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渐息,暖阳初升,覆盖地面的冰雪开始悄悄融化。然而,这一变化却将原本寂寥的荒野,沦为黏稠的泥沼,行路愈发艰难。
我们从雁石坪小镇启程,踏上探寻源头的征途。车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直到夕阳落山,我们跨越48公里的路程,才抵达预定的大本营河边。途中,挖掘机与拖车忙碌的身影屡见不鲜。在泥泞的沼泽地中,防滑链似乎成了束缚,车辆反而越陷越深。我们不得不四处搜集石头,将其垫在车轮下,若石头不足,便将棉大衣铺在路面上。
在迫在眉睫的时限内,我们果断决策,迅速调度后勤队伍,在荒野中搭建营地。与此同时,拍摄团队与车队即刻启程,跨越那宽阔而潮湿的河面,直抵水源的深处。河床之上,已无道路可循,泥沙松软得像浆糊,车轮缓缓滚动,泥沙在车辙间交织,沙尘飞得老高。河床的石头光滑,车轮驶过,水花四处飞溅。首辆吉普车渡河耗费就整整花费四十分钟。
随后的三个多小时,二十余公里的路程,就像是一场梦魇,令人心惊。车辆接踵而陷,我们徒唤奈何,只得拆散装备,精简人员,确保摄影师与必备的器材得以抵达。
夜色渐浓,约莫八点钟光景,天空突然洒下洁白的雪花,天地间顿时陷入一片朦胧的昏黄。
我们在山腰驻足,腰腿间,似有千钧重压,酸痛如秋蝉鸣咽。仅有的三顶帐篷迅速被纷飞的雪花掩映。
沱沱河气象站的站长与雁石坪的牧民直言与暗示交织,共同传递着不祥的预兆:此行前途堪忧,抵达水源之地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
今年江源的降雨异常丰沛,雨季的步伐延后,气温更是高于往昔同期,原野未能如期结冰。甚至那位拥有手扶拖拉机的牧民,也是这里唯一的拖拉机主人,也未能按时现身。尽管我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现实的严峻性依旧超出了我的预期。
张师傅不幸患上高原性肺水肿,老谈的面部肿胀得像一块面包,小戴的心脏虚弱,高原反应严重,他们不得不提前返回格尔木。无休止的陷车与修车,不仅耗尽了我们的体力,更消磨了我们的意志。即便我已对心脏病进行了全面的预防,仍两次晕倒在地,心绞痛、窒息、恶心、眩晕等症状不时发生。
我不禁陷入沉思,前方还有哪些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去面对。我只得在内心深处默默祈祷,那份虔诚与坚定,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四周寂寞凄清,仿佛能听见时间的流逝。尽管我们深知各拉丹冬已近在眼前,
这段旅程的坎坷与严酷的自然气候,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前方等待的无数挑战,预示着前路漫漫,荆棘遍布。
我褪去湿透的外套,蜷缩在吉普车狭小的空间里,紧紧裹着睡袋,啜饮着几口冰冷的矿泉水,一边品尝着藏族司机递来的风干肉,一边心绪不宁地等待着其他车辆的消息。然而,对讲机里却只有一片死寂,像是一片荒漠,就连风的响动都听不到,让人心生孤寂。
子夜时分,对讲机中传来的声音,如同夜幕中的一道闪电,打破了四周的宁静。我迅速跃出车外,眼前一幕如梦似幻:一束车灯如同利剑,划破漫天飞雪,朝着我们的方向缓缓而来。老金、摄像师小曹以及两位同伴,像是幽灵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他们在漆黑的夜色中,将我们的车辆从泥潭中奇迹般地解救出来,这份重逢的喜悦,如同甘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难以用言语尽述。
带着重燃的希望,我们蜷缩在车内,翘首以盼黎明的降临。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罢休。司机老林在服用药物后,突发青霉素过敏。尽管医生紧急救治,但老林仍无法继续驾驶,只能在医生的悉心照料下,依靠吸氧设备驱车返回营地。在黎明到来之前,老金因过度忧虑与疲惫,终于体力不支。在这危急关头,小曹决定驾驶着唯一能启动的丰田车,将他安全送回。
夜幕未散,晨光微曦,7点钟的钟声悠扬响起。我们迅速点燃喷灯,山间的积雪在热气中缓缓融化。锅中,热气腾腾的方便在面汤汁中翻滚,释放出诱人的香气,那饥肠辘辘的肠道,发出急切的呼喊。
从早晨到午后,我们寸步难行,心绪如麻,焦虑如影随形。环顾四周,山间洼地尽是光秃秃、白茫茫的坡面。
在这海拔逾5000米的长江源头,谁也无法预料,接下会遭遇怎样的挑战,我们唯有仰赖苍天庇佑。
我热切期盼着司机能够启动那最后一辆吉普车,还能朝前走一程。尽管还未目睹雪山与水源的源头,但我内心坚信,那片神秘之地就在咫尺。只要吉普车能够启动,不论医生是否同行,我都将义无反顾地朝前走。
吉普车像是被磁铁吸住,纹丝不动,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仿佛前方的路途被无形的障碍所阻挡。
那辆历经风雨的丰田车,车身布满泥泞的痕迹,如同勇士般顽强地驶回营地。医生与小李一同传来消息:老金及众人的身体虽无大碍,但仍有四辆车深陷泥泞中。昨日,运送老林就医的车辆刚启程不久,便不幸冲入水塘,林师傅在困顿一夜后,凭借坚韧意志成功脱险。面对困境,老金果断决策,决定全体人员撤回营地,共同商讨后续行动计划。
我不甘心就此止步。面对那颗对摄影已渐失热情的心,我毅然发声:“再向前迈进一步,我的直觉告诉我,翻过那座山丘,长江的源头便会跃然眼前。即便只是匆匆一瞥,能抚慰我们的心灵。”我坚信,我与源头之间,仅相隔一座巍峨的山峦。在那山峰的背面,她在山的背面静候着我,仿佛我已隐约听到了她轻柔的呼吸,在山间悠扬地回荡。
然而,车辆行驶不过两三公里,便遭遇山脚下那片浩瀚的沼泽,阻挡了去路。
