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章的头像

华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22
分享

听秋

不知是谁最早提出了“听秋”这一词语?一个“听”字,意境无穷,实在是妙不可言。

能想到这一词语者,肯定是个诗人,而且是个才高学博,究心经世,深谙秋韵,颇有情致的诗人。是孟郊?他有“卧冷无远梦,听秋酸别情”;是齐己?他有“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是毛幵?他有“便恐岁华催去,听秋虫相泣”;是陈允平?他有“竹外人清,听秋声将转”……我想,不会是后辈的诗僧齐己,更不会是毛幵、陈允平,最早提出“听秋”的,很可能是“诗囚”孟郊。

只有孟郊具备这样的情致和才智。他自诩“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坎坷和多蹇,使得他深情冷眼“看”秋色,心匠自得“听”秋声。

听,向来是人获得美感的途径之一。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方不虚生此耳。” 还说,“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秋既然是“天之别调”,就说明与春夏冬相比,秋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格调,它氤氲在秋色中更在秋声里。秋风秋雨是秋声,落叶沙沙,寒蝉凄切,秋虫相泣,流水涓涓,秋鸟凄鸣也是秋声。惨淡的秋色秋声很容易引起人内心的忧郁、忧愁之情,或者说,凄凉的秋声契合并加重了人心中的愁绪。所以吴文英才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于是“心上秋”便合成为了一个“愁”字,这“愁”,是心(思绪)上的秋色秋声。将思绪与秋色秋声联系在一起,把悲凉和忧虑之“愁”描写得最为精彩的,当数曹雪芹的《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其中“花惨”、“草黄”、“萧条”是秋色;“惊破”、“飕飕”、“雨声”、“滴沥”是秋声。“秋花惨淡秋草黄”、“寒烟小院转萧条”是黛玉看到的凄凉景象,而“惊破秋窗秋梦续”、“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疏竹虚窗时滴沥”是黛玉听出来的肃杀和喧嚣。看到的秋色引起黛玉的愁绪,而听到的秋雨、秋风、秋声,让黛玉坐卧不安,牵愁照恨,倍生伤感。

一声梧叶一声秋,“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那片最早感知秋天来临的黄叶,飘然落地的声响,轻到近乎无声无息,却是秋曲的前奏或序曲,引来秋中的万物之声,组成了动人的秋的天籁和声,秋之组曲。这秋声之组曲,胜似琴瑟箫笙所奏之五音,它有时渺然隔云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声声入耳,声声入心,是四季中最撩人最感人最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乐章,这或许就是张潮所说的“别调”吧。那冲然而澹的“千叶万叶声”,那悠然而远的秋虫相泣,那星辰冷落碧潭水,南归鸿雁空中鸣,都是秋的幽幽心香、委婉的心语。当自己的心语与秋的心语共鸣时,才是真正地听懂了秋声。一个心境烦躁的人,听秋听到的必定是凄楚,而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听秋听到的是秋声之妙,心匠自得,不虚此耳。“心匠自得为高”,才能由“妙”入“神”,由“神”入“化”。

视觉只能玩赏秋的色相,而听觉才能享受秋之韵味,这才是“心上秋”的应有之意。要听得秋声,先需心静。古人说“月色能听,安静可言”。心静,才能忘怀万虑,灵想独辟,如万象在旁,与自然契合;入静,才能独步古今与天地神往。秋之万籁声中涵映着秋韵之精微,之深沉,之幽情,之高远,之意境,这才是秋声之妙之美。这秋声之妙之美,唯有心静才能默以神会。默以神会才是听秋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讲,听秋是一种雅,是一种大雅。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如果柳永心不静,怎能在乱洒衰荷的秋雨中,听出颗颗珍珠落盘声?这是心静且沉冥入神后,默以神会的听秋——领悟微妙,生无穷之雅情。

李白听到了秋的寂旷空灵而沉冥入神,默以神会:“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落叶聚又散,寒鸦栖而复飞,空寂之中偶有声,静中有动,动而复静。这就是听出来的大雅。

秋夜,寒风、落叶、秋虫悲鸣,各种凄清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静听,最能展开审美想象。审美想象是一种情感的想象,是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的。审美想象才使得听秋之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得以升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于孤寂寥落中,静夜独听秋声。秋雨萧瑟,枯荷残败,给人以凄清衰飒之感,但错落有致的声韵,似乎让他略慰情思,稍解寂寥。静听,让李商隐展开了审美想象,并将心境寄情其中并情思绵延。

“夜深风竹敲秋韵”,明月寒照,窗前风竹敲打出萧瑟秋声,使欧阳修领悟出秋韵中那微妙至深的禅境。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王维听而想象出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的沾滞之音。这是浪漫的王维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的审美想象。

而范云从“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中,听出“多肃杀之声”。这是范云借助想象而具体化,最终形成的审美意象。

……

由听而产生遥想,并将自己的心绪寄情于秋风秋雨秋声之中,吐纳出的诗句写得是秋韵秋声,实则是自己的心事苦衷。听秋说到底是在听自己的心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