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星汉的头像

邓星汉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10/07
分享

天下无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都梁二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还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令我感慨系之。都梁二中是省内外知名的重点中学,那时,我正在这所学校工作。

  那天,大约是上午十点钟的时候,都梁二中的门卫钟师傅急急忙忙地跑到学校办公楼,惊惶失措地对办公室潘主任说:“潘主任,不得了了,出大事了,丁校长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

  丁校长,实际上是丁副校长。但是,在任何一个单位,人们普遍都有一种恭维的心理,没有谁硬要去把正的副的分个清楚,免得人家心里不高兴。所以,人们称丁副校长时,也就称他为丁校长。

  “啊!你说什么?”潘主任一听,心里感到很震惊,张开的嘴半天也收不拢来。但他毕竟是一个干了十几年的老办公室主任,已经历练得特别地深沉老道了。潘主任心里想,不管是怎么回事,首先就是要控制消息不要扩散。于是,他立即把脸上绷紧的神经放松,声音轻轻地,却又是用教训的口吻对钟师傅说:“告诉你,这是一件大事,要注意影响!我知道了就行了,你不要再对任何人说了,如果你再说,我要处分你!”潘主任说完,用严厉的眼光盯着钟师傅。

  钟师傅立即心领神会地连连点头,拍着胸脯表态:“我不再说!我不再说!那我走了啊。”不等潘主任回话,钟师傅就往校门口走去了。

  等钟师傅转身一走,潘主任也就立即转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拿起电话听筒,就拨打县公安局办公室的电话询问情况,可是,对方说暂时还不知道有这回事。他放下电话,锁上门,就骑上自己的永久牌单车,风风火火地往县公安局赶去。都梁二中在都梁县城的郊外,离城中心有三里多路程,潘主任最快也要二十来分钟才能赶到县公安局。

  说是不准钟师傅再扩散消息了,可是,刚才钟师傅向办公室跑去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几个老师和老师的家属,他已经把丁副校长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的消息对他们说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于是,有关丁副校长的这则消息在都梁二中校园内不胫而走,立即就沸沸扬扬地传开了。

  “知道吗?丁校长被公安局带走了!”很多人在争先恐后地转播着消息。

  “不是大事情,公安局会抓他吗?真是知面不知心啊!”少数几个人躲在一边挤眉弄眼,窃窃私语。

  有更多的人表示义愤,他们说:“公安局的人真是目空一切!丁校长这样的人也敢随便带走?!”

 

                        2

 

  丁副校长的名字叫丁康,这一年他大约五十几岁,他在都梁县城确实不是等闲之辈。不要说他是都梁二中的副校长,就是他作为一个生物老师,每年高考中的那些传奇故事,就足使大家顶礼膜拜了。

  丁康是都梁二中在解放后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在学生时期,他就是一个著名人物。他的学业成绩特别优秀,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名。都梁二中的校史馆里,现在还存放着他的成绩册。他出身很穷,父亲早亡,他在都梁二中读书的时候,是唯一一个全额免费的学生。他不仅不交学费和书籍费,每期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奖学金,因此,有些同学就戏称他是学校的“倒贴生”。

1950年夏季,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又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云南大学生物系做讲师。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员,正是国家急需的人才,他本应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可以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可是,三年后,当他的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他的老婆要他调回都梁县城来工作,他就听了老婆的话,以夫妻分居、家里有老母要照顾为理由,调回都梁二中做了一名高中生物教师。

  后来,常常有人问他:“丁校长,你要是不调回来,现在起码也是个著名教授了,你后悔不后悔啊?”

