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轩公子的头像

明轩公子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2/03
分享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茶洲记》读后感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若是放错了时节,便像那风中摇曳的花,终将落下......

——题记

曾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民国,你若有钱啊便是那风情万种的上海滩,你若没钱啊,便是那尸横遍野的火车站了......”不知已有多久,小说中对于民国的记载多是被浪漫与风华绝代所代表,而渐渐脱离了本真。而《茶洲记》若是放在民国小说中,无异于一本另类,但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另类。

时代的悲剧会落到每一个人头上,无论贵贱

细读《茶洲记》,你会发现,民国的悲剧性无一例外地发生在全书中的大小人物身上,不以贵贱为转移。林之晴的悲剧在于虽为富家小姐,虽有心振兴家业,却最终只能承受家族败落,人丁离散的结局。丁智兴平时做事谨慎,也有着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却因为一步走错,结尾凄然。侍女丹露衣食无着,幸得林之晴救助,本应有个光明未来,可是被心仪之人误杀而死。即使是看似纨绔逍遥,富足自安的方少爷,也有着难以左右人生的困境......

这一个个书中的人物仿佛是环环相扣的九连环,相互纠缠束缚,又难以摆脱,没有一荣俱荣的幸运,只有一损俱损的感伤。侍女丹露对于小姐林之晴的报恩演化为了最终的性命相付,管家丁智兴对于方家的私仇也成为侵略者徒增国恨的帮凶,林之晴本意振兴家业的简单心愿最终幻化为国家命运上的毁家纾难。

这看似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无能为力,折射的恰恰是民国时期,那风雨飘摇的中华写照。在民国,你是一个官家小姐,你面对的可能是政府和执政军阀的双重盘剥,苛捐杂税让你疲于应付;在民国,你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你要在外资倾销,国土沦丧的压力下,艰难为生;在民国,你是一个进步学生,你也可能因为爱国游行而被拘役,因为军阀垂青而被收作陪房......这些看似也属于当时相对上流的阶层,况且生活的如履薄冰,更遑论那些食不果腹的下层饥民了。

如果说,《红楼梦》描写的是封建大家族纸醉金迷后土崩瓦解的唏嘘,那么,《茶洲记》无疑是深刻反应民国时代饱经苦难且依然用力活着的芸芸众生的凄然。结合作者早年阅读《红楼梦》的经历,我们有理由确信作者埋于纸背的诉言。

陶都盛名之下的宜兴,更在茶理

今天的宜兴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陶都”一称,随着潜移默化地对外宣传,紫砂壶如今已经成了宜兴对外标签的最吸睛点。以至于当你翻看宜兴籍作家的文章时,无一例外地都得提到紫砂壶这一物件,鲜有例外。

对于写壶,整个宜兴的文学界已经屡见不鲜了,但对于宜兴茶,似乎就黯淡许多。然而,阳羡茶名誉天下的时候,可是早了紫砂壶很长时间。早在三国时期,阳羡茶便作为贡品,成为上层贵族,庙堂之上的品茗之物。或许是基于孙权在宜兴做过一段时期县长的原因吧,阳羡茶的命运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而后吴灭晋兴,阳羡茶又再次在北方大兴,直到唐朝,阳羡茶依然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

可是,五代已降,阳羡茶的地位却日趋低落,而紫砂壶却蓬勃发展。时至今日,紫砂壶已经取代了阳羡茶,成为宜兴最炽手可热的标签。令人新奇的是,作者虽然写了阳羡茶,也写了紫砂壶,可阳羡茶与紫砂壶却并不是作者创作的核心,去标签化的引入茶道、茶理,用茶理以描绘这民国时期地方上的波诡云谲,纷争动荡。侍女丹露身上那种不施粉黛却有引人注目的闪光点,恰如那隐约飘香的嫩芽。林家连遭劫难却不改初心,一身傲骨,就像那几经烘焙,虽变其色却不改其香的阳羡红茶。

以茶洲为题,却不局限于茶园,以茶壶为引,却不拘泥于紫砂。或许这是作者“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境界所在,也是宜兴这座古城,撇去茶与壶之外依然能有令人神往的魅力所在!

两代人价值观念的隔绝化,与阶层无关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处境很容易,只要给他充足的物质财富就能做到。可要是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思想却很难,因为这顽固的执念或许超过了国人对于脚下土地的执念。而要论改变一代人的思想,那更是难于上青年。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可是要想改变国民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糟粕,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民国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纵使在这期间发生了激烈且磅礴的新文化运动,可仍是经过了进半个世纪、两三代人的摸索。而《茶洲记》这部作品的背景便是发生于新文化运动后的民国,随处可见的两代人观念矛盾之深,立场冲突之剧,并不与其所处的阶层有着区别性。

以下层贫困人群为例,丹露的母亲面对着亲戚的龌龊,可仍旧想维持着亲戚间所谓的“体面”,可这层“体面”也最终在乡间鸡三狗四的纠纷中被撕破。丹露身上涌现的,是当时底层劳苦大众敢于打破宗族枷锁的革命性,是与旧社会封建思想糟粕划清界限的对立性。

而以上层人士方衡为例,他既有浪荡公子哥的纨绔,也有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他与父亲的矛盾也是一种“体面”,这种“体面”是上层人士之间的默许。因为这层“体面”,方老爷虽然明知妻舅贾士平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渣,却仍不愿意听从方衡的建议将其逐出家门。也因为这层“体面”,当方衡提出要娶戏子时,方老爷爆发了雷霆之怒。方衡身上涌现的,则是当时思想开明的富家子弟对于封建礼教的痛斥,誓要打破这层毫无意义的规矩所在。

而主角林之晴与男配角丁智兴,他们的身份及观念也有着与旧世界格格不入的抗争。不破不立,当年轻一批人无论贫富贵贱,都能不约而同地走到时代的对立面,那说明,这个时代是需要变革及彻底颠覆的时代。而彼时的中国大地,正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第一枪的初始期。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思想上要与旧观念一刀两断的革命人士,中国革命才被真正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中国才在这样一批怀揣理想信念的革命志士带领下,走向了一条通往光明之路。

回不去的不光有故乡,还有过往

《茶洲记》这本书还有一奇,奇就奇在,当你阅遍全书时,你会发现,这本书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丝污点,即使是正面的主角人物,也不例外。换句话说,这本书中没有所谓纯粹的好人。

主角林之晴有做事冲动和商人市侩的一面;乡绅方老爷也有私生子的丑闻;方衡虽然大节不亏,却私生活为人诟病;丁智兴前期看似完美无瑕,却因私恨而被人利用。至于其他诸如关小姐、贾士兵、陆维年之流,更是将反派的恶毒与狠辣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你看惯了那些为突出主角“伟光正”的书籍时,再看这本小说中的人物,你确实会有着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倘若你把他们放在时代的熔炉中,你似乎就会发现,这些人性格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旧民国人都有原罪”,被打上时代烙印的人群,他们身上折射的将是一个时代的色彩。

诚然,当你打开书籍阅读时,你会感知到主角们前期的乐观、积极、正能量,但是当林之晴振兴家业却处处受阻,丁智兴身世揭开后的满腔愤恨,这些都标志着时代洪流之下的人物蜕变。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雨侵袭更显青松巍峨,”这一路走来,我们猛然回头,竟会发现,回不去的不光有故乡,还有过往。作者笔下的林之晴、丁智兴如是,作者与我如是,那其他的普罗大众又何尝不是?只不过,相比较书中人物,我们身处的时代,决定了我们可以向美好的方向蜕变,而作者笔下的那些人,却不行。

在民国,那风中摇曳的花,终将落下......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