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洵的头像

理洵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3/31
分享

文运兴衰话《语林》

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资料来源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当时同类的记载人物言行的轶事小说,如西晋郭颁的《魏晋世语》、东晋裴启的《语林》等;二是当时的史书,如《魏书》、《蜀志》、《晋阳秋》等;三是当时的杂史类书籍,如《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清人叶德辉曾经整理过一个《

裴启的《语林》,对刘义庆的影响,从一些资料看,是超乎寻常的。裴启生活的时代,和谢安、王珣等几乎相当,他的事迹《晋书》中没有记录,而墓志碑牒、金石尺牍中也没有看到关于他的片言只语,但他所编撰的《语林》,在当时却是蜚声文坛的,甚至出现了风靡一时的“裴氏学”现象。关于这部书,《世说新语》中有两则故事,记录了它的兴衰,同时,我们在刘孝标注中也才看到作者的些许境况,知道他是河东裴氏一族,父亲曾做过丰城县令。他年轻时即才气风姿卓悦,擅于品评古今人物,编撰《语林》数卷,号曰《裴子》,俨然已成一家之言了。

《世说新语》“文学门”中的这则故事说,裴启的《语林》刚问世就被远近的人们大为传颂。当时的风流少年无不传抄,几乎人手一份。其中载录王珣所作的《经黄公酒垆下赋》,特别有才华。故事不长,一方面可以看出《语林》勃兴于一时的热闹场景,另一方面则是赞誉裴启所选录的王珣的文章,特别能彰显作者的才华。这原本也没有什么,只是后来,关于《语林》的衰落,事关王珣的这一句话,似乎就埋下了伏笔。

另一则故事被刘义庆放在了“轻诋门”,故事说庾龢告诉谢安,《语林》中记录谢安称赞了裴启和支遁。谢安却说,完全没有这样的话,裴启不过是自己杜撰罢了。庾龢不以为然,于是就陈述了王珣的《经黄公酒垆下赋》。读完,谢安完全不表示赏裁,只是说:“你竟然要做裴启这号人的学问!”从此《语林》就被人们废弃了。这时存世的,都是先前的抄本,其中不再有谢安的话了。

因为谢安的表态,于是风靡一时的《语林》,就衰落了,刘孝标注中引用《续晋阳秋》中的话做结论说,“谢相一言,搓成美于千载,及其所与,崇虚价于百金。上之爱憎与夺,可不慎哉!”一向大度的谢安丞相,为什么却有这样的表态呢,原来出自于个人恩怨。王珣是谢安的女婿,因为失和,早已离婚,互不相干,王谢两家交恶已经很久了;庾龢是谢安的侄女婿,又赞誉王珣的赋而修“裴氏学”,自然引起谢安的反感了,所以谢安就有这样的表态,《语林》于是衰落。

不过一部文学作品的衰落把原因仅仅归之为权相的打压,显然理由是不充分的。周楞伽论及《太平广记》转引《殷芸小说》实多出于《语林》时,说:“《世说·文学篇》所记裴启作《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后因记谢安语,被安诋为不实,其书遂废,然读者仍欢迎不衰,传写者乃冠以《杂语》、《杂记》、《小史》等名,究其文,无不采自《语林》,故非《广记》从《小说》转引,反系《小说》从此类杂题书名中传袭《语林》之文也。”《语林》的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除了权力的打压而外,和它同类的文学作品的勃兴,此消彼长,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世说新语》的问世等;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传统史学价值观的影响,著史求真,谢安本人都不承认自己所说的话,作品的真实性是不是就有所怀疑了?

《语林》最终还是散佚了,有学者考证说,最早亡于北宋,最晚亡于南宋,但它是有文史价值的,后来的学人就有人根据史料尝试着来复原它,清道光年间济南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就有修复它的内容,后来鲁迅以它为底本,采集史料,增加了三十余条,成就了《古小说钩沉》本,收录《语林》条目一百七十九条。笔者手中收有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八年六月出版的鲁迅《

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裕堂写于北院门旧署南窗之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