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没有空调的夏天,我们一家住在父亲任教学校的家舍里,学校三面临河,有一座小桥与外界相联。夏天,学生放暑假了,偌大的学校空荡荡的。
白天静悄悄,只有蝉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
学校有一个菜园子,长着丝瓜冬瓜番茄长豆玉米香瓜等等,爸爸是农民的儿子,对田地有特殊的感情,人又勤快,常常戴着草帽挑着水桶在菜地里忙碌。
顾老师的菜种得真好!李老师张老师王老师们来摘菜时总要夸奖汗流浃背劳作的父亲。
傍晚时分父亲早早地拎了井水,将家舍前的水泥地来回冲洗,浇十桶水,才停下来。
父亲说,晒了一天的太阳,地上有火气,井水浇浇,待会儿大家乘风凉就不热了。
没有空调,屋里只有一只小电风扇。父亲拖了一只接线板,将电扇移到门口。
板凳、藤椅、蒲扇,一张小方桌,摆上盐水毛豆子,拌茄子,番茄鸡蛋汤,再有一碗浓油赤酱的菜干头肉。
饭是冷饭,儿时的我喜欢浇点番茄汤淘淘,然后捧着小碗跑到隔壁王老师家的小饭桌去吃。王老师是南京人,会糟毛豆子鸡翅膀,比我妈做得好吃。
毛丫头却喜欢嗲饭碗头,吃呒吃相。
母亲摇头说:隔灶头香,吃人家的饭总比自己家里的好吃么!
吃罢晚饭,天慢慢暗下来了,场上的人多起来,乘风凉。
扇扇子,聊天,吹风。蚊子多时,就点一盘蚊香;刚切了西瓜,便搁在搪瓷脸盆里端出去,一家人吃西瓜。
我妈每天煮一锅珍珠米,是我爸种的,很糯,又香又甜,王老师也煮,却没我家煮的甜,怎么回事?因为我妈煮珍珠米时留着玉米须又加入了白糖,特别香甜。
快点来吃珍珠米!
来吃香瓜!
来吃西瓜!
乘凉就会变成小吃交流会。小孩子跑来跑去,大人便聊天。
越是清贫的年代,越懂得分享质朴而珍贵的东西,好像是那年月很多人都有的品质。
教美术的李老师擅长拉二胡,有一天爸爸在李老师的伴奏下唱了一首《骏马奔驰保边疆》,哎呦,爸爸的歌声真好听啊,昂着头唱歌的样子帅极了!
妈妈曾在李老师的二胡伴奏下跳了一支新疆舞,脖子不动脑袋动得飞快,两条长辫子随着身体的转动飞起来!我爸说,那时我妈考歌舞团,是因为出身不好才刷下来。
老师们都多才多艺,乘风凉时唱歌跳舞弄得像开联欢会一样。只有教语文的小李老师常常闷声不响,她十分内向,只含笑看着大家乐。
我常常到小李老师的宿舍去玩,有时候和她睡在一起。她是个清秀文静的女子,却一直没有对象。一拖就快三十岁了。
她和谁都没话说,闷葫芦一个,王老师说。
后来,王老师的外甥来学校玩,晚上加入了乘风凉队伍。
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闷葫芦小李老师突然开口了,每天和王家外甥叽叽歪歪,王家外甥唱歌,小李老师脉脉含情望着他,手里拿着苏绣绸扇替他扇风。
在乘风凉的队伍里,一个沉闷的女子突然活泼起来,银玲一样的笑声像夏夜里的凉风让人愉悦。
多少年后我常常想起小李老师在遇见心爱的人之后眉目传情的样子,才悟到一个道理:
人,其实是没有绝对的内向或是外向,你会在一大群朋友中间沉默是因为找不到知音,而不善言辞的你却可以在某个人面前絮叨个没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场,就看陪在身边的人是谁。你遇到谁,谁就是你的性格!
如果说幸福有形状,一定就是这三个字:谈得来。
后来小李老师很快和那个谈得来的王家外甥结婚了。
乘风凉是闹猛的,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只有一种时候,大家都会静下来:那是夏夜里起凉风时,或远或近传来的丝丝凉意像一双温柔清凉的手拂过身体,就这么安静,谁也不说话,静默、呼吸,让风吹遍身体,想起古人的诗“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乘风凉”最早是出自于清代一介布衣顾禄撰写的《清嘉录》一书中,他在《清嘉录·六月·乘风凉》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曰道:
“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舟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宇、水窗、冰榭,随意留连。作牙牌、叶格、马吊诸戏,以为酒食东道,谓之斗牌。习清唱为避暑计者,白堤青舫,争相斗典,夜以继日,谓之曲局。或招盲女、瞽男弹唱新声绮调,明目男子演说古今小说,谓之说书,置酒属客,递为消暑之宴。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消遣,借乘凉为行乐也。”
你看,古人比我们会乘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