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国忠的头像

向国忠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7/03
分享

一曲阿尔金山下团结奋斗的欢歌——读《流金岁月 纪念阿克塞县城搬迁20周年文集》

期盼已久的《流金岁月——纪念阿克塞县城搬迁20周年文集》终于出版了!轻轻翻开这本带着淡淡墨香的《文集》,许多熟悉的人和事氤氲着草原的清香款款向我走来,欣喜之余便是满满的激动。《文集》共收集作品48篇,分为四个单元:《光阴在草原上流淌》、《阿克塞人在他乡》、《砥砺奋进的二十年》和《美丽草原我的家》。《文集》里有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有党的恩情,有记忆中的岁月,有成长在路上的游子,也有巍峨的阿尔金山、美丽的花海子草原、奔腾的哈尔腾河,一篇篇隽韵的文章宛若哈尔腾河的一朵朵浪花,在阿尔金山下尽情欢唱。我于1998年8月到阿克塞县参加工作,恰逢县城搬迁(1998年8月14日,阿克塞县召开搬迁新县城动员大会。县委、政府正式宣布全县搬迁新县城工作全面启动。),赶上了阿克塞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亲眼目睹和见证了阿克塞县城搬迁二十年来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今天品读《文集》,让我再次从一些普通人的小故事中,看到了阿克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看到了阿克塞搬迁二十年乃至建县六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集》是一首热爱家乡的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别克包斯《阿克塞草原之夜》、贺福生《儿时的记忆》、卡尔汉《变化的家乡》、陈德胜《裸体大红山》、魏莉《阿克塞的风》,五位诗人通过对他们在阿克塞生活的一些亲身经历,用诗歌讴歌了对家乡草原、大红山、风等的热爱,表达了对家乡的赤子之情。陈其俊的《青玉案.当金山麓话桑榆》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十七个字,但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华,“半山坡、小树园”,“转眼廿载春风度”,在平仄韵律中浓缩了县城搬迁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郑春霞在《可亲可爱的邻居》中讲述了一位好邻居阿米那阿姨,至今她依然留恋阿克塞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人们,以及那人与人毫不设防、互帮互助、包容礼让的淳朴真情,那些我们朝夕相处、亲如一家的民族邻居们。敦煌二中的何玉新老师终于《圆梦多坝沟胡杨峡》,作为一位外乡人,第一次就让他感受到了美丽的胡杨峡是现代都市人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地方。胡杨峡气势雄伟,浓墨重彩,犹如世外桃源,让他发出了多坝沟胡杨峡真不愧是中国最奇特的千年胡杨峡谷的感叹。霍军老师《父亲的树》以前我就读过,再次品读让我又一次看到了霍老师的父亲亲手护卫的那几个树园子,看到了那几片曾经让荒蛮的阿克塞有了一点旖旎的绿色风光。我的《戈壁绿》,主要从老县城的树园子、让校园充满绿色、绿色向戈壁延伸、绿色的戈壁家园几个方面说了一下我到阿克塞二十年来感触最深的一个点,那就是阿克塞的戈壁绿了,戈壁绿就是希望的绿。《光阴的故事》让我们目睹了再乃甫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在县城搬迁20年中这座塞上明珠新城的巨大变化。范立国在《阿尔金山下我的家》说出了一个阿克塞人的心声,阿克塞这座塞外小城,有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最单纯的纯朴和善良,可以让我们诗意地生活,单纯地生活。谢忠磊在《阿克塞的哈萨克族与羊》中分享了许多哈萨克族与羊儿有关的谚语和牧歌,分享了哈萨克族独特的魅力。王化理通过阿克塞的春雪、哦,我的博罗转井、夜宿阿娜坝尔河畔、高原冬日、行走在艳阳下五个篇章讲述了自己在《我的家乡阿克塞》工作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家乡的那份眷恋和不舍。阿克塞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甘肃河西走廊西陲,东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国际旅游城敦煌市为邻,南与青海省接连,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望。1954年4月26日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驻博罗转井。1955年改名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从1954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年间,牧民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20世纪90年代,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县城搬迁和牧民定居双管齐下的战略决策,并得到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驻地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1996年初,新县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王寿文作为一名《草原的“克依闹齐”》,他怀着只要能让农牧民看上电影,再苦再累也高兴的情怀,从1972年开始在草原上从事放映工作十几年。张海萍《我的知青岁月》,讲述了她1975年在多坝沟拉捎麦子、在半个洼修清水沟水渠,1976年在海子公社开荒种草的故事。不怕苦、不怕累、有苦有甜,遇到啥困难积极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阿排泰在《昨天与今天》把阿克塞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1978年前逐步恢复和发展生产,三中全会后彻底结束了数千年辗转漂泊的流浪生活,1998年县城搬迁后,各族人民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实现了阿克塞县的跨越式发展。苏里坦在《峥嵘岁月,平凡人生》中讲述了童年放牧、在毛拉处念古兰经,1956年如愿到西北民族学院读书,1962年回到牧业放牧,1963年开始从教二十年,1983年走上领导岗位传奇的人生经历。段惠兰《忆阿克塞那些年的岁月》通过自己的父辈和自己在阿克塞县居住、工作、生活的历程,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能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变。希望阿克塞的人们知道今天的巨大变化是父辈们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换来的。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更应懂得担责,“前人栽树,后人歇凉”,要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为子孙后代造福。

