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我在镇中学任语文教师。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可真的是一门重头戏,然而,这重头戏要唱好了,又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生学写作文,确也非同其他学科的学习,即使是做难度较大的数学题,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再加老师的点拨,一旦得出正确答案,他马上就会产生一种胜利的愉悦感,或手舞足蹈、或哼哼低唱,可写作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过,“真正困苦的工作是思考,无非是思考,我可能一连几天痛苦到极点”。那么写作呢?写作的过程恰恰又是思考的过程,尤其写作刚刚上路的初中生,更是感到困惑,无奈、伤脑筋。作文题命好了,老师也做了一番指导,而且是很卖力的指导,可是学生们仍是冥思苦索,无处下笔。临了,只得三言语、十行八行草草了结。久而久之,作文课自然就成了师生都讨厌的“头痛课”了。
我的作文教学,不能说是独辟蹊径,可的确是有点与众不同的。
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初中生,刚刚迈进中学大门的学生们,大都是些童音未变的娃娃们。就他们来说,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为此,我的写作课也换了新花样:头几周的作文课我不让他们动笔写作。那个年代,没有课外书籍、没有电视、连个收音机都没有啊。作文课上,要么给他们讲惊险的科幻故事;要么讲古怪离奇的神话;要么讲读情景动人又波澜壮阔的反映改革者先进事迹的文学作品……经过几周作文课的故事演讲,我留心观察,常见同学们扳着指头计算,再过几天又上作文课了,又听邢老师讲故事了……至此,学生们愿不愿意写作文暂且不说仅对“作文”这门课而言,他们已由原来的讨厌变为感兴趣了。
“兴趣是成功的大门”。学生们对作文课产生了兴趣,我便激发他们要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不拘形式,有感而发,写一些日记、小作文,自命题作文等等等。
记得是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第二个年头。阳春三月,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农民们,经过一冬的闲暇,人人都卯足了劲儿要种好责任田。田野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到处展现着一幅幅轰轰烈烈闹春耕的热闹画面。那时我恰逢送初三毕业班,我家里的春耕怎么闹,我是无暇顾及的。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天阴沉沉的,外面似乎还飘着零星小雨,我坐在办公室里,精心地批改着学生的每一份作文。批到一半的时候,一份学生自命题作文忽然让我眼前一亮。文章是这么写的:
《夜,静静的,深深的……》
我,忘不了,那不眠之夜,静静的、
深深的……
时钟已敲响了十下、十一下,它滴滴嗒嗒依旧似乎在催我入睡,我为难的哭了阵子,心里似乎平静了许多,然而,爸爸那皱起的眉峰,妈妈那含泪的双眼,却还一股劲儿的在我眼前闪现,那粗狂执拗的话语;那无奈的声声叹息,仍不时的在我耳畔萦绕……
日里,我带回了学校的收费通知:书费学杂费总共计120元。这100多元钱在那些富裕户里,实在算不了多少,可在我们这个农民家庭里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爸爸体弱多病,无力挣钱,一家五口人的花销全凭着庄稼地里的颗颗粒粒。眼下正值青黄不接,光地里的费用就足够父母为难的了,要再拿出这么多的钱,恐怕也真是力不从心的。
晚饭时,我默默无语,思忖着应如何向父母开口,眼见的爸爸把碗底的最后一粒米打抹到嘴里,又安闲的燃上了那呛人的纸烟,妈妈也把饭桌上落下的馒头沫拣了吃下,我才轻轻地说:“爸、妈学校又要钱了,100多块呢”!“什么?100多块?这咱们到哪里弄去啊?”妈妈惊讶的说。爸呢,未说话,眉头却皱了起来。继而是妈妈的一通唠叨:“浇地、买化肥、买塑料薄膜、买种子已经借300多元的账了,你爸爸还成天吃药,你弟弟刚交了60多元的学费,这可叫我们怎么办呢!雁,你也老大不小了,又是个女孩子,看看咱村里有几个女孩能念书成用的,咱干脆不念吧,也好供你弟弟啊。“胡说,孩子不念书就能给你带来钱吗?女孩子就不是咱的孩子了,就是扒屋卖房也得让孩子念书”
爸爸的疾言厉色,粗犷执拗的话语,句句似响雷震撼着我的心,也威慑着我妈。再看看我的妈妈,已是热泪欲滴,嘴唇动了动,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出……
爸爸又说:“咱家不是还有头猪嘛,把它卖掉,先让孩子上学,我们以后就会慢慢好起来的”。话音刚落,妈妈就接着说:“卖猪?那猪才100多斤重啊,正长哩,现在卖了多可惜啊!”说完,一双含泪的眼睛,恳切的望着爸爸……
“可惜?不让孩子念书就不可惜啊,猪卖了还可以再买,孩子失了学,长大了还能再念书吗?!”
爸爸的话,是那么刚毅、执拗、不容置疑。
而后,看到的是爸爸皱起的眉头,听到的是妈妈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此时,我的心都碎了,强忍着泪水未敢说上,也为干未敢说不上。已经十点了,妈妈要我去睡,回到我的房间里便一头栽到床上,呜呜的哭了……
夜,更深了,万籁俱寂,只有那滴滴嗒嗒的时钟伴着我偶尔发出的几声哽咽。
夜,依旧静静的,深深的……
读了这篇文章,心里似乎有几分沉重与悲凉,但更多的还是沾沾自喜。一个初三学生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章,除了自身的亲身感受外,自然也不乏我平时“妙方”指导的心血。于是我一古脑儿的总结了十大写作特点,准备在作文课上放个“卫星”,对其大家赞赏,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
作文课上,我点名要魏雁同学领会她的作文在班里朗读,可无人应答。片刻,班长站起来说:“老师,他退学了!”“哦,为什么呢?”他家拿不出学费”。哦,我愕然了!(那时,还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课后,我找到了她的班主任,傍晚我们去了他家。他的家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一个中型的农家小院,土房,土屋,土院墙。进到屋里,一张破旧的方桌,座椅是砖头砌成的小台子,上面放上垫子就是座位。我们当着她一家人的面说,“我们是来叫魏雁同学上学的,学费我们俩出。”听了我们的话,魏雁的妈妈泪如泉涌、千恩万谢,魏雁也呜呜的哭出了声,魏雁的爸爸,只是一个劲的抽烟,嘴巴张了几张,也没说出一个字来……
魏雁返校后,就全身投入到中考前的课业里,她的这篇自命题作文,也没有向我要,我也没有发给她。就这样一直保留到现在。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高考时,他的成绩是比较优秀的,可他依然决然报考了师范类大学,他说工作后,要象她初中的老师那样去资助贫困生。大学毕业后,她又任教于县一中。在她任教的岁月里她忠实地履行着她的诺言,年年拿出部分工资资助贫困生。听说她已先后资助了近三十位贫困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她个人几次被评为县、市级“师德标兵”。值得欣慰的是,她所资助的高中生也都考取了师范大学,任教后,又都像他的老师那样慷慨解囊,资助着一拨又一拨的贫困生……
这,兴许也叫做中华美德的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