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从长的头像

许从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2
分享

神方客谜留

再次来到花山谜窟面前,我还是愣住了:这是我曾来过的那个花山谜窟吗?


最早来花山谜窟是在十几年前,一次会议期间,特地抽了个空,从市区打了个的过来。出租车在叫不出名字的省道临近花山谜窟的新安江北岸停下,然后步行去江边,有一条索拉吊桥,桥头的白色马头墙上,是两个大大的“谜”字。买张票,从横贯的索桥,也是景区入口就进入了洞窟区。


说实话,刚开发不久的景区还比较“原始”,水位不高的新安江露出一大片河滩,水边是卵石、沙滩,往外是草滩。江面平静如镜,江水清澈,一眼可见底。江滩上,几只羊在悠然吃草,还有几匹马,不知是附近村民的,还是景区的。游客很少,三三两两,连工作人员都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头。


下桥就是石窟了。我记得当时开放的是4个石窟:34、35号是相邻的,2号,24根柱石窟,还有一个花山湖。我模糊还记得,洞里除了必要的照明灯光,基本保持原始状况,特别是留在洞壁上的石纹、石柱、钙化木化石和一些其他残存,让我这个略懂历史、地理的游人,能保持一个自由、个体化的推断。


但这次来花山谜窟,震撼之外,又有些迷茫。


入口不在新安江北岸了,而是在南岸几百米处建了个“花山广场”。广场气势恢宏,面积三、四个足球场大小。设计也很“世界”,是以梵高的画作《星空》为原型。还设置了停车场、游客中心、喷泉、花山谜柱等设施。一个妥妥的5A级景区的接待能力没问题!


连接广场和石窟景区的是沿江边辟了一条高低错落、蜿蜒曲折的“临江谜径”,沿途建有石上瀑、花仔小屋、石生花、幻光森林、石中语等,据导游说,晚上来此,通过光影技术与现实景观融合而呈现的动态、梦幻的美妙场景,能将你带入一场“来自魔法森林里的灯光盛宴”。


进入我上次游览的洞窟区,现在叫“谜窟山谷”。在35号,不再是游一个空寂的石洞,一个演员,是导游,也是矿工,沿途在与“花山之神”捉迷藏似的交流对话中,配合迷幻般的光影,演绎着一个个可能“谜底”,牵引着你往前走,往它“规定的”方向联想。我由衷佩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特文采,从远古到现代,从国内到宇宙,从实物到虚幻,什么皇陵说,什么史前文明说,什么功能转化说,什么道家福地说,什么屯兵说,什么采石场说,什么徽商屯盐说……让你如醉如痴,徜徉在梦幻的海洋。


2号石窟则把你带入最现代的灯光世界。灯光在石壁上展示出的天然形成的秋色图画面布满黄棕色的秋叶,山林、高峰、民居为黑色,其中民居可明显看出徽派建筑风格,前面有一条白色的小溪穿过,这便是山脚下的新安江了——黄、黑、白,精准概括出黄山市的文化特色,让游客容易记住。窟顶的大斜面石壁上,用灯光突出一行行细密的直线型凿痕,让人忍不住惊叹开凿者辛苦和智慧。还有利用电脑技术和灯光效果的融入式“挖洞体验”,让好动者抑制不住下场的冲动。


花山湖景区的改造力度也特别大,“神画山湖”的主题倒是很能彰显其特点。尤其是现代的“声振泉”体验,让我这个老头子也跃跃欲试一把。美景与活力,让它成为最热闹的景区。


改造之后的花山谜窟景区无疑是“脱胎换骨”了。这也是黄山市限制发展工业的前提下,在凸显山水资源、徽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等旅游资源之后,努力开掘旅游资源的一项创意举措。探究、解谜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日益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保持、培养人类尤其是孩子的“揭秘、解谜”欲望,的确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活动。所以,花山谜窟围绕“谜”来做“卖点”,应予充分肯定。


我迷茫的是,升级改造后的花山谜窟,还是以“谜”为主题,但感觉嘛,前后不一样了。上次身临其境,“解谜”是我自己的活动,我调动我脑中积累的历史、地理等知识,试图去解释它,甚至回来之后,查阅各种资料;但现在呢?我的思维似乎被牵着走,往早已设定的方向去联想,甚至胡思乱想。不是我主动的发散思维“想”,而是被动接受你的“指引”,“谜”未解开,可能进入一个更复杂的“谜团”了。


也许设计者本就是不要你走出“谜”境,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吧。我这样说并非指责,我只是想说这种设计“方向”有点问题。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更是一种“学习”活动。不能为了经济活动,而阻止甚至误导“学习”活动。花山谜窟可能并不难解开,解开也并不一定就会让它失去吸引力,反而可能更增加它的魅力。比如,真的证明了“藏兵说”的话,那么,勾践卧薪尝胆和随后越国解体的故事、贺齐征讨山越和“屯溪”由来的故事等等,一定会使徽州文化越来越丰富、厚实,使徽州越来越有吸引力的。


我想到了一首唐人的诗,是晚唐黄滔的《寄少常卢同年》:“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狂歌离乐府,醉梦到瀛洲。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清溪莫沈钓,王者或畋游。”


“客谜”这个典故来自唐人的小品《曹著与客谜》,说的是王著与客猜谜的故事。客人先出题,“一物坐也坐,卧也坐,行也坐”,王著立刻以“一物坐也卧,立也卧,行也卧,走也卧,卧也卧”回应,客人答不出。王著提醒他:“我谜吞得你谜。”客人还是猜不出,“大惭”。王著用“谜中谜”回答“客谜”,使猜谜乐趣大增。


黄滔用“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规劝少常卢同年,没事弹弹古琴,或者几个好友在一起猜猜那些来自“神方”的谜,这种隐居生活才是有益的、吸引人的活动,是神仙也不换的生活!


花山谜窟,这么好的前人遗产,不啻“神方客谜”,用得好了,这是可以说是独特的宝藏,但切不可轻易被糟蹋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