  一开始,丁副校长总是不作回答,看一眼这个提问的人,就只管去做他手中的事情去了。后来问的人多了,他终于忍不住了,就把桌上的一个杯子拿起来往这个问他的人面前一放,说:“你现在饿得不行了,可我只有一碗青菜招待你,你也得吃是吧?但过一下,我老婆买肉回来了,你是不是后悔刚才要是不吃就好了?”说完,他站起来就离开了。丁副校长总是这样不直接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但他确实又把道理说得非常透彻了,你自己去想吧。

  丁康个子中等,身材单瘦,长相可以说有点丑陋,小脸型、窄额头、小眼睛、朝天鼻、小嘴巴,脸上总看不到有血色,一张很小的脸上要挤进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因此,远一点看,就根本看不清他是个什么相貌,只能看到青乌乌的一块。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他的智力和能力。由于小时候生活环境差,丁康养成了不太讲卫生,不注重仪表的习惯,也养成了他的一些特殊的个性。他不刷牙,四十岁出头牙齿就掉光了,只好栽了一口假牙。由于牙口不好,吃东西咀嚼不烂,就生了胃病,,整天显出一个病殃殃的样子。由于他有胃病,很久以来,他就不到集体食堂吃饭了,自己从家里带来食材,用一个搪瓷杯子代替鼎罐,放到一个煤油炉子上煮成粥糊糊吃,那自做的粥糊糊,看上去像猪食,可他自己却还美滋滋地称为“丁氏八宝粥”。

他虽然胃不好,但他非常喜欢吃炸油条,每天傍晚,他都要到离校门口不远的一个小吃店里买上两根炸油条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沿着校外的资江河岸独自散步。这是一条安静优美的河边小道,清澈的河水在缓缓地流动,轻波荡漾,夕阳照在水面上,发出粼粼的波光。都梁二中的同学和老师每天晚餐后都喜欢到这里来聊天、散步。丁康吃着油条散着步,有时候,迎面走来一群老师或学生,他怕老师说他有钱,也怕在学生面前丢了斯文,他就急急忙忙地把油条塞进衣服的口袋里藏起来,沾满油渍的手就往衣襟上一擦,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老师或学生打招呼,待别人走过去了之后,他又把油条拿出来吃。他又不爱换洗衣服,长此以往,他的衣服的衣襟就有一层厚厚的油膏,像剃头匠的刮刀布一样闪闪发光。油膏最厚的要算他的那件呢子大衣,大概从买回来起就没有洗过。呢子衣上沾了油膏,又变得特别耐磨,加之他又非常节省,据说,他那件呢子大衣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冬天,他都披在身上当大氅,日光下,油膏反射着白光,活像古代将士的盔甲。

 

                     3

 

丁康总喜欢一个人行动,在学校里他一般不和别人说话,但是,这不能证明他不会说话。他在开会作报告时却能说得条条是道,他在课堂上讲课总是有条有理、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学生非常喜欢听他的课。他在“文革“前就被称为都梁二中的四大”台柱”之一了,在都梁教育界盛名远扬。“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制度,他当上了副校长,还教一个高三复读班的生物课,由于他外出开会参观的时间多,一个学年里,他的生物课时有三分之二是给了其他老师的。他只在高考前的两个月里,推辞掉一切活动专心致意地来给学生复习生物。他的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编成100道填空题,20道问答题,油印成册发给学生。他就把这120道题目条分缕析地讲解清楚,复习就完全到位了,学生只要把这些题目彻底弄明白,高考中就会游刃有余,轻松取胜。丁康不仅只用120道题就能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高三生物总复习,而且,他年年都能猜到一二道大题,最后那道压轴的考查遗传知识的题,内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120道题目就是他制胜的法宝,不仅使他教的学生受益匪浅,而且,都梁二中整个高三理科学生都如逢甘霖,如沐春风。外校的人都对他这份资料垂涎三尺,但都梁二中的师生都是不向外透露一点风声的。丁康就是以这样一手绝活,而被都梁教育界的师生尊为“大神”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丁康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可他却不太管教学,大部分工作让教导主任去管。他只是当你在上课的时候,突然站到教室外面听上三五分钟,他就能对你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了。在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会上,他都能把学校的整体情况和每个教师的教学优缺点说得准确无误。都梁二中这些老师,大部分是他的学生崽、学生孙了,他在这个学校享有绝对的权威,可以说是个真正的坐山虎,所以,尽管他有些自由散漫、独立特行,但大家对他都是极其崇拜、极其尊重的。现在,大家听说公安局的人把丁副校长带走了,大家能不义愤填膺吗?

