一切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一切人生的苦楚与哀怨,都烟消云散。

凤凰木、槟榔树、紫荆花、三角梅、木棉和岛上遍布的榕树,在我们身边竞相张扬着生命的色彩。在它们恣意舒展的枝桠间,我们来到漳州路44号。这里是林语堂夫人廖翠凤的娘家。林语堂1919年赴美留学之前,与廖翠凤在这里举行婚礼。我们想象着当年林语堂携廖翠凤,双双走下石阶去码头的情景,眼前浮现被改编为电视剧的《京华烟云》的场景。林语堂以“山乡的孩子”自称,漳州人,在鼓浪屿住过的地方,又叫漳州路,天意还是巧合,不得而知。经百年风雨,廖宅已显颓旧,只有右侧“立人斋”门楣的匾额保存完好。古老的廖宅许多年来门可罗雀,然而这天,因为同样从事文字生涯,凭着对前辈杰出作家的崇敬,我们一行专来寻旧,追踪林语堂的足迹。林语堂晚年曾写过一段文字:“我经常思念起自己儿时常去的河道,听河水流荡的声音,仰望高山,看山顶云彩的变幻。”这是林语堂的心声。他写的是漳州家乡,思念的也许还有这里的漳州路呢!

海浪与岩石拥吻,琴声与涛声和鸣,绿树与红墙辉映,楼阁亭榭,长街小巷,青藤丝萝,姹紫嫣红。这里,诗与景交汇,生命与音符律动,处处流淌着天人合一的和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