《文集》是一首民族团结的歌。阿克塞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等12个民族9229人。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边城笔记》讲述了一个黄埔生柳生春在阿克塞骑马和骆驼跋涉30年的工作经历:终年不是上山,便是下山,跋涉山川,逾越险阻,历绝壁,趟洪流,穿沙漠,翻雪山,走戈壁,探洞穴。他一生最好的时间,是在阿克塞高山草原上度过的。常常冒着狂风、暴雨、大雪,有时河冰夜渡,不知归路;有时遇险绝粮,忍饥挨冻,这一切都未动摇他对工作的热情、生活的热爱。只要骑马登途,总是日行百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下避风雪,常在山野、草原露宿。就这样勤勤恳恳地为革命事业、为牧区建设,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阿克塞的草原上。邱龄山就是一位从阿克塞安南坝走出《扎根浙江的西北人》,他充满自信,首先要感恩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国富民政策,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支援和建设,就没有阿克塞县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我们阿克塞,哈萨克族、汉族等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谐共处的族群关系是我们的一笔财富。他道出了异乡游子的最大心愿:培养造就出爱国爱家、自信包容的新一代阿克塞人。《巴合提参加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座谈会》把我们的记忆又拉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1958年11月的一天,习仲勋同志率甘肃、青海的领导前往柴达木盆地考察石油石化,在返回兰州途中,他专门走215国道,来看望建县不久的阿克塞各族人民。他在这里结下了一份“兄弟情谊”,树立了民族团结的榜样。1954年建县以来,阿克塞未发生过1起涉及民族、宗教的重大矛盾纠纷,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的壮歌。阿克塞县1998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05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9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文集》是一首不忘党的恩情的歌。1936年至1939年间,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萨克族大批离新,向东迁徙,流浪于祁连山下,疏勒河畔、阿尔金山一带,他们历尽艰辛,寻求生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在这里揭开新的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平息匪患战乱,废除封建特权,划定了区域和牧地,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从此,哈萨克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哈依卡老人回顾了《阿克塞的过去和今天》,建县60年多年来,历经风雨,历经沧桑。作为一个老阿克塞人,她经历了自治县建县以来60多年的风雨历程,党的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阿克塞的今天。艾努瓦尔的《家在半个洼》,魂牵半个洼,梦绕半个洼。他珍惜在半个洼的这段日子,因为它远离尘嚣,充满庸常,他觉得庸常就是美好的。而另一种意义上讲,他的这种经历,也使我们领悟了某种生活的意义,那就是积极向上,好好做人做事。《成长在路上的游子》王强离开家乡后,先后在酒泉、青岛、北京、南京工作13年后突然明白,游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祝福游子在他乡获得幸福。一位在阿克塞出生长大的哈萨克人别克,在民族出版社工作,《我在北京望金山》希望年轻人要多开阔视野,到新的环境接触新鲜事物,将外界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还有技术带回家乡,为阿克塞的发展、团结添砖加瓦。陈永锋《一生难忘的几件事》是在阿克塞帮助牧民转场、打井、草原普查的几件小事,对阿克塞草原的发展、建设、保护付出了心血,做出了点贡献。还有《有志青年创业先锋》鲁勇、《青春奉献给高原边防的军人》许鹏、《多坝沟走出的音乐家》贺福生、《人在他乡,心系故乡》的王凤都在他乡默默关注着家乡的变化,都在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

《文集》是一首阿克塞县跨越式发展的歌。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自治县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实现了从城市定居生活到智能化现代生活的新跨越,从网上远程教学到实现15年教育免费全覆盖和优质高中异地办学的新跨越,从高标准住宅小区到花园式别墅群的新跨越,从羊肠小道到高速公路和铁路井举的新跨越,从四季转场放牧到规模化设施养殖的新跨越,从单一依靠石棉开采到发展“一区六园”多元化产业格局的新跨越。县城搬迁后的20年,是砥砺奋进的二十年。别尔哈里在《水利事业飞速发展》中,从“引党济红”工程、防灾减灾与节水项目、落实河长制三个方面回顾了20年峥嵘岁月,阿克塞县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凝聚了历代水利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他的《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发展富民特色产业》则强调阿克塞要全力打造生态农业,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水平。贾慧回顾了县城搬迁以来,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百姓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同时她也希望《让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绽放魅力》,县城搬迁以来,阿克塞县民俗文化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何永旺在《西北戈壁上的“不夜城”》、《戈壁上的“钢铁丛林”》、《柏油马路通向草原深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阿克塞县县城搬迁以来发生的崭新变化。修燕《文化旅游业破茧成蝶》让我们了解了阿克塞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过程。加尔恒《交通事业发展40年回顾》,回顾了阿克塞的交通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羊肠小道到简易砂路、从简易砂路到等级砂路、从通达到通畅、从沙砾到油路”五个发展变化。

蓦然回首,阿克塞县城搬迁已经二十年了。20年来,阿克塞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文集》让我们在了解阿克塞县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县城搬迁2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条具有阿克塞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人民安居乐业。也感受到新的时代,阿克塞县正在步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期,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已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