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早饭,怎么也绕不过一根油条。
冬天的早晨,睁开惺忪睡眼,爬起来干的第一件家务事,就是挎着小竹篮子去街上买油条。
那时候的冬天真冷啊!小河里结了薄薄的冰,街头的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凌,走在东街的石板路上也是小心翼翼,地上有没有融化的冰雪,要当心滑跟头。
儿时的我穿着我妈做的花棉袄,花棉裤,一只粉红色的开司米假领头一本正经地翻在棉袄外面,头上戴着一顶大红色的绒线帽子是妈妈拆了一件羊毛背心,照着《上海编织》书上的针法编织的,人人见了都夸时尚!
小镇上只有一家油条店,供销社的小吃店卖阳春面、小馄饨,早晨支个摊头卖油条,每天都有许多人在排队。
一口乌漆墨黑的大铁锅倒满了金黄澄亮的菜籽油,那是炸油条的;锅边有一只镂空的铁篓子,用来放炸好的油条。
炸油条的姑娘是小镇美女,叫莎莎。
莎莎是中学校长的女儿,高考落榜只能由劳动局统一分派工作,到了供销社,供销社的头头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按排这么漂亮的莎莎去炸油条。
莎莎不肯像别的店员那样穿油腻腻的白色工作服,宁扣奖金也要穿大红色的尼龙喇叭裤,紧身的织绵锻小棉袄,烫着时髦的长波浪,据说一只头发就烫掉一个月的工资。
莎莎皮肤很白,五官端正,是个美人,大概是感觉委屈,成天横眉冷对顾客,对买油条的人从没好气。
儿时的我太喜欢莎莎了,觉得她真是漂亮,穿的衣服鞋子和别人家的都不一样,有模有样,像电影画报上的明星。心里想着长大了也要像莎莎那么漂亮。
莎莎又白又细嫩的小手将两条面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双手轻捏两头时旋转一下,再轻轻沿着锅沿放入油里。不一会儿,面条在沸腾的油锅里膨胀变大,美人儿莎莎用大竹筷子将油条翻几个身,一根金灿灿香喷喷的油条就出锅了。
排队的人你一根我一根的付钱拿油条,有的人用手拿一根油条再到小吃店里喊碗小馄饨搭搭;有人边走边吃;有的人到小吃店取一根竹筷将油条串在一起拿走;我举着小竹篮递过去,喊:许姐姐!许姐姐!四根油条!
莎莎认识我,我爸在她爸当校长的学校里当老师,故而莎莎对我还是很客气。她把现炸的油条一根根挟到我的篮子里,有时候还会送点单根的油条。
单根的油条就是两根面条没叠紧,炸的时候分离了变成了一根棍子样的东西。
小时候看莎莎炸油条,心里有个疑惑:为啥油条都是成对出现?
我看到那些不幸分开了的单根油条沉在锅里好一会儿才浮到油面上,莎莎同样用筷子不停地翻转,虽然也有膨胀的迹象,但是膨胀了一会儿就停止不动了,膨胀的速度远不如两根一起炸得明显。
单根炸好的油条又细又长,看起来像棍子。膨胀度还不及双根油条的一半,吃起来口感会有些硬,而两根在一起炸出来的油条膨胀度高,很好吃。
好像我问过莎莎,好像她也不知道。那时候她根本是不喜欢这份工作的,一心想着调到城里去。
儿时的记忆里,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有关油条的传说。相传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遭到奸贼秦桧的陷害,老百姓对秦桧是恨得咬牙切齿,总想发泄一下这口恶气。于是,就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面粉做成秦桧夫妇俩的人形,粘在一起,放入油锅去炸,炸熟了就吃掉去,名曰"油炸桧”。久而久之,老百姓又觉得做成两个人形也太麻烦了,为了方便一些,就干脆做成两根粉条粘在一起,放入油锅去炸,逐渐就演变成炸油条了。
后来油条摊上常常看到一位帅气的男青年,都说是莎莎的男朋友,帮着莎莎炸油条。莎莎也一改愁容,变得春风满面。
美女帅哥炸油条卖油条成了小镇晨曦里的一道风景线。只是这样的好景维持了没多久,莎莎的男朋友将莎莎调到城里的公司上班,美女终于不用炸油条了。
买油条排队总会遇到调皮鬼王小源,他爸是五金厂的,打了一根带弯钩的铁纤子给他串油条,矮个子的王小源常常将这根粗壮的铁纤子握在手里当宝剑吓唬人,有一次串着油条的铁纤子抵在我的后背上,印了一块油渍,我还浑然不知,回家妈妈责怪,才想起来他的恶作剧,不免让人痛恨!
我拎着盛着香喷喷油条的小竹篮子回家,妈妈已经烧好早饭。儿时的早饭常常就是将钢精锅里隔夜饭浇点开水在煤炉上烧开一滚就好,盛在碗里汤归汤米粒归米粒清清爽爽,搭粥菜大抵是萝卜干咸菜腐乳,主角就是一根香脆的油条。
有时候妈妈也会用剪刀咔嚓咔嚓将油条剪成一小段一小段装一大盆,再倒一小碟酱油,油条醮酱油,充当搭粥菜。如果剩下来的油条,夏天炒丝瓜,冬天烧咸菜,亦是那艰苦岁月里的美味。
吃好早饭,一家人胃暖肚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新的一天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