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熊峰的头像

熊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11
分享

常回家听听娘的唠唠叨叨

娘今年八十一了,自从九八年父亲去世后,便一个人生活。或许是年轻时太过于劳累,年迈的身体更显得苍老,有时变得象孩子般缠人。前几年回去,一见面娘总会说:“你不是忙吗,怎么回来了呀?真好!”,责怪的语气又带着欣喜。且不说相隔千里之外,当下每个人为了生活不 都在四处奔波,弄得身心疲惫,平时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哦。

我除了每天上班以外,闲来无事时,也学学一些文人,偶尔也写写诗歌、散文,自娱自乐,仅此而已。

如今娘在本地一家养老院,她的记忆是时而清醒时而忘记。现在的我回家次数反而多了,可娘的唠唠叨叨却少了。

以前打电话总会重复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回家?或许是人老了,听觉不那么好,我不耐烦的解释半天。电话那头,娘她唠唠叨叨地讲起本村庄的一些“新鲜”事,生怕我忘了家乡似的,把她所知道的一切迫切地讲给我听,最后仍旧不忘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于是我没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娘似乎终于听明白了,这才挂了电话。

隔不了多久,娘又拨打我的电话,又问同样的问题。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却还是忍不住、心有不甘地。这个时候的我,鼻子酸酸的……

娘电话里没有听见我的声音,急切地问道:“你怎么了? 身体不舒服吗?在外面要好好的……”

我说:“没什么,刚才有点事”。

娘便道:“那你忙你的吧,下次再打吧”。

于是我又不忍心地说:“没关系的,你说”。

电话那头的娘见我没有烦她,立刻开心起来。欣喜地向我唠叨着:“家里现在有六只老母鸡,鸡蛋已经积了二百多个了,拿给小琴一些(小琴,哥哥家的女儿),还剩一些。今年又买了二十多个小鸡,等你端午节回来有仔公鸡吃了。菜园地里种了辣椒、黄瓜、豆角,已经开花了,这些都比在菜场买的要好吃多了,回来摘点带去……”

我说:“你不要总想着我们,自己多吃一点,不要忙这忙那了,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娘也和其他母亲一样,拿给你的东西你要是收下,会高兴的像小孩一样,满脸笑容,可怜天下父母心!

前几年回去的时候,娘总是要给一些鸡、鸡蛋,非要我带上。我又不想拿,不是不喜欢吃,说真的,妈妈给的东西非常好吃!不想拿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怕她忙东忙西的劳累着;其二是想让她留着自己吃。

后来我们回去就不要这些了,我总是说下次回来再带,这次是回来办事的。儿子也帮着说这些不好带,下次回来一定给拿上。“连哄带骗”她才肯罢休。

娘是个疼爱儿女的人,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子女们不能落在同龄人后面。记得那时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都买了自行车,娘为了让我和别人一样有那种优越感,用过年杀猪卖肉的钱给我买了一辆。在当时农村,我也算是第一批有自行车的人。现在还记得那是一辆合肥自行车二厂生产的“美骑”牌自行车。这一年,大哥已经结婚,从“大家”分开立户了,组成他自己的家庭了。娘说:树大分叉,人大分家。

娘还是大厨,我穿的第一件羊毛衫就是她把一个表叔嫁女儿办喜酒收的钱买的。那时在农村要是有谁家盖房子,子女婚嫁、生小孩的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也会收一些费用的。娘会打一些折扣,少收一点。她说人家做大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少收一些也算是自己一点心意。如果是丧事,娘也拿一些钱给别人。娘就是这样,勤劳又善良!

娘是一个对自己节俭,对别人可不小气的人。比喻说老家的一些有来往的人家做个什么大事,娘会和别人一样送些“礼”,去的“礼”也和别人差不多。娘的经济来源是儿孙们回去看她时给的,每回大家给她钱时,她总是不要,需费很多口舌才肯收下。

她都会放在她的“钱包”里。说是钱包,其实就是一个带锁口的小塑料袋,娘说这个好,用起来方便,还不容易失落。

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把娘带到上海来玩玩。前些年回老家过年,我爱人对她说:妈,等天气暖和点,接您到上海玩玩,好吗?娘说:好!

从她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娘很高兴,也想来上海逛逛。等天气暖和了,叫她来吧,她又说最近身体不舒服咯,坐汽车晕车咯,(那时老家到上海还没有通高铁)来来回回很难受,等等原因,总之,就是不来。其实我知道她的想法,她不愿意来上海是怕影响我的工作,增加我的开销,是帮我省钱。

她说:你现在孩子渐长渐大了,要买房子、还要结婚成家,都是要用大钱的。

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坚持要娘来的话,或许她也就来了。 对于这个事,一直内疚在心。唉!我也是个不孝的儿子。

我也不知道我整年究竟在忙些什么?就不能趁娘还能唠叨时,常听听她的唠唠叨叨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