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常根的头像

徐常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6
分享

桑加拉

认识桑加拉,是在37年前。1986年,刚从军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在驻天山深处某部队仓库勤务连任排长兼团支书。出了连队,一路之隔有一个蒙古族人聚居的牧业村庄——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镇呼斯台村,桑加拉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部队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军民共建工作,在部队多次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中,我学习呼斯台村的历史后,对村里牧民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生活在这里的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是卫拉特蒙古四大部之一。卫拉特蒙古是西部蒙古的总称。公元1771年,游牧到伏尔加河上游的十七万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因不堪俄罗斯沙皇的欺凌,盼望“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跟随汗王渥巴锡,踏上东返祖国的伟大征程。他们徒行万里,历时半年,以十万父老血染归途的代价,突破俄军的拦截、包围、追击,从沙俄伏尔加河流域经过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大迁徙,毅然决然回到了朝思夜想的祖国。回国后,清政府将归国的土尔扈特分为东、西、南、北四部,册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辖南路四旗,于1773年移牧和静,定居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一带。呼斯台村的牧民就是东归英雄的后代,他们已在此休养生息了二百多年。

东归英雄的爱国壮举让我崇敬佩服至极,对于我们相邻村里的东归英雄后代们,我打心眼里高看一眼、十分尊敬。由于我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以及部队纪律规定,一直无机会到村里走走、与村民接触。我第一个接触到的呼斯台村牧民,就是桑加拉。

那是深秋的一天,我远远看见大门哨兵正与一名地方同志争执。走近一看,是一名蒙古族同志。询问方知此人名叫桑加拉,是呼斯台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昨晚丢了两条狗,桑加拉怀疑是连队的战士给偷吃了,正代表牧民来找连队干部,被哨兵拦在门外不让进去。我知晓牧民生活中是离不开狗的,狗担负着看家、护羊的重任。牧羊狗丢了,对牧民来说也不是件小事。我热情地把桑加拉请进连部,倒了杯茶水递给他,并向他保证,一定查个水落石出,给牧民一个交待。桑加拉能听懂并会说点简单的汉语,他喝着、听着,乐开了,说道:“你的话嘛我听了肚子的不胀,咱们军民一家嘛,以后的嘛这样的事情不能有了,这次嘛狗的事么就当狼吃了!”送走桑加拉后,我将此事向连长、指导员做了汇报。经查,两条狗是住在养殖场附近的勤杂班的几名战士偷吃了。在查处丢狗的问题中,我们还查出了以前也有此类问题发生。其实,偷狗的过程很简单,村里的狗经常跑进连队院里觅食,连队院内菜地边的院墙有一排水洞口,有几个南方入伍的调皮战士发现有狗去院内觅食,便在洞口下一铁丝制成的套子。晚上大门紧闭,狗顺着围墙找口子回返时,钻进套子挣扎而被勒死。蒙古族牧民是不吃狗肉的,周围除了我们连队又没有其他人居住,一般情况下,只要狗一丢,牧民们自然会想到与连队有关,但每次进连队大门找狗,因哨兵阻拦而终止。为此,牧民们对连队还抱有不小的成见。查清这些问题后,我们以此为例,连队召开了军人大会,让这几名战士作了深刻检查,并给予了纪律处分,在全连开展了民族团结大讨论。随后,我以连队团支部书记的身份,带上这几名战士到呼斯台村去找桑加拉承认错误,保证此类问题今后不会再发生,向丢狗的牧民当面赔礼道歉,并赔偿了钱。过去狗丢了,连队大门进不去,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这次,部队主动上门道歉赔偿,感动之余,让桑加拉很有点过意不去,硬拉着我去他家坐坐。刚进屋坐下,桑加拉的妻子和女儿便热情地端着一大杯酒,唱着蒙古族歌曲给我敬酒。我不胜酒力,表示一下便推辞。桑加拉有点不高兴道:“肚子胀?看不起我们蒙古人吗?”我只好一饮而光。