我心中涌动着一股热血,心脏隐隐作痛,呼吸急促。我毫不犹豫地跳下车,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我毫不犹豫地向山顶发起冲击。王医生尾随我身后,他并未试图劝阻我。
我仿佛得到了神灵的庇护,一鼓作气冲上了山顶,那片神秘而诱人的源头,似乎在向我招手。
眼前的景象,令我震慑于斯!平坦的山间沼泽,如同一幅未经凡手雕琢的天然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无数细小溪流纵横交织,水泊间银辉闪烁,仿佛在低语,仿佛在诉说着创世之初的神秘故事。
此地,人迹罕至,天籁无声,唯有孤独的苍鹰在苍穹中无声盘旋。
这些溪流,源自于群山之巅的雪峰!云雾缭绕的雪峰,像是众神的雄伟身躯,庄严而神圣。在雪峰之间,我目睹了那些从山间蜿蜒而下的壮丽冰川,它们如天神之剑,刺破苍穹,散发出刺骨的寒光,彰显着孤傲与冷峻的气魄。
我激动地呼喊:“你,你就是各拉丹冬!你就是长江的源头!就是你,伟大的神啊!”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双腿无力,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仿佛受尽委屈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情绪失控,我放声大哭。王医生与我并肩跪地,与我一同沉沦于那震撼与感动的洪流之中,久久未能挣脱。
各拉丹冬,长江,这位慈母般的河流,她以壮阔的胸怀接纳了我,非因猎奇,非为炫耀,亦非挑战,唯是那份深沉的归属与依恋。
若我的脚步打扰了她的宁静,那是因为我灵魂深处寻觅着归宿;若我的存在触犯了她的威严,那是因为我生命路上亟需一个坚定的理由;若我窥见了她的秘密,那是因为我渴望了解血液流淌的源头。在我降生之前,她便已静候,我不知道,她为何对我如此考验,如此深情?
我以生命为礼,奉献于她,难道这还不够换取她一笑?我祈祷,我倾诉,我泪流满面。就在那一瞬间,神秘的面纱缓缓从各拉丹冬身上褪去,露出了它无与伦比的尊贵与绝世风华,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蓝天如洗,白云飘渺,雪峰耸立,冰川晶莹,沼泽如镜,流水潺潺——这辽阔的画卷,承载着无尽的向往与归依,孕育着生命的奇迹与思想的火花。她接纳了我,拥抱了我——一个灵魂得以安放的孩子!
当我转身走向车旁,摄像师的助手已步履维艰。我毅然接过摄像机,再次攀登山顶,只为捕捉那瞬间即逝的的影像。摄像师克服高原反应的困扰,依然紧随着我的脚步。
夕阳西沉,天际挂着一轮如盘的落日,其边缘近云层,暮云似火焰般燃烧,将雪山与冰川披上一层神圣的光辉,像是一座圣洁的殿堂;古铜色的旷野上,水波闪烁,像是古往今来的精灵在向我们翩翩起舞……
我终究未能跨越那数公里的沼泽。对于摄影而言,这无疑是一大遗憾。这个遗憾很快就转化为我的慰藉,我庆幸未曾涉足那片纯净无瑕的冰川,唯恐我凡俗之躯亵渎了她的神圣。
自古以来,无数人为了探寻长江而跋涉,在每一个怀揣向往、追寻源头的心灵中,难道仅仅是为了目睹它的真容吗?几个世纪以来,那些远离故土、踏上青藏高原、探寻江河源头的人们,难道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吗?我知道,对于中华儿女来说,那是对民族自豪感的延伸,是生命价值的拓展。山有宗,水有源,树有根,人有魂,当我们被这片土地接纳,获得认可,我们何其自豪!对于远道而来的探寻者,当他们面对巍峨雪山,目睹江河之源,他们的激情讲述、深刻思考以及背后的艰辛故事,便成为人类生命经验与文化领悟的一部分。一个拥有源头、关爱故土、思考生存的民族,才有可能真正伟大,真正拥有未来。同样,一个在心灵和身体触及生命之源、感悟万物自由与文明共通的人,才能真正完善身心、拥有归宿。
在沱沱河与格尔木之间,这一日,唯有“好”字足以 encapsulate 其间的无限美好。
晨光熹微,曙光初洒,朝霞将山河染上一抹绚烂的红色。
沱沱河波光粼粼,像是经天空洗礼的丝带,浩荡不息,滚滚向前,追逐着那轮初升的太阳,熠熠生辉。
鸟儿轻盈地掠过水面,像是将金色的丝线与银色的细线牵引起来,共同编织一幅仙子轻盈舞动的裙摆。
迷人的草原之上,成群的藏羚羊悠然徜徉,像是羞赧的精灵,她们轻盈地舞动着,散发出一股温婉恬淡的韵味。
青藏铁路,一条盘旋天际的巨龙,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铺展一条条铁轨。
昆仑山脉之上,长风呼啸,白云悠然舒卷,牧羊女悠扬的歌声,如天籁之音,在山坡上悠扬回荡。
在无垠的苍穹之下,朝圣者们背负着信仰的重担,他们的目光紧锁着那座巍峨的雪峰。每一步,都以虔诚叩首,将灵魂与永恒的苍茫交融,信仰的力量在这一刻,如泉涌般淋漓尽致地展现。
夜幕低垂,戈壁滩上的格尔木新城,华灯初上,璀璨如星,长江源头那抹温馨的守望,映照着游子心中的故乡。
对于此次拍摄之旅,虽未达预期,遗憾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在这看似“败北”的探险中,我的灵魂与心智却遭遇前所未有的震撼,这震撼源如同自然母亲最原始、最雄浑的呼唤,唤醒了我内心深处沉睡的感知与感悟。
人类曾将征服野兽、开垦荒原视为文明的象征,然而,我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文明,在于对荒野地位与价值的尊重与认可。
自工业时代以来,随着钢铁的崛起,荒野体系逐渐被肢解,森林、河流、荒山以惊人的速度被砍伐、堵截、开发,野生动植物迅速消失。尽管有识之士的微弱呼声,却未能抵挡机器与人定胜天的喧嚣。荒野,作为独立自主的生态平衡与生命循环系统,与我们渐行渐远。