 

                     4

 

丁康这一学期又是没有去给他所教的学生上课的。前面有好长时间不在学校,他去参加全省重点中学教学工作大检查去了,大前天才回来。昨天下午,有人看到他在校门外面一边的垃圾临时堆放坑的边上转来转去,不时地蹲下身去,用手里拿着的小木棍把堆在上面的垃圾扒过来又扒过去,有时还伸手去把垃圾捏一捏,好像是在找什么东西。他这个诡异的举动,被住在学校边上的一个菜农看到了,引起了这个菜农的注意。由于丁康在都梁二中工作几十年了,又经常在周围散步,因此,丁康和这里的很多菜农彼此熟悉。这个菜农知道丁康是个个性很独特的人,他做什么事情是不跟别人说的,而且一定是有什么目的的。他就一边给新栽的白菜浇水,一边不时地把眼光瞟过来盯着丁康的行动。那菜农在心里想,我今天倒要看看你丁康在玩什么鬼把戏。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学生都入寝了,淡淡的月光照在宁静的校园里,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这时候,门卫钟师傅发现丁康从校外回来了,在他的肩头上还扛着一块很大的又是扁平的青石板,压得他“呼嘿、呼嘿”地喘着粗气。

钟师傅感到好奇怪,马上走近去问他:“丁校长,你扛块这么大的石头回来做什么用啊?”

丁康没好气地说:“你问作用干什么?帮我送一下呢。”

“好,好。”钟师傅马上把石板接过来放到自己肩上扛起来,快步往丁康的住所走去。到了他的房子门口,钟师傅把石板放下,还想继续问他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丁康好像生怕钟师傅看到他的秘密似的,马上对他说:“你快回去看守校门吧,不要离岗太久了。”钟师傅就只好不问了,转身往回走去。

过了两三天,人们看到丁康蹲在校园里那口小池塘边,拿着把解剖刀在剥老鼠。在他身边的一个木盆里有十几只死老鼠,他把它们的皮拔掉,再剖开胸膛,把里面的内脏拿出来丢掉,再洗干净,准备拿回房间里去用油炸了吃。丁康把老鼠收拾好了后,还特意去请钟师傅来品尝他做的美味佳肴。钟师傅一听就觉得想要吐,连忙好言谢绝了。

原来,丁康的住房离学生食堂不远,有很多老鼠到他房间里来偷东西吃。那时的老鼠也成了精怪了,你往饭里放了药做诱饵,它却能闻出气味来,一点也不去吃。丁康就想出了一个用“千斤榨”砸老鼠的办法来消灭老鼠,他那天夜里扛回来的石板就是用来做“千斤榨”的。

丁康就是一个这样在心里行事的人,他经常悄没声息地做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5

 

丁康在垃圾坑里扒来扒去,没有找到什么,就起身回学校里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来了。这时候,他手里拿了一根竹竿,竹竿的下端卡了一块磁铁,他拿起竹竿一上一下地往垃圾里插进去又拔出来,好像是要用磁铁来探寻什么东西。他做得很仔细,像犁田一样的一行一行地探过来又探过去,不遗漏任何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一开始,那磁铁上吸上了一些废铁丝、铁渣之类的东西,丁康就伸手把它拔掉丢了。

这时候,那个菜农就觉得更奇怪了,他觉得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笼罩在那堆垃圾上。他不知道丁康竹竿下面卡着的是磁铁,他认为那应该是一个什么先进仪器,丁康一定是发现了垃圾里有什么秘密。于是,他就走过来问丁康:“丁校长,你在做什么?”

丁康看也没看他一眼,把嘴巴包得铁紧,一言不发,只顾拿手里的竹竿插进去拔出来,重复着先前一样的动作。

菜农就提高嗓门喊起来:“嘿嘿!今天丁校长是被什么宝贝吸引了,喊你都不回话了?”

