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从长的头像

许从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0
分享

巢边说“潮”

巢?鸟窝呗。可如果我说这是使用了几千年的、甚至可能是最早的地名,你可能就得沉吟一下。

我说的没错。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位“有巢氏”从山洞里走出来,模仿鸟窝建好新的栖息地起,人类就向前跨了一大步,进入了文明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他的《中国历史讲稿》中说:“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因此,有巢氏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从这个意义上说,巢湖流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巢氏”是中华文明的晨曦!

当然,这得有个前提,这就是“有巢氏”当年的地盘就是在巢湖流域!

虽然依然还有地方在争抢“有巢氏”和“南巢国”的所有权,但差不多尘埃落定的结论是,最早的“有巢氏”就出生、生活在巢湖流域。更准确地说,就是以现在的巢湖市为中心的区域。摊开地形图你可以看出,以10到15公里为半径,巢城被凤凰山、青龙尖、腰子山、汤山、鼓山、旗山、太湖山、银屏山围成了一个小盆地,是个肉眼可见的“鸟巢”;如果把半径扩大到30至40公里,龙泉山、浮槎山、大黄山、褒禅山、太湖山、银屏山等,又构成了一个“外环”,一个大“鸟巢”。巢湖人都知道,风水学上一直都认为巢城是“风水宝地”,有“旗摇鼓响凤抬头”的说法。悟鸟而“巢”居,聚邑而“象”形,从认知心理看,这是很自然的事。

至于所谓的因湖似鸟窝形而名“巢湖”,更是典型的不动脑子说法:大部分被围湖造成了田的早先的巢湖,哪有一点似鸟巢的样子?正确的思维是,先有“有巢氏”,再有“有巢部落”,再有“巢国(南巢国)”,最后才有“居巢”“巢县”“巢湖”。这么说来,“巢”这个地名有6、7千年的历史了。只不过时间太久,历史还是传说、客观真实还是文学虚构,已经有些模糊了。

作为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我们从有巢氏身上看到了“科技”的积极、深远的影响。宋罗泌的《路史》在说明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动因时说:“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避)其难。而人说(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让“有巢氏”想方设法,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而“领航”的“有巢氏”,因部众“说(悦)之”而“王天下”,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有人会质疑,一次“灵光一现”的偶尔之举,就把他上升到如此高的评价,是不是有些过了?有这个想法的人,可能忽略了远古时代一个科技发明的艰难,还可能忽略了对历史的深究。按《史记》以及对神话体系的总结,“有巢氏”是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缁衣氏之夫,伏羲氏、女娲氏的祖父。而“通姓氏”开启了同部落不婚的“族外婚”时代,“燧人氏”开启了熟食时代,“缁衣氏”发明了“袭叶为衣裳”,伏羲氏、女娲氏就不用我说了。如果这是真实的,这个部落的几代人,为我们中华民族贡献了多少“科技”智慧啊!

更何况,“巢居”之后是“六(庐)居”,“庐居”之后是“舍居”,再之后是“邑居”。从个体的“独居”,到部落的“群居”,从拾获、狩猎到农耕文明,都在这个部落发生——炎帝是伏羲氏、女娲氏的外孙,黄帝是炎帝的异母弟!

虽然这有很浓的归“国”为“家”的中国文化的痕迹,但如果我们愿意把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看做是一个以“同心圆”向外扩展的话,你很可能接近了历史的真实。

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历史的“潮头”,才能有这个群体、这个国家的强大、永久!

我不知道音相同的“潮”与“巢”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但写到这儿,我自然地想到了这个“潮”字。按《说文》的解释,表示“早上的涌水”:“潮,水朝宗于海。”《初学记》里说:“水朝夕而至曰潮。”巢湖有水,自然可见到湖水起伏形势的样子。但我现在有此联想是因为它的另一义项“时尚”。

“时尚”,就是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一时的崇尚,这里的“尚”是指一种高度。追求时尚,应该是每个时代的人的共性。“有巢氏”的“冬则营窟,夏则居巢”的生活,让那些一直被所居环境困窘的古人“一见钟情”,我们能猜想一时间蔚然成风的场景。当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由“有巢氏”迅速到“有巢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应该是很快的过程。

事实可能真的如此。有夏部落过来了,巢湖市北部还有“涂山”的痕迹;东夷部落过来了,巢湖西边的“六”是皋陶的部众……鲧、禹以此为跳板,凭借治水的经验,或许也有造屋的经验,入主中原,禅得天下;皋陶也以此为根据地,随禹治水,充当“理官”,差点也禅得天下。有了先进技术做“利器”,通常无往而不胜的。

“有巢氏”凭借一代又一代的站在“科技潮头”,成了谁也不敢轻易撼动的力量。三代以前,它应该是数千年的“盟主”。夏、商两代,它是重要的“同盟”,被笼络,被尊奉,成了“巢伯国”。商汤灭夏,“放桀于南巢”,那是夏桀逃回了舅家,商无法去“捉拿归案”的婉词。周武灭商,面对“巢伯国”也不敢轻易动手,只是半软半硬以“推恩”的方式分出一个“庐子国”,慢慢削弱它的势力,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灭国。

这么说来,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势力,它存在了4000多年!

这么强的势力,这么长的积淀,那为什么它没有去建立一个王朝,没有去称霸呢?说来有趣,他们根本不屑于去当什么“王”、称什么“霸”!

记得“巢父”这个人吗?其实,“巢父”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职位的称号,相当于后世的什么“王”或“长老”,“父”其实就是今天所尊称的“老人家”。在年龄就是知识的远古时代,“巢父”绝对是尊称!“巢”传承了百多代,就有百多个“巢父”。那位和许由交往的“巢父”,应该只是尧舜时代的那一代“巢父”。

从这位“巢父”身上,你是否看出什么与众不同?

这是君王吗?这是一位放牛的老翁、老农!与许由的对话,那是老农吗?不,那是一个深谙“道”的智慧长者!极可能“有巢部落”的首领,有政事处理时是首领,没政事时,他就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农人。也许在“有巢部落”人看来,权位没什么好羡慕、好争夺的,正如韩非子所说,管理天下是件累人的活,不如干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日子。明山秀水,这是神仙都“赖”着不走的地方;物产丰富,王子乔把这里当作“药圃”呢。许由不就是不想被逼着“管理天下”,才来找“巢父”吐槽、倾诉的么?

不想“管理”他人,不怕“被他人管理”么?不怕!我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不去伤害别人,我以“德”服人。愿意被我“吸聚”过来,我们就是一家人,我给你安排;愿意自己去“闯天下”,不拦着,甚至你不如意时还是你的“娘家”、“后盾”!

不看重权位,看重的是“技术”!是“德”!是“道”!

想起了楚灭巢之后的历史。两千年来,“巢”或为邑,或为县,或为州,但始终都有个“巢”字,人们记住了“巢”人的追求:淡化权位,追求核心科技,站到时代的“潮头”,做一个“潮”人,这才是最要紧的!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在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说:“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其实他大可不必“愧”,巢父和许由的精明之处在,“技术”之外,顺应“德”与“道”,才是关键!

几千年的“巢”,其实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