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常根的头像

徐常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6
分享

老周和他的周氏香茗

平生最爱一杯茶。在新疆生活四十年里,近二十余年我常喝的茶基本上都是家乡的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素以“白毫多、无直立、汤色绿、香味浓”著称。对于信阳毛尖,我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此前的一二十年里,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享用”阶段,至多算个较为专一的“茶客”吧。近十来年,由于母亲回老家居住我常回家探望,有时赶上“茶季”,断断续续地去了些茶山、茶叶商店,实地寻访、品茗,又有了新的体验。

信阳毛尖有“绿茶之王”的美誉,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2300多年种植历史。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茶获得金质奖。近几十年来,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

信阳饮茶兴于唐,盛于宋。茶圣陆羽对信阳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时苏轼认为,“淮南茶信阳第一” 。

信阳茶文化丰富多彩。每次探亲一进入家乡境内,茶乡茶韵便扑面而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家乡人爱茶饮茶,寻常百姓家“毛尖热”不同寻常,集镇上茶叶商店比比皆是。

早春的一天,回家乡探亲的我陪母亲去镇上赶集,熙熙攘攘的集镇里,偶遇老战友、村支书谈运勇。有一年的时间没见面了,老战友热情相邀着我走进街面一家“周氏香茗”茶叶商店里叙旧。

进得商店来,我打量了一下这间五十来个平方米的店铺,货架上摆满了印有信阳毛尖字样的各式茶叶包装盒,几个冷藏有茶叶的大冰柜一字摆在货架下面,一种莫名的情愫涌上心头。

这是一家专售信阳毛尖茶叶的商店。店主老周与谈支书很熟稔,寒暄让座,礼遇周到。刚一落座,老周转身从货架取出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然后从冰柜里抓出一把茶叶,笑盈盈地请我观茶形,看茶色,闻茶香。细瞅这毛尖茶,条条紧缩,光圆细直,色泽翠绿,白毫显现,我嗅了又嗅,香气清高。

说着,老周从中抓了一撮茶叶放进玻璃杯中,然后给杯里注开水。冲上小半杯水,稍停,倒去微尘和浮沫,说是“洗茶”。接着,他又重注新水。只见茶叶随着水花在杯中上下翻滚,水一平静,茶叶便迅速沉入杯底,舒展开来,好似雀舌重叠,翠生生的,犹如刚摘下的新茶。当我轻轻端起茶杯,一股独特的芳香随着淡淡的白雾扑入鼻中,润入肺腑,慢啜细品,半杯之后,满口醇香,嗓眼儿里泛起一丝丝甜味。

茶水将尽时,老周又热情地给我的茶杯里续水。续水三遍,只见他端起我的茶杯,倒掉残茶,又重泡新茶。我直说这茶汤仍色碧香高,倒了怪可惜的。他哈哈一笑说,家乡人待客敬茶,一般不会续四遍水,这是礼节。几杯酽茶用过,令人神清气爽,浑身舒畅。

我有些好奇,这季节里不可能有新茶呀?

一问,才知是去年的茶,并且是老周的茶叶专业合作社种植、采摘、炒制、注册商标为“周氏香茗”的茶叶。老周说:“这可是我们‘家乡造’的纯有机茶呀!”

我真不敢相信这茶已存放快一年了,不由赞叹老周这么会储藏茶。

“要说这储藏茶还真得有点儿道道呢!”听我这么一说,老周来了兴致,兴奋地侃侃而谈:“茶性易染,它不能和任何别的有气息的东西放在一起,茶怕光线,必须全封闭;茶怕潮湿,轻则会影响其色、味、形,重则霉变不能饮用;茶要冷冻,以低温冷藏密封保存为佳……”

老周的身上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和睿智,更多的是保留了农民的质朴和坚毅。他的一番“茶经”之谈,让我大为感佩之余,一下子对他这个农家子弟出身的茶人来了兴趣,尤为他的“周氏香茗”。