丁康这才把头抬起来,看着那菜农说:“就是在找宝贝啊!”但是,他好像吐词不清,听起来是一串“呜隆呜隆”的响声,那菜农只是含糊糊地听清了“宝贝”两个字。丁康说完,又自顾自的去做他手中的事情去了。

夜幕渐渐地合拢来了,天一下子黑了。丁康一无所获,他叹了一口气,就拿起竹竿回学校去了。那个菜农望着丁康的背影,觉得他的行动既莫名其妙又似有深意。他摇摇头,轻蔑地笑了一声,也去收拾起东西回家去了。

晚上,那菜农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心里总在思考丁康的行动,他到底在干什么呢?他那手里拿的是什么先进仪器呢?丁康说他在找宝贝,这垃圾里会有什么宝贝呢?你看他那个仪器吸上的铁丝、铁渣等东西他都不要,说明他不是探测垃圾里面的东西,而是探测地下的东西。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两个字:“宝贝、宝贝”。突然,他想起了关于明朝朱皇被杀后用黄金打造了一个人头的传说来,他眼前豁然一亮,异常兴奋地说:“哈!我知道了,你丁康是发现了朱皇的坟墓了!这可是个能轰动天下的发现啊!”他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堆垃圾下面就是朱皇真实的坟墓,丁康手里拿着的东西就是个先进的探测仪,今下午他是在那里测定坟墓的准确方位。好家伙,丁康明天一定还会继续去测的,测好了他就会开挖的,我明天清早就去守着,我也要和你丁康一起去挖,不能让你一个人得了财喜啊!菜农为自己的聪明发现而激动不已,得意了好久才慢慢地睡下去了。

 

                      6

 

原来,这都梁县在公元1423年是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梗的封地。朱梗在这里修建了王城,筑起了闻名天下的城墙,世袭14代,历时232年。人们把岷王朱梗以及他的后代通俗地统称为朱王。朱王世袭到朱企豐(还应加金字旁)手上时开始没落。这个朱王是个荒淫残暴的家伙,他在王城内专门修了一个蚂蟥池,里面养了成千上万条蚂蟥,然后派人去把百姓家的幼儿抢来,扒光衣服,丢进蚂蟥池里,让蚂蟥把幼儿活活咬死。他坐在蚂蟥池边上以听幼儿悲惨的哭声为乐,一边喝酒一边哈哈大笑,幼儿在池内挣扎得越厉害、哭喊得越凄惨,他就笑得越开心。百姓对这个朱王无不恨得咬牙切齿,但又奈何不得。有一次,他把一个屠夫的三岁小孩抢来丢进蚂蟥池里让蚂蟥咬死了,这个屠夫发誓要报仇雪恨。过了不久,他瞅准了朱王只带少数护兵出城游览的机会,手拿屠刀,埋伏在道路边。待朱王一队人马过来时,屠夫冲上去一下子将护兵砍倒二三个,其余的护兵见状,就抱头鼠窜溜走了。朱王也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打起坐骑向前方逃命。屠夫就拼命追赶,当追到资江边一座木桥上时,朱王的马蹄陷进两棵树木之间卡住了,马走不动了,朱王就下马来想徒步奔命,结果,没跑几步就被追上来的屠夫一刀劈死。屠夫再一刀将朱王的头割下,提在手上投奔他乡去了。

城里的皇亲国戚们把朱王的尸体抬回去丰棺厚葬,他们觉得,朱王的尸体没有头不成体统,就决定用24斤黄金铸造一个头连在尸体上,再加10斤瓜仔金作随葬品一起殓了棺。他们害怕朱王的坟墓被盗墓者找到,就在殓棺后将铸造黄金头的工匠全部暗杀了,为了迷惑人们,第二天出殡时,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同时出殡,分别抬出12副棺材,四座城门一共抬出48副棺材,葬在郊外48个地方,致使人们根本就不知道是哪副棺材里装着朱王的尸体,更不知道这副棺材埋在了什么地方。因此,人们从传说中只知道朱王有一个24斤的黄金头埋在了都梁城外,而朱王的真实坟墓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7

 

