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章的头像

华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9
分享

倒影之美

只要有水有光就有倒影。甚至一滴水也能映出影子来。

小时候,爱看水中倒影,也常常投以小石,激起千层涟漪,让美丽的倒影在瞬间被一圈一圈生生地撕碎。当小石落底,慢慢地,涟漪消失,在消失的过程中,又一圈一圈迅速地将倒影修复如初,美景再现。然后再投石,倒影再复始,反反复复,其乐无穷。即使不投石,阵风吹来,圈圈涟漪也让水中倒影成了哈哈镜中的景物,引人一笑。

古人说,“倒影图画新”。确实如此。明日、明月高空悬,岸边之景,天空之云,空中之鸟,飘然下倒影,映入水中,那光影交错下的水彩意境,飘闪着,景如美画。倒影的气势可宏阔到垂虹千丈,斜阳万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即使咫尺小池,也能倒影半空星斗。再大的景也能缩龙成寸藏匿于一滴水中。

这些让大自然在深静、幽静、恬静中多了一些别致、浪漫、虚幻、变幻、动感、朦胧甚至大气的倒影,入目盎然,动人心扉,搅人心浪,本身就是一首诗,不知吸引了多少画家、摄影家的眼球,更吸引了对景易感,有感必发的诗人。

诗人与画家、摄影家,在审美理念和审美视角上,是完全相通的,他们是美的发现者,美的描绘者,美的捕捉者,自然就不会放过倒影之美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意境高远的有关“倒影”的美诗、美画、美图。

诗人们观察入微,总能发现各种倒影的妙处之所在。“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是一种妙;“浮萍破处见山影”,“入镜往来人倒影”是一种妙;“楼台倒影入池塘”,“林花倒影落清池”,“池面春波泛绿漪”,“芙蕖倒影碧波媚”就更妙了。不同景色生成的倒影,都依依有韵,悠悠多情,尽显其美,各美其美,气象万千,生成的图画,帧帧都柔媚、妩媚。

倒影之所以显得柔媚、妩媚,与水的“过滤”有关。水将天上,岸边的色彩,要么遮去,要么朦胧,要么淡化,要么虚化,要么强化,要么融合,才让水中之景,生生多了些“柔”多了些“媚”,多了些天上,岸边不曾有的那种“媚”。这“媚”,若加了“碧波”的活性,更是灵动有加了。

倒影对美的生成,还有一种再造的功能。有时你会发现,岸边的一些景色看上去不算很美,空中的云造型也一般,鸟的飞姿也不洒脱,但当它们与水中的倒影组合成一个整体时,一个完整的相映成趣的靓丽的美,不断变幻的美就呈现出来了。这种造美的功力,非天公莫属。宋代诗人张元千就发现了倒影这种再造的功能,他说:“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波光里倒映的山峦,已不再是原有的山峦了,山峦更为青翠、清莹和秀气,并多了些娇娆;在水波微动中,湖波大有摇动山峦、城墙之势。山峦和城墙与倒影中的山峦和城墙,就这样共同形成了一种既对称又不对称,有静又有微动的近乎完美的动态图画。这就是倒影的再造功能。倒影这造美的高手,它可让碧波“隐映一溪烟树”,生成模糊之美;又能使“倒影入清漪”,“倒影星辰摇动”,以致让“群峰倒影不可辨”,产生一种波动变幻之美。难怪,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们,总爱画一些“千嶂倒影三江流”,“桑林倒影媚晴川”,“回光倒影山如染”这样的画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山水画,几乎都有倒影。如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画中大山大岭屹立在江湖沼泽之畔,大小高平,争雄竞秀,重重叠叠,俱浸于大江之中,相映成趣。

微动之美、波动之美,也被法国著名画家莫奈发现了。他的《威尼斯大运河》就是倒影微动之美的杰作。画面上,被阳光照射的火红的房子,与水中的倒影相互映辉,水面上水波粼粼,充满着梦幻的色彩,让人分不清那些房子和水是真实的还是在梦里的。

我国著名的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大师郎静山,一生拍摄了很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其中《春耕》、《烟江晚泊》和《树影湖光》等都是倒影之美的杰作。

倒影还充满着梦幻之美,或者说,人借助倒影就可以尽享梦幻之美。“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是一种神话般的飞动之美;“倒影看飞鸟”,“倒影鱼龙惊”,“鱼寻倒影没”,“潭心倒影时开合”是一种科幻般的波动变化之美;“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的动漫之美,能唤起或唤醒童真童趣的悠闲回忆……

总之,倒影能千汇万状,将嶂岭密林,亭台楼阁,日月之辉,飞鸟走兽与人心中的童心童乐以及洒脱放达融为一体,含形而悦影。因此,无论你闲暇散步还是外出旅游,万万不可错过欣赏倒影之美,若是能用手机或相机及时定格下来,就更是一种享乐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