这件事启发了我,一个团员活动日,我给全连团员、青年讲述了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东归爱国壮举,进行了军民、民族团结教育。之后,成立了三个学雷锋活动小组,经常利用团日活动去呼斯台村打扫卫生,做些好事,并义务照顾该村孤寡老人波越,帮助贫困户阿拉布斯家脱贫。桑加拉对此很是赞赏,经常给我介绍村情,逢年过节陪我逐户走访慰问。

两年后,我担任了连队指导员。我常应桑加拉之邀给牧民上国防教育课。看到呼斯台村村民长期饮用河坝水,我们安排设在该村的连队抽水房每天三次免费向牧民供应清洁的自来水;为解决村民用电照明,从连队免费给村里接通了电线;为解决牧民看不上电视的问题,全连官兵栽木杆、拉闭路电视线,利用连队地面卫星电视接收器给该村村部和村民家里分别安装了闭路电视线。给村里赠送了一台十八英寸彩色电视机,安装在村部,解决了家中没有电视机的牧民看电视问题;对三户贫困家庭的孩子辍学给予资助,使其重返课堂。

呼斯台村远离城镇,牧区医疗不便、条件差,牧民看病治病难,我积极协调仓库卫生所为牧民医治疾病,卫生所组织军医定期不定期深入草场牧区巡诊。那时,这些深山里的牧民们思想守旧,有饿死也不经商的观念。我看到村里牛、羊、驼毛资源十分丰富,牧民们织地毯、挂毯的手艺巧、非常的精湛,便与桑加拉商量,组织全村女同志办了一个地毯厂,销路很快旺起来,使村里和牧民家里都有了收入。连队与村里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周末邀请村里青年来连队举办篮球友谊赛;重大节日,举办军民联欢文艺演出;每年开春,组织村民和连队官兵去连队院内和村里植树造林。

桑加拉也经常来连队回访。逢年过节,带领村民赶着牛羊慰问官兵;组织村里的姑娘、媳妇们成立女子洗衣队,每月到连队来缝洗一次衣被。呼斯台村附近有一个草场,山坡、沟底里长满了野韭菜和野葱,每年夏季,桑加拉都要组织村里男女青年,邀请连队官兵一道前往韭菜沟游玩,割韭菜、野葱回连队包饺子、包包子改善官兵生活,官兵们在欣赏牧区美景中,加深了与牧民之间感情。连队开展农副业生产,养羊没经验,桑加拉便让村里牧羊点为连队代牧羊,使连队的50只羊,两年后发展为150只羊;连队种有10亩菜地,每年桑加拉都让牧场免费为连队保障羊粪,他为连队农副业生产收益做出了贡献。每年老兵退伍,他都要组织村民杀羊、宰牛为老兵送行。

随着军民共建活动的深入,官兵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已鱼水相依,相互有事勤来往,无事勤走动。每年夏季,我都随桑加拉去天山牧场看望村里的牧民。每次去,我都要特意去巴仑台镇给每户牧民带去四件礼品:白酒、茯茶、水果糖、大蒜。别看这些礼品价廉,但深受牧民喜爱,懂得这一礼节,也是桑加拉传授的。军民共建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连队再没有违反群众纪律的人和事了,以往村民争吵着到军事禁区放牧和冬季牲畜啃光连队树皮的事再未发生过,连队由单一执勤变成了军民联防,军事禁区更加安全。

几年的工作接触,我与桑加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我们连队和呼斯台村双双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双拥共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我俩也多次被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委表彰为双拥先进个人,并被评选为和静县人大代表。1994年,我调往上级机关工作,特意带上茯茶、白酒和点心去桑加拉家告别。桑加拉全家听说我要走,有些恋恋不舍,说啥也要留我吃顿饭,全家人宰羊炖肉,忙得不亦乐乎。那晚,一些村民得知我调走,自发聚到桑加拉家,一曲一曲地给我唱蒙古族歌曲,一小碗接一小碗地给我敬酒,大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喝着奶茶,沉浸在幸福的告别氛围中。

一晃29年过去了,我虽然再也没有见过桑加拉,但南疆铁路新线未通车前,每次乘火车去南疆途经呼斯台村时,尽管是黑夜,我总会深情地隔窗注视一阵。我一直想说,我亲爱的蒙古族朋友桑加拉,我不会忘记你的,待有机会,我一定去登门看望你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