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理洵的头像

理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1
分享

长安牛头禅寺

牛头禅寺在长安城南樊川路上,出城大约半个小时就能抵达。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一九四一年二月五日有记,“上皇子坡,有牛头寺,为唐贞元十一年所建。宋太平兴国中曾改为福昌寺,明隆庆五年重修。现驻军于内。”关于该寺创建时间,又有一说为唐贞观六年。何氏所说“皇子坡”,大致有误,应为“勋荫坡”,在双竹村,皇子坡则在稍北一点。樊川为汉时刘邦封与武将樊哙的食邑,隋唐时期,此地僧侣云集,有所谓的“樊川八大寺”星布其间,牛头寺即其中之一。在明代,此寺曾为秦王朱樉的藩邸香火院,得到过修葺与保护,明以后,就衰落得不成样子了,一段时间,寺内连僧人也没有。

明嘉靖五年,人们为了纪念曾经长期在樊川生活过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寺内修建了杜工部祠,后又移于东院,各代都有修复,现在仍然存在。一九五〇年杨虎城将军迁葬于此,毗邻牛头寺与杜工部祠而成杨虎城将军陵园,形成了三者毗连的景观。山门前有停车场,视野也是很开阔的。

“所谓牛头寺已改成营房,昔日遗迹仅可于钟、梁、座上略略观之。殿外有唐龙爪槐及古柏,均苍老可爱。殿后有圆觉洞,共三门,现为藏物用已封闭。”何氏所见遗迹,大致现今都有留存,本世纪初前后,该寺在果林法师奔走下,筹资又得重建,尤其是古钟及龙爪槐等遗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只是寺庙规制面积还是稍嫌其小了。龙爪槐树身已是枯朽,而枝干旁逸横出,尽显老态,风神却是与日俱增的,亦能让人以此看出它的历经沧桑的魂魄。

此处还有一个神奇的所在就是泉。何正璜在当日写到,“山下有泉二三处。我们在西安以来,既未见一湖塘,更未见一溪川。所能见水之处,唯井而已,而井至少亦深至十余丈,直可谓除面盆中每日可见少量之水外,绝难与水相见。今忽闻此处有泉,颇喜。急趋下山,至果见清泉汩汩,细流不断。念此处及近郊,亦无高山,即有一小丘陵而已,且泉之四周并丘陵亦无,此泉平地而起,水源何来,实为不可思议。泉清莹可爱,据云味甘特甚,西安所有要人家中饮料全取于此。面积不大,仅五尺见方,然大旱不涸,霖雨不溢,不解其故,因此特为此泉派一哨兵守。张连长并谓此泉虽甘美,惜无名,君等艺术家若能为之围以雕栏,覆以巧亭,取一雅名,则此泉即可侪于名胜之列矣,相与一笑。”

西安城确实是缺水的,何氏所记当为彼时实况,因而这处泉水,是十分贵重的,翻开史料,就有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时每日派人至此处取水饮用的记载,至于后来正如何氏所记的所谓城中“要人”的取水,应该是日常景象了。只可惜,这口泉,现在似乎干涸了,存于杨虎城将军陵园的一隅,并被加上了一个铁打的盖子。在它旁边的坡壁上,砖雕中嵌有一个石匾,写有“九龙泉”三个字。看来何氏当时,他们是不知道有这“九龙泉”的名字的,所以才“相与一笑”。这名字,大抵为后人所加,私以为应是来自于武则天的一首诗《游九龙潭》,“岩顶翔双凤,潭心游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这诗《全唐诗》中有录,不过极有可能写的不是此处,再要牵强地说武帝曾来此地并有诗作,则是传奇了。

倒是唐诗人司空图写有一首《牛头寺》的诗作,“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真实地描绘了该寺清雅幽静的情状,亦能见出它当初的庄严大观。只是时空转换,当时的气象,我们是再也见不到了。

十八年十月十日裕堂写于北院门旧署南窗之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