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从长的头像

许从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10
分享

食堂吃饭,同事“炫耀”地拿出手机来,给我看她这个周日回家时拍的两张照片。同事的老家在巢湖边,叫六家畈,一个很美的地方。

但吸引我的的不是她拍的古镇上吴家花园的美轮美奂,也不是临湖边“看海”胜地红石嘴公园的水天一色,而是两个极具乡村气息的画面。

一张照的是村头草地上散放的山羊。说散放也不完全对,因为是用一根长绳子栓着,然后任由它活动。四周丛集的柔草,食物是没问题的,所以比较悠闲。见有人来拍它,抬起好奇的眼睛望着。我甚至怀疑是否该用“目不转睛”来形容。

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另一张。一群洁白的鹅,真正的放养在野外,夕阳的背影中,或许是慵懒地扑腾几下翅膀“锻炼”,也或许是受到外来者的惊吓想要飞走,也或许就是在头鹅的“带领”下归巢……在拍摄者的刻意光线配搭中,形成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你知道我一见之下想到什么了吗?一是那个早沉埋于记忆中的电影《牧鹅少年马季》,虽然内容早记不得了,但不妨碍我“增加”了一个画面中没有的人物形象;还有就是想到了当年耳熟能详的歌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仿佛一下子就把我早年的回忆带出来了。

“牧”我们那儿没这么文绉绉的,就叫“放”。少年时代,放牛和放鹅是我的平常工作。我的印象中,上学要到八九点钟,放学还不到五点,所以,早饭前放一会牛,或者放学后放一会鹅,就是“挑不了多少重担子”的我的主要任务。少年的天性还是更喜欢放牛,因为可以“骑”,威风。但放牛需要的时间长,要防止牛损害了庄稼,所以更多的是放鹅,把鹅赶到一个长满青草的地方,看着鹅的脖子慢慢变粗,直到整个都成了“双脖子”,就可以把鹅赶回家了。如果鹅还没吃饱,就可能把他们委托一起放鹅的人照应一下,自己回去吃早饭、上学。说实话,做这些的时候,这是需要完成的“活”,可能更多的还是“累”。但到再大一点,上中学上大学时,“累”渐渐淡去,留下的则是有趣的回忆。所以,在那个流行歌开始热起来时,每每唱到“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时,“诗意”渐渐浓了,堆积了,特别是“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好像真的只有“欢乐”“笑意”的记忆了。

当下,旅游热正在快速兴起。旅游是什么?有人说,旅游就是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我记得还曾有人调侃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调侃归调侃,可我总觉得还没说到点子上。旅游虽然绝大部分人是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去换一个“新鲜的”地方,但别忘了,还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是想去“熟悉的”地方,寻找“熟悉的”感觉。去未去过的地方,是“累积”见识;那么,去已去过的地方则是去“触动”回忆,寻求“升华”,获得“欢乐”。曾经的苦、累,今天回忆起来算作是“锻炼”;曾经的幼稚、笨拙,今天回忆起来也是“甜蜜”;甚至曾经的痛苦,也算作是如今的“财富”……是呀,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了,而“笑意”则“写在脸上”了。

同事也说了,从前天天见,熟视无睹,甚至看成是“落后”“破败”;如今身在城市,看多了繁华、热闹,则“落后”变成了亲切。尤其是在听说了这儿被规划、开发后,总担心有种“再找不回从前”的感觉,于是,放慢了眼光,便有了蓦然间的“惊艳”……

人们常说,爱回忆过去,说明你老了。是的,我的确有“老了”的感觉,但每每在“提炼”完一段熟悉的风景后,我又有了再去另一个地方的“冲动”,于是我就不再在意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