第二天清早,那个菜农就早早地起了床,他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卷起一支旱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他一边抽烟一边在心里想:“那里要真是朱王的坟墓,挖出那个黄金头肯定是要交给政府的,但是,那10斤瓜仔金可要散开多宽啊,等政府把黄金头取走后,再去那地里刨一刨,没准能刨到几颗呢!黄金有多贵啊!要是刨到几颗那就发财了啊!今天一定要守住丁康,守住那个垃圾坑!”这样想着、想着,他觉得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意涌上了心头。看看手指间夹着的烟快要抽尽了,他最后吧嗒了两口,就把烟头一甩,起身向他昨天浇水的那块菜地走去。他到了菜地边上,就找了个地方坐下,默默地抽烟,默默地看着那堆垃圾,等待着丁康的身影出现,等待着一个千古秘密昭示天下。

丁康是有睡早觉的习惯的,等他起来后,时间已经到了八点多钟了。他慢慢悠悠地抽了一支烟后,又拿起那根竹竿向校门外那个垃圾坑走去。他在垃圾边上站立着,抬起头来望了望远方,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心里觉得很舒爽。已经是深秋时节了,天高云淡,山水明静,田野空旷,资江奔流,校园里古枫的叶子开始变红了。这一切,构成了一副美好的秋天早晨的画卷。可是,丁康似乎没有心情来欣赏这些风景,他在心里“唉”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又像昨天下午那样把竹竿插进去拔出来往返探测着。过了一会,他发现这些垃圾比昨天下午多了许多,一定是昨晚有人往这里运送了垃圾,他必须要把这新来的垃圾刨开,才有希望找到他的“宝贝”。于是,他把竹竿放下,又回校内找了把锄头来刨垃圾。

丁康把锄头高高扬起向垃圾堆上挖下去,锄头落下时,后手又高抬起来,被他挖起来的垃圾又被送到了另一边去了。那个坐在一边守望的菜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暗暗地说:“一场好戏开始了!”

在他邻近地里有几个人正在松土,他们看到那个菜农一清早就到这里来坐着抽烟,什么事也不做,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他们就感到很奇怪,就一起走过来问他:“你今早有这么清闲了?坐在这里抽着烟看什么呢?”

菜农说:“看什么?你们看那边丁校长在干什么?”说完,菜农把手向垃圾坑所在的方向指了一下,示意他们往那边看。

这些人看了一阵,就觉得丁康的行为是有些蹊跷,就对那个菜农说:“他是不是在找什么东西啊。”

菜农说:“是啊。你看他手里拿着的东西像不像个探测仪?”

他们端详了又端详,然后肯定地说:“是个探测仪。”

菜农又说:“那他是在探测什么呢?是不是只有宝贝东西才值得他探测啊?”

大伙儿就一齐说:“是啊,他就是在探测什么宝贝!”

菜农又启发他们说:“那我们这里可能埋有什么宝贝呢?”菜农停下话不说了,装着自己已经知道却又在等待他们的答案的样子看着那几个人。过了不多久,他见那几个人一时想不出来,就提醒他们说:“记得朱王被砍头的传说吗?”

那几个人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这地下有朱王的黄金头!”

菜农很高兴,这些人的答案证明他原来的猜想是正确的,他的信心就更坚定了。他就以鼓动的口吻对那几个人说:“守住啊,不要让他吃了独食啊!”

那些人就不离开了,也就在菜地边坐下来,掏出烟来悠悠地抽着,眼睛注视着丁康的行动。

 

                        8

 

过了一会儿,在马路对面地里劳动的另一个生产队的人,看到这边生产队的人这么多都放下手中的锄头聚到一起在看什么热闹似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也朝着这边走过来想要看个究竟。他们来了就问:“你们都在这里看什么大把戏呢?”这边生产队的人中就有人把他们刚才讨论的结果告诉了对面走过来的人。他们一听,先感到很惊奇,然后又很肯定地说:“这个丁康是很厉害的,肯定是发现了朱王的坟墓了!”。他们也就不再走开了,站在那里等着看热闹。其中有一个人悄悄地溜回去通风报信去了。他认为,这是不能让这边生产队的人占了便宜的,他们这么多人,等下真挖出来黄金头或其他宝贝儿,一旦抢起来,人多力量大啊!      

