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洵的头像

理洵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7/12
分享

有福之人

青青女士国庆期间去扬州游玩,微信上发出了几张在朱自清故居参观时的图片,因为熟稔,于是打趣地评论道:老汉很威猛,一口气生了八个娃。她极速回复道:两任夫人,一共十个娃。看来印象中确实是记错了,竟然少了两个。于是就又追加了一句评论:有福之人。青青女士还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稍微读过几天书的人,对于朱自清先生,大多是不会陌生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选有他的文章,篇目较多,《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大都可以背诵得出来。那些真情流露、纯正朴实的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只是可惜,朱先生实在是太过于短命了,在他五十岁的年份,因为胃病,死去了,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不过,想想在那个年代,朱先生生有十个孩子,总是挺厉害的吧,特别是要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当然,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似乎兄弟姐妹都多,单传倒是一件很为稀罕的事。政策上没有限制,家族里鼓励多生,于是氛围很好,能生就生了。论辈分,朱先生可以是祖父一辈的人了,我的父辈就多,兄弟五个,据说还有一位姑姑,只可惜在十一二岁的年纪就夭折了,医疗条件太差,是最主要的缘由。都能生,那个时候。

现在很少听说哪个家庭能生五个六个的,除了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几十年而外,人口意识上变化也很大。二胎政策放开,按说可以想生就生了,但还是有太多的家庭放弃了政策红利,不愿意再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据说现在生活成本太高,教育、医疗、住房等都是制约因素,两代人的亲情付出,不一定能够实现理想中的生活模式,于是不想生了。

传统的观念里,中国人讲究个多子多福,能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分福分,除了种族延续以及享受天伦之乐的因素而外,多少还有一点养儿防老的想法在里边,不过现在似乎都有所淡化了。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生儿育女并不求从子女那里得到些什么,就只是为了陪伴他(她)一起成长。这其实是一种很为朴素的想法,只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纯粹的想法不一定可以理想地去实现。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朱先生在《荷塘月色》的开头中说。待是欣赏了荷塘月色之后,心里便是“宁静”了许多,“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倘以行文结构看,多少倒有一些“机巧”在里边。

在清华园中写下这篇文字的朱先生,这时也才二十九岁,文中的“妻”,是前妻武仲谦,扬州人,两年后因肺病不治离世,年仅三十七岁。越三年,朱先生与陈竹隐结婚。婚后因为孩子太多,负担太重,陈竹隐还曾背着朱先生到协和医院卖过几次血。一九四八年,辗转多地之后,贫病交加,朱先生仍嘱告家人,拒绝买取美援面粉,终于没有扛过命运的安排,在秋天里因胃病不治辞世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