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原是休宁县的一个镇。这是一个古镇,有史可查,横江与新安江交汇的黎阳,在东汉末年就是犁阳县治所在。南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废入海宁县(即今休宁县),屯溪即为休宁县首镇。解放后或镇或市,直至成为徽州地区的治所。
屯溪一名的来源,现在基本认可“山川说”,即因溪而名:诸溪聚会,谓之“屯溪”。不过,可能因为看多了有关的书的缘故,我有对此持有怀疑。因为这有点后世附会的嫌疑。的确,《广雅》释“屯”,就是“屯,聚也”。大如横江、率水,小如占川、洽阳、横关,于此汇合入新安江,历史上屯溪就是以水运畅通的优势而成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明朝嘉靖时,屯溪已是中国著名茶市之一。民国时期,省厘税局、盐公堂、商会等商业机构均设在在此。抗战期间,大批商贾和难民涌入屯溪,人口骤增,一度经济畸形繁荣,被称为“小上海”。我阅读过郁达夫的《屯溪夜泊记》,虽然作家的笔下的屯溪并不美好,也不繁华,但我对其中“小上海”与“大上海”的比较文字印象深刻。有如素描般的现实描绘中,一如老徽州特有的湿冷。这应该与那个时代有关,也可能与作者的性格和当时的天气、心情有关,《故都的秋》等作品中常见。这次再来屯溪,我特地去到前些年被洪水冲毁、刚修复通车不久的镇海桥头,想找寻他当年的感觉。但即使大热天依然人来车往的热闹,让我感慨已回不到过去,正如新修的镇海桥早没有初次见它时的沧桑感觉一样。
但前天的游览花山谜窟,让我再次对怀疑加深,那个“屯兵说”老是在脑中荡来荡去。说实话,“山川说”可能忽视了徽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实这个怀疑早有人提出过。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在他的《曝书亭集·重建屯溪石桥记》中说:“或曰孙吴时毛甘屯兵万户于是,故溪以屯名。或曰程忠壮王灵洗之所保也,故其子姓多率口居。”可见,“屯兵说”还是很有市场的。毛甘是山越人首领,史载其对抗东吴统治的屯兵之地在歙县,不在屯溪,故此这一说难以肯定。不过,由山越人我联想到两件事,都与越有关,一个是勾践的卧薪尝胆复仇吴国,一个是几十年后霸主越国的无声衰亡。
当年晋、楚争霸背景下的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迅速强大,不仅南下几乎灭了越国,对楚国东翼造成了极大威胁。为了给吴国制造麻烦,楚国暗中武装、培训伪装恭顺的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哪儿“教训”?肯定不能在吴眼皮底下,肯定要做得极其机密。所以,远离吴国,在越、楚腹地的大山深处训练军队,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花山谜窟的“屯兵说”还真有可能,同证的还有衢州龙游的石窟。那么,新安江上游这块差不多最大的平地的屯溪,自然可以是最佳训练场。果真如此的话,徽州文化积淀又加厚一层。
越王勾践称霸,但他去世后,子孙互相倾轧,争权夺利,治下民众不堪乱政,几十年时间,绝大多数逃离进深山,成了没人管束的“山越”。回归原始的山越,生计无疑是艰难了,但至少没了战乱,有了自由。所以,面对随后的王朝政权的强制归化,反抗也是激烈的。秦灭楚,要进入这个地方,需得东西两路人马夹击,就这样,也只勉强在交通要道设黟、歙两个县。说是两个县,其实如同两个屯兵的据点。这种情况,两汉四百年也未能解决,这才有了汉末“孙吴时毛甘屯兵万户于是”的说法。东吴的贺齐是个狠人,受命征讨山越,最后将之全部迁至江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群进行了全面的更换。我估计,花山谜窟历史的湮灭,极有可能与此有关。
山区的统治,以“屯”扩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应该是最有效的手段。“屯”保证驻军,形成强大的威慑;“屯”方便经济,本地产出聚之后运出,本地所需聚之后分给。所以,古代对“屯”很重视,甚至置邑设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举事前“皆为屯长”(《汉书·陈胜传》)。
我查了字典,“屯”的义项就有很多由“聚集”引申而来,与“屯”组合的词语多如牛毛,诸如“屯居”“屯结”“屯驻”“屯卫”“屯师”“屯田”等等。而“屯”的异读字还有“困顿、艰难”义,例如“屯蹇”“屯厄”。《易经》六十四卦中也有一卦叫“屯”:“震下坎上。象刚柔始交而难生之义。”我把两个读音不同的“屯”的义项联系起来,渐渐有了些感悟。
山重水复的徽州地区,论自然条件,无疑是“艰难”的、让人“困顿”的。但《易经》中“屯卦”的主卦是震卦,客卦是坎卦。震卦的卦象是雷,代表新生;坎卦的卦象是水,水总是往下流。“屯卦”表示“客”方日益衰落的状态是“主”方兴起的良机,同时“客”方力量仍然强大,“主”方的积极行动不一定取得好结果,“主”方应当耐心地囤聚力量。“屯卦”暗示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然而,虽起始维艰,但“屯卦”是异卦相叠,“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所以万物始生,虽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西晋以前的徽州地区的确是个充满艰难险阻的地方,但永嘉之乱、唐末之乱、靖康之乱,在大环境可谓是险象丛生、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徽州利用衣冠南渡的机会,“屯积”起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种子;利用地少人多、必须走出去寻找出路的恶劣环境,催生了徽商的兴盛;利用经济、文化起来后的带动,累积起独树一帜的厚重的徽州文化;再利用经济文化和山水风光的结合,化劣势为优势,打造人们向往的“桃花源”……
同样,在今天,已懂得“屯积”,顺时应运的屯溪人、徽州人,在通往欣欣向荣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山区是经济作物优势,茶,不仅利用先进技术扩大规模,还挖掘、打响品牌,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几占全国名茶半壁江山;云耳、笋干、茶籽等,可是“优质特色”山珍,在高速公路、铁路的助力下,走向全国已不是问题;不能发展大工业,那么在旅游业上做好做足,挖掘多种渠道,拓展手段方式,吸引全球游客……
我对北宋易学家邵雍对“屯卦”原文“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的解析很赞同。他认为这是说,万物始生,开始困难;先劳后逸,苦尽甘来。得此卦者,身处困境,宜守不宜进,须多加辛苦努力,排除困难,方可通达,有初难后解之象。
“屯”的本质是是什么?积累。有积累才好发展。不要被暂时的艰难困扰,要学会顺时应运。
不知我这样理解“屯溪”、理解徽文化,是不是把你引向了“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