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以上。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名气的诗人、文豪都写过有关茶的诗文。可以说,中国诗词的历史,是在几千年的茶香氤氲中写就的。
喝茶是一种风尚,注重的是情调。无论是闲暇在茶室里的骚人墨客,还是幽居于山水深处茅屋里的隐者,约两三朋侣,在“小鼎煎茶面曲池”的氛围中,焚香调琴,呼童运火,汲水点汤,品茶听韵,谈天说地,一任日影飘移,享受闲裕。就是在这种看似闲裕之中,高谈阔论的却是天地之大道。“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曾巩)游目骋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嘴撷一浑芽,精灵胜镆铘。”(薛能)一缕缕茶香“增添清气入肌肤”(吕岩),余香饶舌,心旷神怡,在寸柄之壶,盈握之杯中,对饮得韵,同品得趣,独啜得神,“一椀喉吻润,二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卢仝),“诗情茶助爽”,一篇篇优美的诗文如同珍泉流注,珠玑飞溅。即使“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需茶”。中国的鸿儒就是这样从茶的雅品和酒的豪饮中走出来的,中国哲学也因此内蕴着浓浓的茶文化和一点酒的芬香。
在清高之士眼里,烹茗、啜茗是文人、雅士才有的清雅之事,是“上等人的牌号”(鲁迅语)。而上等人,即便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一杯为品,两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了(《红楼梦》妙玉语)。在他们看来,粗人即使也喝茶,只配喝“茶末”“茶梗”,是俗饮,喝的是“解渴的蠢物”。总是站在劳苦大众一边的鲁迅却说,这言论“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当骚人墨客,啜着茶,享着“清福”,摇头晃脑抒发“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时候,“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鲁迅语)正是这些喝着“茶末”“茶梗”的“粗人”,种出了和制出了上等的茶。
佛家整日与青灯木鱼为伴,参禅、饮茶,悟道参玄,禅茶本一味。只要你静心细听,在那“三更木鱼声”中,可辨出僧人饮茶后的闲逸、淡泊、宁静之气,怡人心性。
这怡人心性的茶,其色,或碧绿,或墨绿,或琥珀,或棕红,都可准确地表述。可怎样来描述他的香呢?我搜遍了有关茶的诗,似乎都差强人意,清香?兰香?有一点,但都不贴切。尽管唐人曹邺喝茶喝得“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可仍然说不清茶香香在哪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刘禹锡)。我找来找去,这“跂石人”只有苏东坡了。他把茶香比作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那或碧绿,或墨绿,或琥珀,或棕红的茶水,飘出的缕缕水汽,散发出的带有温热的香,确如妙曼的佳人散发出的气息。嗅到这种气息,人无法掩饰自己,流露出的都是本真的性情。这香的气息,香的你内心藏不得一丝杂念;这香的气息,香的你心绪留不住一点瑕疵;这香的气息,香的你五体充满生机。吟出的声音,句句都是诗;呼出的气息丝丝都是词。进入这种境界,你就不难理解什么叫醉茶了。
烹茗、啜茗离不开水。“茶确也要质佳的水来配的”(《红楼梦》语)。自古以来,泡茶之水就有江、湖、泉、井、雨、雪之分。“清、活、轻、甘、冽”成为品评水质优劣的标准。陆羽在《茶经》中,特意提到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甚至能喝出长江之水是从江心取的,还是从岸边取的。甚至煮水者,在一桶之中,是从哪一层哪个位置取的,都能一品即知。古人十分推崇冰雪煮茶,而煮梅上雪是上乘的上乘。凡读过《红楼梦》的人,没人不知那窖藏的梅花雪。
有了好水好茶,茶道才能“和、敬、清、寂”。
把玩茶具是饮茶的一乐。中国著名的茶具有越窑产的青瓷;邢窑产的白瓷;汝窑产的釉色以天青为主的青瓷;钧窑烧制的铜红釉为主的钧窑瓷;定窑产的白瓷;官窑产的官瓷;哥窑产的哥窑瓷;建窑产的黑釉瓷;景德镇窑产的景德瓷;宜兴窑烧制的陶瓷。这十大茶具产地的上等茶具,自古以来成为藏家竞相珍藏的上品。
公元758年,陆羽首创“茶”字,此后写就《茶经》,使得含英咀美入诗肠的茶,养人心性。但茶走出国门之后,饮茶就不再单单成为一种清雅文化的象征了。如果认为饮茶就能让人心平气和,可以使人从善,那就大错特错了。当年,走出国门的茶,带出的是文化,换来的是毒品和侵略。
一千多年前,在浙江天台山留学的日本最澄禅师,将中国茶籽带回东瀛。中国茶第一次走出国门。正如菊花原产于中国,传到日本后,菊与刀便成为了日本民族性格的象征。这些用着汉字,模仿着中国的建筑,穿着仿唐的和服,学着中国的茶道,喝着中国传来的茶的国家,却舞动着战刀在近4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侵略中国,疯狂地杀戮中国人。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和茶具,使得英国人最早接触到了茶。尽管这些茶,经过七八个月的运输,早已不是新茶,但这种典雅浪漫的东方饮品很快就风靡了英国上流阶层,并几乎征服了所有的英国人。英国人把茶看作是"图腾饮料"。一早到晚都在喝茶,手不释杯,每天的下午茶更是必不可少的,其盛况,正如一首英国民谣所言:“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了。”那些喝惯了咖啡和烈酒的西人,自从喝了茶,性情似乎温和了许多,尤其那些文人绅士,酒后打架斗殴的事少了。狄更斯于是说,茶“将永远成为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
正是这些酷爱饮茶的英国人,并未在任何事情上都有"忍让的气度"。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择手段地从中国偷窃种茶制茶技术时,是“忍让”的。但其后垄断茶市的手段并不"忍让",先是在美利坚因茶,惹出战争,后为了改变因大量进口中国的茶叶而引起的贸易逆差,把鸦片引入中国,毒害中国人,引发了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之中。
看来,无论中外,一些恶人,总要装成佳人,外表可能比佳人还佳。佳茗喝到他们嘴里,恶性并未改,怎么装也散发不出丝毫的佳茗之气。那些外表堂堂的西方绅士们,一手端着茶杯,一手舞动着杀人的利器,虽然谈吐也雅,但话语体系散发的却是杀气,这就是他们所标榜的“绅士风度”?
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很容易被衣冠楚楚的假佳人们所沾污。佳人有真假之分,而佳茗的香气真真切切,冒充不了。是不是佳人,不但要闻其香,还要听其言,观其行,只有真正的佳人才似佳茗。
何以识别真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