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滩只是汉长安城遗址中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景观了,它的准确位置在武则天当年出家的寺庙感业寺正南二华里处,约有半亩地的样子,土色焦红,两千年来只长野草不长庄稼,无论怎么折腾,都是如此。之所以称其为“韩信滩”,是缘于一个民间传说,说当年吕后与萧何合谋设计骗取韩信至长乐宫,命武士在锺室把他捆绑起来,杀了,头颅滚落于此地,热血喷洒,赤地红茅,所以不长庄稼了。当然,吕后杀韩信于锺室这件事,在《汉书》中有简略的记载,亦可佐证汉长乐宫即有锺室,而且应该距此地不远。
这种奇观,千百年来多为骚人墨客所吟咏,如袁枚即有“赤地红茅千古奇”的诗句流传下来,以纪念这位死去的将军。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三月四日亦有探访此地的记录。“过长乐宫遗址,长乐宫即秦始皇之兴乐宫。”“有锺室,吕后使武士缚韩信,斩之于此。各处均仅能于想象中见之。仅斩韩信之地,相传永不生草且土作殷赤色,特名韩信滩。见其地乃大块红砂石,草自不能生长,除此一片红地外,余皆成为麦田。黄绿交融中,二三小女孩着大红衣在地上挑荠菜。四处不见人家,不知其何从而来,观其幼小腰背,红衣黑发,恰作此豪丽故宫遗址之大画面上绝好之点缀。”倒也是诗情画意,跃于纸面。
这块地何以不长庄稼,科研人员的解释是,汉长安城毁于战火,锺室被烧,焦土中的营养成分丧失殆尽,所以不长庄稼。但似乎又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千余年来当地人深挖、填埋、挪移,想方设法,都不解决问题;说没有营养成分嘛,却又长草,因为草的成长也是需要营养的。这种草在植物学上被称之为黄蒿,菊科种属,因为味臭,人们又称之为臭蒿。何正璜他们那时考察的时候是这样,解放后现状也一直没有改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曾有汉长安城考古队在附近的村子驻扎过几年,但主要目标似乎不在这里,然而对于这个虽小却颇为引人注目的神奇景观也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一段时间,不时还有三三两两从外地或者城里慕名赶来的游客留足参观,热闹过一阵儿,慢慢地就安静许多了。到本世纪初,据说情况发生了变化,穿过韩信滩的生产路进行了重新规划,路两边的高低差距也变得小了,这种只长野草不长庄稼的景观就再也看不到了。
今年春上,有幸到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去参观了一回,看了汉长乐宫凌室、太后寝殿等遗址,韩信滩亦在附近,于是就向工作人员打听它的情况,回答说,早已消失不见了。这几年城改力度大,好多旧有的遗址景观都发生了变化。感业寺还在,和何正璜他们考察时一样,还是一所小学校,旧时遗物仅剩下几块砖石。
于是,韩信滩慢慢成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