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渐近。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立秋了,白露了,是不是日子太好过,只觉得时光似箭飞越流年。
幸好,这个季节有仔姜慰劳味蕾。
冬吃罗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
我倒觉得秋天才是吃姜的好时节,因为一年中只有在初秋时节,仔姜才会姗姗上市。
仔姜就是没有成熟的嫩姜。
仔姜体形苗条,纤长如女生手指,顶端还有娇嫩的粉紫色蔻丹。仔姜的味道清淡,肉质细嫩,我常常用它来做糖醋仔姜。
买几斤仔姜,清水洗净,沥干水分。搬一只木墩头到院子里的石桌上,底下衬块毛巾,稳稳当当放妥,拿把锋利的菜刀,切仔姜片。
刀快姜嫩,让我毫不费力地将姜片切得薄而齐整,墩头上有嫩姜汁,空气中弥漫着姜的香味。
将一片嫩黄的姜片举着对着阳光一照,切面滑腻如黄油。
黄灿灿的仔片满满的一大盆,我拿了一袋精盐细细地撒在姜片上,端起盆子颠几下,瞬间就看到仔姜片溢出了汁,真嫩啊!
端着姜盆放置在树荫下,盖上锅盖。
也累了。初秋的天气是清晨凉中午燥热,好在有风。
坐在树下休息一会儿。
早上在菜市场买好仔姜走出来,看到一位老者在卖藤椅,不大,精致而秀气。一问,老者自己做的。
很喜欢,买了两张,却无法拿回家。幸好老者有一辆电瓶三轮车,放上藤椅,又放上我的仔姜,还能装下两个人,于是乎我就撩起裙子坐到三轮车上,老者发动车子,突突突响着送我到家门口。
小藤椅很舒适,千金难买心头好,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坐着喝了一会儿茶,手机上回复了几个邮件,时光差不多了,起身,揭开渍仔姜的盖子,腌过的仔姜绵绵地伏在汁水中,只有半盆了。
将仔姜倒在漏勺中沥干水分,找了一只方口大玻璃瓶,把仔姜整齐码入瓶中,另一只碗里放入白糖,镇江香醋,搅拌均匀,均匀浇在仔姜中。旋紧瓶盖,放入冰箱冷藏,一桩事情就算完成了。
姜是我家最主要的佐料,我做菜,极少用茴香八角香叶,只放几片生姜,另一个是香葱。
如果去吃早面,浇头外一定会点一小碟细细的姜丝,每天早饭吃几片自家腌制的仔姜,特别是寒冷的冬季,一碗热腾腾的新米粥搭配几片脆嫩爽口的仔姜,窗玻璃上的冰花慢慢消溶,肠胃暖暖的,心也暖了。
大概只有在初秋的时候,仔姜才会一生中唯一一次以主要角色的身份登上餐桌这个舞台。这时候除了腌制仔姜片,我还用仔姜烧肉,烧鱼,煲老鸭汤。还用仔姜切成细丝来炒鱼香肉丝。
吃寿司时师傅也给你一撮仔姜片,有些人拿来送酒,其实作用是清除味道,每吃一道新的鱼生,都不能和上一回吃的混合。
我小时候,牙疼,坐在院子里吱吱吱地哭,太外婆拿了一小块生姜,刨去皮,仔细地切了一小片,哄着让我咬在小嘴巴里,大概是牙太疼了,哭得也累了,嘴巴里含着生姜就睡着了。明天清晨起了,牙真的不疼了,而且那片含了一夜的姜片没变质,香香的味道。
太外婆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铭记的话:梅子啊,生姜是好东西,不会发臭,也可以治头疼脑热。
这是有道理的,清晨吃几片姜,口气还是清爽的,如若吃几片生大蒜,无疑变得口味可憎。
读《红楼梦》第52回写道“麝月又捧过一小碟法制紫姜来,宝玉噙了一块。又嘱咐了晴雯一回,便往贾母处来。”
这里的法制紫姜就是用仔姜制作的酱菜。
姜是辟腥的恩物,凡是有点异味的食材碰到了姜,都能化解。煲海鲜汤少不了姜,蒸鱼也来点姜丝。别以为只是对鱼类有效,炒牛肉时用姜汁来渍一渍,它的酵素也能令肉类柔软,连蔬菜也管用,炒芥蓝用姜粒或者能使到菜色更绿,也可以把芥蓝的味道带出来。
在秋天的诸多味道里,仔姜无疑是一枚活色生香的小情人,有了它,平淡的菜肴就鲜亮了;拥有它的时候要珍惜,毕竟青春转瞬即逝,转眼它就成了老姜;要想留住它的鲜嫩,不妨像我一样在它最好的时候用糖醋留下它,让你在想念它的味道的时候一亲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