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从长的头像

许从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5
分享

狸桥之“桥”

车子行进在南漪湖特大桥上时,我有些迷蒙感。放眼前方,景致倒是清晰,一条龙脊似的半岛状陆地驮起高速路一路向北,而两边则是宽阔的水面,一片汪洋。左边水色深些,隐隐处是山峦为岸,看不清晰,但青色为主;右边迎着光,微微的风将水面吹起很小的波澜,让阳光颠碎,真有些“滟滟随波千万里”的味道呢。尤其是水面上那零星的似树似苇的植物,提醒你不是在海上,是近在南漪湖岸边。

我当然知道是在南漪湖,因为我就是从宣州市区出发,去往对岸的狸桥。

跨湖大桥让我的行程异常的方便,一点也没有了上次去时沿着山脉的县乡公路的艰难。

第一次听说狸桥这个名字是三十多年前。大学同学毕业分配到南湖农场,过年回来见面,在给我具体介绍南漪湖时,因为我的追问,他特意写出这个“狸”字,让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问他:为什么叫“狸桥”呢?会不会是“鲤桥”的讹写?在我的印象中,宣城在江南水乡,又是诗仙李白钟情的“诗山”敬亭山所在地,文化之乡,该是“小桥流水人家”、“鱼戏莲叶中”的画境;忽然间冒出个“狐狸”的形象,怎么想怎么感觉荒凉!但同学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他也曾怀疑过,特地求证过,就是“狸”字。末了,看我还在怀疑,似是为了安慰我,说:狸桥在苏、皖两省交界,偏僻荒凉,又是山区,有狐狸很正常呀!好吧,“狸桥”这个名字刻到了我心里,我记住了。

宣城在后来我来过好几次,单是敬亭山我就上过三回。尤其是那次来在此工作的学生处做客,他亲自带我游览了好几处风景名胜。在游南漪湖时,我想起了那个疑惑,就又“探究”起来。学生在宣城深耕多年,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差不多跑遍全市,所以还真的就详细解释起来。他说,“狸桥”在宣城的权威解释是有关“犁头桥”的传说,现在网上有。我查了一下,还真的有:狸桥镇因桥而得名,该石桥位于镇北,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2—600年)。嚯,一下子就有了重重的历史厚度——1400多年了啊!再就是一个很暖心的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地方被一条河分隔,一个忠厚、诚实的老长工在开春时蹚水去河对岸的铁匠铺为雇佣自己的心地善良的女农庄主扛回犁头,被说来就来的春潮卷走,次日在河中找到老长工遗体时,他的手中还紧紧攥着犁头。女庄主为他的忠诚感动,决定在河上修一座桥,就取名叫“犁头桥”!只是时间一久,便讹省成今天的“狸桥”了。

学生说,狸桥是半山半圩区,早些年的确算是偏僻荒凉,当年新四军陈毅、张鼎丞、粟裕他们还在这儿打过游击呢,镇北的蒋村还有相关景点。从皖南山区到茅山地区,五条龙一线就是很好的掩护。有兴趣的话,过去看看还是不错的。那儿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这些年,得益于沿海发达地区的辐射尤其是苏南经济的外溢,狸桥不仅经济开始渐渐发达起来了,在宣州区各乡镇中走在了前头,环境整治规划也开始了,如果做得好的话,的确是“秀美的江南”。

我拒绝了他的陪我们一游的好意。他是公事在身、电话不断的人,我们不便太麻烦他。但我私底下已做好了自驾去“到此一游”的打算。见我们一再坚持,他让自己的放假在家的正在读研的孩子做我们的“特别导游”。

“特别导游”是个活泼的年轻人,与我们也熟久不拘。他说他也对宣城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宣城不是大城市,但宣城人有大城市人的底蕴。看上去平平常常,但文雅沉稳,视野开阔,却不急功近利。他们的追求平实而不是浪漫。”

见我眼睛望着他,他接着说:“就拿他们对狸桥的宣传来说,‘跨上大桥,看烟波茫茫;走过小桥,看诗和远方’,您看,一下子就把狸桥的特征描活了。狸桥的古老、诗意,南湖大桥的现代、壮观,时间和空间一叠合,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特别导游”特意把我们带到传说中的古狸桥边。说实话,没有他的介绍,没有旁边的文字,我根本看不出它的“价值”。单孔石拱,不长也不宽,栏杆甚至是现代水泥构造,让我怀疑它的历史。但桥两端上桥台阶中间的条石留有的车辙,依稀有古老的影子。“这座桥以前将蒋山村与狸桥连通,也是宣城到南京的陆路最便捷通道。听我爸说,这条路当年韩愈可能走得比较多,因为他的一个长辈曾在不远的溧阳做官,韩愈家在宣城置有家产,他少年时代就在这儿学习、生活的。”

他的话提醒了我。是的,唐、宋两代,宣州经济发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唐朝中期宣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了长安、洛阳之外的第三大城,比北边的历史悠久的南京城还牛掰呢。大批文人墨客此后流连此地,文化影响南渐明显,人文就昌盛起来了。如果说李白可能是水路穿梭成就了敬亭山的“诗山”称号,那么,韩愈则极可能是在陆路往来中成就了宣城丰厚的文化积淀,让此后的宣城成为了文人心目中的“圣地”!因为韩愈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此形成的。“从这个意义说,陆路中间的狸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文化通道上的实实在在的桥梁、纽带呢!”

“特别导游”循着我的话,接过话题:“我爸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特别看好狸桥,您看到刚才从高速下来的那一路颇具‘大城市’模样的经济开发区,他说,假以时日,利用好当下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机会,安徽尤其是宣城,承东接西,劣势就会变成优势,发展起来就不是难事。狸桥是先行者,也是纽带、桥梁。”

是的,据我了解,最早来狸桥的是一批沿海特别是苏南的企业家,再加上一批接受过‘东风’洗礼的返乡人,他们把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引进来,再把本地的资源、产品变成财富,把未来的美好理想变成现实。这的确是一种“桥梁”!

那么,是否可以这么理解:狸桥,理念之桥?理想之桥?

或许,随着开发的深入,这会是一个并无不妥的说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