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章的头像

华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12
分享

有致方能生情 ——略谈园林园名

园林、庭院无论大小,名字是点睛之笔。单观名字,便蕴含着文化的深意,是园林、庭院主人文化情怀或一种心绪的表白。

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专著是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这部著作,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说了个透,唯独没讲该如何给园林、庭院起名字。是计成肚中无墨吗?不,计成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可见才华横溢。那他为什么回避“园名”而不提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营造者或园的主人多是学富五车,清高孤傲,不愿与凡夫俗子同伍的文人,或者是有真才实学却官场失意宏图未展的士大夫,君“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这就注定了他们所营造的园林,必然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又被称为“文人园”。“文人园”的整个营造过程,几乎成了文人士大夫“上下与天地同流”精神的全部倾诉。这种倾诉,因人、因时、因事、因情不同而不同,怎么能在园林营造的专著中界定范畴确定原则呢?

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留园,南京的瞻园等等。这些园名,就蕴含文化的深意和一种退隐山林复杂心绪的表白。

“拙政园”,取自于“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退思园”,取自于“退而思之”;“留园”,取自于“长留天地间”;“瞻园”,取自于“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网师园”,则表现出园的主人宁肯拜结网的渔夫为师,也不愿与世俗凡夫往来的清高。

如果说园林中的山水花木组成的景观,蕴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那么,园中的匾额、楹联,题名、堂名、亭名、轩名等就是他们触景生情后胸臆的直接抒发。都是经过园主人反复推敲,斟酌吟唱,务必取自与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心绪相贴切又有意境的名家诗句。移竹当窗,竹树风生,晓风杨柳,夜雨芭蕉,“红楼隔雨相望冷”;溶溶月色,瑟瑟风声,池水荡漾,曲池涵月,“邀来月影相伴行”。这等美色,怎能不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呢?腹中的诗书,便应景而生。譬如,苏州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的亭名就取自韩愈“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的名句,“殿春簃”来自于苏轼的“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苏州拙政园中“与谁同坐”的轩名,来自于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听雨轩”来自“雨打芭蕉落闲庭”的佳句。你看,“晚年”、“寂寞”、“明月清风我”、“闲庭”,是不是一种心绪的表达呢?还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雪香云蔚”,网师园的“网师小筑”、“看松读画”,留园的“长留天地间”、“涵碧山房”、“林泉耆硕”,退思园的“菰雨生凉”,狮子林的“水殿风来”,以及廊道、门额上的“枕波双隐”、“曲溪”、“印月”、“听香”、“读画”等等这些题名,无不来自意境高雅的名诗佳句,蕴意深邃,字字珠玑,让人回味无穷,起到了绝妙地点景作用。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陆游的“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李清照的“水光山色与人亲”,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些万物皆备于我的名句,都成为了园林营造者勾画气象首选的诗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