回顾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历史,我们无法忽视这样的现实:原始意义的荒野已渐行渐远。或许,我们已无法让荒野回归。因为我们已深陷“文明社会”的泥沼。城市高耸入云,我们的生活与生态多样性渐行渐远;我们的衣着、面孔过度装饰,语言变得精致却失去意义。在人类语言的文化定义中,荒野不仅需要自然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人类心灵的共鸣与伦理的支撑。
在《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中,杰克·伦敦以其独特的笔触,将雪橇犬巴克的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巴克在经历从文明社会到荒野的转变后,他的内心世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他对自由的渴望,更体现在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随着巴克逐渐融入狼群,他的野性得到了释放,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野性与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巴克在狼群中的生活,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然法则的一种尊重。
这种野性的呼唤并非只存在于巴克身上,它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在现代社会,人们被繁重的工作、琐碎的生活所束缚,内心深处的野性往往被压抑。但正如杰克·伦敦所描绘的那样,这种野性从未消失,它只是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寻找那一份被遗忘的野性。户外探险、极限运动、自然摄影等,都成为了人们释放内心野性的途径。这些活动让人们重新与自然接触,感受生命的力量,体验野性的呼唤。
同时,这种野性的呼唤也促使人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而《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正是对这种破坏的警示。它提醒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
在这片乐土中,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生命的律动,每一片叶子都诉说着自然的语言。我们漫步在这画卷之中,仿佛能听到山泉的轻吟,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温柔。我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幅画卷的一部分,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这场哲学与伦理之旅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生命多样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我们明白了,人类并非宇宙的中心,而是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与万物共生,相互依存,共同演绎着生命的交响曲。
我们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农民们遵循自然规律,耕种着土地,在金黄的稻浪中,耕耘着希望,收获着硕果满枝的喜悦;牧民们守护着草原,让牛羊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奔跑;渔夫们顺应河流的流向,捕捞着肥美的鱼虾。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然而,在这如梦如幻的画卷背后,却隐约映照出人类对自然的无情破坏。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资源濒临枯竭,种种问题如同阴霾,笼罩着这片曾经的乐土,使其岌岌可危。我们不禁觉醒,守护自然,即是守护我们自身的未来。为了这片孕育生命的乐土,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亟需振臂高呼,共同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拯救自然的行动。我们倡导绿色生活,减少污染的排放;推广可持续发展,呵护生态环境;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守护好这片乐土,让子孙后代继续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家园中,悠然延续他们的美好时光。
在这场哲学与伦理旅程中,我们逐步成长,不断洞悉真谛。我们明白,洪荒之力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它就潜藏在我们的身边,深植于这片沃土之中。只要我们心怀敬畏,尊崇自然,与之和谐共舞,这股洪荒之力便会化作我们前行的磅礴动力,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要说,我们全体人员都平安归来。愿我的同伴们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