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才兴的头像

王才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21
分享

捉黄鳝

每年的第一顿黄鳝是父亲开灰塘时所得。三月初,开灰塘。一般的做法是在陈年灰塘的旧址开挖。老塘填塞时,泥土松散,方便黄鳝向纵深打洞,藏匿在老塘过冬。父亲的运气好,开灰塘总能挖到冬眠的黄鳝,三、五条不等。那酣睡的黄鳝,有的被活捉,有的被铁铲铲段,血淋淋的,可怜它们还没见到春天的阳光,就稀里糊涂,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天气渐暖,河里、沟渠水温回暖。那些猴急的黄鳝,欣欣然,伺机出洞觅食。这个时候适合用钩子钓黄鳝。

我用自行车轮子上的钢丝,或者洋伞的钢骨子,截取一段,把钢丝在水泥桥墩上磨尖,用老虎钳弯成钩子,另一头用细铅丝绑上筷子或正方的竹片,便于用力使唤。在潮湿的蓬松泥土里,找来蚯蚓。蚯蚓要选细而红的,那乌黑的,常常有股异味,黄鳝不贪;那粗大的,装在钩子上不匹配。

和风习习,日光懒洋洋的照在我瘦小的身上。我手握钓钩,提着竹篓,向黄鳝进军。在河滩的石隙中,或沟渠树桩的根缝间。下了蚯蚓的钩子,在黄鳝的面前轻轻抖动。憋了一冬的黄鳝,见有送上门的美食,不顾性命,长大嘴,一口咬住,真可谓“饿煞黄鳝,嗞卟一口”。此时此刻,你千万别提钩,若提钩,黄鳝还没下咽,嘴一松,到手的黄鳝就逃之夭夭。相反,你要把钩子用力一推,让钩子迅速滑向喉咙深处,再再迅速的拉出,嘿,钩住了……

五月底的江南,沉醉在一片黄色的海洋里,到处都充斥着麦子成熟的氤氲气息。农事到了割麦、耕地、放水、插秧的节点。那黄鳝便得了“大赦”的信息,纷纷出洞,透着新鲜的气息,寻觅久违的食物。

我们迎来了照黄鳝的季节。照黄鳝,要准备三样武器:照明的灯具、黄鳝夹和竹篓。因电筒成本大,我们就用桅灯照明。白天,在桅灯的拎环绑上一根竹竿上,伸缩自如,便加大了照明的范围,用棉花或柔软的布巾,将玻璃罩擦拭得锃明彻亮,加足煤油。最关键是做黄鳝夹。找三根毛竹片,用快刀在下端削出5、6个尖齿,位置大小对等,将两根长一些的上下两端用铁丝绑紧,短的一根夹在其中,居中凿个孔,拿螺丝钉或者铁钉铆上,三根竹片固定在一起,做成“X”的形状,原理像老虎钳或剪刀。竹篓是用来盛放黄鳝的器具。

夜幕降临,劳累的农人休憩了。田野里蛙声、虫声一片。几十盏桅灯,在田野上晃动,远望,似萤火虫,又似荒坟里的磷火,是夏夜独特的风景!人弓腰慢步在田埂上,桅灯照在水里,左右前后移动,半径1米范围清晰可见。那黄鳝躺在水田里,见光,纹丝不动,浑然不知眼前的危险。夹黄鳝时,根据黄鳝大小,大的要用力,否则黄鳝“簌”的一声,便逃得无影无踪;小的只要轻轻一夹,力大了,“咔嚓”一声,把嫩脆的骨头夹断。夹黄鳝,关键要做到“稳、准、狠”:靠近头部,合力一夹,连泥带水拖出,黑脊黄肚,任凭在夹子上痛苦挣扎,已经无法改变进篓的命运。照见黑褐色与红色相间的大凡是火赤炼蛇,用黄鳝夹在水里弄出响声,赶它走。照黄鳝附带的“战利品”:泥鳅,青蛙等,只是它们玲珑狡猾,抓到的难度大,几率小。

一条条田埂,一块块水田,依次照过,似“扫荡”,似“围剿”。2、3个小时的紧张忙碌,常常是渴瞌乏力,慢慢失去了来时的兴奋,看看篓底的黄鳝已高出许多,便踏上了归家的路。

几周过后,稻田的秧苗长得又黑又壮。这时,放黄鳝代替了照黄鳝。下午四五点钟,网船(捉鱼船)上的渔人,会上岸,用长长的扁担,两头挑着满满的竹笼,迈着外八步,来到了田陇间。渔人聪明,笼子放早了,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多一分黄鳝被偷的风险;放晚了,漆黑一片,无法看清。笼子由竹篾编成,一套由二只小笼子构成,成直角,各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嵌着密密的倒刺的竹篾。出口在竹笼的末尾,有一小门,平时关紧。渔人在笼里放些小鱼、小虾、小青蛙、蚯蚓,黄鳝一旦闻到气味,就会游进笼子。待吃完食物,退出时触到尖尖的竹篾,刺得黄鳝在笼中 “干瞪眼”,懊悔,为时已晚,乖乖成“瓮中之鳖”!晨曦微露,辛劳的渔人,在田里一只只收起,再从出口倒出“战利品”。村里顽劣的伙伴,会在夜间,偷偷把竹笼提起,摇几摇,如有动静,知道有黄鳝,便偷回家,自己享受。但决不敢把竹笼偷走,他们知道渔人的竹笼做有“记号”,如若让渔人发现,渔人会和你拼命。这是他们吃饭的工具,生存的依靠!

此时,我们放黄鳝的方法简单直截。一根小竹竿或者小树干,系上一根尼龙丝线,用老虎钳把大头针弯成鱼钩,鱼钩系在线上,把诱饵装在鱼钩上。傍晚时分,把钓竿插入泥中,线和钓钩躺在水里。深夜,那寻食的黄鳝咬住了钩子,死命的翻转,卷缠在稻叶上,苦苦挣扎,直到体力殆尽。次日清早,黄鳝大半死了,只有耐力好的,才能撑到天亮。倘你放置20杆钓竿,少则5、6条,多则10多条,已足够你美美的啜上一顿。

中秋过后,秋风阵阵,树叶开始枯黄,天气日渐转冷。在地下深处,黄鳝早已精心营造好舒适的地洞,它蛰伏在自己的窝里,准备度过那漫漫的冬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