我们促膝交谈。

老周说,他原本生活在豫南光山县孙铁铺镇杏山脚下一个叫屈岗的小村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杏山人,父母也都是普通的农民。14岁时,正上初中的他赶上了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闹革命,他不得不辍学回生产队出工。回村后,他先是去报名参军,因家庭出身,政治面貌这一关没过,被刷了下来。后来,他一边种田,一边搞养殖。他承包水库养过鱼,养过猪,养过蝎子和蜈蚣……由于缺乏技术,全赔了。

老周读过初中,在他们那里,当时也算个文化人。能干、脑子灵光的他成了队里的能人。1975年,公社领导看中了他这个能人,抽他去农业机械管理站学开拖拉机,当上了一名拖拉机手。后来,公社一个知青队开垦农场,他被点将去开拖拉机。不久,知青返城,这个知青队解散,老周的“商品粮”梦醒,只好又卷起铺盖回到村里种田。

他年轻,力气大,不觉得苦。

但农民种地没什么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业负担开始加重,再怎么下力,一年到头种的粮食只够自己家吃,挣不着什么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老周有个爱听广播的习惯,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装有一个有线广播。广播里经常广播改革开放的广东省在搞大开发,老周心动了,决然前往打工。1990年,他孑然一身告别父母、告别妻儿,来到广东一家开发公司开推土机,头三个月每月工资300元,后三个月每月工资600元,半年后,每月工资涨到1200元;第二年每月工资1500元,后面涨到每月1800元。打工比种地划算,这让他兴奋不已。披星戴月几年下来,手上有了几万元的积蓄,一跃成了屈岗村人见人羡的“富人”。

是在外继续打工挣钱,还是回家乡创业?正在老周思前想后之时,他的家乡开始大兴做起“茶”文章,举办各类茶叶节,让信阳毛尖名头日渐响亮。仿佛一夜间,家乡广大农村兴起了“毛尖热”,饮茶之风也吹拂进寻常百姓家。

这时的老周,又开始琢磨起他的“茶叶梦”来。

其实,多年来老周始终有个挥之不去的心结,也可以说是他的梦想,那就是在他村前的杏山上种茶树卖茶叶,发展茶业。

说起老周的这个“茶叶梦”,还得从他幼年时的1964年讲起。那年,老周的生产队住进了一个“四清”工作队。“四清”工作队组织村民在杏山的山坡好地上开垦了300多亩的茶园,教村民种茶炒茶制茶。那满山坡的绿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四清”工作队撤走了,加之那时乡亲们温饱都成问题,谁人去喝茶。不久,茶树被村民偷砍回去烧锅做饭,茶园被毁了个精光。

守着可以种茶的杏山,却过不上好日子。老周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日子久了,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老周决定返乡。他认准了这一辈子要把发展茶叶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

起初,老周想开垦村里杏山上的那片荒山种茶,但苦于本钱不够。1996年秋后,他四处转悠考察了一番市场行情后,便去周边茶场买来茶叶,开始在集镇上摆摊卖茶。一年下来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生计和过年开销,还有盈余。次年,老周就在街面上开了一个专营茶叶的门店,由于经营有方,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盈利,很快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地一大茶商。

他这时应该满足了,儿孙满堂,而且在镇上置办了多处房产,有了自己的茶叶商店。邻人们都以为他为生活而折腾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他进入了他人生中的收获期,他的朋友们都以为生活对他的回报开始了,他就要去享受幸福的晚年了。谁都没想到,他的表现又一次让大家吃了一惊:他要承包村里杏山上的那片荒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自己的茶叶品牌。

聊起这件往事,我问老周当时家里人是不是支持。老周摇头,坦诚地回答我说“不支持”。妻子还骂他傻,说都这把年纪了,还去瞎折腾图啥?再说,那片大坑连着小坑的乱石山上,能长出茶叶吗?这不明摆着白糟践钱么。

“你说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为了啥,不就是为圆我的那个‘茶叶梦’吗?”老周的话里满是激动:“我这一生就想专心地做好茶叶这一件事,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里杏山上的那片荒山,变成茶山,给子孙、给社会留下一座绿山,让漫山遍野的茶叶,成为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老周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承包了村里150亩荒山。这片荒山位于杏山北坡,土少、石头多。曾几何,靠山吃山,村民疯狂采石,让这片山千疮百孔,大石坑连着小石坑。老周雇来机械填平一个个大石坑,平整乱石滩,在山坡上勾石打垄,将一片片乱石山整修成一行行一垄垄的层层茶园地,可没少费功夫。仅此,老周就投入了200多万元。这是2011年10月的事,正是杏山上与之相邻山地枫叶红了的时候。

