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洵的头像

理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1
分享

宋家花园

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多记西安历史遗迹,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对于宋家花园的记录是很简短的,云:“宋家花园为长安宋聚五氏之祖茔,后在其中植花种竹布置亭馆,遂成近郊之名胜,春郊宴游多憩于此。竹篱为门,中有一阁,额为‘城南草堂’,今亦荒芜。唯白桦翠竹各蔚为林,颇为幽静耳。”很显然,只是从门前经过,于户外观得大概。

宋家花园具体在今翠华路瓦胡同小学所处位置,与陕师大雁塔校区东沿隔路相望。在城改前,位于瓦胡同村北侧。花园初期为宋联奎私人别墅,解放前宋氏夫妇改造旁边的太白庙与菩萨庙,创建了私立新民小学,亦即瓦胡同小学前身,普及国民教育。解放后,花园私产及校产都捐与国家,成为国有。有关这个园子,陕师大的一位教工,夫人为瓦胡同小学教师,几十年里一直在此地生活,见证了园子的沧桑变化,专门写了一篇文字发表在当地晚报上。文章说,据瓦胡同村老者介绍,园子最早大约建于民国初年,开始规模较小,说是花园,而后逐渐扩大,扩建后面积达三十余亩,园内多楼台亭榭之属,树木花卉遍布其中。整座园子毁于文革,遗迹几无存留。一九七九年雁塔区成立教师进修学校,瓦胡同小学被一分为二,近年校区改造,所有旧楼都被拆除,宋家花园就一点影子也没有了。

这个园子在抗战时期是比较出名的,多位大人物与它有过交集。朱德的老师国民党元老李根源一度在这里居住,学生曾两次来此园看望过先生。周恩来、林伯渠等人经常与主人在此相会,畅谈国事,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并多次在这个园子接见各界人士。抗战初期,日机轰炸西安,位于东大街的陕西邮政管理局亦曾搬迁至此处,因为园内树木茂盛便于隐蔽。一九四〇年五月九日上午,周恩来还受邀为邮政管理局全体员工在露天里讲座过一次抗日形势报告,时长达两个小时,并于当天回到城内七贤庄“八办”为陪同的林卓午即兴题词“邮传万里国脉所系”,促进两党通邮工作。这都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宋家花园主人宋联奎,祖籍云南,但出生于长安。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生于一八七〇年,卒于一九五一年。何正璜谓此园“为长安宋聚五氏之祖茔”,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园周围多为坟地,据说唐诗人白居易的兄长白居仁的墓地就在瓦胡同村被发现,旁边的一个村子索性连村名亦称作吴家坟了,说明他世家故地即在此地。他早年便在四川、云南等地为官,辗转于多地,时官时隐,晚岁曾任陕西巡按使,主理一省民政事务。与李宗仁、杨虎城、邵力子、宋伯鲁等人多有交游,作为社会贤达,曾被聘为省政府顾问。做过陕西通志馆馆长,主持《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编纂,同时主编《关中丛书》,个人著作有《苏庵杂志》《苏庵公牍存略》《城南草堂文稿》《城南草堂诗稿》等。夫人吴云芳,亦为知名教育家,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创建培华学校,曾任陕西省参议会参议员,一九七八年去世。

何正璜一行路过的时候,宋家花园一家已不在园中。日机轰炸西安城,陕西当局疏散人口,他们举家搬迁到陕南城固县去了,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搬回西安,彼时城南草堂的“荒芜”之状,可以想象。宋氏一生,经历复杂,虽为社会显要,却保护不了一个园子,是让人感到惋惜和痛惜的。再说,西安城终究太老,历史遗迹较多,它的眼里,怎么能放下这样一个说轻不轻、说重不重的园子呢?

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裕堂写于北院门公廨南窗之下,时已迁六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