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小雁塔的另外一个名字,大荐福寺塔。叫它小雁塔,是相对于大雁塔而言的,它比大雁塔小五十五岁,而且规制也小。大荐福寺的前身,称大献福寺,它的来由,是唐高宗李治驾崩,百日后,唐睿宗李旦要为父皇追福,就把太宗女儿襄城公主原来的住宅舍宅建寺了。这样过了五、六年的样子,武则天革了唐王朝的命,改元天授,因为她笃信佛教,同时也把大献福寺的名称改为大荐福寺,并改制其为皇家佛寺,还以“飞白”的笔法书写了寺额。叫它小雁塔,是民间的叫法,已经顺溜了,要改过来似乎也很难。
小雁塔所处的位置,在唐时,应是在安仁坊,而襄城公主的住宅呢,却应该在它对过的开化坊,也就是说,修建小雁塔时,是在大荐福寺对面的一个坊里划了一片地,建成塔园,门朝北,正好与大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小雁塔是在唐景龙元年开始修建的,大致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时大荐福寺的存在,亦有二十三年了。这一片区域,就在皇城外边不远,且是临了朱雀大街的,周边都是文武高官的豪宅,应算是富人区。襄城公主的住宅,在隋朝时,还是隋炀帝为晋王时的王府,历史渊源也比较深。
如果从最初修建小雁塔的公元七〇七年算起,小雁塔到今年正好是一三一〇年了,它奇迹般地留了下来,而它依托而生的大荐福寺,早已不见了痕迹。专家们考证,大荐福寺建筑在唐末时就在兵乱中被毁掉,至于宋时,寺院也搬迁至塔园,可谓合二为一了。这样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沧桑,修修补补是寻常的事,现在藏有的宋人李野撰文的一方碑石《大荐福寺重修塔记》,就记载了北宋政和年间对小雁塔的修葺情况,而后明、清以降,修复频次的记录就更多了。
这座密檐式结构的砖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共十五层,现在剩下十三层了,高度在四十三米左右,自下而上,呈梭形收缩姿态。基座平面为正方形,各边长均在十余米,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以上各层南北皆有券窗。券门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了唐代线刻图案,大多为佛教供养图像。塔内有塔阶可逐层上攀,愈上则空间愈窄,直至顶层。在上学时曾经和同学上过一次,券窗的窗沿宽阔是可以坐人的,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在大概是不允许了。上至顶层,居高瞭望,可以收四方美景于一人,亦极能让人生天地悠悠之叹。
对小雁塔构成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风雨侵蚀还在其次。据统计,从它修建之日起,到现在已经历了七十余次大小不一的地震,原本十五层,最顶尖的两层就是在明嘉靖年间的大地震中毁掉的。更为神奇的是发生在这座砖塔身上的三次离合现象,六次地震,塔身一开,一合,至今而浑然一体。明成化二十三年的地震,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远望则一线天,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地震让它神合了,据说门楣刻石上有人记录了这一情状,“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到现场去看看这一段记录,状物叙事,极尽妍妙,片羽短章,端的是一篇精致的小品文了。这三次离合现象,有两次发生在明朝,一次是在清朝。
“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说的就是小雁塔。这里现在仍然保存有一口金代铸就的大铁钟,旧时每天清晨,寺内会定时敲钟,方圆几里都可以听见钟声,以至于成为一个著名的景观。清人朱集义有诗写到:“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就是描写了雁塔晨钟的景况,且生发了感慨,让人可以引为同调,产生无限清凉的意绪。后来的人,大都喜欢这首诗。现在人们还可以敲钟,用以祈福纳祥,重要的节假日,这里亦会依了传统,举行大型的敲钟祈福活动。寺内现存钟楼、鼓楼各一,分列东西两侧,与其他古建相映成趣,益增园林之美。
在明清时这里还有一种景致是武举题名,是模仿唐时雁塔题名的。在唐时,士子们进士及第了,在曲江宴饮之后,就会相约到大慈恩寺大雁塔前题名游赏,寓意跃登龙门,几乎成为一种风气。明清之时,长安已不是京城,但地方乡试的武举人也会效颦旧习,在小雁塔内刻石留名,亦成景致,寺内至今仍然保存有十余通明清时期陕西武举的雁塔题名碑。
小雁塔的兴建,是由宫人集资完成的,而后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实际上,大荐福寺在当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重要译经场所了,它还是宫人的内道坊。宫内的妇人,大多是命运悲惨的,如杜牧诗云,“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终生都是在幽闭的环境中生活的,因而修这样一个塔,开展宗教活动,可以通过佛教道坊来缓释宫女的幽闭之怨与奴役之苦。往事越千年,也许现在的人们,并不十分清楚它的来历,但作为历史的遗迹,却是以实物的表现记录了这段悲壮的旧事。
在西安较多的景观中,小雁塔是我最为喜欢的,它园林式的建筑格局以及成熟的景观风貌,比较少见。安静,游人不多,古木森森,楼阁交错,可以呆呆地坐在基座的平台上,或者园内的任何一个角落,享受时光的流逝,足以抵十年尘梦。它的最南边,是它后来的正门,旧的门楼依旧,门楣内里有“最胜法门”四字,不知何人所写,外边是“敕赐荐福寺”五字,为明英宗所书,不过平时大门紧锁,要看到外边的字,就须走出去,在它南侧的荐福寺路上观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