次年,老周费尽周折,从浙江引进“龙井43”良种茶苗,采用先进的双条栽植方式,雇请村民一窝一窝地栽培。乱石山上终于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望着山坡上那层层茶园里一株株嫩绿的茶苗,老周看到了希望,心想自己总算没有白忙,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可谁料想,当年偏遇当地近二十多年不遇的大旱天候,老周天天劳作在茶园里,望着满园日渐干涸的茶苗干着急没法子,眼巴巴的痛心地瞅着茶苗一株株全部涸死。老周欲哭无泪。

遭遇这一打击,老周没有退缩。他深信,杏山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从地形地貌、土壤质量状况、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当年秋冬,老周又雇工给茶园补种上了新茶苗。他还通过自学和请教家乡一些老茶农,特意将桂花树、杜鹃花(映山红)、金银花和野菊花等花木与茶树苗一起栽培套种。

老周说,茶属洁净之物,将茶树与各种花木套种,可以改善茶园的空气质量;茶叶的感染力强,每年这些花木开花时节,茶叶吸收花香,能提高茶叶的品质。

为了这片茶园,老周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老伴也由最初的反对,渐渐理解支持他,与他一起上山劳作。老周雇请2名村民常年管理茶园,革新栽培技术,雇工村里留守的男女老少上山,春耕施肥,伏挖深耕,浇水补苗,除草,整枝,封根培土越冬。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荒山绿了,茶行缠山,百花芳菲,那青翠欲滴的茶树,行连行、片连片,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茶园水土保持工程,不断完善和巩固,每亩首产成品茶30斤。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老周对自己的那片茶园更是信心满满。

那是2014年春季的一天,老周的一个朋友领来了几位自称是上海一家制药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说是想实地考察一下他的那个茶园,如适合,他们想与老周合作发展。

老周想,这是好事呀!当即带一行人去茶园查看。来人化验过他茶园的土、石质后,认为这个茶园土壤含有多种矿物质,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银杏、柴胡、杜仲、桔梗、猫爪等药材。

接下来,这家制药厂的领导提出让老周将这片茶园转让给他们种药材,并给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

这哪儿能行,我要的是发展茶业!老周断然谢绝了。“不过,这次也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从科学上知晓了这片茶园的土壤能产出优质茶叶。”老周说。

老周介绍说,他的茶园多分布在海拔400米左右丘峦幽谷之中,那里气候温和,昼夜温差较大,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土壤富含矿物质,酸碱度适宜。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茶树生长,芽叶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这给生产名优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老周一直坚持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茶。他说,茶叶,是让人喝的,一定要喝得放心。他种植茶树,绝不用化学肥料,不喷洒农药。灭虫,他用太阳能灭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手段;装运,不用塑料袋、蛇皮袋,只用竹筐,确保鲜叶不被污染。

为啥这么苛刻?有机茶认证,100多项质检,一项不合要求,便会被取消。

春分前后,万物复苏,茶树经过一冬的休整与充足养分的供给,茶叶肉厚,香度浓,毛峰密,易成形,营养丰,汤色碧,口感佳。老周说,虽说春、夏、秋三季均可采茶,但要数春茶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尤其是清明至谷雨这段时间,茶品特佳,称作“雨前毛尖”。采茶,只采新发的嫩茶头,按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大小均匀地摘下来。鲜叶最迟半天内要送回阴凉的室内摊放2小时左右,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必须炒完不过夜。

要说采茶是一项“技巧性”农活的话,那么炒茶就全凭丰富的经验了。老周说,同样的鲜茶经不同的炒制出,茶叶品质、形状均不相同。炒制要经过杀青、做形、摊放、整形、烘干五道工艺,如掌握不住火候、温度和炒制技巧,就生产不出优质的茶。为此,老周聘请两名专业炒制茶师,投资30余万元购置茶叶加工设备。

老周这些年的努力,没白费。2015年,是老周的收获之年,他的茶园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他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商标为“周氏香茗”茶叶的申请,获得批准;他申请成立的“光山县杏山山元茶业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批准。

越听老周说,越想亲眼看看他的那片茶园,百闻不如一见嘛!