等这个人回去一说,这里发现了朱王的坟墓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每过一个人的嘴,就变了一个样,一下子就被说得有鼻子有眼,神乎其神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一个个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急匆匆地往都梁二中校门口这个方向奔来,每个人都想先睹为快,甚至想捡个什么宝贝回去。

那个菜农看到人越来越多了,他在心里想:“别这样傻看啊,到时候要冲上去行动的,不回去拿把锄头来又怎么行呢?”他就对聚在一起观看的另外几个人说:“你们在这里看着,我回去拿把锄头来。”

有关朱王铸造了一个黄金头的传说,在都梁县城内外是家喻户晓的。在都梁二中门口发现了朱王坟墓的消息,在无限制地发酵膨胀着。等到那个菜农回到原来的地方的时候,在他的菜地和所有的空地里已经站满了人。并且,后面还有好多的人在往这边走来。我们的人们都是有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一些本来不知道消息的过路人,看到这里一下子就聚齐了一堆这么多的人,就觉得这里肯定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也就抱着看个究竟的心理向这边走来。都梁二中门口有一个三叉路口,都梁县城郊外东南方向的人们进城出城都要从这里经过。每天从早上八点多钟开始,这里就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这时候,从这里经过的人,听到人们在疯传找到了朱王坟墓的消息,也都往这边转过来了。

张三来了,李四来了,都梁二中周围村子里的人都往这里走来了。

进城的人来了,出城的人来了,做生意的人来了,上班的人来了,听到消息的人来了,没有听到消息的人也来了。

单车停下来了,马车停下来了,拖拉机停下来了,货车、客车都停下来了,交通堵塞了。人声鼎沸、怨声载道、后车催前车的汽笛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一时间,人们都向都梁二中门口那个垃圾坑围拢来,一眼望去,只见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可是,四面八方的人们还在继续往这里赶来,局面已经失控。

这时,有人向公安局报了案。

 

                        9

 

丁康看到突然有这么多的人围拢来,他也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他觉得这一切与他无关,他还是在不停地刨着垃圾。那个菜农觉得丁康刨了很久了,再刨下去,可能就要刨到坟墓了,他就心急了,拿起锄头就往垃圾坑里走去。他到了丁康身边,就对着丁康诡秘地笑了一下,说:“丁校长,天看见,地看见,你我都看见。我也来帮你挖,到时候人个有一份啊!”说完,他就扬起锄头开始猛挖起来。丁康一看就急了,你这样乱挖,我的“宝贝”还怎么找得到呢?于是,他立即就去制止那个菜农,大声地说:“你不要乱挖!你不要乱挖!”丁康的话含混不清,那个菜农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只管起劲地挖。丁康火了,就去扯他手中的锄头,怒气冲冲地说:“你要干什么?住手!”那个菜农也愤怒起来了,放声大骂起来:“丁康,你也太霸道了!想吃独食是吗?你给我滚开!”说完,他就用手顺势将丁康一推,丁康就倒下去了。这时候,就有人喊:“打起来了!打起来了啊!”丁康倒在地上,他觉得受了屈辱,就爬起来扑向那个菜农,撕扯着他的衣领要与他拼命。结果,两个人就都倒在了地上,相互扭打起来。

警车马上来了,警笛尖利地叫着,刺得人的心在痛。车上的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一个声音:“请不明真相的群众马上离开!不听劝告者后果自负!”可是,人们根本就不听劝告,还是不断地涌来,前面走来的人,被后面的人挤压得哇哇大叫,如不及时疏散,马上就会出现人群踩踏的事故。

警车开不动了,车上的公安人员迅速下了车,翻过都梁二中的围墙进入到校内,再又从校内翻围墙出来,绕到了垃圾坑前,把丁康和那个菜农从地上拉起来,向他俩简单地问明了情况。公安人员中的一个头儿,左手拿着一个扩音器,站到了围墙上,他当机立断,右手掏出手枪就朝天连开三枪示警,然后对着扩音器大声喊话:“大家听好了,这里没有发生任何事情,所谓发现了朱王的坟墓的消息是个别人胡乱猜测的,请大家马上离开,再不离开的,我们要以扰乱社会秩序罪论处!”可是,人们还是没有动,他就又朝天开了两枪,清脆的枪声在天空炸响,像晴天霹雳一样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从梦中惊醒,这才有人开始离开。公安人员都乘机马上掏出警棍将人们往后驱赶,人们也就带着懊悔的心情发出“啊“的感叹声逐渐离开了。这里又慢慢恢复了原来的平静。

