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锦文的头像

周锦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1
分享

梨树不是树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一直在不断地问自己:梨树不是树,是什么?梨树是一个地名,是我的老家。

参加工作以来,我曾无数次在各类表格的籍贯一栏中填写:吉林省梨树县。可是,我对这个地名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家里人常常会提起它;说它陌生,是因为我四十多年以前还没有去过那里。

1950年,我父亲东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锦州,我就出生在锦州。后来,父亲作为支援地方发展的青年干部来到兴城。小时候,那个叫梨树县郭家店东万发街(读gāi)的老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贫穷和饥饿,还有爷爷这个富农成分带来的煎熬。听母亲说,我太爷是个既有心计又能干的当家人,仅就他老人家勤俭持家这一点,就有许多故事。当时家里虽然日子过得殷实,但他老人家从不奢侈,一个咸鸡蛋可以吃上一个礼拜。太爷50多岁还常常带着家人去庄稼地干活,农闲时常做些小买卖。于是,在当地积攒下了较为显赫的家产。太爷最开明的一点,就是让他的子孙们不分男女都去上学读书。到了爷爷这一辈,由于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又体弱多病,就不让他干什么体力活。爷爷当家时,由于家里的劳力不足,就雇了一个长工。就是因为这个长工,土改时爷爷家的成分被定为富农。后来,这个长工又成了我的四姑父。这顶四类分子的帽子,让爷爷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也影响了我们这一大家族每个人的命运。我父亲“文革”前是兴城的文教部部长,行政17级,工资97元,在当时的兴城也算是高工资了。可是,就这个工资水平,养活我们一家十口人,其中还供两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生活非常困难。因此,父亲常常是不到月底就要借下月的工资,这在当时的县委机关里是出了名的。尽管这样,老家的老叔、四姑父、大舅等,每年都得来个两三回,让我们家接济他们。我清楚地记得,他们一来,我母亲就常常流泪,但还是尽其所能给予他们资助。也是“文革”前,爷爷突然去世。经过三反、五反和四清,虽然我父亲表面上与爷爷划清了界线,但亲情孝心难以割舍,就找人批了可以做一副棺材的松木板材,通过铁路寄到老家,安葬了爷爷。这件事,是我父亲自己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说出来的,过后还专门写了检讨。可是,在那个年代,连私用公家一个信封都是要写检讨的,何况有人抓住这件事不放,说我父亲没能和四类分子划清界线。于是,我父亲这个东北大学的高材生,一向被看好的仕途就此中断,被下派到兴城高中当书记了。

1980年,我被选调筹办兴城县报,由副刊编辑、总编室主任、总编助理到主管报纸业务的副总编辑。期间我用过大量的笔名,如四平、吉人、梨树等等,都与老家有关,其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梨树。1994年秋,我在兴城日报任副总编辑,还兼任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理事和副秘书长,是东北片县市报年会的召集人之一。当年,东北片的会议在吉林的公主岭市召开,由公主岭市报承办。因筹办会议,我提前一天到会,安排会议日程。当时的公主岭市报总编得知我是梨树人,就热情主动地安排车送我回老家。老叔等亲戚家自从包产到户后,日子都过得挺好,大都盖起来新房。在老叔家一片成熟了的玉米地里,我跪在爷爷的坟墓前百感交集……接着,我又去了四姑家的国成大哥家、三姑家、五姨家,他们都热情挽留我吃了饭再走,或多住些日子,但因会议不能耽误,我只好婉言辞谢。

今年5月,我随兴城市对外旅游推介会一行赴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四平是第一站,住在四平宾馆。因旅游大巴到得晚,第二天开完会,吃了午饭就奔松原了,我只能与老家擦肩而过。出四平,在高速公路上,我看见了梨树和郭家店的指示牌,就拿出手机拍照,还照了沿途的村落。我通过微信发给妻儿和亲属,他们看了都跟帖、点赞,述说乡情。

今年夏天,家住梨树的老婶和四姑家的二姐带着家人来兴城旅游,我们住在兴城的老姑、二婶和我分别宴请了老家的亲戚。我还当了一把导游,带他们看了大海,登了首山,走了栈道,逛了古城。我为大家拍了许多照片,精选一些发到朋友圈,写上第一句话就是“老家来人了”。引来几十条跟帖: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梦里老家;乡情浓,亲情更浓……

今年10月,吉林省作协“东北文化寻根之旅”采风团在张未民主席率领下一行13人来到兴城,我受辽宁省作协指派负责接待。交谈中,认识了公主岭市作协主席、诗人王剑。公主岭和梨树接壤,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是亲切的乡音,叙的是浓浓的乡情。

梨树不是树,梨树又是一棵树。因为,当我知道这两个字的时候,它就已经悄悄地长在了我的心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