老周带我驱车前往茶园。进入杏山,眼前的景致令人忘情。那遮盖着山体的厚厚的深绿,早又生出片片层层的浅淡来,更有多情的不知名野花开在那浓浓淡淡的绿中,向人们展示着她那般独特、那般惹目的鲜红。一路趟着新绿,追着鲜红,曲曲弯弯,层层叠叠,我不由赞叹:“这真是一处好山好水好景致的地方!”

行至一座山坡顶上,车停了。下得车来,放眼望去,杏山上松杉葱翠,林木成荫,一排排茶树形成了天然的纹理,一山千行绿,纵横阡陌间。山下,西有竹竿河(淮河支流)绕山脚而过,东有万寺水库粼照。这里山势起伏多变,植被丰富,到处都是绿色,鸟语花香,已完全看不到裸露的地面,区域里除有那河流、水库,竟有几口大小不一的水塘,镶在层峦叠嶂中。老周指着那河流、水库、水塘说:“就像西湖龙井得益于西湖水气的滋润,‘周氏香茗’也得益于这河流、水库、水塘的水气和雾气的滋润。”难怪老周介绍这里是“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啊!

杏山地处北纬32度,南依大别山,北邻淮河,四季分明,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远离城镇,远离污染,周边森林茂密,流水洁净,这么优良生态的杏山,咋能会不出好茶呢?

老周指着这片茶园说:“你下去瞧瞧,这山坡下的茶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土壤、碎石,‘周氏香茗’就生在这林木、小河、水库、云雾之间。”

徜徉茶园,我顺手从茶树上采了几片叶芽,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嚼着叶芽、望着茶树,我不禁又打量起他这位茶园的主人。越打量越觉着老周不简单: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周,终于将他满腹的茶事,化作一垄一垄、满山满坡的叶芽,成为名副其实的“杏山茶人”。

茶园里,见有两名管理工正在除草,我便走上前去与他们攀谈。

“这么大的茶园,就你们两个人,能忙得过来吗?”我问。

“活多的时候,老周随时再请人。”两人告诉我,采茶,是最忙的时候,每天要请150多人。

“那这工钱怎么给?”我问。

“采茶的工钱以质论价,快手每天能挣180--200元,慢手每天至少也可挣80元左右。工钱老周都是当天结清,工具也由老周提供,天气热时免费保障瓜果饮料凉白开,天凉时保障开水供应。”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两名管理工与老周同村,相互之间知根知底,他俩告诉我,有不少村民在老周的茶园里打工脱了贫。

从老周的杏山茶园回来,泡上一杯“周氏香茗”,热气氤氲,茶香悠然。“周氏香茗”外形完整紧直、碎茶率低、色泽翠绿、香气浓郁,不仅泡起来味道足,而且耐泡。

此刻,老周拿出一个毛竹茶叶罐。只见那罐壁上醒目刻写着老周写于杏山茶园的一首《周氏香茗赋》:

周氏香茗赋

香叶 嫩芽

杏山坡 高峰下

绿色云霞 如诗如画

奇石苍松劲 薄雾似轻纱

溪边几处翠竹 河畔千户人家

茶园此处三千亩 精制周氏香茗茶

香茗得天独厚 品牌花开周家

香醇陆羽赞 奇韵神仙夸

周氏香茗 誓誉华夏

创业绩 传佳话

香叶 嫩芽

老周说,这毛竹茶叶罐是他专程去江西井冈山定制的,很有意义。

这老周,令我刮目相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居然写出了《周氏香茗赋》,还将这“赋”排列成如同一片茶叶状。从老周这首“赋”的字里行间中,我能感受到他对“茶”的痴迷,还有他这位“杏山茶人”永不停歇、继续奋斗的精气神!

对了,你还不知道老周的名字吧?为了让有想品茗“周氏香茗”的人能找到他,我告诉你。

老周今年已七十岁,老周的名字叫周文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