公安人员考虑到今天这个事情丁康和这个菜农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进一步查明,因此,就决定把他们两个都带回公安局进一步问明情况。于是,那个头儿就对丁康客客气气地说:“丁校长,对不起了,可能还要请您跟我们去局里走一趟,做个笔录。”他又对着那个菜农说:“你也一样。走吧,上车去。”

丁康就这样跟着公安人员去了公安局。他上车的那一瞬刻,刚好被站在校门口看热闹的钟师傅看到了。于是,钟师傅就感到大事不好了,急急忙忙地去向潘主任报告。

 

                     10

 

公安局那个头儿把丁康和那个菜农带到公安局后,就把他俩分开了。丁康进了那个头儿的办公室。那个头儿就是公安局内保科的易科长,他和丁康也是老熟人了。易科长就请丁康坐到沙发上,又给他上了茶,敬了烟。然后,就和他聊天式地展开了谈话,只不过,在旁边多了一个记录员。

易科长问:“丁校长,您老人家在那垃圾里找什么呢?你说是个宝贝,到底是个什么宝贝呢?能跟我透露一点消息吗?”

丁康理直气壮地说:“我找我的假牙啊!我没有假牙,吃东西、讲话都不方便啊,那假牙就是我的宝贝啊,我离不开它!”

“啊,您就是找假牙?!”易科长感到非常惊讶,一件快要酿成大祸的事情,竟然就是因为找一口假牙!这世界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调整了一下情绪后,又继续说:“那您的假牙是怎么掉的呢?您又为什么要到那堆垃圾里去找呢?”

丁康用力吸了一口烟,又喝了一口茶,脸上显现出懊恼的神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惭愧得很啊,是人老了,记性不好的缘故啊!”

原来,前天,他老婆从家里送来了一些炖好的猪龙脊骨给他做中餐的菜。丁康虽然牙齿不好,但他就是喜欢啃骨头。那龙脊骨又便宜,买回来后用斧头砍碎砍碎,先清炖一阵子,待肉快要炖烂时捞出来,放油锅里炒一遍,加盐、加葱、再加一点剁辣椒,盖一下锅盖后就出锅,那个又咸又辣又香的味道,丁康最喜欢。他像老鼠啃木头一样,慢慢细细地啃,一次可以啃掉一大碗。前天中餐,他一边啃骨头,一边还喝了几杯小酒。他把啃掉的骨头放在桌上,吃完了,就把假牙取下来剔干净。正在剔牙的时候,他要解大便了,他就赶忙把假牙放在骨头一边去上厕所去了。他这个人,坏毛病还不少,解一次大便起码要半个小时。等他从厕所回来后,他又忘记了假牙在桌上的事了,直接就上床午睡去了。等到午睡起来去找假牙时,就找不着了,桌上干干净净的了。他老婆把桌上的骨头收拾干净后也就回城里去了。他把房子里找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他的假牙。因为,假牙的颜色和骨头的颜色差不多,又放在一起,他就估计是她老婆把假牙和骨头一起扫起来倒进垃圾桶里去了。于是,他就到垃圾桶里去找,结果,垃圾桶里空空的,桶里的垃圾又被工人收起来送到校门口一边的垃圾坑里了。这样,他就又只好到垃圾坑里去找。一开始,他觉得应该就在表面上,他就用木棍在垃圾上扒来扒去,他没有找到。于是,他灵机一动,那假牙是镍合金做的,用个磁铁不是可以吸引出来吗?他就用竹竿卡了块磁铁去找,结果还是没找到。晚上一想,可能前天送来的垃圾比较多吧,把假牙埋到下面去了,这样,他今早上就带着锄头去刨,心想,刨去一些了,磁铁就可以吸引得到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竟然会闹出这样一档子事来。

丁康嘴里没有假牙,空洞洞的,说话很吃力,也说不清楚。他说了好久,才把这个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了。易科长和那个记录员也听得非常辛苦,很多话还是靠猜出来的。

听完丁康的叙说。易科长心里想,您这个人也真是古怪,真不磊落!简直是害死人!易科长就用略带责备又是恳求的口气说:“你直接告诉那个菜农是在找假牙不就一点事也没有了吗?您老今后该说的话还是直说了好啊!”

丁康说:“找牙是我自己的事,与别人没关系啊,我为什么一定要说呢?再说,我没有牙,说不清楚,我就更加不想说了啊。”

易科长也不好给丁康讲大道理,就“呵呵”一声了事。然后,又笑着说:“您老知道,那个菜农是怎么想的吗?他以为您是探测到了朱王的坟墓了呢!”

丁康说:“他怎么想,是他的事,我没有责任。”

易科长知道再说多了,丁康那犟脾气又要上来了,不好收场。他就顺着丁康的话说:“是的,那个菜农是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的。那好吧,丁校长,我们就谈到这里,您老人家请回吧。”

这时候,潘主任恰好来到了,一见丁康,就走上去把丁康的双肩抱住,关切地问:“丁校长,没有受惊吧?”

丁康看了一眼潘主任,问:“你来干什么?”丁康实际上比潘主任大不了二三岁,但丁康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对待别人表面上总是有点生硬。

潘主任连忙笑着说:“我来接你回去啊!”

易科长马上说:“好!有潘主任接您,我就不送您了。二位请回吧!”

潘主任让丁康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的行李架上,一路轻快地往都梁二中驶去。这时候,正好是快到中午了,太阳暖融融的,风儿轻柔柔的。到了学校里面的时候,潘主任故意把车铃摇得当当响,提醒大家注意看,丁副校长回来了!于是,就有很多人围过来打招呼:“丁校长回来了?”

潘主任就立即替丁康回答:“回来了。还不回来?本来就没有一点事!“

易科长就去处理那个菜农去了。易科长本来是想把那个菜农关三天禁闭的,但是,那个菜农不服,就据理力争,大声嚷嚷道:“我做什么了?是造谣了还是传谣了?那些人哪个是我喊来的?那么多人瞎起哄与我有什么关系?是我犯的事吗?”

易科长心里想:“是的,他确实没犯什么事。今天,本来就应该是没有什么事的!”于是,易科长就把那个菜农放了。

 

作品简介

 

  小说塑造了丁康这样一个性格古怪孤僻、比较自私、胸怀不磊落、专业技能和素养很强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他的不磊落引起了一场大误会。同时,也给普通民众画了一个群体像。他们从众、好事、肤浅、人云亦云、贪图便宜、无事可以制造出大事来。这场误会,看上去谁也没有错,但实际上谁都有错。误会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各种人的心理中不良因素的暗示和聚焦,一种无形的合力使行为趋向于一致。因此,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却是真实可信的。通过故事情节的描写,揭示了国民素质的劣根性,鞭挞了“世界是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种自私行为,说明了流言的可怕,呼唤心灵阳光。全篇层层伏笔,倒叙和顺序反复使用,使得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小说塑造了丁康这样一个性格古怪孤僻、比较自私、胸怀不磊落、专业技能和素养很强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他的不磊落引起了一场大误会。同时,也给普通民众画了一个群体像。他们从众、好事、肤浅、人云亦云、贪图便宜、无事可以制造出大事来。这场误会,看上去谁也没有错,但实际上谁都有错。误会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各种人的心理中不良因素的暗示和聚焦,一种无形的合力使行为趋向于一致。因此,故事虽然荒诞不经,但却是真实可信的。通过故事情节的描写,揭示了国民素质的劣根性,鞭挞了“世界是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种自私行为,说明了流言的可怕,呼唤心灵阳光。全篇层层伏笔,倒叙和顺序反复使用,使得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邓星汉   2018-10-08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